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能在公司上班的每一天——2022年个人工作总结

Posted inter_peng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珍惜能在公司上班的每一天——2022年个人工作总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由Markdown语法编辑器编辑完成。

1. 前言:

2022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在过去的一年里,虽然身在北京,哪里也没有去,但还是避免不了受到疫情的影响,被封控在家。
就在刚过去的一段时间,从11月18日周五下班,到12月26日周一上班,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都是居家办公。
再加上上半年,由于朝阳区的疫情,我虽然生活在丰台区,但还是被大数据找到,被通知居家隔离,连同家里人,在一个屋子里,足不出户呆了四五天。
再往前,一段时间丰台区的疫情,丰台区停止了除北京西站和北京南站的两座地铁外,其余的公共交通全部停止。而我那段时间,为了能够去单位上班,每天早晨都要先骑自行车,骑大约半小时左右到达距离家最近的西城区的地铁站,然后再坐地铁和公交到单位。
再往前,又是整个北京城区的疫情,政府倡议居家办公,我还是每天搭乘空当当的地铁和公交到单位上班。
为了能够安稳地坐在办公室的位置上上一天班,我也真的是使劲了浑身力气。

因此,今年年末总结的标题就是,“珍惜能在公司上班的每一天”.

还是和去年一样,通过分几个标题的方式,来回顾一下今年的经历,同时对明年进行一个展望.

2. 2022年工作总结

2.1 负责一个项目的11个版本迭代

2022年贯穿一年的工作,主要就是作为后端负责人,负责这个项目的版本迭代.年末大致回顾了一下,大致包含5个大版本和6个小版本&定制版.

每一个版本的迭代过程基本类似,都是

  • 需求讲解和评审
  • 根据需求进行任务的拆分&估时
  • 项目冲刺
  • 项目正式开发
  • 项目提测和修复bug
  • 项目发版
  • 阿尔法测试

版本的迭代过程,不是等上一个版本完整地进行完上述的过程,才开始下一个版本迭代的.
产品经理,一般在第一个版本的开发和测试阶段,就会开始着手后续版本的需求设计;
开发工程师,一般也会在当前版本的阿尔法测试阶段,就开始下一个版本的需求评审阶段了.

公司的上线执行人员,则一般需要销售的安排,等到合适的排期,才有可能去某家医院正式上线.这中间会有很多的时间差.以至于,开发人员当前正在开发的版本,和执行上线的版本,可能已经差了两三个版本.软件内部的一些实现逻辑可能已经发生了改变.
而且,由于不同区域的情况,每一家医院上线的版本也会略有不同.这就需要负责人要了解过往版本的情况,这样才能比较快的定位问题.

每一期的需求不同,涉及到的技能可能不同,因此,每一期迭代在进行任务拆分时,需要尽量将任务分配到合适的小伙伴来开发,这样才可能效率更高.如果把任务分配给不熟悉的小伙伴,可能光看懂代码学习的过程,就需要几天的时间.因此,项目迭代,其实是一个资源如何合理分配,以及如何让项目始终维持在可控范围内的活动.

经过这一年的管理,我发现,作为项目负责人,可能并不需要你完全了解每一个功能背后的实现细节,但你起码要能够知道它大概的来龙去脉.否则,不管领导突然过来问你,还是你去和别人交流时,都会陷入比较被动的境地.这和之前,只作为开发者稍微不同,需要适当地抓大放小,需要培养全局观,需要多问多思考.

另外,由于版本比较多,因此需要考虑不同版本的兼容问题。开发后续版本时,要尽量能够兼容低版本的接口或功能。接到定制化的需求时,也要多考虑一下,如何能够把定制化需求做得更加通用一些。这样才不至于出现由于版本升级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处理版本之间不兼容引起的额外问题。

另外,很多在公司开发或测试时,感觉很小的问题,如果在上线时发生,就会引起很大的震动。到时候,整个产品的上线计划,都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公司时,一定要测试充分,尽量能够多模拟现场环境测试。对于测试中发现的,不容易复现的问题,也要尽量能够找到背后的原因。即使暂时可能无法解决,但也要知道问题背后的原因。
这样,等问题真正发生时,才可能胸有成竹。

所有外人看起来的云淡风轻,其实背后靠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

2.2 负责维护一个后端组件2.0版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个持续一年的项目外,我还负责一个后端组件的迭代和维护。
这个后端组件,其实已经是我刚来公司时参与的一个后端组件的重构版,也就是2.0版。

这个2.0版在构思的时候,
首先,根据该组件应该承担的两大功能,设计了两个主要功能模块,并通过异步通讯的机制,将两个模块耦合在一起。然后为了记录数据在这个组件中的处理流程,又设计了一个生命周期模块;
其次,把1.0版现存的问题都列举了出来,然后针对1.0版无法很好的解决的这些问题,都讨论了新的解决方案,融入到2.0的设计中。
2.0版,主要的设计和开发人员是3个人。从开始设计,到第一版首次在一家医院上线,花费了将近大半年的时间。然后逐渐地替换之前的1.0版,直到1.0版全部被替代,退出历史舞台,基本上持续了1年半的时间。

本来以为2.0版花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且经受住了200多家医院的上线考验。但是,随着公司今年多条新产品线的加入,随着与竞争对手之间白热化的竞争,随着多个与外部合作的项目落地,随着多个产品线在同一台服务器部署时的性能压力,随着产品线各种不同的需求对应的组件的更新频率,2.0版的组件,在这一年中也是经历了30多个版本的迭代,来应对以上提到的这些问题。

按照软件设计的“单一职责原则”,该组件将2个不同的功能模块耦合在一起,又额外加了一个生命周期的模块。三个模块相爱相杀,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到现在想把它再拆成3个独立的模块,已经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

因此3.0版的设计已经呼之欲出。但毕竟2.0版已经是支持了十几条产品线,稳定运行了2年多的组件,短期内要替换2.0版还很难。2.0版可能还要再撑一两年的时间。

这一年中,已经记不起有多少次,是因为处理线上问题导致的加班了。
最常遇到的一类问题是,同样的版本,在A医院运行一点问题没有,在B医院却出现很大的延时。 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仔细分析,在组件的处理流程中,哪一部分是严重依赖于外部环境的(如医院的网速,医院的ftp,数据库,mnt)等。只有严重依赖于外部环境的流程,才有可能同样的代码,在不同的医院出现巨大的表现差异。

记得有一天,执行突然跟我说,一家医院,数据处理性能及其缓慢,上午拍摄的CT数据,都过了两三个小时依然没有处理完,大概率是我负责的这个组件引起的。
接到现场的反馈后,我赶紧查看现场的组件日志。从日志中看,就是前几天还一切正常,就是突然从某一天开始,数据处理就越来越慢,情况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单纯看每一条数据的处理日志,都是一切正常,没有任何报错,处理起来也很快,但是为什么就越来越慢呢?

后来某一天中午,我就多看了一条日志,终于发现了问题的原因。
因为该医院是我们的合作医院,医院有两个院区。为了在医院测试产品线的新版本,我们在A院区采用旧版本,B院区采用新版本。由于数据产生自A院区,为了能够比较同样的数据,在两个版本产品中的表现,需要将数据转发到B院区。
我负责的这个组件,就是承担了数据从A院区转发给B院区的功能。但是这个转发数据的功能,和数据的处理功能,都是在一个进程中同步完成的。
而发生问题的那段时间,A院区和B院区之间的网络发生了巨大的延迟,导致平时转发一套检查只需要3~5秒的时间,实际要消耗5 - 8分钟。而数据处理的进程由于转发功能未完成,因此一直无法去处理新的数据,导致后面的数据堆积越来越多,延迟越来越大。

当问题查明后,首先紧急向医院汇报,医院也确认了那段时间A院区和B院区之间的网络有问题;然后紧急关闭了转发功能。这才逐渐缓解了数据堆积的问题。最后,就是重新设计,把数据转发的功能,做成异步转发。

同步机制,比较符合正常的思维逻辑。就是把所有事情串在一起。但是,这些事情是否彼此都是相互依赖的呢?如果不是相互依赖,设计成异步,虽然稍微增加了一点复杂度,但是却避免了一定的性能问题。

通过这一年处理的很多问题,我感觉,软件设计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能力。实现一个具体的功能,只要你有基本的编程能力,基本都能完成。但是软件的设计能力,却是更考验综合能力的。软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软件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设计能力上下功夫,比埋头完成了10个功能,带来的收益可能更高。

2.3 参加公司组织的给非职业项目经理的<项目管理精华>培训

公司在四月中旬,邀请外部培训机构,给我们这些不是非职业的项目经理,或者只是一个小组的负责人,进行了为期一天的《项目管理精华》的培训。
公司希望,即使我们不是专业的项目经理,但是通过了解项目管理的知识,对于未来负责的项目,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更方便项目的推进。

参加培训的大概有40多人,分成了6个组。每个组围着一张桌子,构建一个临时的团队。讲师在培训的过程中,会抛出很多很多的问题,一般是组内相邻的2~3个人进行讨论后,给出一些答案给大家分享。一般只要勇于回答,讲师都会给发一张扑克牌,算是为组内挣回来的奖励。当培训结束后,根据获得扑克牌的数量,奖励排名第1的组,每个成员一本管理方面的书籍。

培训主要是围绕美国某个公司的一段项目管理的视频,搭配讲师的讲解和提问进行的。这段视频被分为了几个不同的部分,分别涉及到项目管理的不同阶段。通过观看视频,回答提问,来加深对项目管理的认知。

每段视频大概也就3 ~ 5分钟,但是这短短的几分钟,蕴含的信息量却非常大。有点类似高手过招的感觉,每句话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但说话的人却又是那样的云淡风轻。这可能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吧。

虽然我们每天都在说很多的话,但什么话该说,什么不该说,同样一个意思,应该怎么说,都是值得学习和思考的。要想在职场中取得成功,这些本领都是需要有意识地培养的。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希望我也能够越来越内行,看别人说话,不是只看热闹,而是要看懂背后的意思。

2.4 参加研发部组织的python培训

2022年7 ~ 8两个月,研发部邀请外部老师,给公司研发人员,进行了流畅的Python的培训。说是2个月,实际上也就12次课。每周二下班7:00 ~ 8:00, 身在外国的老师,在腾讯会议上给我们进行视频同步教学。每节课,讲解一个python的知识点。然后课堂和课后都会留作业。第二周上课时,老师会先点评上一次课的作业,然后再进行新课程的讲解。

课程最后会进行考评,根据平时的作业表现,和最后的考试,奖励排名靠前的学员。
怎么说呢,这样的考评机制,比较像国外大学的考评机制。比较注重平时每次课的表现和作业,占的比重也比较大。而不像国内的大学,主要还是靠最后期末考试的成绩。这样的考评机制,就需要大家要每周都能够及时完成作业,才有可能积累比较稳定的分数。

最终在将近35人的考评中,我获得了第2名的成绩,获得了公司颁发的机械键盘的奖励。以下简单回顾这段时间的学习经历和收获。

在培训刚开始的前2周,大家的积极性都还不错,老师课上的问答都能收到很多的回应。课后的作业,也基本上是写一个不超过10行的函数,练习一个课上讲解的知识点。如函数式编程,python的高级语法等。

说来惭愧,我前两次课都听了,却没有完成课后的作业。当时看着前两次课大家踊跃的提交作业,我已经准备躺平了,爱咋地咋地,不就是一个耳机,鼠标或机械式键盘呢,大不了我以后自己买一个。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其实未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时内心还是蛮忐忑的。虽然知道这个不会影响自己的绩效。
等上第三次课的时候,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认真的听了课。后来老师又布置了作业。我第二天中午的时候,忍住了乱看新闻的诱惑,认真思考了一下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结合老师课上讲的知识点,感觉作业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然后大概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完成了编程作业,在问卷星上提交了自己的作业。

这个问卷星设计的有一点好处,等点击提交按钮后,过了一会它跳转到了另一个页面。这个页面会显示目前已经提交作业的学员名单和完成作业耗费的时间。我当时看到自己还是排在第3个的,内心还是有一点小激动的,当即截了图保存了下来。

想不到已经毕业参加多年工作的我,对于排名还是那么的在乎。这可能就是人的虚荣心在作怪吧。我突然觉得自己好像还没有掉队,我还是有机会赶上的。

特别是完成作业的下一周,讲师在点评作业时,还点评了我的作业,并给予了肯定。
后来我又看了一下第一次开课时,我们的人力资源主管培训的小姐姐讲的话,她说:“学习真的是一个反人性的东西。上一天班下来都挺累的,刷抖音啥的,肯定比这开心。而且很多同事都不是要刷抖音或者要休息的问题,而是我知道很多同事很忙,到了7点,你活很多都下不了班。那有的人就会想,索性我就不听课了,我就接着干活。但是这个地方我希望大家不要忘了一句话,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大家其实都挺辛苦的,低头在拉车,但是低头拉车固然很重要,大家抬头看路也很重要。

要不人家能做人力资源部培训经理呢。她说的话,就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基本从第三次课,一直到第12次课结束,除了中间有一次,我苦思冥想了几天,实在没做出来,剩下的8次课的作业都及时完成了。在课程上到一半时,通常还能保持交作业的,也就不到5个人吧。

也是在交某次作业时,由于我写的代码量超过了5000个字符,超出了当时问卷星设计的最大字数限制,我在钉钉上单独和培训经理提到这个问题。她非常重视我的问题,并且及时在群里和其他学员同步了这个问题。让交作业的同学,单独发给她,她再转交给老师。

在聊天的过程中,我提到自己人到中年,除了自己,上有老下有小,下了班后属于自己的时间比较少。培训经理也鼓励了我,说我人到中年,还不忘学习提高自己。

也是在那次聊天后,我主动的在课程进行到一半时,把自己写的学习感受发给她,并且提了一些如何提高学员听课率和作业提交率的建议。其实类似于游戏那样,就是及时的给予正反馈,比如每次上课前,展示一下学员的当前得分和排名之类的。或者根据作业的质量,老师给予不同等级的分数,激励学员更认真的对待作业。

但培训经理说,这些方法她其实也都想过。但是这个毕竟不是在学校,工作后更多的还是要靠自觉性。一味地通过排名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也会加重老师的工作量。所以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2.5 因病住院手术和休养缺席2周

8月下旬,由于天气炎热,孩子大姨说接孩子回老家住段时间。我周末可以暂时不用看娃,终于抽出时间去医院看了看病。结果医生一查看病情,就说很严重,需要尽快住院动手术,让我向公司请至少2周的假,准备5000元的住院押金。

“向公司请俩周的假,还要交5000元的押金“,我脑子一下子就懵了。我本来以为是不是医生开点药敷一下就好了,结果却严重得到了动手术的地步。我当时还跟医生说,“医生我比较忙,我可能请不了那么长时间的假,我可能得过几天再请假之类的“。

医生估计也见多了我这种情况,要工作不要命的。他只是说,那你尽快请假吧,现在床位比较紧张,暂时还没有床位。等你准备好了,我们给你留床位。

出了医院,想到自己上半年,为了能够到公司上班,即使丰台区停了地铁公交,我还要自己骑自行车跑4公里到西城区坐地铁上班。突然要请2周的长假,还要一下子交5000元的押金。我就觉得自己太对不起家人了,一下子要花这么多的钱看病。

我也回忆自己过去,从只有一点小病时不及时治疗,一直拖呀拖,拖成了手术。前几年,我已经犯过类似的错误,也是小病拖着,拖到了挨医生一刀,一瘸一拐地恢复了一个月才好。

最终在老婆的说服下,我还是接受了现实。在公司上了三天班,提前安排好了相关的工作。等医院那边有了空床,便马上请了假。周四上午办理了住院手续后进入病房,被告知周五上午8点多第一个做手术。

由于那段时间疫情严重,医院禁止家属探视,病房倒也安静,只有病人。我在的病房有三张病床,我在中间,我左右两张病床的病友,都在前几天做完了手术,正在恢复中。看着他们做完手术后,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我内心也有点害怕。

我去医院时还拿着笔记本准备解决一些工作的问题,顺带做python培训的作业。
第二天早上8点多,我被第一个推到了手术室。这应该也是我第一次进正式的手术室。之前做过两次小手术,都是比较简陋的屋子。看着医生和护士们开始准备手术的各种器械和监护仪,我就一个人静静地躺在那里。

医生和护士们,谈论着发论文,考博之类的话题,我其实内心还是比较开心的。因为医生和护士这么轻松,说明我的手术不是很复杂,属于他们很轻松就能完成的。如果很严重的话,那他们肯定得严阵以待呀。

从他们的聊天中得知,给我打局部麻醉的麻醉师,是协和毕业的博士,主刀的医生是这方面的专家。在主刀医生和护士接近半小时关于考博和发论文的聊天后,我的手术已经做完了。由于是局麻,我的意识还是清醒的,我能听到手术刀和焊枪的声音,也隐约能感觉到被切开的伤口,但感觉不到疼。

手术结束后,我被推到了临时监护室。手术后要监护半小时,如果没有其他情况发生,我就可以被推回自己的病房了。

回到病房后,被告知我必须一动不动地躺够6个小时,基本就是从上午9点躺倒下午3点,中间不能吃饭和喝水。前面几个小时还好,最后的一两个小时,我的背已经有点受不了了。最后2个小时,从脚到腿,再到腰,慢慢的有了感觉,我也慢慢地蜷起和放平腿,左右摆动。下午3点后,终于解放了。

在医院住了6天,我就申请出院了。医生查看了我的伤口,确定没问题后,就批准了我的出院申请。出院前,又给开了好多好多的药,既有口服的,也有内敷的。

回到家,又大概休养了一周。
这段时间的经历,也让我想明白几件事情。

1> 千万不要把自己想得太重要。公司离了谁,照样转。地球离了谁,也照样转。这有助于自己时刻认清自己的位置,也可以让自己不总是紧绷着。
2> 自己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自己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自己生病动手术,不管是多爱自己的人,都无法替你去挨刀。况且你也没有任何理由,让别人为你负责。别人能做到督促你,注意自己的健康,就已经是很不错了。成年人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3> 任何小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最后都会变成大问题。不管是身体,还是其他方面。要尽早的将问题解决。

看似都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假如自己不去经历一些事,恐怕只听别人说也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2.6 助力公司应届招聘和社会招聘

8月刚过,9月份便迎来了应届生找工作的第一个黄金期,所谓的金九银十。
2022年,被领导再次任命为面试官,负责了一部分应届生招聘,和图形交互工程师的社会招聘。

2.6.1 应届招聘

应届招聘,今年通过简历筛选,进入一面的求职者,明显学历都比较高,硕士占比90%。学校基本都是211起步,不乏各种985高校,海归的也不少。真切地感受到了最近几年找工作的压力。

我作为一面的面试官,面试过程中规中矩。基本等求职者自我介绍完成后,都会按着简历中提到的项目经历和用到的技术进行提问。一般如果简历中提到的项目是自己实际完成的,应该都可以回答。
简历的普遍问题,可能就是都会略有夸大。比如本来是一个团队几个人共同完成的,但是简历中没有提到,等到提问相关的细节时,才说是别人做的。这时可能会给面试官不太好的印象。但是如果照实写,只写自己做的,恐怕又怕过不了简历筛选。所以,这个其实还是挺矛盾的事情。所以,只能靠面试时,通过求职者的回答,来判断他/她的简历的真实度了。

通过应届生的面试,发现的几个基本问题如下:
1> 应届生一般会把自己的一些课程设计,或者暑期实习的项目列在上面。他们往往实现了一个大项目中的一两个功能模块,比如商城项目的购物车功能等。
2> 普遍没有软件测试的概念或不重视。基本上开发完功能,能使用就可以了。后续,如何来从不同的方面测试,或者大数据量的测试等都没有思考。当然,毕竟是应届生,和工作后真正的项目上线,差别还是很大的。我基本面试时,都会告诉他们需要注意测试。
3> 项目用到的技术栈都大同小异。看1份简历,和看10份简历,感觉只是换了一个项目的名称,技术栈都差不多。这可能就更考验大家在做项目时,对这些技术栈的理解了。是只是应付完作业就可以了,还是说进行一些思考,或者扩展延伸,便是人和人之间的差别了。
4> 基础知识和态度都非常重要。我一般在面试结束时,会问对求职的公司有没有了解。真的有同学,对所面试的公司是做什么的都不了解就来面试了。在我看来,这基本上就是态度不端正,一票否决了。

都说应届生面试,主要看潜力。如何体现你的潜力呢,恐怕也是要通过你过去做过的事情,以及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包含了你多少的困难,抉择,思考,突破,成长来体现的。

2.6.2 社会招聘

社会招聘,主要是为了寻找一些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希望能够利用之前的工作经验,帮助新的公司,在相关业务方面取得进展或突破。

社会招聘时,求职者一般都在职场中工作了3年或以上,对于学历的考察,占的权重会降低不少。但是,对于过往的项目经历和技能,与当前求职的岗位的匹配度,则成为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

所以我现在越来越认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影响还是蛮深远的。公司真的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从零开始来培养。即使招聘的是应届生,都是有过相关项目经验的会优先考虑,何况社招呢。

社招时,自己的压力还是蛮大的。因为面试的人,都是有相关工作经历的,有的甚至比我的工作年限还长。
面试时,看似面试官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强势的。但是面试官也是要承担责任的,你招聘的人,将来是要进入公司工作的,领导如果发现招聘来的人不合适,那面试官的责任还是蛮大的。所以,社会招聘通常要更慎重一些,一般是采取宁缺毋滥的态度,如果感觉不太合适,即使其他方面比较优秀,也要该放手时就放手。

又由于一般社会招聘的求职者,都有自己过去的工作关系。有时候面试了感觉很满意,但是人家却跟着前领导去别的地方了,空欢喜一场。

所以总体来说,社会招聘的难度更大,找到特别合适的人的几率更低,耗费的人力物力也最大。

2.6.3 招聘讨论会

近一年的招聘接近尾声。绝大部分招聘,几位面试官的意见,吻合度比较高,基本能够确定人选。
但是也有一些时候,几位面试官的意见,会出现较大的差别。比如一面的面试官给出的结论是“非常满意”,但是二面的面试官却认为不合适。为了避免错失人才,也为了更好地解释评价的差异,通常会由HR组织一个小型的讨论会,让参与的面试官各抒己见,说明给出这样评价的原因。

我经历过两次这样的讨论,讨论的细节这里不便透露。
但争论背后的原因,无外乎几种:
1> A面试官更看重学历,985/211就是好,已经经历过一遍筛选了,本人的基本素质不会太差。不管对方来不来,先发了offer再说,何况对方也不一定来。
2> B面试官认为学历固然重要,但是如果第一学历不够硬,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很好学校的研究生,也证明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上进心。
3> C面试官认为求职者的面试表现,回答问题的能力很重要。表达能力不佳,或者说话没有重点,将来工作后可能无法更好的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
4> D面试官认为虽然对方从事的工作和应聘的,虽然有差别,但是本人非常优秀,而且本人也有强烈的意愿从事应聘的职位。错失了人才非常可惜。
等等。
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
求职者难,招聘的公司,同样很难。在同时面试几个求职者和有限的岗位的矛盾时,如何选择同样困难!

2.7 在家办公的一个月

今年11月下旬到12月下旬,在家一直在家办公达一个月之久。从前两周的信心满满,感觉马上就可以回到单位了。再往后随着情况的严重,也就没有了指望,安心地在家待着上班。

在家办公的最大特点,就是上下班没有了之前的缓冲地带。收拾完家务,一看表快10点了,坐到桌子旁边马上就进入工作的时间了。中午和晚上,也基本是卡着时间点上下班。不想下班都不行,一到点,孩子就跑进屋里,眼巴巴地看着你的让你陪他玩。看着小朋友那可怜巴巴的眼睛,也不忍心拒绝。

另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交流。在办公室的时候,讨论一个问题,站起来走到对方的工位上,就可以开始讨论了。可是居家办公的时候,你得先在钉钉上问对方有没有空,然后得把自己的问题,再转换成文字。有时候文字可能还很难表达清楚,就只能打电话沟通了。

这还只是和一个人沟通。如果是需要几个人一起讨论,那就得建立一个临时的小群,在群里讨论。讨论问题的成本无形中就变大了。有时候面对面一句话能解决的事,隔着屏幕沟通,可能就得反反复复确认。

后来随着放开的政策,物业和公司先开始要求到岗率是3%,后来升到了5%,后来升到了50%。仅仅一周的时间,后来就说可以全部到岗了。那种久违的,终于可以到单位上班的消息令我久久无法平静。

虽然由于担心去单位上班可能会把病毒带回家,因此又申请在家办公了一周。但这毕竟已经是大势所趋,只能在路上和办公室加强防护了。

当曾经空荡荡的办公室又开始变得拥挤时,那种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大家都争分夺秒的工作着,势必要把这段时间落下的进度赶回来。

2.8 年底绩效评定及述职

回到办公室上班时已经是12月下旬了。上了一周的班,便迎来了元旦假期。元旦过后,便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绩效考核。

今年和往年稍微有点不同的是,最终的绩效等级,需要通过专家团的打分来决定。个人则需要通过5分钟左右的述职报告,来向专家团展示自己一年来的工作成果,主要是围绕自己和公司的OKR来进行。

当我还在想ppt应该怎么做的时候,领导已经发给了我们公司的模板。每个人只能按照模板内的格式和限定,填写相关内容,以及每部分内容需要讲几分钟都规定好了。这就相当于一篇命题作文了。

准备的过程略过,只说最后汇报时的情况。
我的述职报告中,重点提到了自己负责一年的那个项目的性能优化,核心技术解锁等方面。有三个重要的技术指标,性能提升约60%。

本来以为性能优化是工作亮点。但汇报结束后,专家团的领导,也就是公司的CTO却说,这样的思路一上来就是错的。不应该把性能优化作为自己的业绩,而是应该思考,为什么项目之前,会有难么差的表现。我们不能觉得性能优化60%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事,而应该思考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性能提升。为什么一开始没关注到性能这块呢。如果一个软件的性能很差,那你的功能做得再完善,也是会被用户放弃的呀。

CTO也说了,这个问题不光我有,许多研发部的同事都有。就是先上线一版性能不太好的版本,之后再优化性能。应该尽量把性能优化的时间提前。

2.9 回顾过去一年的得与失

述职的第一页ppt,基本是列举一下工作的内容业绩,以及对于公司和部门目标的贡献。
第二页也是个人的复盘,既要说自己做的好的一面,也要说欠缺需要改进的一面。

我主要从个人成长,项目管理,团队建设三方面来阐述。

表现好的方面不说了,只要待改进的部分。
个人方面:

  1. 需要分清任务的轻重缓急,不能什么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2. 代码审核时,要坚持原则,对代码的质量负责;
  3. 对外沟通,谨言慎行,一诺千金。

项目管理:
4. 项目冲刺会前,任务的拆分和估时要更加的准确;
5. 项目开发和测试期间,每日站会时间严格控制在10分钟内。

团队建设:
6. 任务分配时,我要敢于把有挑战性的任务交给小伙伴,让他们通过完成稍难一点的任务得到成长。但是,我也要不断地提升自己,任何时候都有为团队兜底的自信和能力。

最后引用今年比较火的电视剧《功勋-李延年篇》中,李延年对五班长说的一句话,“尊重和信任也是战斗力”。我也要尊重和信任我的团队成员,提升团队的战斗力。

3. 2023年新年展望

2022年12月31日晚,照例还是听着罗振宇老师的跨年演讲后才入睡的。

罗振宇老师提到,新的一年到来时,最要做的一件事是感恩。

而我呢,我也要感恩这一年来,家人的陪伴和鼓励,领导的信任和督促,部门小伙伴们的拼搏奋斗。参加工作以后,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单位度过的。工作也是自己安身立命的途径。但工作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新的一年中,我还是要努力平衡家庭和工作。既要陪伴家人,培养孩子,也要在工作中开拓进取,创造佳绩,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栽培。

这是一个“既要…又要…还要…“的题目。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成年人都是我全要。如何能够全要,那就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了。但愿明年再写总结的时候,都是满满的收获吧!

以上是关于珍惜能在公司上班的每一天——2022年个人工作总结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个人文艺产品推荐--惜弗日历

李新海:新老员工不要浪费工作时间的每一秒钟

跳槽上班第一天的感受

2019总结,2020展望

第一天上班

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