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道面试题看 TCP 的吞吐极限
Posted dog250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一道面试题看 TCP 的吞吐极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分享一个 TCP 面试题:单条 TCP 流如何打满香港到旧金山的 320Gbps 专线?(补充,写成 400Gbps 更具迷惑性,但预测大多数人都会跑偏,320Gbps 也就白给了)
这个题目是上周帮一个朋友想的,建议他别问三次握手,慢启动,快速重传,何时发 RST 了,来个情景分析吧。
如果候选人提到 TCP 序列号空间 4GB,香港到旧金山往返 200ms+,320Gbps 管道容量 8GB+,TCP 最大窗口受限,无法这个管道,至于后面说与不说,都算通过了。上来就 BBR 的,还得继续问三次握手。
下面是这个题目的解析。
先求一下 TCP 最大窗口。
在 32bit 的 unsigned int 圆环域上,两个数字顺时针间隔在一个半圆内才能无歧义比较大小(参考 Linux kernel 的 before,after 宏定义):
如上图的无歧义共识,TCP 窗口最大值被限制在 2^31 字节以内。
此外,根据 TCP 滑动窗口原理,sender 和 receiver 的窗口之间最大可相差一整窗:
因此,TCP 窗口的最终最大值为 2^31/2 = 2^30 字节。这是 TCP 窗口上限,即 1GB。200ms 链路,TCP 最多只能打满 1GB*8/0.2s = 160Gbps 的带宽。
如果允许稍微 patch TCP,如何填满 8GB 管道呢?这是个更有趣的问题。
Netflix 有个直接的方案,扩展序列号空间:64-bit Sequence Numbers for TCP
我这里重点说另一个 PAWS + Pacing 方案。
timestamp 是个天然升序标识,每 1ms 滴答一下,32bit timestamp 回绕一次要 49 天,值得使用。
320Gbps = 40GBps,大约 1ms 发出 40MB 数据,即每 100ms 发生序列号回绕。但只要控制 sender 的 pacing rate,每 1ms 送出 40MB 数据,就可将 rwnd 最大值扩至 2^31,不再受回绕限制:
道理很简单,1ms 粒度 pacing,相当于为 seq 增加了额外的顺序号,按 timestamp 编号每 40MB 数据,receiver 对 100 个 1ms 和 1ms 的 40MB 数据归并排序即可恢复 send 顺序:
注意,timestamp 指的是原始报文传输时的时间,即便发生重传,其timstamp 还是原始那个。
若发生丢包,由于 “since the sender and receiver windows can be out of phase by at most the window size【RFC1323-2.3】”,sender 和 receiver 之间最大 2^31 相差,在 2^32B 范围内,每个 seq 只出现一次,以 timestamp 做序号,自然不会有歧义。
大致算一下 2^31B 的窗口用 timestamp 做顺序号可以支撑多大的带宽。以 timestamp 的 1ms 精度,1ms 至少需要将 2^32 的两个半圆区分开,1ms 标识 2^31B 数据,即 16Tbps = 2TBps 的带宽。
进一步设想,若 timestamp 精度达到 us,所支撑的带宽将继续扩大,但系统开销也随之扩大,由于二者非线性关系,所以我不敢说 1000 倍。
以上是理论值计算,考虑到丢包,乱序,拥塞控制等因素,理论值几乎达不到,但它展示了一种可能性。
万变不离其中,我经常强调单调递增编码 packet,并设计新协议,但实际上 timestamp 就是一个天然编码标识,它确实编码了 “packet(每一个 segment 包含若干 byte)”,而非 Byte stream。
byte 大小固定没弹性,byte-based 滑动窗口没扩展性,带宽越大,传输字节越多,越快回绕。而 packet 不固定,它提供 1B ~ mss B 的弹性,且 mtu 可随底层传输技术发展而增加(如巨帧),显然 packet-based 滑动窗口可扩展性更佳。可见,2^32B = 4GB 的序列号空间直接参与传输和确认不适应长肥网络,不过在 byte/packet-based 滑动窗口争论正当时(参见:The design philosophy of the darpa internet protocols 第 10 节),管道既不长,更不肥,选择 byte-based 没毛病。
回到这个面试题,为什么不能上来就说 BBR,因为 cwnd limit 前,先碰到 rwnd limit,这才是硬伤,是壁垒。所以必须先解决 rwnd limit 问题,突破 rwnd 限制,至于 BBR,只是优化。
这个题目主要考察 3 个点,首先是对 TCP 协议头字段的理解,主要是 seq 和 wcale option,其次是对数字的敏感,比如东亚到加州湾区的时延,再次就是根本问题和次要问题的甄别能力,刚接触 BBR 的可能觉得 BBR 能解决一切问题,从而把根本问题疏忽了。
至于更多讨论,参见另一篇文章:流控问题两则。
现在来看可靠保序传输的本质。
要在 receiver 恢复 sender 端顺序,需顺序标识数据。将数据顺序装入 packet,然后顺序标识 packet 即可,但这个我已说过太多,现在看如何顺序标识数据本身。
TCP 序列号算一种顺序标识,但它会面临回绕歧义。TCP 将最大窗口限制在 2^30B 消除了歧义,但同时也限制了其填充长肥网络的能力。在引入 timestamp 后,可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无论 seq space 多大,它终究被定义在环形域上(计算机算术一切数据类型都在环形域),环形域无歧义比较大小需在一个半圆内,当这个环形域不够大时,就会遇到 TCP 一样窗口限制,但若将这个环形域定义足够大,却可能占用额外报头空间,最好就是根据实际所需将环形域定义成变长(比如 QUIC)。但还有别的解法。
当我们发现时间序是一个天然顺序后,这个环形域便可分级解释,就像 MMU 分级页表一样。将顺序标识分为两层,外层是时间序,内层是环形域的半圆,设序列号空间 m 位,timestamp 精度为 n,只需要在 1 个 n 时间内能最大识别 2^(m-1)B 即可,也就是说,同一 timestamp 编码一个半圆。
m = 32,n = 1ms 就是 TCP 的情况,解释是,只要在 1ms 内发送数据不超过 2^31B 即可。2^31B 就是 2GB,对于 TCP,它可以支撑的带宽为 2TBps,与 RTT 无关。对于 receiver,执行两层归并排序,首先将时间分割为精度为 n 的 slot,根据 timestamp 将报文对应到 slot,再根据 seq 将报文在该 slot 内排序:
为什么 RTT 消失了?
RTT 并没消失,它回绕需要太久的时间,以至于可以将它近似为绝对单调递增量,前面算过,以 1ms 精度滴答的 timestamp 发生回绕需要 49 天,远超一个报文在互联网上最长逗留时间,当然,如果处在比地球大的多的星球,这一点需要修正。
这里有一个 packetization 过程,一个 slot 即一个 packetization 单位,内容是一个没有歧义的半圆内的 seq。
原始报文的 timestamp 时间序和 seq 字节序共同消除了保序歧义,另一面,为保证可靠传输,丢包重传还需要一个报文( whatever 原始报文 or 重传报文)实际发送的时间序列号,用来消除原始报文和重传报文的歧义,这个虽然不是流控必须的,但对拥塞控制意义重大,不得不察,但这方面我强调过太多,不再啰嗦。
现在可以和 Netflix 的方案(见上面链接)对应了,二者殊途同归,Netflix 方案直接采用了 64bit 序列号,而 PASW + Pacing 也使用 64bit 序列号,只是将它分为了 32bit 原始序列号和 32bit timestamp 两层。在我看来,PAWS + Pacing 更灵活,可以适配不同时钟精度和不同带宽。
所以,我有个建议,TCP 在同时启用 timestamp 和 wscale 时,wscale 需另作解释,将其最大值限制在 15 而不是 14,而 timestamp 也另解释为顺序号,为 2 倍的滑动窗口(即以 wscale 最大值 15 取代 RFC7323 规定的 14)消除回绕歧义。
从刚毕业参加工作面试一直到此后的 10 年多,被面试官问了无数次 TCP 三次握手,为什么三次,TimeWait,快速重传之类的问题,自己作为面试官也问了候选人无数次这般问题,我上一次被问这些是大约 5 年前,但也差不多从那时起我也不问候选人这些问题了,我想了一些更好玩的,比如 “如何用 TCP 实现不可靠传输(考察 ACK/SACK/滑动窗口)”,“如何旁路修改传输中的 TCP 数据(考察 RFC5961)?” … 正好有朋友也厌倦了上面那些老掉牙的问题,要我帮忙新出一个面试题,问题已经被问过,所以延迟一周写下本文。
浙江温州皮鞋湿,下雨进水不会胖。
以上是关于从一道面试题看 TCP 的吞吐极限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