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mulink的汽车自动转向系统的分析设计

Posted studyer_domi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基于Simulink的汽车自动转向系统的分析设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内容简介


571-可以交流、咨询、答疑

2、内容说明

在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中,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已经由汽车替换掉了原来的自行车,同时汽车也带来了一系列交通安全问题,而目前现有的安全技术如制动防抱系统(ABS)、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等技术,还是以人类为主导体的驾驶模式,根本无法从源头保证驾驶人员的安全。而能彻底杜绝驾驶带来的安全隐患,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自动转向系统。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转向已经走进人们的视野中。本文主要是基于MATLAB/Simulink的汽车自动转向系统的分析设计,主要是设计识别部分以及自动转向模块,其中识别部分主要是通过超声波传感器测量与前方车辆的距离,当与前方车辆不足10米时,进入减速转向模块;转向模块中的主要设计点是通过设计模糊PID控制模块来对转向角进行实时的调控。为了在进行实物实验前减少资源的浪费,所以事先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进行模拟仿真。这可以更加直观的观察到汽车自动识别转向的数据以及误差,对汽车自动转向的最终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无人驾驶  自动转向  Simulink  识别  PID

20世纪50年代,美国通用公司(Genera GM)和无线电(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 ,RCA)首先开展研究自动控制系统,在随后的时间里,在自动转向领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1962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OSU)成为第一个开展车辆自动转向控制研究的大学,在长达15年的研究工作中,设计出了适用于自动转向控制的串联校正补偿器,实现了自动转向控制系统的车速自适应功能。

同期,英国和日本也先后开始了车辆自动转向控制的研究工作[4]其中英国的道路研究室(Road Research Laboratory, RRL也研发设计出了属于自己的自动转向系统。随后日本也加入研发行列,也成功实现了在100km/h速度下的无人驾驶控制。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的自动化发展日新月异,并于1977年开发研制出一款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控制转向系统,可以轻松地实现低速行驶;随后日本不断开拓创新,在自动转向控制方法采用PID,提高了无人驾驶汽车在高速时的路径跟踪的精确度。在这个时代潮流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企业加入研发自动驾驶技术这一行列当中。

近年来,各国越来越关注无人驾驶汽车,科学家们不断开拓创新,设计出许多的控制方法。如今,实际应用的无人驾驶汽车被陆续开发出来,国外在无人驾驶自动转向方面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开始向产品化阶段迈进[4]

3、仿真分析

 

 

4、参考论文

汽车自动转向机构及其控制系统的研究.caj

以上是关于基于Simulink的汽车自动转向系统的分析设计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基于Simulink对汽车传动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

基于simulink对汽车传动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

matlab/simulink可变阻尼座椅悬架振动自适应控制设计与分析

基于Simulink的汽车行驶速度PID控制系统仿真

基于simulink的AMT自动变速汽车换档智能控制

matlab/simulink可变阻尼座椅悬架振动自适应控制设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