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自动化测试的那些干货
Posted 小强找bug-->修bug-->防bug--》虐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iOS自动化测试的那些干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前言
如果有测试大佬发现内容不对,欢迎指正,我会及时修改。
大多数的ios App(没有持续集成)迭代流程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测试是发布之前的最后一道关卡。如果bug不能在测试中发现,那么bug就会抵达用户,所以测试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十分重要。
目前,大多数App还停留在人工测试阶段,人工测试投入的成本最低,能够保证核心功能的使用,而且测试人员不需要会写代码。
但是,在很多测试场景下,人工测试的效率太低,容易出错。举两个常见的例子:
-
一个App的核心功能,在每一次发布版本前的测试必定会跑一遍所有的测试用例,不管对应的业务在当前版本有没有变化(天知道开发在做业务A的时候,对业务B有没有影响),如果这次测出新的bug,测试人员在下一次发版测试中,又不得不做这些重复的工作。
-
开发在写API请求相关代码的时候没有做数据容错,测试在人工测试的时候都是正常的数据,所以测试通过。上线了之后,后台配置数据的时候出了点小问题,导致大面积崩溃,boom~。
然后,老板就要过来找你了
本文所讲解的均是基于XCode 8.2.1,有些概念可能不适用于低版本的XCode
自动化测试
自动化测试就是写一些测试代码,用代码代替人工去完成模块和业务的测试。
其实不管是开发还是测试,如果你在不断的做重复性工作的时候,就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是不是有更高效的办法?
自动化测试有很多优点:
-
测试速度快,避免重复性的工作
-
避免regression,让开发更有信心去修改和重构代码(个人认为最大的优点)
-
具有一致性。
-
有了自动化测试,持续集成(CI)会变得更可靠。
-
迫使开发人员写出更高质量的代码。(自动化测试不通过,代码不允许合并)
当然,自动化测试也有一些缺点。
-
开发和维护成本高。
-
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测试。
-
无法完全保证测试的准确性 - 让代码去判断一段逻辑是否正确很容易,但是,让代码判断一个控件显示是否正确却没那么容易。
所以,在做自动化测试之前,首先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
这个测试业务的变动是否频繁?
-
这个测试业务是否属于核心功能?
-
编写测试代码的成本有多少?
-
自动化测试能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么?
通常,我们会选择那些业务稳定,需要频繁测试的部分来编写自动化测试脚本,其余的采用人工测试,人工测试仍然是iOS App开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测试种类
从是否接触源代码的角度来分类:测试分为黑盒和白盒(灰盒就是黑盒白盒结合,这里不做讨论)。
白盒测试的时候,测试人员是可以直接接触待测试App的源代码的。白盒测试更多的是单元测试,测试人员针对各个单元进行各种可能的输入分析,然后测试其输出。白盒测试的测试代码通常由iOS开发编写。
黑盒测试。黑盒测试的时候,测试人员不需要接触源代码。是从App层面对其行为以及UI的正确性进行验证,黑盒测试由iOS测试完成。
从业务的层次上来说,测试金字塔如图:
而iOS测试通常只有以下两个层次:
-
Unit,单元测试,保证每一个类能够正常工作
-
UI,UI测试,也叫做集成测试,从业务层的角度保证各个业务可以正常工作。
框架选择
啰里八嗦讲的这么多,自动化测试的效率怎么样,关键还是在测试框架上。那么,如何选择测试框架呢?框架可以分为两大类:XCode内置的和三方库。
选择框架的时候有几个方面要考虑
-
测试代码编写的成本
-
是否可调式
-
框架的稳定性
-
测试报告(截图,代码覆盖率,…)
-
WebView的支持(很多App都用到了H5)
-
自定义控件的测试
-
是否需要源代码
-
能否需要连着电脑
-
是否支持CI(持续集成)
-
….
我们首先来看看XCode内置的框架:XCTest。XCTest又可以分为两部分:Unit Test 和 UI Test,分别对应单元测试和UI测试。有一些三方的测试库也是基于XCTest框架的,这个在后文会讲到。由于是Apple官方提供的,所以这个框架会不断完善。
成熟的三方框架通常提供了很多封装好的有好的接口,笔者综合对比了一些,推荐以下框架:
单元测试:
以下三个框架都是BDD(Behavior-driven development) - 行为驱动开发。行为驱动开发简单来说就是先定义行为,然后定义测试用例,接着再编写代码。 实践中发现,通常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先定义行为,不过BDD中的domain-specific language (DSL)能够很好的描述用例的行为。
UI测试
-
KIF 基于XCTest的测试框架,调用私有API来控制UI,测试用例用Objective C或Swift编写。
-
appium 基于Client - Server的测试框架。App相当于一个Server,测试代码相当于Client,通过发送JSON来操作APP,测试语言可以是任意的,支持android和iOS。
篇幅有限,本文会先介绍XCtest,接着三方的Unit框架会以Quick为例,UI Test框架侧重分析KIF,appium仅仅做原理讲解。
XCTest
对于XCTest来说,最后生成的是一个bundle。bundle是不能直接执行的,必须依赖于一个宿主进程。关于XCTest进行单元测试的基础(XCode的使用,异步测试,性能测试,代码覆盖率等),我在这篇文章里讲解过,这里不再详细讲解。
单元测试用例
比如,我有以下一个函数:
1
2
3
|
//验证一段Text是否有效。(不能以空字符开头,不能为空) - (BOOL)validText:(NSString *)text error:(NSError *__autoreleasing *)error{ } |
那么,我该如何为这个函数编写单元测试的代码?通常,需要考虑以下用例:
-
输入以空白字符或者换行符开头的,error不为空,返回 NO
-
输入正确的内容,error为空,返回YES
-
输入为nil,error不为空,返回 NO (边界条件)
-
输入为非NSString类型,验证不通过,返回NO (错误输入)
-
特殊输入字符(标点符号,非英文等等)
UI测试
UI测试是模拟用户操作,进而从业务处层面测试。关于XCTest的UI测试,建议看看WWDC 2015的这个视频:
关于UI测试,有几个核心类需要掌握
-
XCUIApplication 测试应用的代理
-
XCUIElement 一个UI上可见的视图对象
-
XCUIElementQuery 查找XCUIElement
UI测试还有一个核心功能是UI Recording。选中一个UI测试用例,然后点击图中的小红点既可以开始UI Recoding。你会发现:
随着点击模拟器,自动合成了测试代码。(通常自动合成代码后,还需要手动的去调整)
在写UI测试用例的时候要注意:测试行为而不是测试代码。比如,我们测试这样一个case
进入Todo首页,点击add,进入添加页面,输入文字,点击save。
测试效果如下:
对应测试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 (void)testAddNewItems{ //获取app代理 XCUIApplication *app = [[XCUIApplication alloc] init]; //找到第一个tabeview,就是我们想要的tableview XCUIElement * table = [app.tables elementBoundByIndex:0]; //记录下来添加之前的数量 NSInteger oldCount = table.cells.count; //点击Add [app.navigationBars[@ "ToDo" ].buttons[@ "Add" ] tap]; //找到Textfield XCUIElement *inputWhatYouWantTodoTextField = app.textFields[@ "Input what you want todo" ]; //点击Textfield [inputWhatYouWantTodoTextField tap]; //输入字符 [inputWhatYouWantTodoTextField typeText:@ "somethingtodo" ]; //点击保存 [app.navigationBars[@ "Add" ].buttons[@ "Save" ] tap]; //获取当前的数量 NSInteger newCount = table.cells.count; //如果cells的数量加一,则认为测试成功 XCTAssert(newCount == oldCount + 1); } |
这里是通过前后tableview的row数量来断言成功或者失败。
等待
通常,在视图切换的时候有转场动画,我们需要等待动画结束,然后才能继续,否则query的时候很可能找不到我们想要的控件。
比如,如下代码等待VC转场结束,当query只有一个table的时候,才继续执行后续的代码。
1
2
3
4
5
|
[self expectationForPredicate:[NSPredicate predicateWithFormat:@ "self.count = 1" ] evaluatedWithObject:app.tables handler:nil]; [self waitForExpectationsWithTimeout:2.0 handler:nil]; //后续代码.... |
Tips: 当你的UI结构比较复杂的时候,比如各种嵌套childViewController,使用XCUIElementQuery的代码会很长,也不好维护。
另外,UI测试还会在每一步操作的时候截图,方便对测试报告进行验证。
查看测试结果
使用基于XCTest的框架,可以在XCode的report navigator中查看测试结果。
其中:
-
Tests 用来查看详细的测试过程
-
Coverage 用来查看代码覆盖率
-
Logs 用来查看测试的日志
点击图中的红色框指向的图标可以看到每一步UI操作的截图
除了利用XCode的GUI,还可以通过后文提到的命令行工具来测试,查看结果。
Stub/Mock
首先解释两个术语:
-
mock 表示一个模拟对象
-
stub 追踪方法的调用,在方法调用的时候返回指定的值。
通常,如果你采用纯存的XCTest,推荐采用OCMock来实现mock和stub,单元测试的三方库通常已集成了stub和mock。
那么,如何使用mock呢?举个官方的例子:
1
2
3
4
5
|
//mock一个NSUserDefaults对象 id userDefaultsMock = OCMClassMock([NSUserDefaults class]); //在调用stringForKey的时候,返回http://testurl OCMStub([userDefaultsMock |
再比如,我们要测试打开其他App,那么如何判断确实打开了其他App呢?
1
2
3
|
id app = OCMClassMock([UIApplication class]); OCMStub([app sharedInstance]).andReturn(app); OCMVerify([app openURL:url] |
使用Stub可以让我们很方便的实现这个。
关于OCMock的使用,推荐看看objc.io的这篇文章
Quick
Quick是建立在XCTestSuite上的框架,使用XCTestSuite允许你动态创建测试用例。所以,使用Quick,你仍让可以使用XCode的测试相关GUI和命令行工具。
使用Quick编写的测试用例看起来是这样子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import Quick import Nimble class TableOfContentsSpec: QuickSpec { override func spec() { describe( "the ‘Documentation‘ directory" ) { it( "has everything you need to get started" ) { let sections = Directory( "Documentation" ).sections expect(sections).to(contain( "Organized Tests with Quick Examples and Example Groups" )) expect(sections).to(contain( "Installing Quick" )) } context( "if it doesn‘t have what you‘re looking for" ) { it( "needs to be updated" ) { let you = You(awesome: true ) expect{you.submittedAnIssue}.toEventually(beTruthy()) } } } } } |
BDD的框架让测试用例的目的更加明确,测试是否通过更加清晰。使用Quick,测试用例分为两种:
单独的用例 - 使用it来描述
it有两个参数,
-
行为描述
-
行为的测试代码
比如,以下测试Dolphin行为,它具有行为is friendly和is smar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Swift代码 class DolphinSpec: QuickSpec { override func spec() { it( "is friendly" ) { expect(Dolphin().isFriendly).to(beTruthy()) } it( "is smart" ) { expect(Dolphin().isSmart).to(beTruthy()) } } } |
可以看到,BDD的核心是行为。也就是说,需要关注的是一个类提供哪些行为。
用例集合,用describe和context描述
比如,验证dolphin的click行为的时候,我们需要两个用例。一个是is loud,一个是has a high frequency,就可以用describe将用例组织起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class DolphinSpec: QuickSpec { override func spec() { describe( "a dolphin" ) { describe( "its click" ) { it( "is loud" ) { let click = Dolphin().click() expect(click.isLoud).to(beTruthy()) } it( "has a high frequency" ) { let click = Dolphin().click() expect(click.hasHighFrequency).to(beTruthy()) } } } } } |
context可以指定用例的条件:
比如
1
2
3
4
5
6
7
|
describe( "its click" ) { context( "when the dolphin is not near anything interesting" ) { it( "is only emitted once" ) { expect(dolphin!.click().count).to(equal(1)) } } } |
除了这些之外,Quick也支持一些切入点,进行测试前的配置:
-
beforeEach
-
afterEach
-
beforeAll
-
afterAll
-
beforeSuite
-
afterSuite
Nimble
由于Quick是基于XCTest,开发者当然可以收使用断言来定义测试用例成功或者失败。Quick提供了一个更有好的Framework来进行这种断言:Nimble
比如,一个常见的XCTest断言如下:
1
|
XCTAssertTrue(ConditionCode, "FailReason" )11 |
在出错的时候,会提示
1
|
XCAssertTrue failed, balabala |
这时候,开发者要打个断点,查看下上下文,看看具体失败的原因在哪。
使用Nimble后,断言变成类似
1
2
3
4
|
expect(1 + 1).to(equal(2)) expect(3) > 2 expect( "seahorse" ).to(contain( "sea" )) expect([ "Atlantic" , "Pacific" ]).toNot(contain( "Mississippi" )) |
并且,出错的时候,提示信息会带着上下文的值信息,让开发者更容易的找到错误。
让你的代码更容易单元测试
测试的准确性和工作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开发人员的代码质量。
通常,为了单元测试的准确性,我们在写函数(方法)的时候会借鉴一些函数式编程的思想。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
-
pure function(纯函数)
何为Pure function?就是如果一个函数的输入一样,那么输出一定一样。
比如,这样的一个函数就不是pure function。因为它依赖于外部变量value的值。
1
2
3
4
5
6
|
static NSInteger value = 0; - (NSInteger)function_1{ value = value + 1; return value; } |
而这个函数就是pure function,因为给定输入,输出一定一致。
1
2
3
4
|
- (NSInteger)function_2:(NSInteger)base{ NSInteger value = base + 1; return value; } |
所以,如果你写了一个没有参数,或者没有返回值的方法,那么你要小心了,很可能这个方法很难测试。
关于MVC
在良好的MVC架构的App中,
-
View只做纯粹的展示型工作,把用户交互通过各种方式传递到外部
-
Model只做数据存储类工作
-
Controller作为View和Model的枢纽,往往要和很多View和Model进行交互,也是自动化包括代码维护的痛点。
所以,对Controller瘦身是iOS架构中比较重要的一环,一些通用的技巧包括:
逻辑抽离:
-
网络请求独立。可以每个网络请求以Command模式封装成一个对象,不要直接在Controller调用AFNetworking。
-
数据存储独立。建立独立的Store类,用来做数据持久化和缓存。
-
共有数据服务化(协议)。比如登录状态等等,通过服务去访问,这样服务提供者之需要处理服务的质量,服务使用者则信任服务提供者的结果。
Controller与View解耦合
-
建立ViewModel层,这样Controller只需要和ViewModel进行交互。
-
建立UIView子类作为容器,将一些View放到容器后再把容器作为SubView添加到Controller里
-
建立可复用的Layout层,不管是AutoLayout还是手动布局。
Controller与Controller解耦合
-
建立页面路由。每一个界面都抽象为一个URL,跳转仅仅通过Intent或者URL跳转,这样两个Controller完全独立。
如果你的App用Swift开发,那么面向协议编程和不可变的值类型会让你的代码更容易测试。
当然,iOS组建化对自动化测试的帮助也很大,因为不管是基础组件还是业务组件,都可以独立测试。组建化又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这里不深入讲解了。
KIF
KIF的全称是Keep it functional。它是一个建立在XCTest的UI测试框架,通过accessibility来定位具体的控件,再利用私有的API来操作UI。由于是建立在XCTest上的,所以你可以完美的借助XCode的测试相关工具(包括命令行脚本)。
> KIF是个人非常推荐的一个框架,简单易用。
使用KIF框架强制要求你的代码支持accessibility。如果你之前没接触过,可以看看Apple的文档
简单来说,accessibility能够让视觉障碍人士使用你的App。每一个控件都有一个描述AccessibilityLabel。在开启VoiceOver的时候,点击控件就可以选中并且听到对应的描述。
通常UIKit的控件是支持accessibility的,自定定义控件可以通过代码或者Storyboard上设置。
在Storyboard上设置:
-
上面的通过Runtime Attributes设置(KVC)
-
下面的通过GUI来设置
通过代码设置:
1
2
3
|
[alert setAccessibilityLabel:@ "Label" ]; [alert setAccessibilityValue:@ "Value" ]; [alert setAccessibilityTraits:UIAccessibilityTraitButton]; |
如果你有些Accessibility的经验,那么你肯定知道,像TableView的这种不应该支持VoiceOver的。我们可以用条件编译来只对测试Target进行设置:
1
2
3
4
5
6
7
|
#ifdef DEBUG [tableView setAccessibilityValue:@ "Main List Table" ]; #endif #ifdef KIF_TARGET (这个值需要在build settings里设置) [tableView setAccessibilityValue:@ "Main List Table" ]; #endif |
使用KIF主要有两个核心类:
-
KIFTestCase XCTestCase的子类
-
KIFUITestActor 控制UI,常见的三种是:点击一个View,向一个View输入内容,等待一个View的出现
我们用KIF来测试添加一个新的ToDo
1
2
3
4
5
6
7
|
- (void)testAddANewItem{ [tester tapViewWithAccessibilityLabel:@ "Add" ]; [tester enterText:@ "Create a test to do item" intoViewWithAccessibilityLabel:@ "Input what you want todo" ]; [tester tapViewWithAccessibilityLabel:@ "Save" ]; [tester waitForTimeInterval:0.2]; [tester waitForViewWithAccessibilityLabel:@ "Create a test to do item" ]; } |
命令行
自动化测试中,命令行工具可以facebook的开源项目:
这是一个基于xcodebuild命令的扩展,在iOS自动化测试和持续集成领域很有用,而且它支持-parallelize并行测试多个bundle,大大提高测试效率。
安装XCTool,
1
|
brew install xctool11 |
使用
1
2
3
4
5
|
path/to/xctool.sh -workspace YourWorkspace.xcworkspace -scheme YourScheme -reporter plain:/path/to/plain-output.txt run-test |
并且,xctool对于持续集成很有用,iOS常用的持续集成的server有两个:
优化你的测试代码
准确的测试用例
通常,你的你的测试用例分为三部分:
-
配置测试的初始状态
-
对要测试的目标执行代码
-
对测试结果进行断言(成功 or 失败)
测试代码结构
当测试用例多了,你会发现测试代码编写和维护也是一个技术活。通常,我们会从几个角度考虑:
-
不要测试私有方法(封装是OOP的核心思想之一,不要为了测试破坏封装)
-
对用例分组(功能,业务相似)
-
对单个用例保证测试独立(不受之前测试的影响,不影响之后的测试),这也是测试是否准确的核心。
-
提取公共的代码和操作,减少copy/paste这类工作,测试用例是上层调用,只关心业务逻辑,不关心内部代码实现。
一个常见的测试代码组织如下:
appium
appium采用了Client Server的模式。对于App来说就是一个Server,基于WebDriver JSON wire protocol对实际的UI操作库进行了封装,并且暴露出RESTFUL的接口。然后测试代码通过HTTP请求的方式,来进行实际的测试。其中,实际驱动UI的框架根据系统版本有所不同:
-
< 9.3 采用UIAutomation
-
>= 9.3 XCUITest
原因也比较简单:Apple在10.0之后,移除了UIAutomation的支持,只支持XCUITest。
对比KIF,appium有它的优点:
-
跨平台,支持iOS,Android
-
测试代码可以由多种语言编写,这对测试来说门槛更低
-
测试脚本独立与源代码和测试框架
当然,任何框架都有缺点:
-
自定义控件支持不好
-
WebView的支持不好
总结
由于我不是专业的iOS测试,关于测试的一点见解如下:
单元测试还是选择BDD框架,毕竟可读性高一些,推荐Quick(Swift),Kiwi(Objective C)
UI测试优先推荐KIF,如果需要兼顾安卓测试,或者测试人员对OC/Swift很陌生,可以采用appium
参考资料
-
Testing with Xcode 官方文档,关于XCTest以及XCode有详细的讲解
-
objc.io关于测试的资料对于官方文档的补充
-
腾讯移动品质中心 鹅厂移动品质中心,有很多好文章,强力推荐。
-
基于 KIF 的 iOS UI 自动化测试和持续集成 美团点评技术团队写的一篇博客
以上是关于iOS自动化测试的那些干货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