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度量元
Posted 麦哲思科技任甲林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如何选择度量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选择度量元的5个原则
在设计度量体系时,要针对度量目标选择合适的度量元,同一个度量目标可以有多个度量元,究竟要如何选择合适的度量元呢,我们可以参考如下的5个原则进行选择:
原则1:对度量目标的表达能力,即度量元是否准确刻画了度量目标以及要解决的问题?
比如,想要监督项目的进展,我们有如下三个选择:
1) 需求完成的百分比;
2) 活动完成的百分比;
3) 已完成活动的计划工作量/所有活动的计划工作量;
哪一个可以更准确地体现项目的进展呢?在瀑布开发模型下,没有完成验收测试需求都不算完成,在前期阶段需求完成的百分比一直是0,如果用 1)需求完成的百分比度量项目进展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2)与3)相比,3) 考虑了活动大小的差异,比2) 可以更合理的表示项目的进展。在敏捷的开发模式下,需求完成的百分比则比2) 与3) 更客观、真实地反应了项目进展。
我们优先选择能够简单、直接表达度量目标的度量元。
原则2: 度量元名称的易理解性,即定义的度量元名称很容易让大家理解其含义与计算方法。
比如,有公司定义了一个度量元名称为“版本发布偏差”,这个命名让人就很难准确理解其含义,是需求完成个数的偏差?还是工期的偏差、工作量的偏差?
再如,有公司定义了一个度量元名称为“产品成熟度”辅助进行产品能否进行发布的决策。什么是产品成熟度呢,产品成熟度是最后一轮全面回归测试发现的缺陷个数按其严重等级乘以不同权重后的汇总结果。这个度量元也是难以快速准确理解其含义的。
我们优先选择易理解的度量元。
原则3:数据采集的难易程度,即数据是否易于采集到。
比如,有公司定义了一个度量元“缺陷的平均驻留时间”,含义为一个缺陷从发现到解决花费的时长。如果借助系统日志记录缺陷的发现时间和解决时间,数据是易于采集的;但如果依靠手工填写,,这就是采集工作量比较大的度量元。
我们应该优先选择易采集的度量元。
原则4 :数据采集方法的客观性,即这个度量元是客观测量得到的,还是主观评价得到的。
比如有公司定义了“人员能力等级”这个度量元,把公司的人员能力分为高、中、低不同的等级,是由部门经理打分得到,这就是一个主观评价的度量元。如果换为工作年限,就是一个客观测量得到的度量元。
客观手段采集的数据容易校验正确性,也容易自动化采集,我们应优先选择客观测量的度量元。
原则5: 数据分析结论的即时有效性,即这个数据在采集后,是否可以发现当前活动的问题、或者预测未来活动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立即采取控制或预防措施;还是这个数据采集后,只是可以用来回顾分析历史活动的问题。前者对当前的项目作用更大,后者只能分析原因后对未来的其他活动发挥作用。
比如缺陷逃逸率,由于注入缺陷的时间与发现缺陷的时间间隔可能比较远,我们采集缺陷逃逸率的数据只能做事后分析、回顾,对未来的项目有价值,这个度量元的即时有效性就不强。如果我们采集了当前测试发现的缺陷密度,那我们就可以基于这个数据,判断当前产品的质量好坏、做出决策、采取措施提升当前产品的质量,这个度量元的即时有效性就比缺陷逃逸率要强。
每个度量元不能同时在上述的5个指标上都表现得很理想,我们可以综合评价、比较选择。
以上是关于如何选择度量元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spss19.0中,度量标准如何区分,以及角色栏是啥意思。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