μC/OS-II的实验内容简介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μC/OS-II的实验内容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技术A

OS_MAX_MEM_TASKS定义用户程序中最大的任务数。OS_MAX_MEM_TASKS不能大于62,这是由于μC/OS-II保留了两个系统使用的任务。如果设定OS_MAX_MEM_TASKS刚好等于所需任务数,则建立新任务时要注意检查是否超过限定。而OS_MAX_MEM_TASKS设定的太大则会浪费内存。  OS_LOWEST_PRIO
OS_LOWEST_PRIO设定系统中的任务最低优先级(最大优先级数)。设定OS_LOWEST_PRIO可以节省用于任务控制块的内存。μC/OS-II中优先级数从0(最高优先级)到63(最低优先级)。设定OS_LOWEST_PRIO小于63意味着不会建立优先级数大于OS_LOWEST_PRIO的任务。μC/OS-II中保留两个优先级系统自用:OS_LOWEST_PRIO和OS_LOWEST_PRIO-1。其中OS_LOWEST_PRIO留给系统的空闲任务(Idle task)(OSTaskIdle())。OS_LOWEST_PRIO-1留给统计任务(OSTaskStat())。用户任务的优先级可以从0到OS_LOWEST_PRIO-2。OS_LOWEST_PRIO和OS_MAX_TASKS之间没有什么关系。例如,可以设OS_MAX_TASKS为10而OS_LOWEST_PRIO为32。此时系统最多可有10个任务,用户任务的优先级可以是0到30。当然,OS_LOWEST_PRIO设定的优先级也要够用,例如设OS_MAX_TASKS为20,而OS_LOWEST_PRIO为10,优先级就不够用了。 此常量标识调用OSTimeTick()函数的频率。用户需要在自己的初始化程序中保证OSTimeTick()按所设定的频率调用(即系统硬件定时器中断发生的频率----译者注)。在函数OSStatInit(),OSTaskStat()和OSTimeDlyHMSM()中都会用到OS_TICKS_PER_SEC。

参考技术B OS_MAX_MEM_TASKS定义用户程序中最大的任务数。OS_MAX_MEM_TASKS不能大于62,这是由于μC/OS-II保留了两个系统使用的任务。如果设定OS_MAX_MEM_TASKS刚好等于所需任务数,则建立新任务时要注意检查是否超过限定。而OS_MAX_MEM_TASKS设定的太大则

μC/OS-II 任务的同步与通信 --- 消息队列

简介

使用消息队列可以在任务之间传递多条消息。消息队列由三个部分组成:事件控制块、消息队列和消息。
当把事件控制块成员 OSEventType 的值置为 OS_EVENT_TYPE_Q 时,该事件控制块描述的就是一个消息队列。
消息队列相当于一个共用一个任务等待列表的消息邮箱数组,事件控制块成员 OSEventPtr 指向了一个叫做队列控制块(OS_Q)的结构,该结构管理了一个数组 MsgTbl[ ],该数组中的元素都是一些指向消息的指针。

消息队列的数据结构

其中,可以移动的指针为 OSQIn 和 OSQOut,而指针 OSQStart 和 OSQEnd 只是一个标志(常指针)。当可移动的指针 OSQIn 或 OSQOut 移动到数组末尾,也就是与 OSQEnd 相等时,可移动的指针将会被调整到数组的起始位置 OSQStart。也就是说,从效果上来看,指针 OSQEnd 与 OSQStart 等值。于是,这个由消息指针构成的数组就头尾衔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如下图所示的循环的队列。

为了对图所示的消息指针数组进行有效的管理,μC/OS-II 把消息指针数组的基本参数都记录在一个叫做队列控制块的结构中,队列控制块的结构如下:

typedef struct os_q 
{
    struct os_q *OSQPtr; 
    void **OSQStart;
    void **OSQEnd;
    void **OSQIn;
    void **OSQOut;
    INT16U  OSQSize;
    INT16U  OSQEntries;
} OS_Q;

消息队列的创建

创建一个消息队列首先需要定义一指针数组,然后把各个消息数据缓冲区的首地址存入这个数组中,然后再调用函数 OSQCreate( ) 来创建消息队列。创建消息队列函数 OSQCreate( ) 的原型为:

OS_EVENT OSQCreate(
void **start, //指针数组的地址
INT16U size //数组长度
); 

请求消息队列

请求消息队列的目的是为了从消息队列中获取消息。任务请求消息队列需要调用函数 OSQPend( ),该函数的原型为:

void *OSQPend(
OS_EVENT *pevent,	//所请求的消息队列的指针
INT16U timeout,		//等待时限
INT8U *err			//错误信息
);

向消息队列发送消息

任务需要通过调用函数 OSQPost( ) 或 OSQPostFront( ) 来向消息队列发送消息。函数 OSQPost( ) 以 FIFO(先进先出)的方式组织消息队列,函数 OSQPostFront( ) 以 LIFO(后进先出)的方式组织消息队列。这两个函数的原型分别为:

INT8U OSQPost(
OS_EVENT *pevent,	//消息队列的指针
void *msg			//消息指针
);

INT8U OSQPostFront(
OS_EVENT *pevent, 	//消息队列的指针
void *msg			//消息指针
);

函数中的参数 msg 为待发消息的指针。

参考自:《μC/OS-II 入门教程》

以上是关于μC/OS-II的实验内容简介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μC/OS-II 任务的同步与通信 --- 消息队列

μC/OS-II任务代码

μC/OS-II中使用软件定时器

μC/OS-II 创建一个任务的流程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 II

μC/OS-II在Microblaze上的移植与使用专题--“安富利杯”赛灵思FPGA设计技巧与应用创新博文大赛参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