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自动拆装箱
Posted xiuzhublog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java自动拆装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介绍
Java 5增加了自动装箱与自动拆箱机制,方便基本类型与包装类型的相互转换操作。(关于基本类型与包装类型之前有记录过https://www.cnblogs.com/xiuzhublog/p/12822045.html)
我们认为包装类是对基本类型的包装,所以,把基本数据类型转换成包装类的过程就是打包装,英文对应于boxing,中文翻译为装箱。
反之,把包装类转换成基本数据类型的过程就是拆包装,英文对应于unboxing,中文翻译为拆箱。
在Java 5之前,如果要将一个int型的值转换成对应的包装器类型Integer,必须显式的使用new创建一个新的Integer对象,或者调用静态方法Integer.valueOf()。
//在Java 5之前,只能这样做 Integer value = new Integer(10); //或者这样做 Integer value = Integer.valueOf(10); //直接赋值是错误的 //Integer value = 10;`
在Java 5中,可以直接将整型赋给Integer对象,由编译器来完成从int型到Integer类型的转换,这就叫自动装箱。
//在Java 5中,直接赋值是合法的,由编译器来完成转换` `Integer value = 10;` `与此对应的,自动拆箱就是可以将包装类型转换为基本类型,具体的转换工作由编译器来完成。` `//在Java 5 中可以直接这么做` `Integer value = new Integer(10);` `int i = value;`
自动拆箱与自动装箱的原理
既然Java提供了自动拆装箱的能力,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到底是什么原理,Java是如何实现的自动拆装箱功能。
我们有以下自动拆装箱的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args){ Integer integer=1; //装箱 int i=integer; //拆箱 }
对以上代码进行反编译后可以得到以下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args){ Integer integer=Integer.valueOf(1); int i=integer.intValue(); }
从上面反编译后的代码可以看出,int的自动装箱都是通过Integer.valueOf()
方法来实现的,Integer的自动拆箱都是通过integer.intValue
来实现的。如果读者感兴趣,可以试着将八种类型都反编译一遍 ,你会发现以下规律:自动装箱都是通过包装类的valueOf()
方法来实现的.自动拆箱都是通过包装类对象的xxxValue()
来实现的。
哪些地方会自动拆装箱
我们了解过原理之后,在来看一下,什么情况下,Java会帮我们进行自动拆装箱。前面提到的变量的初始化和赋值的场景就不介绍了,那是最简单的也最容易理解的。
我们主要来看一下,那些可能被忽略的场景。
场景一、将基本数据类型放入集合类
我们知道,Java中的集合类只能接收对象类型,那么以下代码为什么会不报错呢?
List<Integer> li = new ArrayList<>(); for (int i = 1; i < 50; i ++){ li.add(i); }
将上面代码进行反编译,可以得到以下代码:
List<Integer> li = new ArrayList<>(); for (int i = 1; i < 50; i += 2){ li.add(Integer.valueOf(i)); }
以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我们把基本数据类型放入集合类中的时候,会进行自动装箱。
场景二、包装类型和基本类型的大小比较
有没有人想过,当我们对Integer对象与基本类型进行大小比较的时候,实际上比较的是什么内容呢?看以下代码:
Integer a=1; System.out.println(a==1?"等于":"不等于"); Boolean bool=false; System.out.println(bool?"真":"假");
对以上代码进行反编译,得到以下代码:
Integer a=1; System.out.println(a.intValue()==1?"等于":"不等于"); Boolean bool=false; System.out.println(bool.booleanValue?"真":"假");
可以看到,包装类与基本数据类型进行比较运算,是先将包装类进行拆箱成基本数据类型,然后进行比较的。
场景三、包装类型的运算
有没有人想过,当我们对Integer对象进行四则运算的时候,是如何进行的呢?看以下代码:
Integer i = 10; Integer j = 20; System.out.println(i+j);
反编译后代码如下:
Integer i = Integer.valueOf(10); Integer j = Integer.valueOf(20); System.out.println(i.intValue() + j.intValue());
我们发现,两个包装类型之间的运算,会被自动拆箱成基本类型进行。
场景四、三目运算符的使用
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一个场景,看一个简单的三目运算符的代码:
boolean flag = true; Integer i = 0; int j = 1; int k = flag ? i : j;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在int k = flag ? i : j;
这一行,会发生自动拆箱。反编译后代码如下:
boolean flag = true; Integer i = Integer.valueOf(0); int j = 1; int k = flag ? i.intValue() : j; System.out.println(k);
这其实是三目运算符的语法规范。当第二,第三位操作数分别为基本类型和对象时,其中的对象就会拆箱为基本类型进行操作。
因为例子中,flag ? i : j;
片段中,第二段的i是一个包装类型的对象,而第三段的j是一个基本类型,所以会对包装类进行自动拆箱。如果这个时候i的值为null
,那么就会发生NPE。(自动拆箱导致空指针异常)
场景五、函数参数与返回值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直接上代码了:
//自动拆箱 public int getNum1(Integer num) { return num; } //自动装箱 public Integer getNum2(int num) { return num; }
自动拆装箱与缓存
Java SE的自动拆装箱还提供了一个和缓存有关的功能,我们先来看以下代码,猜测一下输出结果: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strings) { Integer integer1 = 3; Integer integer2 = 3; if (integer1 == integer2) System.out.println("integer1 == integer2"); else System.out.println("integer1 != integer2"); Integer integer3 = 300; Integer integer4 = 300; if (integer3 == integer4) System.out.println("integer3 == integer4"); else System.out.println("integer3 != integer4"); }
我们普遍认为上面的两个判断的结果都是false。虽然比较的值是相等的,但是由于比较的是对象,而对象的引用不一样,所以会认为两个if判断都是false的。在Java中,==比较的是对象应用,而equals比较的是值。所以,在这个例子中,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引用,所以在进行比较的时候都将返回false。奇怪的是,这里两个类似的if条件判断返回不同的布尔值。
上面这段代码真正的输出结果:
integer1 == integer2
integer3 != integer4
原因就和Integer中的缓存机制有关。在Java 5中,在Integer的操作上引入了一个新功能来节省内存和提高性能。整型对象通过使用相同的对象引用实现了缓存和重用。
适用于整数值区间-128 至 +127。
只适用于自动装箱。使用构造函数创建对象不适用。
具体的代码实现可以阅读Java中整型的缓存机制一文,这里不再阐述。
我们只需要知道,当需要进行自动装箱时,如果数字在-128至127之间时,会直接使用缓存中的对象,而不是重新创建一个对象。
其中的javadoc详细的说明了缓存支持-128到127之间的自动装箱过程。最大值127可以通过-XX:AutoBoxCacheMax=size
修改。
实际上这个功能在Java 5中引入的时候,范围是固定的-128 至 +127。后来在Java 6中,可以通过java.lang.Integer.IntegerCache.high
设置最大值。
这使我们可以根据应用程序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来提高性能。到底是什么原因选择这个-128到127范围呢?因为这个范围的数字是最被广泛使用的。 在程序中,第一次使用Integer的时候也需要一定的额外时间来初始化这个缓存。
在Boxing Conversion部分的Java语言规范(JLS)规定如下:
如果一个变量p的值是:
-128至127之间的整数(§3.10.1) true 和 false的布尔值 (§3.10.3) ‘\\u0000’至 ‘\\u007f’之间的字符(§3.10.4)
范围内的时,将p包装成a和b两个对象时,可以直接使用a==b判断a和b的值是否相等。
自动拆装箱带来的问题
自动拆装箱是一个很好的功能,大大节省了开发人员的精力,不再需要关心到底什么时候需要拆装箱。但是,它也会引入一些问题:
包装对象的数值比较,不能简单的使用==
,虽然-128到127之间的数字可以,但是这个范围之外还是需要使用equals
比较。
前面提到,有些场景会进行自动拆装箱,同时也说过,由于自动拆箱,如果包装类对象为null,那么自动拆箱时就有可能抛出NPE。
如果一个for循环中有大量拆装箱操作,会浪费很多资源。
为了避免这些陷阱,我们有必要去看一下各种包装类型的源码。
Integer源码
public final class Integer extends Number implements Comparable<Integer> { private final int value; /*Integer的构造方法,接受一个整型参数,Integer对象表示的int值,保存在value中*/ public Integer(int value) { this.value = value; } /*equals()方法判断的是:所代表的int型的值是否相等*/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if (obj instanceof Integer) { return value == ((Integer)obj).intValue(); } return false; } /*返回这个Integer对象代表的int值,也就是保存在value中的值*/ public int intValue() { return value; } /** * 首先会判断i是否在[IntegerCache.low,Integer.high]之间 * 如果是,直接返回Integer.cache中相应的元素 * 否则,调用构造方法,创建一个新的Integer对象 */ 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int i) { assert IntegerCache.high >= 127; if (i >= IntegerCache.low && i <= IntegerCache.high) return IntegerCache.cache[i + (-IntegerCache.low)]; return new Integer(i); } /** * 静态内部类,缓存了从[low,high]对应的Integer对象 * low -128这个值不会被改变 * high 默认是127,可以改变,最大不超过:Integer.MAX_VALUE - (-low) -1 * cache 保存从[low,high]对象的Integer对象 */ private static class IntegerCache { static final int low = -128; static final int high; static final Integer cache[]; static { // high value may be configured by property int h = 127; String integerCacheHighPropValue = sun.misc.VM.getSavedProperty("java.lang.Integer.IntegerCache.high"); if (integerCacheHighPropValue != null) { int i = parseInt(integerCacheHighPropValue); i = Math.max(i, 127); // Maximum array size is Integer.MAX_VALUE h = Math.min(i, Integer.MAX_VALUE - (-low) -1); } high = h; cache = new Integer[(high - low) + 1]; int j = low; for(int k = 0; k < cache.length; k++) cache[k] = new Integer(j++); } private IntegerCache() {} }
以上是Oracle(Sun)公司JDK 1.7中Integer源码的一部分,通过分析上面的代码,得到:
1)Integer有一个实例域value,它保存了这个Integer所代表的int型的值,且它是final的,也就是说这个Integer对象一经构造完成,它所代表的值就不能再被改变。
2)Integer重写了equals()方法,它通过比较两个Integer对象的value,来判断是否相等。
3)重点是静态内部类IntegerCache,通过类名就可以发现:它是用来缓存数据的。它有一个数组,里面保存的是连续的Integer对象。
(a) low:代表缓存数据中最小的值,固定是-128。
(b) high:代表缓存数据中最大的值,它可以被该改变,默认是127。high最小是127,最大是Integer.MAX_VALUE-(-low)-1,如果high超过了这个值,那么cache[ ]的长度就超过Integer.MAX_VALUE了,也就溢出了。
(c) cache[]:里面保存着从[low,high]所对应的Integer对象,长度是high-low+1(因为有元素0,所以要加1)。
4)调用valueOf(inti)方法时,首先判断i是否在[low,high]之间,如果是,则复用Integer.cache[i-low]。比如,如果Integer.valueOf(3),直接返回Integer.cache[131];如果i不在这个范围,则调用构造方法,构造出一个新的Integer对象。
5)调用intValue(),直接返回value的值。
通过3)和4)可以发现,默认情况下,在使用自动装箱时,VM会复用[-128,127]之间的Integer对象。
Integer a1 = 1; Integer a2 = 1; Integer a3 = new Integer(1); //会打印true,因为a1和a2是同一个对象,都是Integer.cache[129] System.out.println(a1 == a2); //false,a3构造了一个新的对象,不同于a1,a2 System.out.println(a1 == a3);
参考:https://how2playlife.com/2019/09/02/2Java%E5%9F%BA%E6%9C%AC%E6%95%B0%E6%8D%AE%E7%B1%BB%E5%9E%8B/
https://hollischuang.github.io/toBeTopJavaer/#/basics/java-basic/boxing-unboxing
以上是关于java自动拆装箱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