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Posted 小羊子说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记录学习笔记是一个重要的习惯,不希望学习过的东西成为过眼云烟。做总结的同时也是一次复盘思考的过程。

本文是根据阅读得到 App上《万维钢·精英日课》部分文章后所做的一点笔记和思考。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思维模型的建立需要相对完整的学习和思考过程。以下观点是在碎片化阅读后总结的一点心得总结。

1.

问:老师说的数学公式内化,而不是死记硬背。这中间有没有什么窍门?

(来自日课:逻辑、悖论和直觉)

答:什么是内化?如果你还需要明确地想想这个公式,那就不叫内化。内化是在你思考的底层自动运行的东西,如果A同学(能想到公式是什么,简单运用所学的公式)敢说自己“举一反三”,那B同学(想到公式缺什么关键条件,如何得到这个条件)就是“举一反十”,C同学(公式是信息不用想,也不用想推理步骤,这也是信息,眼中只有信息)就是“举一反百”。

下棋思考层次:

  • A同学:被动等待局面,运用学习过的一个招式。
  • B同学:主动制造局面,他通过一系列的布局引导,把局势引入这个他擅长的局面。
  • C同学:棋盘上最终出现的局面,只不过是脑子里对这盘棋假想过的无数个局面中的一个而已 ----那仅仅是信息。

怎么提高内化水平?

关键要把练习更高层次的推理,不要停留在浅层。这就意味着做数学题一定要慢慢加难度,不要搞低水平重复。学了这一层,就把这一层当做默认信息,上高一层。在高一层运用熟练了,再把那一层当做默认信息,再高一层,功夫就得这么练。

关于内化的认识延伸:

  • “我感觉我懂了,为什么还是会忘记?”“那是因为你还没懂。”
  • 《原则》里说,自己的瞬间记忆力很差。“内化”的一个表现就是看似永远不会忘记,其本质原因是对事物的透彻理解。
  • 多遐想,把你看到的东西想像成橡皮泥,随意的揉捏它,看看它究竟有多少种变化就可以了。
  • 内化的到底是什么?是关系、是函数、是关联,是映射、是模型。重要的是不是描述信息本身,而是这个知识和其他思维模型的关联。类比就是举一反三,就是泛化。
  • 知识本身不一定是力量,只有为你所用的知识才是力量。
  • 罗胖说,所谓学习,就是站在更高的维度思考同一个问题。

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问题时,反应不一样,看问题的方式不一样,结果也自然不一样。这其中的内化功力高下立见。

2.

问:如何在制度(原则性)和灵活性之间做好平衡

(来自日课:灰度认知和黑白决策)

答:一个思路是,要违反规则,搞灵活性,应该是出于道德,而不是出于私利。(灵活性处理和徇私舞弊体现)

另一个思路是,违反小原则为了更高层次的原则。(如有急事违反交通规则)

总之:规则不是用来打破的,是用来遵守的。只有想方设法遵守和维护原则的,才有资格谈灵活。

关于 “灰度认知和黑白决策”的延伸认识:

这个也是罗胖在《奇葩说》针对成长是好事还是坏事时表达的一个观点,意思是说看书越多的人,他的认知水平越来越高,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非黑非白,介于黑白之间的,也就是灰度的。而现实世界中有很多的决策却是非黑即白,要么做,要么不做,你必须二选一,不管你的认知水平有多高,你必须得做出选择。很多人认知水平很高,却过不好,是因为跨不过“灰度认知,黑白决策”这条沟。

认知能力越高的人,对世界的理解就越是灰度,即不黑不白的。比如,一个高水平的经济学家,是不会动不动就做明确预测的,反而是低水平的人什么都敢说。

但是一个人要想生活得好、事业好,每天面对的其实是大量具体的决策。决策是不能灰度的,必须在两难中坚决拍板,非黑即白,所以叫“黑白决策”。

会决策的人往往比难以做决策的人更有执行力。优柔寡断的人之所以会犹豫,除了收集的信息不够外,也不能很好的根据现有信息和经验做决策,就会陷入灰度认知的泥潭中不能自拔。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矛盾的问题,事物在变,经历在变,认识在变,思想在变。如何快速选择,这是一门学问,我们需要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反思。

总结:

为什么有的人懂得了很多道理,看了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根本原因在于不能做到知行合一。

你以为你道理懂了,会没有运用起来,用行动来证明,内化成习惯,其实是不懂。沦为“光说不练假把式”的笑话。

人天生是有惰性的,人性就是这样,骨子里倾向不费力的东西,思考一件东西要消耗脑力的呀,说得那么多,那么好,就是没有动力啊。

是的,没有动力,没有利益驱使就没有行动的目的。只有当你尝到甜头后,才会主动去做。因此,你只需比别人努力一点点,和别人不一样一点点,长期下去,就像银行的复利一样,收获越来越大。

持续做一点不一样的事,就像买房一样,先上车,再换座。

为什么有的人懂得了很多道理,看了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值得我们深思。


2020.5.22 更新:在知乎上看到关于这句话的深入剖析,觉得很有价值的观点,补充于此。

原文链接:学霸猫:有哪些道理你后悔没有早点知道?
知道很多大道理,却做不到,书读得太多,践行得太少。

这也是前半句。后半句是,所有你做不到的事情,不是因为你知道得太多,而是因为你知道的不够多——你没能从心智模式、思维习惯、适用情境等各个方面真正深入透彻地理解一件事情。你没有理解到极致的事情,怎么可能做得到呢?这也是王阳明先生所说:“知到极处便是行,行到极处便是知。

这也是一个极其流行的答案了,每个人都说“知道那么多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一生”,反过来想想,也许正是因为我们知道的大道理既不够多、也不够深,才让我们无法再思想中融会贯通,形成一套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从而在自相矛盾的道理中无法前行。

就像,你知道自己应该早起,需要早起。然后你订了一个5点起床的计划,无法执行。于是你很难过。一个透彻地知道早起的人,应该深入细致地了解自己的睡眠习惯,了解自己的常态睡眠方式,然后深刻地了解自己怎么样一步一步地把起床时间慢慢向前拨,更重要的是配合分析自己24小时中的精力状况,饮食、运动和情绪状况,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又能保证精力充沛的5点起床方案。想一想,这中间需要投入多少知识,和多少努力,才能做到?

相反地,每当我们责怪自己不能“践行”,或是“执行力”不佳的时候,我们其实就掉入了“用蛮干代替策略”的思维模式。须知,大多数相对复杂的事情,都得靠顺着性子的策略来,而不是一蹴而就地蛮干就能成。对,任何需要比较复杂的认知系统的事情,都不是靠“执行力”实现的。当你觉得自己执行力不足的时候,一定要反过来思考——

明白道理只是第一步,后面两步叫做:取势(认识客观规律)、优术(优化执行方式)。在“知道”这件事情上,别偷懒。

公众号:小羊子说。

关注程序职场、思维方式和个人成长

以上是关于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为什么学了模数电还是看不懂较复杂的电路图?

为什么学了模数电还是看不懂较复杂的电路图?

为什么学了模数电还是看不懂较复杂的电路图?

线段树模板

走过 2022

走过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