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定板评审包括哪些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硬件定板评审包括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目的:为规范产品硬件的研发评审工作制定此硬件研发评审流程。
2、适用范围:适用公司产品硬件的研发评审。
3、评审需求:
产品硬件评审可分3部分:硬件原理图评审、PCB评审、PCBA评审。在硬件开发设计过程中,各个阶段完成后需填写硬件评审申请表提交硬件评审小组,提出评审需求。
4、评审计划:
硬件评审小组根据评审需求制定评审计划书,可参考附录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评审项目。
5、评审结果判定:
硬件评审小组在制定评审计划时,需根据相应的审查项目划分权重等级,并明确评定结果的判定标准。评审不通过,需返回开发设计改良或进行风险评估,之后再重新评审。
6、评审流程图:

7、附录:
单元电路评审:针对产品硬件常规设计所涉及的单元电路进行常规性评审,审查各单元电路是否符合设计标准。请参照下表,审查通过项目请打(√),审查未通过项目请打(×)。审查硬件板未涉及到的单元电路模块可不填写。
单元电路审查一览表
审查项目
审查内容
审查结果
审查建议
滤波电路
1、审查电路中是否设计电源滤波电路。
2、审查电路中电源滤波器的形式是否有效,是否为单电容型或单电感型,而未采用П形电源滤波器。
3、对单板的П形电源滤波器参数进行审查。
( ) ( )
( ) ( )
( ) ( )
ID电路
1、审查ID电路的形式是否符合规范电路的要求。
2、审查ID电路的参数是否正确。
3、审查ID电路是否有隔离电阻或隔离芯片。
( ) ( )
( ) ( )
( ) ( )
复位、WDT(看门狗)电路
1、硬件设计中不推荐使用可关闭的WDT系统,即计数器清零电路应是单稳电路而非锁存电路。如果设计为可关闭的WDT,刷新时应是关闭后立即开启,不可使watchdog处于长期关闭的状态。
2、WDT设计中,坚决不可使用分离元件依靠电容充电实现WDT电路。
3、在WDT设计中,计数时钟应尽量取用本板时钟。防止因为其他单板更换,插拔导致时钟不正常时,本板WDT电路工作失常。
4、上电时WDT计数器应可清零。
5、单板设计中有无手动复位开关。
6、设计中是否为重要芯片设计供软件单独调试的复位口。
7、复位电路中消抖电容的容值是否过大。
8、审查WDT输出的复位信号是否接在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入,通过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出对单板进行复位,而不是用WDT输出的信号直接对单板进行复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匹配电路
1、审查高速信号长线传输中有无加入匹配。
2、审查匹配形式的正确性,有效性。
3、审查匹配参数的正确性。
4、不可在同一信号线上同时进行终端并接与始端串接匹配。
5、审查终端匹配时,信号输出芯片的驱动能力是否满足。
6、审查时要结合PCB布线图进行审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信号时序
1、在不考虑延时的情况下,分析单板的输出信号之间的时序关系是否满足整机时序指标,最好是符合理想的时序要求。
2、不考虑延时的情况下,单板对输入时钟的利用是否合理,所用芯片的输入信号的时序关系是否满足专用芯片对输入信号时序的要求。
3、CPU与外围芯片的时序是否能可靠配合。包括外围芯片是否能很好支持CPU的读写时序和采用高速CPU时RAM、ROM等存储器件的速度是否与CPU匹配。
4、可编程逻辑器件接口逻辑设计是否能使输入信号可靠读入以及其输出信号是否能满足 其它芯片的时序要求。在可编程器件选用上,其速度是否与其他芯片匹配。
5、总线三态时序设计时是否考虑到各控制信号之间有足够的裕度,以防止总线冲突。
( ) ( )
( ) ( )
( ) ( )
( ) ( )
( ) ( )
器件应用
1、审查所有芯片的外围电路的接法正确性。
2、审查对芯片无用脚的处理。
3、对芯片工作方式的审查。
( ) ( )
( ) ( )
( ) ( )
CPU应用
1、审查与外围器件的接法是否依照器件手册推荐。
2、时钟审查。
3、控制信号审查。
4、I/O口用法审查。
5、外接存储器的速度匹配。
6、不用输入端的处理审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SP审查
1、与外围接口器件的连接。
2、MP/ MC:Microprocessor/ microcomputer 方式选择端,当采用外部存储器时,应通过上拉电阻接VCC;当采用内部存储器或BOOT时,应通过下拉电阻接地。
3、BOOT实现:DSP程序引导共有多种方式,如果采用BOOT,审查实现程序引导的接口方法是否正确。
4、HOLD:总线占用请求,不用时应接上拉电阻。
5、中断输入端:INT1、INT2、INT3、INT4、NMI,不用时应接上拉电阻。
6、其它无用输入端是否有上拉电阻或下拉电阻/ 接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差分接口电路
1、如果是远距离点对点通讯,接口的保护非常重要,应是审查的重点。
2、近距离点对点接口方式,审查接口电路的参数。
3、一点对多点接口方式,审查接口电路的参数。
( ) ( )
( ) ( )
( ) ( )
光电耦合电路
1、直流电气参数审查。
2、审查光耦的反向电压和驱动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3、对于单向输入的光电耦合器件,应在输入端并接反向二极管。
4、光电耦合器件的电流传输比的离散性很大,电路应保证在这个参数范围内的所有光耦器件可正常的导通及截止。
5、对于大多数光电耦合器件,输出端提供了输出三极管的基极,应将它通过一个1MΩ左右的电阻接地。
6、交流电气参数审查。
7、审查光耦合器件接口电路的响应速度是否满足系统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变压器隔离电路
1、变压器的主要作用是电压、电流变换,原副边的变化比(线圈匝数比)必须满足接口电路的要求。
2、审查输入输出端的阻抗是否匹配。
3、电路中应有隔直电容,电容的大小应保证既能很好的隔离直流分量,有不对有用信号产生较大的衰减,也不因此而带来阻抗的失配。
4、变压器接口电路通常用于传输远距离信号,审查时应留意电路中是否有保护电路,保护电路是否合理。
( ) ( )
( ) ( )
( ) ( )
( ) ( )
电阻器审查
1、电阻器的阻值参数是否符合电路要求,通常使用电阻的数值与电路理想的数值有偏差,审查在此偏差范围内能否保证电路功能正常实现。
2、电阻器的精度等级是否符合要求。在使用中,应考虑电阻阻值的偏差是否符合电路要求,在精度要求特别高或较高的地方,如测量电路、倒相电路,应使用阻值偏差为2%以下的电阻器,一般的电路可使用允许偏差为10%的电阻器。
3、电阻器的额定功率是否符合要求。为满足可靠性的要求,应根据具体的电路计算电阻实际消耗功率,选用电阻器的额定功率为实际消耗功率的1.5—2倍。
4、电阻器的最高工作电压是否符合要求。允许加在电阻两端的最高电压可由下式求得:工作电压=(电阻的额定功率*电阻值)平方根值。当电阻器两端的电压超过规定值时,电阻器内部会产生火花、引起噪声、甚至损坏。
( ) ( )
( ) ( )
( ) ( )
( ) ( )
电容器审查
1、电容器的容量。审查电容器的容量数值是否合适。
2、耐压及工作电压。在实际使用中工作电压应小于标称的耐压数值,一般为工作电压为耐压的一半,以降低电容的故障率。
3、极性审查。审查中考虑即使电压的平均值的极性符合要求,也还必须叠加上交流和尖峰电压的负峰值后是否会出现反极性的现象。
4、精度。中频变压器用的调谐电容,本机振荡用的垫整电容器,应选用I级精度的电容,作耦合、旁路的电容器可任意选用。
( ) ( )
( ) ( )
( ) ( )
( ) ( )
稳压二极管
1、审查稳压管的稳定电压的值能否保证单元电路功能的正常实现。
2、稳定电压随工作电流和温度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同一型号的稳压管,其稳定电压的数值也不是固定的数值,审查误差为电路带来的影响。
( ) ( )
( ) ( )
单板附加功能审查
1、单板有无自检功能。
2、设备升级是否方便。
3、单板维护是否方便。
4、单板的可测试性。
( ) ( )
( ) ( )
( ) ( )
( ) ( )
负载驱动能力的审查
1、审查各类集成电路的输出能力是否满足电路的要求。
2、审查开路门的上拉电阻是否满足相应驱动条件。
3、审查各类不同集成电路间相互驱动时电流,电压驱动能力。
4、可编程逻辑器件使用时须审查输出端和接口器件的电平配合。
5、审查并行总线,串行总线的驱动能力。
6、其它专用器件必须使前级输出电流、电压极差值满足后级输入电流、电压要求的极差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保护电路审查
1、审查保护电路是否合理,保护元件的参数和布局是否正确。
2、高速信号传输电路中,还要注意保护器件的电容特性是否满足高速信号传输的要求。
( ) ( )
( ) ( )
变压器接口电路
1、PGND与GND一定要隔离,并有一定的距离;而且,变压器的输入、输出端之间应保证电气上隔离,以使系统有很好的抗共摸干扰能力,也避免因雷击、高压碰线等带来的输入端高压串入逻辑电路中。
2、热敏电阻必须安放在压敏电阻和防雷芯片的前面,才能能实现其保护功能。
3、压敏电阻应能对传输线对地过高的电压进行嵌位保护,以消除接口线上的共摸电压。
4、对大多数的接口电路来说,阻抗匹配是很重要的。由于PTC电阻一般有5—30欧姆的冷态电阻,它的接入可能会影响接口电路的阻抗匹配。审查时应把热敏电阻的冷态电阻计算进去。
( ) ( )
( ) ( )
( ) ( )
( ) ( )
触点开关电路
1、审查触点开关电路是否有保护电路,方法是否正确。
2、对大电流情况,即使连接导线很短,但如果我们不清楚负载的具体阻抗特性,开关两端都应该加保护电路。
3、提倡对大电流开关,无论是触点开关还是无触点开关,都加上限压保护电路。
4、对已有保护电路的,审查时还应当注意保护器件的参数选择和接入位置是否正确,是否靠近被保护器件,连线是否尽量短。
5、在具有感性的电路开关时,如继电器控制线圈的电路中,有否考虑到瞬间过压保护。
6、审查保护器件尽量靠近被保护器件,保护电路的走线尽量短,这也应是审查的重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电源保护电路
1、确定单板和单元电路是否需要过流过压保护,以及保护电路的类型,多电源系统是否需要自动同时掉电保护等。
2、审查电路上是否正确使用了保护电路,保护电路的设计和器件参数的选择是否满足上述要求。
3、过压保护电路的位置,必须在保险管的后面。
( ) ( )
( ) ( )
( ) ( )
其他审查项
1、审查单板设计时是否考虑易发热器件的散热问题。
2、审查有无过流过压保护。
3、审查单板是否做到输出口断电为高阻。
4、审查单板复位时公用信号接口能否保持三态。
5、审查单板中设计有两脚晶振,是否有镀锡铜线固定。
( ) ( )
( ) ( )
( ) ( )
( ) ( )
( ) ( )
组合逻辑输出信号
1、分析设计中是否存在逻辑冒险或功能冒险,存在冒险的信号是否作为了触发器的时钟、异步清0、置位信号。
2、输出给外部的等效于时钟的信号,如读写信号,是否由组合逻辑产生,是否存在毛刺。
3、触发器的异步置位、清0是否会存在同时有效的情况。
( ) ( )
( ) ( )
( ) ( )
时序问题
1、对于局部同步电路要分析主时钟的布线情况,分析最大时钟偏差的大小,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建立—保持时间问题。
2、对于异步电路接口,要对其时序进行验证,看看触发器的建立—保持时间是否满足器件要求。
( ) ( )
( ) ( )
设计实现与设计意图的一致性
1、审查有无设计失误造成某一方面的功能不能实现,要根据电路实际工作情况设计各种输入测试向量,通过仿真工具来对某个具体电路实现的功能进行仿真测试,看它的输出功能是否正常,是否达到了设计的目的。
2、审查开发工具编译优化造成最终结果与设计意图不符。 要分析开发工具编译完成后给出的报告文件,分析开发工具在编译时作了哪些优化,优化后的结果是否仍与设计意图一致,是否会导致电路功能变化。
3、如设计原理或器件选择不适当造成关键路径时延理论或实际上大于该部分时序电路的时钟周期,电路在极限工作条件下可能无法可靠工作。可通过分析同步电路设计中的最长延时路径,通过时延分析工具确定它的时延大小,看最大时延是否超过了一个时钟周期。若超过了一个时钟周期,则该部分电路的工作可靠性无法保证。
( ) ( )
( ) ( )
( ) ( )
PCB审查
1、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占不同的区域,同一类数字器件尽可能分布在一起,模数电路位于两者的交界处,使模拟部分的管脚位于模拟地上方,数字部分的管脚位于数字地上方。在数模混合的单板上,AD芯片的摆放位置应尽量先满足模拟部分的需求。
2、把电路板分为不同的直流电压区域,如5VDC区、12VDC区等等;同时使用多种电源的器件应该位于区域的交界处。
3、接口器件靠近HEAD布置。
4、时钟远离I/O电路,同时输入、输出回路应该尽量远离;特别是模拟高频信号的发送和接收部分尽量分开,不宜交叉,最好将这两部分的地线层分开,相应的信号在各自地线层上方走线。
5、电压调整器这类器件应离易受干扰的模拟信号较远,以减少干扰。
6、器件放置的方向应便于散热;高热器件均衡分布;温度敏感器件(如光模块)远离高热器件。
7、布局应该尽可能做到使关键的高速信号走线最短。
8、几种不同类型的电源分开。
9、模拟电路电源与数字电路电源分开。
10、不同类型的数字电路(如TTL与PECL)电源分开。
11、高频线路接口的收电路和发电路电源分开。
12、HEAD头上的电源插针数应该满足最大电流的要求。
13、电源引脚的物理位置定义,应注意安全性,不同种类的电源引脚要分开一定间隔,特别是与地脚应有一定距离。
14、不允许有任何电气上浮空的金属。
15、不同种类电路的地最好分开,如果无法提供不同的地平面的话,可以在同一地平面上分割地,成为一个个”地岛”,但是地岛的分割不能过多,尽量不要出现条状的地岛,若不得以,则可的分割不能过多,尽量不要出现条状的地岛,若不得以,则可以将条状地放在PCB板的边缘。
16、数字地和模拟地的开槽不宜过小,需严格做到单点接地。数字地网和模拟地网本身应以网状连接,尽可能减小信号环路面积。
17、防雷地和工作地在板上严格分开,防雷器件的接地应接PGND,不能接GND。在隔离变压器内边的防护器件不应再接PGND,不然将通过PGND将雷击信号反串电路,使隔离变压器失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属器件的位置
1、去藕电容的位置应尽量靠近芯片电源引脚。
2、终端匹配电阻接在最后一个负载处,且应尽可能靠近终端器件。
3、某个集成芯片的外围器件应该紧靠该芯片,如锁相环外围鉴相电容、电阻CPU的晶振等尽可能靠近相应的芯片。
4、每个电源的滤波电路应该紧靠应用该电源的集成芯片处。
5、I/O信号线的去耦器件应尽可能在接口处。
( ) ( )
( ) ( )
( ) ( )
( ) ( )
( ) ( )
信号线的审查
1、高电压、大电流信号与低电压、小电流信号分开。
2、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分开。
3、高频信号与低频信号分开。
4、高低频信号的地线分开。
5、转折线(转折处用弧线),少走过孔,线宽尽量保证一致。
6、印制线的粗细应该能够承受最大电流。
7、芯片的电源引线、地线引线,滤波电容接地和接电源引线应尽量短且粗。
8、高速差分线的两根走线尽可能一致(在长度上和位置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信号线的走线审查
1、重要信号线不要走插座脚间穿过。
2、相邻层的走线方向应尽可能互相垂直,使串扰减至最小。
3、动态信号线不能穿过滤波电路或位于其下方。
4、高频信号与其回路构成的环路尽可能的小,多个环路不能相互重叠。
5、平行走线的高频数字信号的间隔要拉开距离,减少串扰。
( ) ( )
( ) ( )
( ) ( )
( ) ( )
( ) ( )
EMC的滤波审查
1、计算截止频率,作为低通滤波器而言截止频率一般需大于等于信号最高频率分量,不然就会带来信号分量丢失引起的信号失真。信号最高频率分量可按1/πTr来估算,截止频率可按fo=1/2 π来计算。
2、滤波电路的选择与电路的源阻抗和负载阻抗有关。
( ) ( )
( ) ( )
EMC的去耦审查
1、每个数字电路的电源脚都应加去耦电容。
2、估算去耦点容的大小,一般去耦电容也不宜过大,取值在470pf 到1000pf之间。
( ) ( )
( ) ( )
I/O线的去耦
1、I/O线是否有去耦电容,包括输入和输出。
2、去耦电容的容量需要与信号匹配。
3、去耦电容的位置要紧靠接口处。
( ) ( )
( ) ( )
( ) ( )
电源滤波器的位置
1、滤波器要放置在最靠近电源输入的位置,输入引线最短。
2、滤波器的输入输出引线不可并行走线。
3、滤波器的接地非常重要,应在安装滤波器的地方就近接机箱。
( ) ( )
( ) ( )
( ) ( )
参考技术A 硬件定板评审包括:
1、目的:为规范产品硬件的研发评审工作制定此硬件研发评审流程。
2、适用范围:适用公司产品硬件的研发评审。
3、评审需求: 产品硬件评审,以下活动:市场需求定位、嵌入式软件设计与开发、硬件设计与开发、结构设计与开发、样机联调、测试、验收等。
硬件指计算机系统中由电子,机械和光电元件等组成的各种物理装置的总称。这些物理装置按系统结构的要求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为计算机软件运行提供物质基础。

密码学-网络安全的研究范畴包括哪些? 其基础支撑理论和技术包括哪些? 前沿研究问题有哪些?

一、网络安全的研究范畴包括哪些

刘志丹,孙琳.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及防御技术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31(23):191-192.)

1、计算机网络硬件方面

  • 计算机网络中“硬件”问题极易对其安全性造成较大影响。
  • 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网络设备、主机配置及相关线路等。
  • 计算机网络硬件对整体安全运行起到极为重要的保障作用。
  • 信息与电脑 信息安全与管理 China Computer & Communication通过对相关数据及资料进行整理发现,计算机网络硬件的故障问题主要以电子辐射为主,一旦出现电子辐射就会导致黑客侵入,即信息数据的快速泄露,为计算机整体安全造成严重波及 。

2、计算机网络软件方面

  • “软件”是计算机的内涵及灵魂,缺乏软件就会导致计算机有形无实。因此,在软件设计及工程开发方面,如何提升其安全效应及稳定共功能一直是当下诸多学者研究议题。当然,软件问题也是造成计算机安全问题出现的重要根源。
  • 首先,在相关软件设计及开发阶段,工作人员没能将安全理念、防范措施进行领悟贯彻,对该软件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缺乏认真分析、客观考量,导致该软件设计漏洞出现,为其计算机安全运行与病毒入侵埋下隐患。
  • 其次,对软件质量要求不高,在实际软件应用及开发过程中,对该软件的整体质量要求不严,存在严重的形式化、片面化情况,导致用户信息出现大量泄露,为其隐私安全造成重大损害。
  • 最后,软件使用不规范,在其软件应用过程中没能对周边网络环境进行认真考量。操作存在肆意进行、盲目开展,对其可能存在的问题性与弊端性不能第一时间进行了解掌握,易发生风险隐患。

3、计算机操作系统方面

  • 计算机操纵系统是指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衔接平台,通过操作系统应用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计算机操作应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滞后性、不足处也是造成其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及软件程序不断升级,操作系统也日益随之创新,如当下的手机安卓系统、大数据技术等,这些都对计算机操作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 从诸多层面也反映出操作系统的稳定功能,但通过分析后发现,当下计算机操作系统存在更新较慢,缺乏时效等,导致系统漏洞与网络安全问题频出,病毒及黑客可以通过系统漏洞进行入侵、复制,最终导致系统崩溃。

二、其基础支撑理论和技术包括哪些?
1、基础支撑理论

[1]郑兆鹏,张祥福,杨佳跃,刘剑辉,黄清禄.网络安全现状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30):42-44.

  • 网络安全包括逻辑安全和物理安全两方面.
  • 逻辑安全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信息安全问题,在具体处理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应的保护,确保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可靠性。
  • 物理安全是指计算机的软件、硬件、数据都能够得到全面保护,不会因为蓄意或者偶然情况而遭到外界因素的破坏、泄漏、篡改,从而确保计算机系统持续稳定运行。

2、主要技术

[1]张愉菲,陈虹,赵晨宇,陈厅.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概述[J].东方电气评论,2022,36(02):9-15+20.)

  • 网络安全的常见技术主要可分为五类:数据加密与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虚拟专用网技术(VPN)和防病毒技术。

(1)数据加密与访问控制技术:数据加密技术主要用于网络传输以及数据存储。可以分为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完整性鉴别以及密钥管理技术等。网络的主要功能是资源共享,但共享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权限内的共享,访问控制技术可以控制非法访问,保护资源的合法使用。
(2)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在不同计算机网络之间设置安全屏障,对通过防火墙的数据进行筛选,阻止不符合安全策略的数据流。防火墙是由一些软、硬件组合而成的网络访问控制器,根据一定的安全规则来控制流过防火墙的数据包,如阻断或转发、屏蔽内部网络的信息、拓扑结构和运行况。防火墙技术主要分为包过滤技术、状态检测技术、代理服务技术等,主要用来阻止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的入侵。
(3)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系统被看作网络安全防护的第二道闸门,它通过收集分析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若干关键点的信息,检测其中是否有违反网络安全策略的行为,判断是否受到攻击,在运行中一旦发现入侵攻击,系统就会通过其防护系统阻断入侵攻击。与此同时,入侵检测系统具有记录分析数据的功能,通过记录入侵攻击相关信息,从而加强系统的防范能力,避免再次遭到此类攻击。
(4)虚拟专用网技术:VPN 指通过在一个公用网络中建立一条安全、专用的虚拟通道,连接异地的两个网络,构成逻辑上的虚拟子网。VPN 通过公用网络来传输私有数据,因此需要确保传输的数据不会被窃取、篡改,其安全性的保证主要通过密码技术、鉴别技术、隧道技术和密钥管理技术等实现。
(5)防病毒技术:计算机病毒指一组具有自我复制、传播能力的代码,具有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等特点。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病毒也日新月异,不断产生的新型病毒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更大的威胁。防病毒技术通过比较法、特征字识别法、分析法等方式检测网络和系统中的病毒源,阻断病毒传播途径并加以清除。

三、前沿研究问题有哪些

[1]李永妮, 张永战, 祁树壮,等. 网络安全前沿研究[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7(22):1.)

在新理念的引领下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正向着以下几个方面去发展:
1.1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需求驱使企业采用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网络(SDN)近年来发展势头很好,凭借着优秀的平台创造力与灵活的改造性,它为应用部署和云安全提供了巨大的价值点。对于虚拟化技术而言,网络安全的界定十分模糊,这给在线设备的配置带来了问题。针对这一点,SDN建立了虚拟化网络,重新定义了网络安全的边界,并作为在配置安全防护层中必要的业务链贡献良多。这些因素都使得各个企业追求更高的网络安全,而不单单是仅限于目前的网络安全配置。

1.2 云端技术
云端技术将定义新的网络安全导向,随着企业纷纷逐步将业务移入云端,他们对于应用和数据安全的需求也随之增高。为了解决云安全问题,网络安全厂商积极研发新技术。一些已经趋于成熟的解决方案比市场上的现有技术更具安全性、弹性及容错性,也能为企业提供更为优化的按需部署。许多企业在产品中采用了分布式处理及数据挖掘科技。放眼未来,市场及用户将会重点关注应对虚机间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东西向流量防护)。

1.3 可视化工具
可视化工具将有效应对数据中心面临的威胁,监控与管理是数据中心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今随着可视化技术的深入发展已经成为网络安全的关键一环,在数据中心的作用日益凸显。可视化工具能有效洞察每台虚机的独立行动及虚机间互动,并利用虚机间流量监控及现有技术(如应用识别及用户识别),来为用户提供数据支持。通过数据分析,可视化工具能帮助用户鉴别在这些互动中是否存在攻击和非正常行为。

1.4 容器技术
容器技术助力虚拟化进程。容器技术作为最热门的新兴技术之一,能为用户提供更高性价比的可扩展性、更快的加载速度,同时可以有效缩短发展与部署周期。然而,容器技术同样也为网络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其基本的配套平台与虚拟化不同,因而难以保障其安全。目前看来,采用容器技术的公司虽然巩固了技术实力,但也不得不将安全隐患搁置一旁。即便如此,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该技术正逐渐获得更广的接受度,安全问题必然也会受到进一步关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将会应运而生,来应对这一系列的挑战。
网络安全产品的虚拟化,例如防火墙,传统的防火墙,在不同的网络边界均需要部署时可能需要购买多台,而如果选择使用可以虚拟化的防火墙产品,在规划合理的情况下可以减少相当一部分预算。例如飞塔防火墙的Virtual Domain功能;云应用、私有云等的应用也需要在云环境的内部进行网络安全建设,因此网络安全设备的的虚拟化,如虚拟防火墙、虚拟waf、IPS等也会逐渐的产生市场需求。
WAF云端化。传统网络产品下一代化,各种下一代防火墙。防ddos产品云端化,各种网站防护号称集成防DDOS和防CC攻击。

1.5 主动防御
主动防御的理念已经在社会上存在很长时间了,目前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了一些波折,其主要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困难。主动防御所指的是通过分析和扫描对电脑的程序进行定期扫描,根据其预先设定的各种标准,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或者病毒进行隔离,能够对电脑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主动防御理念在实际操作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够真正的实现智能化运行。这主要是由于计算机的运行要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规则。在主动防御系统开设之后所有的检测都要按照预先设定的流程去进行。这也成为了目前主动防御理念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但是主动防御也有其存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网络安全性,对企业各类资料和文档的安全性解决了后顾之忧。因此,即使这样的理念还不是很完善也受到了各个企业的使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开始出现,对于网络安全的监控也有了更多选择,例如:程序自动监控、程序自动分析、程序自动诊断等等,主动防御型产品也有了更多的扩展。特别是随着网络安全问题的不断变化,对于病毒、蠕虫、木马等新型的攻击行为也有了更多的对应政策。总的来说,主动防御技术的发展面临着更加辉煌的前景。
伴随着网络环境的日益复杂,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互联网病毒的危害,个人信息的泄露会带给他们特别多的困扰。单一的防护产品很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了,快速进步的社会需要的是更加全面、安全的防护体系。安全整体解决方案所需要的是更严格的检测方式,实现智能化、集成化。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网络安全问题将会被人们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网络的安全能够影响企业的数据安全,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和进步。面对发展势头越来越旺的网络,依靠传统的网络安全设备去保障网络环境的安全是仅仅不够的。在实际应用当中,将终端接入互联网之中,通过对进入系统的控制,从源头上促进网络用户的安全性。我们的相关人员应当更好的促进网络安全工作的建设,更好的促进网络整体安全体系的完善和健全。

以上是关于硬件定板评审包括哪些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硬件设计评审,让我心态崩了

硬件设计评审,让我心态崩了

硬件设计评审,让我心态崩了

TiOps能管理哪些硬件?

密码学-网络安全的研究范畴包括哪些? 其基础支撑理论和技术包括哪些? 前沿研究问题有哪些?

密码学-网络安全的研究范畴包括哪些? 其基础支撑理论和技术包括哪些? 前沿研究问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