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分库分表?
Posted java学习库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分库分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重中之重,什么是分库分表?什么情况下用到分库分表?其次为分库分表的方式?怎么用?
什么是?
顾名思义,将一个库的数据分散到多个库中,把一个表的数据分到多个表中存储。
什么情况下用到?
当一个库被创建后,随着时间和业务量的增加,或者业务流量本来就很多的情况下,数据库中的数据会越来越多,弊端就开始显现:并发量变大,吞吐量变大,处理数据的能力下降,对数据的操作开销也越大,这是就必须用到分库分表了。
分库分表的方式
分库:主从数据库扩容、双写数据库扩容
分表:垂直分表、水平分表
一、数据分表:
如果单表数据量过大,例如千万级别甚至更多,每次查询会消耗数据库大量资源,如果联表更明显。如mysql在插入数据的时候,会对表进行加锁(表锁或行锁),当并发高时,都会影响数据库的效率。
这个时候将表进行分散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率。一般来说MySQL数据库单表最好控制在一千万条数据以内。
1、垂直分表:
概念:根据业务把一个表中的字段分到不同的表中,每个表的字段至少有一列交集,一般是主键。 这些被分出去的数据通常根据业务需要,例如分出去一些不常用的字段,长度较长的字段。
场景:字段很多,并且热点数据和非热点数据在一起,单行所需存储空间大,以至数据库缓存的数据行减少,迫使查询时回去读磁盘数据产生大量随机读IO,造成IO瓶颈。
2、水平分表
以某字段为依据,按照一定策略(hash、range等),将一个表中的数据拆分到多个表中。
分析:每个表的结构都一样,但是每个表的数据不一样,没有交集,所有的表数据合起来为一个整体。
场景:并发量不高,但是单表的数据量很多,加重了CPU负担,可以考虑分表。
二、数据分库:
每个物理数据库支持数据都有限的,每一次的数据库请求都会产生一次数据库连接,当一个库无法支持更多访问的时候,一般会把原本单个数据库分成多个,分担压力。
这里有几类分库原则,具体视场景选择:1、根据业务不同分库,这种情况都会把主营业务和其他功能分开。例如订单数据库、核算数据库、评论数据库。
2、根据冷热数据进行分库,用数据访问频率划分。
3、根据访问数据的地域、时间范围进行分库。
1、垂直分库
概念:以表为依据,按照业务归属不同,将不同的表拆分到不同的库中。 如原本库中存放A\B两表,垂直分库后,一库存A表,二库存B表。
分析:每个库的结构都不一样,每个库的数据也不一样,没有交集。
2、水平分库
*概念:*同水平分表,以字段为依据,按照一定策略(hash、range等),将一个库中的数据拆分到多个库中。
场景:系统绝对并发量上来了。分表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并且没有明显的业务归属来垂直分库的情况下。
三、注意点
分库分表能缓解单库或单表带来的性能瓶颈,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1、分库分表带来的问题及考虑
1.1 分布式事务
当更新内容同时存在于不同库中时,这就带来了跨库的事务问题。跨分片事务也是分布式事务,一般使用“XA协议”和“两阶段提交”处理。分布式事务能最大限度保证了数据库操作的原子性。但在提交事务时需要协调多个节点,推后了提交事务的时间点,延长了事务的执行时间,导致事务在访问共享资源时发生冲突或死锁的概率增高。
1.2 最终一致性
对于那些性能要求很高,但对一致性要求不高的系统,往往不苛求系统的实时一致性,只要在允许的时间段内达到最终一致性即可,可采用事务补偿的方式。与事务在执行中发生错误立刻回滚的方式不同,事务补偿是一种事后检查补救的措施,一些常见的实现方法有:对数据进行对账检查,基于日志进行对比,定期同标准数据来源进行同步等。
1.3 全局表
全局表,也可看做“数据字典表”,就是系统中所有模块都可能依赖的一些表,为了避免库join查询,可以将这类表在每个数据库中都保存一份。这些数据通常很少修改,所以不必担心一致性的问题。
1.4 字段冗余
利用空间换时间,合理冗余部分字段,为了性能而避免join查询。不过需要注意冗余的字段,它的一致性是否对业务产生影响。
1.5 全局主键问题
在分库分表环境中,由于表中数据同时存在不同数据库中,主键值平时使用的自增长将无用武之地,某个分区数据库自生成ID无法保证全局唯一。因此需要单独设计全局主键,避免跨库主键重复问题。
UUID:UUID标准形式是32个16进制数字,分为5段,形式是8-4-4-4-12的36个字符。这是最简单的方案,但缺点也明显,uuid的无序性会导致索引位置频繁变动,另外占用储存空间多。
*Snowflake(雪花算法):*Twitter的snowfalke算法解决了分布式系统生成全局ID的需求,生成64位Long型数字。
从网络上摘录一个雪花算法demo:
public class IdWorker {
//因为二进制里第一个 bit 为如果是 1,那么都是负数,但是我们生成的 id 都是正数,所以第一个 bit 统一都是 0。
//机器ID 2进制5位 32位减掉1位 31个
private long workerId;
//机房ID 2进制5位 32位减掉1位 31个
private long datacenterId;
//代表一毫秒内生成的多个id的最新序号 12位 4096 -1 = 4095 个
private long sequence;
//设置一个时间初始值 2^41 - 1 差不多可以用69年
private long twepoch = 1585644268888L;
//5位的机器id
private long workerIdBits = 5L;
//5位的机房id
private long datacenterIdBits = 5L;
//每毫秒内产生的id数 2 的 12次方
private long sequenceBits = 12L;
// 这个是二进制运算,就是5 bit最多只能有31个数字,也就是说机器id最多只能是32以内
private long maxWorkerId = -1L ^ (-1L << workerIdBits);
// 这个是一个意思,就是5 bit最多只能有31个数字,机房id最多只能是32以内
private long maxDatacenterId = -1L ^ (-1L << datacenterIdBits);
private long workerIdShift = sequenceBits;
private long datacenterIdShift = sequenceBits + workerIdBits;
private long timestampLeftShift = sequenceBits + workerIdBits + datacenterIdBits;
private long sequenceMask = -1L ^ (-1L << sequenceBits);
//记录产生时间毫秒数,判断是否是同1毫秒
private long lastTimestamp = -1L;
public long getWorkerId(){
return workerId;
}
public long getDatacenterId() {
return datacenterId;
}
public long getTimestamp() {
return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public IdWorker(long workerId, long datacenterId, long sequence) {
// 检查机房id和机器id是否超过31 不能小于0
if (workerId > maxWorkerId || workerId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String.format("worker Id can't be greater than %d or less than 0",maxWorkerId));
}
if (datacenterId > maxDatacenterId || datacenterId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String.format("datacenter Id can't be greater than %d or less than 0",maxDatacenterId));
}
this.workerId = workerId;
this.datacenterId = datacenterId;
this.sequence = sequence;
}
// 这个是核心方法,通过调用nextId()方法,让当前这台机器上的snowflake算法程序生成一个全局唯一的id
public synchronized long nextId() {
// 这儿就是获取当前时间戳,单位是毫秒
long timestamp = timeGen();
if (timestamp < lastTimestamp) {
System.err.printf(
"clock is moving backwards. Rejecting requests until %d.", lastTimestamp);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
String.format("Clock moved backwards. Refusing to generate id for %d milliseconds",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 下面是说假设在同一个毫秒内,又发送了一个请求生成一个id
// 这个时候就得把seqence序号给递增1,最多就是4096
if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 这个意思是说一个毫秒内最多只能有4096个数字,无论你传递多少进来,
//这个位运算保证始终就是在4096这个范围内,避免你自己传递个sequence超过了4096这个范围
sequence = (sequence + 1) & sequenceMask;
//当某一毫秒的时间,产生的id数 超过4095,系统会进入等待,直到下一毫秒,系统继续产生ID
if (sequence == 0) {
timestamp = tilNextMillis(lastTimestamp);
}
} else {
sequence = 0;
}
// 这儿记录一下最近一次生成id的时间戳,单位是毫秒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这儿就是最核心的二进制位运算操作,生成一个64bit的id
// 先将当前时间戳左移,放到41 bit那儿;将机房id左移放到5 bit那儿;将机器id左移放到5 bit那儿;将序号放最后12 bit
// 最后拼接起来成一个64 bit的二进制数字,转换成10进制就是个long型
return ((timestamp - twepoch) << timestampLeftShift) |
(datacenterId << datacenterIdShift) |
(workerId << workerIdShift) | sequence;
}
/**
* 当某一毫秒的时间,产生的id数 超过4095,系统会进入等待,直到下一毫秒,系统继续产生ID
* @param lastTimestamp
* @return
*/
private long tilNextMillis(long lastTimestamp) {
long timestamp = timeGen();
while (timestamp <=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timeGen();
}
return timestamp;
}
//获取当前时间戳
private long timeGen(){
return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
* main 测试类
* @param arg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1&4596);
System.out.println(2&4596);
System.out.println(6&4596);
System.out.println(6&4596);
System.out.println(6&4596);
System.out.println(6&4596);
// IdWorker worker = new IdWorker(1,1,1);
// for (int i = 0; i < 22; i++) {
// System.out.println(worker.nextId());
// }
}
}
1.6 扩容问题
知识盲区,谢谢。。。。。。。
以上是关于什么是分库分表?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