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MIT培养出来的又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迈克尔·罗斯巴什 (Michael Rosbash),MIT, PhD, 1970

Posted MIT人在上海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祝贺!MIT培养出来的又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迈克尔·罗斯巴什 (Michael Rosbash),MIT, PhD, 1970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Jeffrey C. Hall, Michael Rosbash and Michael W. Young (left to right) won the 2017 Nobel Prize for physiology and medicine. Illustrations by the Nobel Assembly at the Karolinska Institutet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遗传学家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all), 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以及迈克尔·杨(Michael W. Young),以表彰他们发现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



祝贺!MIT培养出来的又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迈克尔·罗斯巴什 (Michael Rosbash),MIT, PhD, 1970

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all),1945年生于美国纽约,美国遗传学家。他于1971年获得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于1974年成为布兰代斯大学教员。于2013年获得邵逸夫生命科学及医学奖。1984年他和迈克尔·罗斯巴什的研究小组克隆了果蝇的周期基因,这个基因能够调节果蝇的生物钟。他们还揭示出该基因所编码的信使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含量随昼夜节律而变化。

Jeffrey C. Hall was born 1945 in New York, USA. He received his doctoral degree in 1971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in Seattle and was a postdoctoral fellow at the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Pasadena from 1971 to 1973. He joined the faculty at Brandeis University in Waltham in 1974. In 2002, he became associated with University of Maine.


祝贺!MIT培养出来的又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迈克尔·罗斯巴什 (Michael Rosbash),MIT, PhD, 1970

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1944年生于美国堪萨斯城,美国遗传学家。罗斯巴什是美国布兰代斯大学教授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1984年他和杰弗里·霍尔的研究小组克隆了果蝇的周期基因,1990年提出了生物钟的转录翻译负反馈回路的概念。1998年,在果蝇中,他们发现了周期基因、时钟基因。2003年,罗斯巴什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3年获得邵逸夫生命科学及医学奖。

Michael Rosbash was born in 1944 in Kansas City, USA. He received his doctoral degree in 1970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Cambridge. During the following three years, he was a postdoctoral fellow at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in Scotland. Since 1974, he has been on faculty at Brandeis University in Waltham, USA.


祝贺!MIT培养出来的又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迈克尔·罗斯巴什 (Michael Rosbash),MIT, PhD, 1970

迈克尔·杨(Michael W. Young),1949年生于美国迈阿密,美国遗传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5年获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博士学位,1978年起任洛克菲勒大学教员,后成为该校副校长。2013年获得邵逸夫生命科学及医学奖。1984年他的团队克隆出果蝇的周期基因,这个基因能够调节果蝇的生物钟。他之后的研究还揭示了更多生物钟相关基因,以及它们产物的运作情况。

Michael W. Young was born in 1949 in Miami, USA. He received his doctoral degree at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in Austin in 1975. Between 1975 and 1977, he was a postdoctoral fellow at Stanford University in Palo Alto. From 1978, he has been on faculty at the Rockefeller University in New York.


事实上早在2013年,上述3位科学家就一同获得了邵逸夫生命科学奖。据当年的《大公报》报道,第十届邵逸夫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获得者杰弗理霍尔(Jeffrey C. Hall)、迈克尔罗斯巴殊(Michael Rosbash)及迈克尔杨(Michael W. Young)沿着已故西摩本泽(Seymour Benzer)的研究,用三十年时间探索生物钟奥秘,终于揭开其神秘面纱,找到了操控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

祝贺!MIT培养出来的又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迈克尔·罗斯巴什 (Michael Rosbash),MIT, PhD, 1970

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s)是指生命活动以24小时左右为周期的变动。又称近日节律。发光菌的发光,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摄食,躯体活动,睡眠和觉醒等行为显示昼夜节律。人体生理功能,学习与记忆能力、情绪、工作效率等也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波动。昼夜节律与人类的活动关系密切。昼夜节律遭扰乱,会引发一系列严重性疾病发生,如肥胖、肿瘤、II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免疫力低下和炎症等疾病。施用药物时间不同,疗效也不相同;毒物作用时间不同,其毒性表现也不一样;肿瘤细胞对X射线的敏感性也有昼夜差别。一般来说,人类的生命力以午夜最低。昼夜节律混乱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已经直接或间接的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昼夜节律与各种疾病的致病机理非常重要,也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从以下相关的封面文章可见一斑:



现在我们来说一说在昼夜节律研究中立了大功的果蝇:

实际上,在他们之前,西摩本泽曾在果蝇身上发现一个基因,它经过变异,可以将果蝇的生物钟调快、调慢,甚至关闭。虽然这未解释生物钟如何运作,但踏出关键一步。在西摩启发下,本届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三位获奖者利用基因变异果蝇,做了一些开创性实验。


他们的研究在1984年取得第一个突破:他们发现若改变果蝇体内一组特定基因,其昼夜节律就会被改变,这组基因被命名为周期基因(period gene,简称“the per”)。这个发现向人们揭示出天然生物钟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


在此基础之上,霍尔和罗斯巴什有了第二个突破。他们发现果蝇脑内周期基因的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水平呈昼夜节律性变动它们在早晨浓度较低,而夜晚浓度升高。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陈文乐解释称,周期基因的高浓度核糖核酸及蛋白让人产生睡意,因此人们晚上想睡觉。


之后,三位科学家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更多与生物钟有关的基因(9至12组),并研究出他们的产生、运作机制,了解这些基因的mRNA及蛋白是怎样控制昼夜节律的。令人欣喜的是,这些控制果蝇昼夜节律的机制,也适用于其他生物,包括人类。


罗斯巴什表示,虽然目前他们的研究尚不能解决人们睡眠节奏遗传病或需倒时差等问题,“但相信建立在现有基础上,这些问题都将解决,或许不是现在,不是我们,但相信将来会有突破。”


国内有不少学者研究昼夜节律,9月26~29日在厦门召开的2017中国细胞生物学年会就设置了时间节律分会场,邀请了很多学者做报告。诺奖之后,相信他们的工作将会得到更多大众的了解。


原文转自“CST博士互助平台”,如果您可了解更多关于诺奖的信息,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以上是关于祝贺!MIT培养出来的又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迈克尔·罗斯巴什 (Michael Rosbash),MIT, PhD, 1970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友谊与运气∣2017诺奖得主Michael Rosbash演讲视频

JMedia诺贝尔奖得主:东亚教育浪费了太多生命

又一位来自未来的穿越者2020世界大战?!

全球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30所大学

全球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30所大学排名

全球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30所大学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