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为什么选择go-kit

Posted Golang语言社区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最终,为什么选择go-kit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 | 走天涯_4fce
共 3795 字,阅读需 9 分钟

前言

工作这些年,先后经历过两家公司,分别参与过php语言框架的设计和主导过golang技术栈的落地工作,在此过程中有一些感悟和总结。我想以之前我主导的golang技术栈为线索,来陈述当时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主要目的是想陈述golang技术体系在我们团队中落地过程,分析我们在各个阶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將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以便让后来的同学了解golang在团队的演进过程,吸取相关的经验,以便在今后的系统设计和开发上少走弯路。

在系统不断演进的过程中,有时候对框架的选型很随意,认为能满足现在功能就行,没有对其扩展性和性能进行考量,是否能够持续的支撑业务的发展——走可持续化发展路线,导致随着业务的发展,发现当时选型有误,但想转又很难。那么现在,我就来谈谈,我们是如何抉择这些事情的。

我们为什么要由php转向golang

最初,大约是在2015年时,平台内所有的业务系统均是由php语言构成的,上线没多久,平台的流量开始爆发性增长,并发量越来越大,当时的最快最有效的优化手段无外乎加机器和增加php-fpm的数量,但是,受限于php本身的网络模型,终究不适合这种高并发,大流量的场景。面对这种棘手的问题,再加上当时人手有限,业务任务重等因素,于是找其它部门借了一批写lua的外援,帮忙把一些逻辑简单且访问量大的接口,换成了lua,暂时扛过了晚高峰,因此,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部分项目是php+lua共存的一个状态。但由于lua本身的一些局限性,不太适合做一些复杂的业务逻辑,所以最终,在业务有强烈的需求的前提下,同时伴随着技术发展的潮流,在2015年底,我们开始选择转向golang。

我们怎样由php转向golang

由于之前团队全部都是php栈,在golang方面的积累并不多,所以在php转向golang的过程中,面临了在转型过程中都会面临的问题:

1 用什么框架;

2 在业务任务重,人员极其匮乏的情况下如何將php项目重构成golang。

用什么框架

之前团队有人仿造内部php框架开发过一个golang框架,有人提议将其直接拿过来用,有人说找个开源的如beego,gin,martini等这类流行的框架。由于之前用内部的php框架做开发,遇到过不少问题,所以我个人当时还是比较排斥使用自研的框架,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 文档少,漏洞多;2 需要投入人力去开发和维护,在当时人力极其紧缺的情况下是不现实的。另外,当时社区流行的框架也比较多,但是最终也没有选择那些流行的框架,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时间短,任务重,没有精力去辨别各个框架的优劣,适用场景以及性能如何。万一冒然使用一个还没有深入了解的框架,线上出问题咋办!尤其在当时系统频繁出问题,顶着各种压力的情况下。

虽说,我无法在短时间内选一个合适的框架,但是我还是比较确定,我们的需求是什么?

1 只做高性能的HTTP 接口;

2 需要完整的单元测试体系;

3 可扩展,组件化;

基于以上三点,可以发现,golang自带的特性就可以满足这些需求。于是,我们开始决定用golang裸写。

裸写不是乱写

裸写不是乱写。众说周知,用框架的其中一个好处就是保证团队代码风格的一致性,当然,目前市面上除了beego外的大多数框架,在代码风格上也并没有做约束。为了保证团队golang代码的规范性和一致性,按照经典的分层架构和过往的经验,我们制定了一套golang编程模版,由上向下:Router层,Service层,Dao层,还有贯穿这三层的Entity层,架构图如图1所示。其中,Router层负责处理与http handler逻辑,请求参数以及response格式相关的处理工作,Service层处理业务逻辑,Dao层处理数据访问逻辑,Entity层负责实体定义相关的逻辑,贯穿Router,Service,Dao这三层。层与层之间不直接进行耦合,高层模块不直接依赖与低层模块,它们都依赖于所定义的抽象接口。Booch曾经说过:“所有结构良好的面向对象构架都具有清晰的层次定义,每个层次通过一个定义良好的,受控的接口向外提供了一组内聚的服务”。除此之外,我们还维护了一套常用的公共组件库,如:日志库,各种数据库driver等。

最终,为什么选择go-kit

图1 分层构架

如何重构

当我们制定好编程模版后,我们就开始进行项目重构工作。由于,业务任务重,人手少,所以,重构的基本方向就是:根据业务需求,结合接口重要性进行重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业务需求不停的情况下,进行系统重构。所以,在此期间,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处于php+golang混合编程,混合部署的状态,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一年。采取混合编程的思路在重构初期,可能会遇到同一份代码,需要用golang写一遍用php写一遍,无疑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当然这也是避免不了的。

最终,我们为什么要引入go-kit

随着业务的发展,请求量越来越大,为了应对更大的挑战,团队有了向grpc,thrift方向发展的趋势,另外我们还是需要标准化一些中间件的使用,来保障系统的稳定性。于是,我又开始陷入了深思,不过现在团队兵强马壮,业务稳定,给我留下了充分思考和调研时间。这次的思考,还是像最初框架抉择的思路一样,首先,要弄清楚我们的需求是什么?

1 需要一个同时支持http,grpc,thrift等协议,具有良好扩展性的框架;

2 框架本身和业务代码保持一种低耦合的状态;

3 需要一套通用的middleware,使之与http,grpc等传输协议无关。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框架都是围绕着http协议而展开的,包括gin,beego等。经调研,我发现go-kit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 go-kit本身不是一个框架,而是一套微服务工具集。其设计思想跟我们初期golang模版制定的思想也算是不谋而合——分层设计,组件化,可扩展。go-kit的架构如图2所示,分为三层结构:Transport层,Endpoint层,Service层。Transport层主要负责与传输协议Http,Gprc,Thrift等相关的逻辑,Endpoint层主要负责request/response格式的转换,以及公用拦截器相关的逻辑;Service层则专注于业务逻辑。go-kit除了经典的分层架构外,还在endpoint层提供了很多公用的拦截器,如log,metric,tracing,circuitbreaker,rate-limiter等,来保障业务系统的可用性。它们在设计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同传输协议无关的。在之前的一些http框架中,这些拦截器同传输协议是紧紧耦合在一起的。因此,借助gokit这套工具集,我们就能很好的对transport协议,middleware进行扩展,且不会影响到业务本身的设计。

最终,为什么选择go-kit

图2 go-kit架构图

我们怎样將go-kit集成到我们现有的业务系统中

我们找到了心仪的开源工具后,那么我们怎样以较低的成本将其引入到我们业务系统中呢?之前我们有提到,我们的golang模版是分为三层:router,service和dao。而go-kit也分为三层,我们可以根据每层职责的不同进行重新组合,从上到下依次为:transport层,endpoint层,service层,dao层。这样就能很轻易的將go-kit集成进来,当然你如果哪天因为某种原因,不想再继续使用go-kit这套东西,直接將endpoint层和Transport层移除即可。在集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点:之前的代码中router层不能包含任何业务逻辑,否则就无法集成。

最终,为什么选择go-kit

图3 架构的演进

总结

不论是我之前的一篇文章《浅谈互联网业务系统设计》所讲的系统设计,还是这篇文章所陈述的框架选型。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需求是什么?如何在满足需求的同时,让框架和系统具有一定的弹性。无外乎使用经典的五大设计原则:单一职责原则,开放封闭原则,依赖倒置原则,接口隔离原则,为你的设计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方向指引。另外,在做选型的时候不要盲从,别人口中好的东西,不一定适合你,只有明确自身需求后,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参考书籍

《实现领域驱动设计》

《敏捷软件开发 原则 模式与实践》

以上是关于最终,为什么选择go-kit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如何在 go-kit 中使用 zap logger?

2.go-kit教程go-kit启动http服务

go-kit微服务:日志功能

数据持久化框架为什么放弃HibernateJPAMybatis,最终选择JDBCTemplate!

后端开发:数据持久化框架为什么放弃HibernateJPAMybatis,最终选择JDBCTemplate!

数据持久化框架为什么放弃HibernateJPAMybatis,最终选择JDBCTemp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