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之动态代理
Posted 左手指月的博客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java之动态代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代理模式(反射&远程代理 ):
代理模式概念? 为另一个对象提供一个替身 或 占位符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核心是反射。
在android中很多基于Binder机制的系统服务如ActivityManagerService、自己定义的AIDL都使用了远程代理来进行跨进程通信,如果使用过网络请求框架Retrofit,也使用了动态代理。
为什么要为一对象提供“替身”,或者去控制对对象的访问呢?直接访问对象不也是可以吗?
现实是有些时候没有那么简单,例如如果客户端需要访问的对象在服务端,客户端直接访问需要处理网络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如果使用代理模式那么客户端只需要和代理打交道,客户端不需要知道代理怎么和服务端交互。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在生活中也有例如火车票飞机票代售点这类代理思想的例子。
我们就从最简单的代理模式说起吧!
静态代理 ?
代理类是在编译时就生成的,也就是说代理类在编译完成后已经存在.class文件。
一般来说它的UML(直接使用Idea生成的,不是很美观)是这样的:
RealSubject:原对象也可以称之为委托对象的类。
SubjectProxy:代理对象类
Subject:委托和代理对象类共同实现的接口,request()是其拥有的方法。 一般来说,代理模式都会包括上述的三个部分。只不过,会出现各种变体罢了。
动态代理(依靠反射)?
就是 在运行时才会生成代理类,和静态代理不同在编译阶段不会生成实在.class文件,而是在运行时动态生成类字节码。
然后再通过ClassLoader加载到JVM中,简而言之,代理类是在运行时根据需要代理的接口等一系列参数动态生成的。
Subject,RealSubject上文中已经说过了,这里着重介绍下边两个类:
java.lang.reflect.Proxy:这个是生成代理类的核心类,位于java.lang.reflect包下,我们大致可以确定该类和反射有关。
事实也确实如此,动态代理就是依靠反射生成代理类的,并且生成的代理类都是继承自Proxy,即$ProxyN extends Proxy。
关于生成的代理类所在包和命名也有讲究的:
1.如果所代理的接口访问权限是public,那么代理类会被定义在root包路径下,
如果是package(java中接口不能被定义为private和protect)那么代理类会被定义在接口所在的包。
这样做可以有效的防止生成的代理类出现包访问权限的问题。
2.生成的代理类名称都是自动生成的类似”$ProxyN”格式的,N会随着代理类的数量增加,可以保证代理类的命名是唯一的。
3.生成的代理类都被final修饰符修饰,保证代理类不允许被继承。
上文说了代理类会继承自Proxy,同时还会实现其代理的接口,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将代理类安全的类型转换成所代理的接口类型。
代理类完整的继承关系: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Handler接口:该接口有一个invoke()方法,我们在使用动态代理时一般都需要自定义一个类然后实现该接口,自定义的类就是我们的调用处理器,我们可以在这里实现我们需要的任务,当运行时代理类调用任何方法都会回调invoke()方法。
一般来说,使用Java动态代理的步骤?
1.定义委托类和公共接口
2.自定义一个实现了InvocationHandler接口的调用处理类(代码中的ProxyHandler),然后在invoke方法中实现自己想要的任务,例如监控方法的调用。
3.通过Proxy.newProxyInstance方法生成代理类,代理对象。
第3步中的Proxy.newProxyInstance方法的实现比较复杂,打算单独一篇文章分析,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主要是看一下其参数:
Object newProxyInstance(ClassLoader loader,Class<?>[]interfaces,InvocationHandler h)
动态代理简单的实现?
/**
* 委托对象和代理对象实现的接口
*/
public interface Subject {
void request();
}
/**
* s
* 委托类,该类真正实现了request()
*/
public class RealSubject implements Subject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RealSubject::request");
}
}
/**
* 实现InvocationHandler
*/
public class ProxyHandler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
private Subject subject;
public ProxyHandler() {
subject = new RealSubject();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System.out.println("ProxyHandler:preInvoke");
Object result = method.invoke(subject, args);
System.out.println("ProxyHandler:finishInvoke");
return result;
}
}
public class Proxy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roxyHandler handler = new ProxyHandler();
Subject proxy = (Subject) Proxy.newProxyInstance(RealSubject.class.getClassLoader()
, RealSubject.class.getInterfaces(), handler);
proxy.request();
}
}
ClassLoader loader:类加载器,主要是将生成的代理类的字节码装载到JVM,动态生成的代理类同样需要ClassLoader加载,并为其指明对象。
所以每次在生成代理类和代理类对象时,都需要指定一个类加载对象。
public <T> T create(final Class<T> service) {
Utils.validateServiceInterface(service);
if (validateEagerly) {
eagerlyValidateMethods(service);
}
return (T) Proxy.newProxyInstance(service.getClassLoader(), new Class<?>[] { service },
new InvocationHandler() {
private final Platform platform = Platform.get();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throws Throwable {
// If the method is a method from Object then defer to normal invocation.
if (method.getDeclaringClass() == Object.class) {
return method.invoke(this, args);
}
if (platform.isDefaultMethod(method)) {
return platform.invokeDefaultMethod(method, service, proxy, args);
}
ServiceMethod serviceMethod = loadServiceMethod(method);
OkHttpCall okHttpCall = new OkHttpCall<>(serviceMethod, args);
return serviceMethod.callAdapter.adapt(okHttpCall);
}
});
}
---远程代理?
远程代理可以为一个位于不同的地址空间的对象(例如服务端server)提供一个本地代理对象(存根或者桩)。这个不同的地址空间在java中可以是不同的进程甚至是不同的机器。
远程代理可以将网络或者跨进程通信的细节隐藏起来,使得客户端不必考虑网络或跨进程的存在。客户完全可以认为被代理的对象是本地的而不是远程的,而代理对象承担了大部份的通信工作。
上图只是概念图,实际要复杂的多,图中proxy即为server在客户端本地的代理对象。这样client可以直接和proxy交互,然后proxy处理和server的通信,他们之间的通信可以很复杂也可以简单。
在java中可以有类似RMI一样的机制,在Android中也有其特殊的Binder机制。并且Android中大量使用其作为IPC通信方式。
接下来我就结合AIDL来认识一下吧。 Binder作为Android系统IPC重要的通信方式,融合了代理模式和RMI机制的思想。
在Android中的很多系统服务中如ActivityManagerService,PackageManagerService等都有很多应用,当然还有我们平时进行跨进程通信的AIDL也是以Binder为基础的。
如果对AIDL还不熟悉可以先看一下从AIDL看Android跨进程通信 。AIDL在我们定义好接口后,会自动给我们生成一个对应的java文件,代码如下(直接用的从AIDL看Android跨进程通信的例子。):
总结:代理还有其他多种变种,例如虚拟代理,Copy-on-Write代理,保护代理,防火墙(Firewall)代理,智能引用(Smart Reference)代理等。 总之,代理模式不管是在java,Android甚至是现实生活中都普通存在的模式,有必要掌握其思想。
--代理模式?
1设计原则:体现功能复用
1常用场景:需要修改或屏蔽某一个或若干个类的部分功能,复用另外一部分功能,可使用静态代理,
若是需要拦截一批类中的某些方法,在方法的前后插入一些一致的操作,假设这些类有一致的接口,可使用JDK的动态代理,否则可使用cglib
1使用概率:99.99999%
1复杂度:中高
1变化点:静态代理没有变化点,动态代理的变化点为具有相同切入点的类
1选择关键点:静态代理选择的关键点是是否要复用被代理的部分功能,动态代理选择的关键点在于能否在将被代理的这一批类当中,找出相同的切入点
1逆鳞:切入点的不稳定
1相关设计模式
1适配器模式:对于适配器模式当中的定制适配器,它与静态代理有着相似的部分,二者都有复用功能的作用,不同的是,静态代理会修改一部分原有的功能,而适配器往往是全部复用,而且在复用的同时,适配器还会将复用的类适配一个接口。
动态代理?AOP面向切面编程?
简而言之,动态代理就是拦截调用的那个方法,在方法前后来做一些操作。
Retrofit里的动态代理比较巧妙。实际上它根本就没有delegate。因为这个方法没有真正的实现。
使用动态代理,只是单纯的为了拿到这个method上所有的注解。
所有的工作都是由proxy做了。比起我们总说代理就是打log要高明多了。
我以前自己写数据库框架时,也碰到这样的场景。一个类里有很多一对一,一对多关系。如果从db里fetch出来都去做初始化,那会非常影响性能。
但如果不初始化,到使用时再去手动初始化就更麻烦了。怎么办呢?
当类A里的get方法被invoke时,我就判断,这个类有没有被初始化,如果有,那就不做任何操作。如果没有,那得等会,
我把数据从数据库中fetch出来给你赋值后,再去invoke。这个场景可以叫懒加载,可以套用AOP面向切面编程。
动态代理能实现这个需求吗?
可以,但是支持的很糟糕。因为动态代理依赖接口实现,总不能将所有的pojo中的方法都申明到接口里吧?那真是要命了。
所以我用了种替代方案,既然是AOP,有个面向切面的框架AspectJ。你可以通过它来切入这些get方法,先判断有没初始化,然后再返回。
以上是关于java之动态代理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