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毅机器学习笔记(2016年的课程):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Posted 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宏毅机器学习笔记(2016年的课程):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1. 各种loss函数

2.线性SVM

3.kernel

3.1 前言

3.2 各种 kernel

3.3 kernel VS 神经网络


1. 各种loss函数

f = np.arange(-3, 3 + 1e-8, 0.001)
py = np.array([1.] * len(f))

def get_ideal(yf):
    return np.where(yf>=0, 0, 1)

def square(yf):
    return np.square(yf - 1.)

def sigmoid(x):
    return 1. / (1 + np.exp(-x))
def square_sigmoid(yf):
    return np.square(sigmoid(yf) - 1.)

def cross_entropy(yf):
    return  np.log(1 + np.exp(-yf))

def hinge_loss(yf):
    return np.where(1 - yf > 0, 1 - yf, 0)

plt.plot([0] * len(f), np.linspace(-0.2, 3.2, len(f)), color='black', linewidth=0.75)
plt.plot(py*f, get_ideal(py*f), label='ideal', color='black')
plt.plot(py * f, square(py*f), label='square', color='red')
plt.plot(py * f, square_sigmoid(py*f), label='square_sigmoid', color='blue')
plt.plot(py * f, cross_entropy(py * f) / np.log(2), label='cross_entropy', color='green')
plt.plot(py * f, hinge_loss(py * f), label='hinge_loss', color='purple')

这一课是讲SVM的,所以正例  ,负例  ,用  表示模型的输出。纵轴表示损失函数,横轴表示   ,绘图如下:

 若是分开两种标签对模型输出绘图,  和上图一样,  如下图所示:

 a.黑色的线表示理想状态的损失函数,当模型输出大于0的时候最终输出1,小于0的时候最终输出-1,统计最终输出和标签不同的样本的数目,单个样本表示见上图 黑色 的 “ideal”  图例

但是这个函数无法用梯度下降求解,梯度见下图,在所有可微的点其梯度均为0。我们无法直接优化它,所以用  来近似  函数,这个 loss function 长啥样就随我们自己定义了。总体来说,我们期待正例的时候  越正越好,负例的时候  越负越好,换种表示的话也可以理解为  越正越好。理想状况,相乘是负数得到的 loss 就是1,反之相乘同号的话 loss 就是0。

b.平方损失,我们期待,正例的时候模型输出越接近1越好,负例的时候模型输出越接近-1越好。换言之,  越接近1越好。见上图 红色 的图例 “square” 。公式表示如下:

但是,这个函数是不合理的,我们不希望  乘起来很大的时候会有很大的 loss 。

c.sigmoid + square loss ,我们期待,正例的时候  接近1,负例的时候  接近0。见上图 蓝色 的图例 “square_sigmoid” 。公式表示如下:

但是我们如果使用了 sigmoid 函数,通常不会使用平方损失做损失函数。因为这样不好训练,具体的见梯度图,例如当时正例的时候,模型的输出在很大的负数的地方梯度也很小,也就是说在很大的负数(并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结果)的地方参数更新的会很慢,对于很 负 的值模型没有很大的动力去调整,因为调整了之后对 loss 的影响也不是很大,这一点可以与 cross entropy 对应起来看, cross entropy 在负的很大的地方调整会对 loss 有比较大的影响,所以模型会有动力去调整,这一点也可以参见 cross entropy 的梯度图。

c.cross entropy,我们在使用了 sigmoid 函数之后,通常会使用 cross_entropy 做损失函数。见上图 绿色 的图例 “cross_entropy” ,这边除以了  ,可以让它变成 ideal loss 的 upper bound 。公式表示如下:

d.hinge loss ,与 cross entropy 不同的是,我们不会在输出前接 sigmoid 函数,而是直接套 hinge loss,正例的时候只要模型输出大于1损失函数就是0,负例的时候只要模型输出小于-1的时候损失函数就是0,换句话说,只要  大于1的时候就是完美的了,再大也没有帮助,反映在梯度上就是大于1的梯度均为0,参数不再更新;在0-1之间,它们是同向的,machine 在做分类的时候已经可以得到正确答案,但是 hinge loss 会认为还不够好,他认为要比正确的答案好过一段距离(margin),体现在梯度上就是梯度不为0,还能够通过梯度下降来更新参数使得损失函数继续减小,至于 margin 为啥是1,一个解释是只有1才是 ideal loss 的 tight 的 upper bound 。见上图 紫色 的图例 “hinge_loss”。公式表示如下:

cross entropy VS hinge loss

  • 不同点在于对待那些已经能很好的分类的样本,如上图,我们将  从1挪到2,cross entropy 可以使 loss 下降,所以 cross entropy 会想要好的还要更好,但是 hinge loss 是一个及格就好的损失函数,只要大过 margin 就结束了。
  • 相对而言,hinge loss 不是很害怕 outlier ,比较robust

梯度如下图所示:

2.线性SVM

a.function(模型)

b.损失函数,将每一个样本的损失求和, f 表示给定一个样本 x 模型的输出

其中

其中后一部分作为正则化的参数向量的2范数使凸函数,前一部分也是凸函数,两个凸函数的叠加仍然是凸函数,尽管不是处处可微的,但是正如引入 relu 激活函数等后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型依旧可以通过 BP 算法进行参数更新。即使我们很少看到资料上有介绍梯度下降求解 SVM 的,但它确实是可以用梯度下降进行求解的

此处为了简化,我们暂时不考虑正则化项。

则我们能轻松得到梯度并进行参数更新:

自然了,我们正常见到的 SVM 的损失函数不长这样,下面通过简单的变换来看看我们常见的函数形式。

若是去掉约束条件,并令  ,但看约束条件和它并不等价,因为它是取两者最大的那一个值,无论何时符合条件的只有一个值;但是约束条件只要符合两个大于等于的条件就可以,有无数的符合条件的值,不过符合约束条件的最小值确是我们新定义的  的取值。这样我们结合最小化损失函数来看的话,它俩就等价了。

3.kernel

感觉这边讲的 kernel 的方式很新颖。

3.1 前言

参数向量可以看作是样本的线性组合, 

若用0来初始化 w (用0方便理解,非0初始化问题也不大,可以理解为加了偏置),我们再看看之前梯度下降法进行参数更新的式子,若初始值为0,则是所有样本以  的权重相加,由于采用的是 hinge loss ,所以  通常是0,即不是所有的样本都会被加到 w 里面去,最后解出来的 w 的线性组合的权重可能是 sparse 的,可能有很多样本对应的  值等于0,那些  值不为0的样本,就是 support vector 。

 

我们将 w 由求和写成矩阵向量相乘(分块相乘)的形式,其中矩阵 X 的每一列表示一个样本,我们往常喜欢用矩阵的行表示一个样本,从下式我们更容易看出参数向量可以看作是样本的线性组合

现在有了模型参数,我们就可以在给定一个样本 x(向量)的情况下得到模型的输出结果,输出结果是x和训练集中所有的样本的内积的加权和,其实我们只要知道两个样本的内积就可以拿到输出了,甚至不需要知道这两样本的向量表示,这就是 kernel :

 

3.2 各种 kernel

其实 kernel 的 trick 不仅仅可以用在 SVM 上,也可以用在其它方法上,例如逻辑回归、线性回归等等。

a.考虑两两的特征交互,可以对原来的 vector 先做内积再平方

把 x 和 z 做 feature transform 再做 inner product ,等价于在原来 feature transform 之前的 space  上面,先做内积再平方。用 kernel 有时候能提升计算效率,上图只考虑了两个特征,若是特征更多的情况下(设有 k 个特征),不使用 kernel 的话,意味着要先对特征考虑两两关系再内积,则新特征有  ,做内积也要算  的加法,加一次平方;但是用了 kernel ,可以先内积,只需要 k 次运算,然后再做一次平方运算。

b. RBF kernel,无穷维

这种 kernel 会将特征投影到无穷维,容易过拟合,可以通过正则化的手段来缓解。 

kernel 必须能够表示成两个向量的内积,不是所有的函数都能拆成两个向量的内积,但是有一个叫 mercer's 的理论可以告诉我们哪些函数时可以的。 

3.3 kernel VS 神经网络

使用一个 kernel 相当于一个隐层的神经网络,隐层的神经元数目就是 support vectors 的数目,每个神经元的权重则对应样本向量,这边做的是 ,所以还需要过 tanh 激活函数才是 , 至于模型的输出则是他们的加权和,所以后续接一个神经元(不带激活函数)做输出。

事实上, SVM 的 kernel 是 learnable 的,但是没有办法 learn 的像 deep learning 那么多,可以有好几个不同的 kernel ,把不同的 kernel 组合起来,它们的 weight 是可以学习的。只有一个 kernel 的时候 SVM 好像是只有一个隐层的神经网络,有几个 kernel 就像有几个隐藏层。

 

 

参考:

https://speech.ee.ntu.edu.tw/~tlkagk/courses/ML_2016/Lecture/SVM%20(v5).pdf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SEPStBgwRQ

以上是关于李宏毅机器学习笔记(2016年的课程):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李宏毅老师《机器学习》课程笔记-4.2 Batch Normalization

李宏毅机器学习课程笔记

李宏毅机器学习课程笔记

学习笔记李宏毅2021春机器学习课程第5.1节:Transformer

李宏毅2020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笔记1+2 &&深度学习基础与实践课程笔记2

学习笔记李宏毅2021春机器学习课程第7.2节:自监督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