刘忻:在没有OpenStack的日子里,品高云做了些什么?

Posted 云技术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忻:在没有OpenStack的日子里,品高云做了些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觉得庆幸,2008年(品高云)启动研发的时候还没有OpenStack,这样我们才能专注于做自己的东西,想方设法根据不同的场景去解决问题、优化技术方案。”——品高软件CTO、副总裁刘忻


(品高软件CTO、副总裁刘忻)


不像大型云厂商,凭借大量资金和人力投入,大张旗鼓地开拓云计算市场。品高云靠的是多年前开始的技术预判,从而获得先发优势,并依托项目中获得的行业经验形成竞争性门槛



一、预判性科研


刘忻认为,很多东西需要提前去看,后面才有可能抓住它,品高软件不像大型厂商,我们必须靠着清晰的、预判性的科研路径,做前瞻性布局,才能取得如今的成果。

举个例子,2012年在一次与龙芯合作参与的云计算市场活动中,倪光南院士参观了品高云现场业务演示并评价说,你们第一次给我讲明白了什么叫大数据分布式计算。

倪光南教授具体看了什么呢?其实就是一个视频转码服务,在2012年,转码是一个很慢的工作。品高云在当时就提供了基于大数据分布式计算的转码方案——也就是通过分布式方式将视频源切开并分别转码,完成后再合并起来。设备越多,转码速度越快。在给倪光南教授演示时,品高云基于龙芯服务器,将平时耗时一个多小时的视频转码工作,在2分钟内就完成了。


再举个例子,许多人都没想到品高云在2012年的时候就开始了对容器技术的研究,更不知道当时还有不少人对品高云研究容器表示质疑。其实容器是大型机时代就有的一种技术概念,当时人们觉得,虚拟化已经很成熟了,你品高云做什么容器呢?


其实,虽然以VMware为代表的虚拟化技术当时是主流,但品高云发现了虚拟化的一个重要问题——先天存在指令翻译的损耗:当业务量不足时,其无法充分利用物理服务器完整性能的问题也许还能接受。但随着业务量的飞速发展,比如海量的大数据业务到来,恨不得能100%发挥物理服务器性能时,虚拟化就面临着非常尴尬的境地。


品高云认为,容器更适合这样的场景,它不仅是一种轻量级的虚拟化应用,更关键的是,它的集装箱模式让应用交付更具规格化。

 

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随着Docker的发展,这种集装箱概念已然深入人心,也验证了品高云对容器未来应用前景的预判。

 

以上都是技术预判成功的例子,其实品高云也有许多失败的故事。但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只有不断地预判、验证,才能成就如今的品高云。这也是我们能够在各个行业里跟头部友商竞争,获得现在的“江湖地位”的原因。当然,预判之后还需要在具体的项目中实践,依托品高工程化的基因进行优化和产业实践。



二、从自我研发到自主可控


2008年启动研发,品高云在此后十余年间一直强调自主可控,坚持自我研发。


为什么?


刘忻指出,自我研发的核心目标是满足行业客户不断涌现的业务需求。


品高云目前所掌握的云计算关键技术往往与用户的具体需求和场景应用息息相关。


如网络架构,很多行业客户还在使用传统的设备,不可能像一些大型互联网企业一样,通过购置新型的交换机来承载新型的网络架构。因此,品高云需要利用它现有的网络资产以赋予云管理平台中虚拟网络的VPC功能。


再比如说软件负载均衡,财大气粗的企业做云的时候,往往用物理服务器堆叠来代替原先来自国外的高端负载均衡服务器,去堆分布式,把能力处理上去。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企业,没有办法承担这样的开销。所以品高云需要不断自我研发,用工程的方法做分布式下沉,下沉到下面的负载均衡器。


总而言之,品高云每一个大客户都在这样的深度合作中达成的,也因此形成了品高云许多独有的核心技术储备,刘忻表示。


目前,品高云的技术研发体系从最核心、最基础的IaaS切入,从各种公有云的实践应用中思考了各个云计算厂商从IaaS、PaaS到SaaS等各种服务形态,并推出自主可控的品高云系列产品,深度满足了客户的IT需求以及系统演进需求。


有人问我们,为什么品高云是自主可控,或者说如何证明你不是开源?


答案是,没有一个开源的软件的云平台是用这种语言写的。刘忻表示,我们选择了Erlang这个小众语言做软件开发——你不可能“借用”一个开源的软件,然后把这个软件重新用另外一个语言写一次。

 

品高云对自主可控的理解包括两层含义:


1. “可控”,首先是这产品自己能控制,是自己研发出来的。其次,指的是它能够适应需求的变化。如果控制不了,这边有个新增需求,那边有个架构层面的变化,或者现在芯片又发生变化,就没有办法去适应,就谈不上可控,顶多叫自主。


2. “自主”在“云”这个体系中,包括了软件层面与硬件层面的系统化工程。以异构计算为例,现在异构计算无论是GPU还是CPU都是国产化的,华为是ARM的,龙芯是MIPS,都是异构架构。品高云能很好地支持异构计算,从而达成软件和硬件的系统化配套,最终交付给用户一个自主可控的异构计算架构。



三、干出核心技术

 

刘忻表示,核心技术是自己干出来的,品高云以软件定义网络为先行,形成了一整套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核心技术体系。


与此同时,围绕着软件定义的计算、软件定义的存储、软件定制网络而展开的发明专利,品高软件已达14项,成为业内的翘楚。


刘忻表示,多数云生态成员更多只考虑解决一个点的问题,比如做存储的只解决存储,它不会考虑怎么针对不同应用去做存储加速;做网络的只管网络,它不会考虑在虚拟化或容器场景中多租户时,安全保障和引流要怎么办。


品高做云,则需要考虑别人不考虑的一切。值得一提的是,从2008年启动研发时,品高云就将AWS视为对标对象。它的架构能力、体系完备化对品高云产生了不少影响。


事实上,在品高云的技术发展路径中,“基于用户现状的演进式发展”、“将选择权给予用户”这样的考虑因素长期存在。


举例来说,计算方面,从一开始,品高云就看到了计算虚拟化的局限性。刘忻表示,在软件定义计算方面,12年就发展容器计算,13、14年和科大讯飞战略联盟并推出异构计算、GPU硬件加速器的计算,再到后面的裸金属计算,它是带着思路去展开的。这种多样化给了用户很多不同的匹配应用场景,客户因此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


再说存储方面,品高云不像亚马逊一开始就以一个大的分布式存储为导向,而是认为存储天生就应该异构,因为没有人会把数据只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异构存在有其合理性,以匹配各种应用场景的多样性。



四、做有意思的事情

 

其实品高云的发展思路非常清晰,首先在基础产品方面,IaaS层的品高云操作系统和DaaS层的数据湖管理平台属于基础产品,它们的稳定性、产品化和体系功能的完备性已经得到验证了。

 

其次看看领域化的东西,也就是依托品高云的优势行业做专属云,比如轨交云。为什么一定会进化成专属云?是因为行业一定会具备某些明显的通用化特征,比如,行业的PaaS能力特征、SaaS化能力特征,这是非常清晰的。所以PaaS、SaaS层面,是品高专属云的重点发力方向,也是我们行业业务努力推动的方向。


此外,品高云全栈架构体系中,上层的应用构架正在变得更富于柔性。其实这是科技发展的趋势,现在科技的发展强调是什么?强调你有一定的柔性能力,你跟你的客户一起设计,通过积极的互动和灵活的迭代,来输出信息化能力,这是品高云看到的企业信息化应用上层领域的发展趋势。


所以,品高软件也鼓励上层应用的开发同事,比如在聆客平台里,通过轻代码的方式去尝试各种东西,刘忻认为鼓励是非常重要的,鼓励他们不仅要拥有设计思维,更要设计行动。当趋势来临时,要通过行动去积极地融合,在变化中找机会。虽然我们无法控制未来,但是我们能够看清方向,信息化必然是要和行业深度融合的。


刘忻说:“这是我作为搞信息化、搞云计算的人,自己的一些理解,我认为它很有意义。其实我们看硅谷那边所谓创新基因的来源,也是相似的,一开始也是从艺术入手,从鼓励失败入手的。虽然在中国社会传统意义上没有允许失败的习惯,但,这正是创新的本质,所以我鼓励品高软件的同事们去尝试。我们要设计行动取代设计思维,通过行动去尝试创新,而且我坚信这也正体现了‘云’的另一个本质——融合。”


真正的科技是有意义的。它甚至存在伦理,科技的自我约束和科技的社会责任等。


一个好的产品、能打动别人产品包括的要素是很多的,但其中一定有相似的地方。在品高云过去的十年里,对这些领域的考虑还不够。所以,我们努力的方向还有很多,也想做更多有意思的事。



五、仍需努力


大家可能经常能看到有关品高云市场业绩方面的报道,其实品高软件在广东省、广州市的科技圈内也承担了一些重要角色。比如,省市三个研发机构:广东省的云计算大数据工程技术中心、广州市的云计算重点实验室,还有承建运营了广州市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而政府对品高软件的研发能力也是比较认可的,我们不仅是广州市的技术标杆企业,也是广东省的创新型企业。可以说品高软件在过去的十多年间,走的路确实比较扎实。


但未来的挑战依然很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到,中美的生态环境不一样。英特尔在美国做了芯片,做完芯片做各种编译器、运行环境、SDK,但不做操作系统,也不做数据库。它是分层叠上去的。

 

但中国其实是垂直化的。例如龙芯云,不仅是龙芯CPU,还包括操作系统和虚拟化;海光、曙光也是国产CPU厂商,它们也可以一条线做下来。申威也可以,更不用说华为了,内容还包括数据库、中间件、编译器…可以说国内厂商的垂直化能力很强。


但很少有人从大局上考虑完整性问题。


比如说,品高云一直在强调国产替代,但为什么同时又支持X86服务器在相同网络空间、相同存储空间的并存异构呢?因为,若想实现“国产代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用户从现状到完全国产化的平滑过渡。


用户一定会质疑,如果云作为一个核心软件都不能平滑迁移,那么凭什么说上层应用就能平滑迁移呢?

 

再举一个例子,“提质增效”这个概念可能大家都听了很多,但有多少人能真正把这个概念搞清楚,它的最终目标和意义在哪里?所以在刘忻看来,这里面有广阔空间,大有作为。云,拥有庞大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技术的创新,还是业务创新的融合,它是当前强调节约共享经济形态下社会发展阶段的有力支撑。

 

刘忻最后表示:“人生能有几个十年?所以我们其实很有幸,能投入到这么有意义的产业。未来的机会依然巨大,我们还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要做。这么多年,品高云不仅是在做技术,还带着自己价值观去做一些我们认为应该做、有意义的事情,这才是我最自豪的地方。”


↓↓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云技术社区】

相关阅读:


更多文章请关注


文章好看点这里[在看]

以上是关于刘忻:在没有OpenStack的日子里,品高云做了些什么?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FPGA如何生成.mi文件

浅谈ELK日志分析平台

实战在BingoCloudOS中创建一个blog环境

Devstack搭建openstack hacking 环境

哈哈,又到了中国企业比拼Openstack社区贡献率的日子

ceph在品高云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