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使用数组实现打印“杨辉三角形”
Posted 黑马程序员官方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不使用数组实现打印“杨辉三角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使用数组实现打印“杨辉三角形”
一、杨辉三角形
1.1 杨辉三角形的概念
杨辉三角,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在欧洲,这个表叫做帕斯卡三角形。帕斯卡(1623----1662)是在1654年发现这一规律的,比杨辉要迟393年,比贾宪迟600年。杨辉三角是中国古代数学的杰出研究成果之一,它把二项式系数图形化,把组合数内在的一些代数性质直观地从图形中体现出来,是一种离散型的数与形的结合 。
我们先看一下杨辉三角形的打印结果:
1.2 杨辉三角形的性质
杨辉三角形有很多性质:
1). 每行端点与结尾的数为1.
2). 每个数等于它上方两数之和。
3). 每行数字左右对称,由1开始逐渐变大。
4). 第n行的数字有n项。
5). 前n行共[(1+n)n]/2 个数。
6).第n行的m个数可表示为 C(n-1,m-1),即为从n-1个不同元素中取m-1个元素的组合数。
7). 第n行的第m个数和第n-m+1个数相等 ,为组合数性质之一。
8). 每个数字等于上一行的左右两个数字之和。可用此性质写出整个杨辉三角。即第n+1行的第i个数等于第n行的第i-1个数和第i个数之和,这也是组合数的性质之一。即 C(n+1,i)=C(n,i)+C(n,i-1)。
9). (a+b)n的展开式中的各项系数依次对应杨辉三角的第(n+1)行中的每一项。
10). 将第2n+1行第1个数,跟第2n+2行第3个数、第2n+3行第5个数……连成一线,这些数的和是第4n+1个斐波那契数;将第2n行第2个数(n>1),跟第2n-1行第4个数、第2n-2行第6个数……这些数之和是第4n-2个斐波那契数。
11). 将第n行的数字分别乘以10(m-1),其中m为该数所在的列,再将各项相加的和为11(n-1)。 110=1,
111=1 * 100 + 1 * 101=11,
112=1×100+2x101+1x102^=121,
113=1x100+3×101+3x102+1x103=1331,
114=1x100+4x101102+4x103+1x104=14641,
115=1x100+5x101+10x102+10x103+5x104+1×105=161051。
12). 第n行数字的和为2(n-1)。1=2(1-1),1+1=2(2-1),1+2+1=2(3-1),1+3+3+1=2(4-1),1+4+6+4+1=2(5-1),1+5+10+10+5+1=2(6-1)。
13). 斜线上数字的和等于其向左(从左上方到右下方的斜线)或向右拐弯(从右上方到左下方的斜线),拐角上的数字。1+1=2,1+1+1=3,1+1+1+1=4,1+2=3,1+2+3=6,1+2+3+4=10,1+3=4,1+3+6=10,1+4=5。
14). 将各行数字左对齐,其右上到左下对角线数字的和等于斐波那契数列的数字。1,1,1+1=2,2+1=3,1+3+1=5,3+4+1=8,1+6+5+1=13,4+10+6+1=21,1+10+15+7+1=34,5+20+21+8+1=55。
实现杨辉三角形的打印也有很多方式,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两种方式:
- 使用数组的方式:这也是网上比较常见的方式。需要使用数组,所以效率较低。
- 不使用数组的方式:不需要使用数组,所以效率较高。
二、使用数组的方式
2.1 示意图
根据上面的性质,如果我们要打印一个11行的杨辉三角形,我们可以将整个排列看做是一个n行,0-n列的矩阵,再结合上面的性质8,我们将这个矩阵用一个二维数组来实现,如下图:
2.2 代码分步实现
2.2.1 根据示意图,我们先定义一个二维数组:
int n = 11;//要几行的数据
int[][] values = new int[n][];//定义n行,但暂时每行的列数先不定义
2.2.2 生成二维数组,根据杨辉三角形性质,n行的数字个数为n:
for(int i = 0;i < values.length ; i++)
values[i] = new int[i + 1];//行0有1列,行1有2列,....,行n有n+1列
2.2.3 填充二维数组:
for(int i = 0;i < values.length ; i++)
values[i] = new int[i + 1];//行0有1列,行1有2列,....,行n有n+1列
for(int j = 0 ; j < values[i].length ; j++)
//根据性质1,每行的首尾都为:1
if(j == 0 || j == value[i].lenght - 1)
values[i][j] = 1;
else if(i > 1)//根据性质8,除首尾外的其它数字 = 上方数 + 上方左侧的数
values[i][j] = values[i - 1][j] + values[i - 1][j - 1];
2.2.4 完整代码:
public class YangHui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yangHui(8);
private static void yangHui3(int n)
int[][] values = new int[n][];//定义n行,但暂时每行的列数先不定义
for(int i = 0;i < values.length ; i++)
values[i] = new int[i + 1];//行0有1列,行1有2列,....,行n有n+1列
for(int j = 0 ; j < values[i].length ; j++)
//根据性质1,每行的首尾都为:1
if(j == 0 || j == values[i].length - 1)
values[i][j] = 1;
else if(i > 1)//根据性质8,除首尾外的其它数字 = 上方数 + 上方左侧的数
values[i][j] = values[i - 1][j] + values[i - 1][j - 1];
print(values);
private static void print(int[][] values)
for(int i = 0; i < values.length; i++)
for(int j = 0; j < values[i].length; j++)
System.out.printf("%-4d", values[i][j]);
System.out.println();
数组的方式比较好理解,但需要创建二维数组,效率较低,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不需要数组的写法。
三、不使用数组的方式
3.1 算法说明
根据性质6,第n行的m个数可表示为 C(n-1,m-1),即为从n-1个不同元素中取m-1个元素的组合数。
我们将其表示为C(i , j)的组合数,那么就有以下算法:
1、例如:i=3、j=2的位置上,值为C(3,2),即(3*2)/(1*2)=3/1 * 2/2 = 3
2、例如:i=5、j=3的位置上,值为C(5,3),即(5*4*3)/(1*2*3)= 5/1 * 4/2 * 3/3 = 5 * 2 * 1 = 10
3、例如:i=7、j=4的位置上,值为C(7,4),即(7*6*5*4)/(1*2*3*4) = 7/1 * 6/2 * 5/3 * 4/4 = 35
3.2 代码实现
根据上述算法,我们就可以很方便的写出以下代码:
private static void yangHui2(int n)
for(int i = 0; i < n; i++) //行
for(int j = 0; j <= i; j++) //列
//计算每列的值
int value = 1;
for(int k = 0; k < j; k++)
value = value * (i-k) / (k+1);
System.out.printf("%-4d", value);
System.out.println();
value = value * (i-k) / (k+1);
System.out.printf("%-4d", value);
System.out.println();
以上是关于不使用数组实现打印“杨辉三角形”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