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周报:压力测试后趋势整固,等待改革逻辑修复-7月第4周

Posted 中信建投优问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策略周报:压力测试后趋势整固,等待改革逻辑修复-7月第4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市场在经历过快速的V型反转之后,本周三大指数呈现先下后上的震荡走势。上证综指上涨2.05%收于3957.35点。深证成指则上涨8.03%,收于13004.96点,创业板指数上涨9.63%,收于3020.92点。行业方面,国防军工、农林牧渔、商业贸易、计算机、医药生物、纺织服装和电子等上涨力度靠前。主题方面,航母、智能IC、通用航空、IPV6、芯片国产化、网络安全、军民融合等具有超额收益。

上期《救市政策发力,市场情绪平复》中我们提到:随着救市政策强力“组合拳”的放出,目前尚处于市场情绪V型反弹中的普涨阶段,未来随着市场情绪的进一步恢复,市场的运行将恢复正常化,将会逐渐步入到个股的分化阶段。从长期趋势上来讲,我们仍然认为此次市场大幅调整仍然是股权时代牛市中特殊的“调整”,而不是熊市就此发端,牛市格局依然存在。而对于短期配置策略而言,我们认为应当开始布局全面反弹之后进入分化阶段依然能够经受考验的品种,我们认为随着稳增长政策在下半年的延续实施和发力,传统产业领域有转型和改革预期,同时估值和业绩匹配的板块值得关注,从股息率、毛利率和复合增长率角度配置电力、化工、交运、家电等优质公司。而随着此次市场的调整,对于单纯讲故事和炒概念的品种要战略性回避,对于成长股去伪存真,而选择参与产业趋势向好的个股进行精挑细选,从PEG合理,复合高增长角度,选择电子和耐用消费品领域。主题主要推荐军民融合概念,主要源于军民融合纲要的催化以及大阅兵的事件性刺激


救市政策“组合拳”释放的7月8日当周,市场上整体走出了先“悲”后“喜”的走势,在极度恐慌的情绪释放之后,市场迎来了情绪的V型反转。能诱发市场情绪反转的,除了证监会暂停IPO和再融资等限制供给,以及对于做空进行限制的措施之外,最重要的是以央行进行背书的流动性供给对于市场的刺激,证金公司等用“真金白银”对于市场流动性的供给扭转了市场的流动性危机,救市政策逐步从上证50扩展到中证500标的也使流动性危机走向了全面化解。随后,市场走向了全面反弹的格局,也使较多停牌避险的公司纷纷复牌,危机解除。


随着市场的强势反弹,上周末,政策对于场外配资的严格管理措施迅速出台,包括:12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清理整顿违法从事证券业务活动的意见》,指出了部分机构和个人借助信息系统为客户开立虚拟证券账户违反了《证券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关于证券账户实名制、未经许可从事证券业务的规定;13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答记者“证监会组织稽查执法力量赴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核查有关线索,监督相关方严格执行证监会的相关规定”;14日恒生电子又发布了关于落实中国证监会《关于清理整顿违法从事证券业务活动的意见》具体措施的说明公告并提出了三点具体措施,包括关闭HOMS系统任何账户开立功能、关闭HOMS系统现有零资产账户的所有功能、通知所有客户不得再对现有账户增资。


在市场流动性危机化解后,政策马上出台限制场外配资的相关举措,重在防止杠杆“疯牛”的死灰复燃,这一点可以从监管对于救市政策的表态中进行挖掘,我们在上周周报中提到,人民日报在7月8日晚提到的《稳市政策真的没用吗?》明确提出“救市政策缓慢推出是因为本意并不是想让市场暴涨,而是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显然,政策已经为限制场外资金埋下了伏笔。随着强力救市开启后第一批参与资金的获利回吐,以及政策对于场外杠杆资金的限制,本周前半周的震荡更像是“强震”过后的“余震”。而本身此次救市所采取的措施就是在场外资金“震撼式”去杠杆后,用证金公司和券商体系加杠杆的方式来为“失血”的股市提供流动性。剥离信贷体系的杠杆资金,既可以限制高杠杆投机,又可以杜绝未来股市调整系统性金融风险向信贷体系的蔓延,在当前阶段对于股市的发展和防控金融系统风险可谓必不可少。


关于危机时期所采取的非常措施对于市场化原则冲击问题,我们在上周周报提出:“当前对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当前短周期下行期对于结构转型升级也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短期内对于金融风险的防范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当前较多微观主体杠杆率比较高的背景之下。非常手段的主要目的是在流行性枯竭的非正常状态之下,缓解市场的情绪,使市场回归正常的轨道之中。我们坚信,随着市场情绪的平复以及停牌避险的公司陆续复牌,市场交易正常化,短期特殊政策将会逐渐向长期健康稳定的市场化政策转化”。7月18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鉴于市场动荡的程度,中国为了稳定市场所做出的干预措施是合理的做法。会评估目前的情况,以帮助制定政策,应对未来任何可能出现的市场动荡。”我们坚信在过渡期后,应该会有更多的向长期市场化改革的政策会进行讨论和实施。


在进行完强力救市后V型反转后的第一次压力测试之后,市场最终在上周后半周再次反弹,最终的反弹还是有明显的积极意义的,也符合我们在近期周报《彩虹风雨后,还看改革牛》以及《救市政策发力,市场情绪平复》中的判断。市场情绪平复后,能否重回升势,需要看后续改革措施的稳步推进,这是牛市的灵魂。再次上涨后也出现了一些分化迹象,总的来说,当前军工板块自身阻力较小,既受益于军民融合纲要的推出,又受益于阅兵的事件性刺激,同时又是国企改革资产证券化的核心领域之一,其在上周对于改革和转型题材的引领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基于“改革”的牛市修复有着重要意义。


上周发布了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宏观经济增速为7%,维持住了政策底线。对于三次产业结构而言,服务业的拉动小幅提升,对冲第二产业的下滑;对于三驾马车而言,消费拉动占比提升,对冲投资增速下滑带来的冲击。对于金融数据和工业数据而言,人民币贷款和M2的增速超出预期,基建投资和财政政策发力响应了430政治局会议后总需求管理的持续发力的政策基调。投向实体的人民币贷款增加,基建投资发力,地产销售改善,从工业增加角度来看,我们也观察到了5月份产出缺口底部反弹,从而对应了我们前期的判断,即中国短周期的下行期会在政策的刺激下在二季度出现企稳。资本市场的繁荣,使金融业拉动GDP大概1.3到1.4个百分点,一方面体现的是繁荣的股市对于稳增长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暗含了如果股市重归下跌区间可能使经济和金融体系陷入恶性循环的区间。


我们曾经提出牛市在5-6月份的调整有内生性的需求,即流动性逻辑的冲击。这种流动性逻辑的冲击。对于宏观经济而言,对于经济企稳的探讨存在分歧:第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在政策的作用下出现企稳迹象,从而增强了货币政策观望的可能性,对于宽松的逻辑有所冲击;第二种观点认为经济寻底的过程是漫长的,从债务置换到支撑地方投资,都需要持续的宽松,宽松的逻辑不会改变。事实上,无论是哪一种判断,对于股市的流动性逻辑都会受到冲击,即便是第二种观点,事实上衍生出的逻辑是疏导资金流向实体,在股市快速上涨的高位同样有调整的需求。而杠杆资金的效应放大了调整的幅度,使牛市的调整变成了非常规性的大幅调整。杠杆牛之后,支撑股市避免走向估值收缩之路的仍然是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从“流动性+改革”向“企稳+改革”的逻辑转换才是未来重要的看点。习主席在长春的调研以及人民日报在7月15日的撰文都预示着顶层文件即将出台,文件的内容以及后续改革能否实现“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会是当前市场关心的焦点。十部委正式下发《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金融既有鼓励又有规范。长期趋势肯定向好,经过此前的调整,此时政策文件的落地,预示着群魔乱舞的时代结束,后续互联网金融概念将进入去伪存真阶段。


展望后市,随着恐慌情绪的平复,市场将重新挖掘新的投资逻辑,估值体系将进行重塑。强力救市的反弹之后,上周已经看到了政策在场外配资层面进行了压力测试,未来从中期来看,还会有对救市政策逐渐退出并向长期市场化政策转换的压力测试,市场重回上涨趋势不会一帆风顺。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改革逻辑而言,对于修复风险偏好有着重要意义,重要看点依然是国企改革、金融改革等重量级改革的力度。而在这个过程中,基于总需求管理和地方政府投资扩张的稳增长政策和基于改革和转型的中长期战略的逻辑可能会交替成为影响短期市场波动的主因。但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和经济周期的位置还是支撑股权时代的逻辑,因此不能过度悲观。就当前市场而言,改革逻辑的强度决定了市场是反弹还是会重新创出新高,而即便是反弹,就三季度而言市场仍然有参与价值。


配置上,关注传统产业领域有转型和改革预期,同时估值和业绩匹配的板块值得关注,从股息率、毛利率和复合增长率角度配置电力、化工、交运、家电等优质公司;对于成长股尚处于反弹的第一阶段的估值修复,但对于单纯讲故事和炒概念的品种要战略性回避,需要去伪存真,而选择参与产业趋势向好的个股进行精挑细选,从PEG合理,复合高增长角度,选择电子和耐用消费品领域;主题主要推荐军民融合概念,主要源于军民融合纲要的催化以及大阅兵的事件性刺激,以及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概念,主要受益于传统汽车销售低迷后可能出现的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扩张的加速推动。本周组合方面,我们推荐一下个股:上海机电、机器人、许继电气、国电南瑞、中航动力、中航飞机、丹甫股份、华发股份、保利地产、格力电器、海康威视、振芯科技以及长电科技。




以上是关于策略周报:压力测试后趋势整固,等待改革逻辑修复-7月第4周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压力测试结束公告 感谢所有玩家的参与

AJPFX平台:02.18日内交易策略

压力测试 | 第15周投资周报

调整策略应对再遭压力测试的A股

首次3300压力测试失败

Beta实际开发与初始计划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