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多项式拟合分析中国温度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时序数据

Posted 天海一直在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机器学习:多项式拟合分析中国温度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时序数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章目录

1、前言

​ 当分析数据时,如果我们找的不是直线或者超平面,而是一条曲线,那么就可以用多项式回归来分析和预测。

2、定义及公式

​ 多项式回归可以写成:
Y i = β 0 + β 1 X i + β 2 X i 2 + . . . + β k X i k Y_i = \\beta_0 +\\beta_1X_i+\\beta_2X_i^2+...+\\beta_kX_i^k Yi=β0+β1Xi+β2Xi2+...+βkXik
​ 例如二次曲线:
Y = a X + b X 2 + c Y=aX+bX^2+c Y=aX+bX2+c

3、案例代码

1、数据解析

​ 首先有1961年至2017年我国地表温度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前十条数据如下。

tempemissions
0.2575635838102
-0.1426075180207
0.2886510697811
-0.0286946401541
0.0767421082166
0.187942541079
-0.2868374764636
-0.4148842570279
-0.229418514950

2、绘制散点图

​ 对于该数据我们先通过绘制散点图,这可以看出该数据适用于什么模型。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xlrd
import numpy as np
# 载入数据,打开excel文件
ExcelFile = xlrd.open_workbook("sandian.xls")
sheet1 = ExcelFile.sheet_by_index(0)
x = sheet1.col_values(0)
y = sheet1.col_values(1)
# 将列表转换为matrix
x = np.matrix(x).reshape(48, 1)
y = np.matrix(y).reshape(48, 1)

# 划线y
plt.title("Epidemic and Dow Jones data analysis")
plt.xlabel("new cases")
plt.ylabel("Dow Jones Volume")
plt.plot(x, y, 'b.')
plt.show()

​ 上述使用xlrd方式不建议使用,简单了解即可,正常我们会使用下述更为方便且稳定的pandas来读取csv文件,这会大大简洁我们的代码并减少工作量。当然结果也是一样的。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x = pd.read_csv('china.csv')['emissions']
y = pd.read_csv('china.csv')['temp']
# 划线y
plt.title("temp and emission")
plt.xlabel("emissions change")
plt.ylabel("temp change")
plt.plot(x, y, 'b.')
plt.show()

​ 如图所示很明显,在排放量变化达到1.5(1e11)时,斜率发生了改变,因此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一个多项式模型。

3、多项式回归、拟合

​ 通过散点图的趋势,我们首先选择拟合3次来防止过拟合和欠拟合。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r2_score
from matplotlib.font_manager import FontProperties  # 导入FontProperties

font = FontProperties(fname="simhei.ttf", size=14)  # 设置字体
plt.rcParams['font.sans-serif'] = ['SimHei']
plt.rcParams['axes.unicode_minus'] =False

x = pd.read_csv('china.csv')['emissions']
y = pd.read_csv('china.csv')['temp']

# 进行多项式拟合(这里选取3次多项式拟合)
z = np.polyfit(x, y, 3) # 用3次多项式拟合
 
# 获取拟合后的多项式
p = np.poly1d(z)
print(p)  # 在屏幕上打印拟合多项式
 
# 计算拟合后的y值
yvals=p(x)
 
# 计算拟合后的R方,进行检测拟合效果
r2 = r2_score(y, yvals)
print('多项式拟合R方为:', r2)
 
# 计算拟合多项式的极值点。
peak = np.polyder(p, 1)
print(peak.r)

# 画图对比分析
plot1 = plt.plot(x, y, '*', label='初始值', color='red')
plot2 = plt.plot(x, yvals, '-', label='训练值', color='blue',linewidth=2)
 
plt.xlabel('温室气体排放量',fontsize=13, fontproperties=font)
plt.ylabel('温度变化',fontsize=13, fontproperties=font)
plt.legend(loc="best")
plt.title('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地表温度变化的关系')
plt.show()

​ 最后结果如下图

           3             2
3.002e-34 x - 1.351e-22 x + 2.284e-11 x - 0.2613
多项式拟合R方为: 0.7468687074304835
[1.50000065e+11+5.34488173e+10j 1.50000065e+11-5.34488173e+10j]

​ 我们发现,这并不符合我们的预期,因为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5(1e11)时,散点图趋势有明显的凹陷,而使用三次拟合并不能让曲线拟合到散点上。所以我们将 z = np.polyfit(x, y, 4)中的3改为4,来进行四次拟合。

​ 这样就达到了我们的预期效果,并输出我们的多项式回归公式。

           4             3             2
1.702e-44 x - 6.273e-33 x + 6.634e-22 x - 9.696e-12 x + 0.03595
多项式拟合R方为: 0.7962406171380259
[1.60734484e+11 1.07514523e+11 8.24309615e+09]

​ 我们可以得到数学模型:
Y = 1.702 ∗ 1 0 − 44 X − 6.273 ∗ 1 0 − 33 X + 6.634 ∗ 1 0 − 22 X − 9.696 ∗ 1 0 − 12 X + 0.03595 Y=1.702*10^-44X -6.273*10^-33X + 6.634*10^-22X-9.696*10^-12X +0.03595 Y=1.7021044X6.2731033X+6.6341022X9.6961012X+0.03595

4、注意事项

from matplotlib.font_manager import FontProperties  # 导入FontProperties
font = FontProperties(fname="simhei.ttf", size=14)  # 设置字体
plt.rcParams['font.sans-serif'] = ['SimHei']
plt.rcParams['axes.unicode_minus'] =False

​ 这些代码用于显示汉字标题,这需要你的本机中有一个汉字字体文件,simhei.ttf或其他字体文件。

​ 如果需要引入,在第二行中指定文件路径。

机器学习入门之多项式曲线拟合

多项式曲线拟合

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是最近几年特别火的领域,比如微软小冰、微软cortana、苹果siri、谷歌Now和alphaGo都使用了机器学习,使得他们的产品变得更加智能。
当然除了这些科技巨头,其实我们日常中也可能会使用到人工智能的产品,比如最常见的就是app上的个性化推荐,通过多维度分析用户的个性,给用推荐合适的内容,当然我个人是很讨厌推荐的,基本不点开看。下面我将分为两个部分来阐述多项式曲线拟合。

  • 什么是多项式曲线拟合
  • 如何评估拟合结果

1、什么是多项式曲线拟合

首选我们以一个回归的例子展开阐述,现在假设给定一个训练集。这个训练集由x的N次观测组成,写作 ≡ (x1,…,xN)T,伴随这 对应的t的观测值,记作 ≡ (t1, …, tN )T,图1展示了由N = 10个数据点组成的图像。图1.2中 的输入数据集合 通过选择xn(n = 1, … , N)的值来生成。这些xn均匀分布在区间[0, 1],目标数 据集 的获得方式是:首先计算函数sin(2πx)的对应的值,然后给每个点增加一个小的符合高斯分布的随机噪声。

现在我们输入一个新值x来预测相应的t值。首选我们需要通过训练得出的多项式为y(x,w),y(x,w)是一个多项式:


y(x,w)是曲线多项式,它是一个逼近我们真实曲线的多项式。

2、如何评估拟合结果

在上式y(x,w)中M是多项式的阶数(order),xj表示x的j次幂。多项式系数w0,…,wM整体记作向量w。 注意,虽然多项式函数y(x, w)是x的一个非线性函数,它是系数w的一个线性函数。通过最小化误差函数 (error function)来衡量了对于任意给定的w值,函数y(x, w)与训练集数据的差别。如图所示:

那么我可以知道误差函数为:

其中1/2是为了方便计算引入的。
我们可以通过选择使得E(w)尽量小的w来解决曲线拟合问题。由于误差函数是系数w的二次函数,因此它关于系数的导数是w的线性函数,所以误差函数的最小值有一个唯一解,记 作w∗,可以用解析的方式求出。最终的多项式函数由函数y(x, w∗)给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M=0和M=1拟合效果很差,我们称之为欠拟合,M=3拟合看起来和真实 的曲线差不多,但是当M=9的时候,拟合曲线激烈震荡,我们称之为过拟合。如此看来,曲线拟合的泛化性和M的取值有直接的关系,而M得值我们称之为模型特征个数,比如说房子的价格和房子面积有关系,和房子方向(南北向)有关系,那么面积是房子价格数学模型中的一个特征,房子方向也是一个特征。
为了定量考察泛化性和M之间的关系,我们额外考虑一个测试集,这个测试集由100个数据 点组成,这100个数据点的生成方式与训练集的生成方式完全相同,但是在目标值中包含的随机 噪声的值不同。对于每个不同的M值,我用用根均方(RMS)来表示测试误差:

其中,除以N让我们能够以相同的基础对比不同大小的数据集,平方根确保了E_RMS与目标 变量t使用相同的规模和单位进行度量。下图展示了不同M值和E_RMS的关系: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M=3-8测试误差和训练误差都比较低。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对已一个给定的模型复杂度,当数据集的规模增加时,过拟合问题变得不那么严重。另一种表 述方式是,数据集规模越大,我们能够用来拟合数据的模型就越复杂(即越灵活)。一个粗略的启发是,数据点的数量不应该小于模型的可调节参数的数量的若干倍(比如5或10)。下图是使用M = 9的多项式对M = 15个数据点(左图)和N = 100个数据点(右图)通过最小化平方和 误差函数的方法得到的解。我们看到增大数据集的规模会减小过拟合问题。

因此,我们了解到增加数据可以减小过拟合问题。但是我们又引来新的问题,那就是不得不根据可得到的训练集的规模限制参数的数量。也可以说是根据待解决的问题的复杂性来选择模型的复杂性。我们可能期望建立相对复杂和灵活的模型,所以我们经常用来控制过拟合现象的一种技术是正则化(regularization)。这种技术涉及到给误差函数增加一个惩罚项,使得系数不会达到很大的值。这种惩罚项最简单的形式采用所有系数的平方和的形式。

其中∥w∥^2 ≡ wT w = w0^2 + w1^2 + … + wM^2 ,系数λ控制了正则化项相对于平方和误差项的重要性,被称之为正则化系数。通过引入正则化项可以减少过拟合的问题。下图是正则化系数对过拟合影响图:

使用正则化的误差函数,用M = 9的多项式拟合图中的数据集。其中正则化参数λ选择 了两个值,分别对应于ln λ = −18和ln λ = 0。因此引入正则化项也可以减少过拟合问题。

总结

在多项式虚线拟合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欠拟合,一个是过拟合,对于欠拟合我们只需要增加参数(或者说特征)是拟合更加好,对于过拟合,我们提到了两种方式来解决,一个是增加数据,通过增加数据的方式增加引入更多的特征从而减少过拟合,另一种是增加正则化项。

以上是关于机器学习:多项式拟合分析中国温度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时序数据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2022美赛E题思路分析:用进行碳封存的林业

用Python开始机器学习(3:数据拟合与广义线性回归)

中国将禁止比特币挖矿

mooc机器学习第九天-多项式回归

斯伦贝谢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温室大棚传感器介绍 温度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