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仓库的前世今生
Posted dataman keyno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数据仓库的前世今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EDW的前世今生
预计7分钟可以读完…
简单聊聊关于数据仓库的一些细碎,关于两位大神、两种模式和一些从业经验和感想
关于数据仓库(DW)的前身,有种说法是衍生自1980年代的DSS(Dicision Surport System,决策支持系统),一开始的DSS是企业内部一个面向管理、运营的决策分析应用系统,后面在DW慢慢普及之后,逐步衍生为DW的一个下游应用或者应用组件。
那说到DW,就绕不开两位老爷子 Bill Inmon和Ralph Kimbal提出的两种方法论。
先说下这两位大师级的人物:
(1)Bill Inmon,在他最出名的著作《Building the Data Warehouse》(1991年出版)中提出了数据仓库的概念,以及“DWDM(Data Warehouse Data Mart)”的建设主张(出名要赶早,由于第一个提出DW的概念,由此收获了The father of the DW的荣誉)。
(2)Ralph Kimbal,跟inmon“亦友亦敌”,提出“需求-驱动”和“DMDW(Data Mart Data Warehouse)”这种跟inmon不一样的建设思路,著有《The Data Warehouse Toolkit》等。
这是各类百科里的解释,keyno当年(2008)进入这个行当时,当时业界是有DWDM是自下而上、DMDW是自上而下的说法,后来细细对比着看了他们这两本最经典的书以及经历大大小小一些DW项目,发现其实也不是这么简单的两个方向就能说明白的。
那两者是怎么区别的呢?
打个比方吧,政府想在一块空地上面建一个村庄,Inmon的做法就是全盘统筹,先规划好每个区域要盖多少房子、街道、商铺、公共设施等如何分步再按部就班的开干,这俨然就是一个大工程了;而Kimbal则不用这么费劲,发动村民自发按需去盖房子,盖着盖着就成了一个村子了。
这么一说,两者的区别就差不多了
Inmon:周期长难度大,统筹规划,按步实施
Kimbal:周期短难度小,急用先行,按需建设
还是提下数据仓库的概念,业界目前用的最多的是Inmon提出的概念:
(1)“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变化的、非易变的用于支持管理的决策过程的数据集合”(最初提出)
(2)“数据仓库是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与时间相关的、不可修改的数据集合。”(后来更新)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简单说明下,面向主题,集成、不可修改,支持管理和决策。
其中,面向主题和集成:可以这么理解,企业是以各种业务主体来进行业务经营的,而这些主体相应的信息又是基于不同的业务条线,分散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之中。在数据仓库建设时,可以将这些分散的主体信息,以主题的方式通过不同的视角进行抽象和归类,这就是主题的概念,而分散的数据以一定的关联索引关系进行集中和整合存储,这就是集成的概念。
以两个行业为例,比如:
高校:教师、学生、科研、教学、等这种就是常规的业务主体,以教师为例,他们的基本信息一般会在人事部门管理的系统,跟科研相关的信息一般会在科研部门的系统,同样教学相关的信息就会在教务系统,当这些分散而且互相隔离的信息进入数据仓库时,我们一般的做法就会找到一个业务视角进行主题抽象为“教师”。
银行:银行的业务主要是围绕客户的,同一个客户可以在银行办理不同的业务产品(存款、贷款、理财、基金等),这些产品的信息一般也是分散在不同的业务条线(部门)的系统里的,以不同的视角进行抽象,以人的视角进行抽象则会有“客户”这个主题,以银行产品的视角则会有“产品”这个主题,以客户在银行的所有行为信息(存、取款,贷、还款)则可以提炼成“事件”这个主题,不同的主题之间是不割裂的,可以进行相应的关联(如何设计这个关联,后续再专题展开)。
还有不可修改,怎么理解呢?这里就是操作型系统和分析型系统的区别了,业务系统一般都是面向业务经营的操作系统,会有数据的产生和修改等操作,而数据仓库是分析型系统,只存储来自源头的数据,自己不产生数据,也不能修改数据,两者的关系就像一条河流一样,只有上游变化了才能影响到下游,而没有下游的变化能影响到上游的(关于上下游的这种比喻,涉及到数据治理的话,也是一个道理,上游污染了,就应该治理上游,而不是跑到下游来处理)。
数据仓库当前发展如何
随着整个数据仓库行业的发展和相应技术的日益成熟,业界对数据仓库的概念和建设理念也在不断的改良、优化和拓展。比如Bill Inmon,2017年都已经推出最新力作《数据湖架构》了,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下~
毕竟理论和概念终究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真正的体会往往需要在实际建设中去领悟。
那么,后面我们就用高校的DW建设作为一个示例,一起来大话DW。
补充一点思考:
(1)数据仓库是否有好的建造模式,建造模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用不适用
(2)如何界定企业的数据仓库建设成功与否,应该有几点:
满足业务应用需求
实现数据仓库建设之前无法或很难满足的功能
框架体系,运维便捷,扩展灵活
补充一些名词:
DW(Data Warehouse,数据仓库,简单理解为企业级的数据中心,主要面向存储)
DM(Data Mart,数据集市,简单理解为部门级的数据中心,主要面向应用)
Stage(一般会叫Stage区或Stage层,临时存放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文件或数据的过渡区域,详解后面再展开)
数据粒度(简单理解粒度是数据仓库中面向存储和分析的一种数据划分方法,如时间有年粒度,月粒度,日粒度,如果有小时粒度的分析需求,那可以细化到小时粒度)
ETL(简单理解ETL是一种数据传输的技术,完成一次数据传输一般分为三个步骤:E是Extract从源头抽取数据,T是Trasform转换数据格式,L是Load装载数据到目标)
数据清洗(是源头数据通过ETL进入数据仓库过程中的一道工序,一般体现在Trasform转换这个环节,实现数据格式统一,代码标准化等操作)
拓展阅读:
1、深入对比数据仓库模式:Kimball vs Inmon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6255954
2、书籍1《Building the Data Warehouse》
3、书籍2《The Data Warehouse Toolkit》
以上是关于数据仓库的前世今生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