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Android MVVM 应用框架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如何构建Android MVVM 应用框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MVVM,然后再一步一步来设计整个MVVM框架。MVC、MVP、MVVM
首先,我们先大致了解下android开发中常见的模式。
MVC
View:XML布局文件。
Model:实体模型(数据的获取、存储、数据状态变化)。
Controllor:对应于Activity,处理数据、业务和UI。
从上面这个结构来看,Android本身的设计还是符合MVC架构的,但是Android中纯粹作为View的XML视图功能太弱,我们大量处理View的逻辑只能写在Activity中,这样Activity就充当了View和Controller两个角色,直接导致Activity中的代码大爆炸。相信大多数Android开发者都遇到过一个Acitivty数以千行的代码情况吧!所以,更贴切的说法是,这个MVC结构最终其实只是一个Model-View(Activity:View&Controller)的结构。
MVP
View:对应于Activity和XML,负责View的绘制以及与用户的交互。
Model:依然是实体模型。
Presenter:负责完成View与Model间的交互和业务逻辑。
前面我们说,Activity充当了View和Controller两个角色,MVP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其核心理念是通过一个抽象的View接口(不是真正的View层)将Presenter与真正的View层进行解耦。Persenter持有该View接口,对该接口进行操作,而不是直接操作View层。这样就可以把视图操作和业务逻辑解耦,从而让Activity成为真正的View层。
但MVP也存在一些弊端:
Presenter(以下简称P)层与View(以下简称V)层是通过接口进行交互的,接口粒度不好控制。粒度太小,就会存在大量接口的情况,使代码太过碎版化;粒度太大,解耦效果不好。同时对于UI的输入和数据的变化,需要手动调用V层或者P层相关的接口,相对来说缺乏自动性、监听性。如果数据的变化能自动响应到UI、UI的输入能自动更新到数据,那该多好!
MVP是以UI为驱动的模型,更新UI都需要保证能获取到控件的引用,同时更新UI的时候要考虑当前是否是UI线程,也要考虑Activity的生命周期(是否已经销毁等)。
MVP是以UI和事件为驱动的传统模型,数据都是被动地通过UI控件做展示,但是由于数据的时变性,我们更希望数据能转被动为主动,希望数据能更有活性,由数据来驱动UI。
V层与P层还是有一定的耦合度。一旦V层某个UI元素更改,那么对应的接口就必须得改,数据如何映射到UI上、事件监听接口这些都需要转变,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这一层也能解耦就更好了。
复杂的业务同时也可能会导致P层太大,代码臃肿的问题依然不能解决。
MVVM
View:对应于Activity和XML,负责View的绘制以及与用户交互。
Model:实体模型。
ViewModel:负责完成View与Model间的交互,负责业务逻辑。
MVVM的目标和思想与MVP类似,利用数据绑定(Data Binding)、依赖属性(Dependency Property)、命令(Command)、路由事件(Routed Event)等新特性,打造了一个更加灵活高效的架构。
数据驱动
在常规的开发模式中,数据变化需要更新UI的时候,需要先获取UI控件的引用,然后再更新UI。获取用户的输入和操作也需要通过UI控件的引用。在MVVM中,这些都是通过数据驱动来自动完成的,数据变化后会自动更新UI,UI的改变也能自动反馈到数据层,数据成为主导因素。这样MVVM层在业务逻辑处理中只要关心数据,不需要直接和UI打交道,在业务处理过程中简单方便很多。
低耦合度
MVVM模式中,数据是独立于UI的。
数据和业务逻辑处于一个独立的ViewModel中,ViewModel只需要关注数据和业务逻辑,不需要和UI或者控件打交道。UI想怎么处理数据都由UI自己决定,ViewModel不涉及任何和UI相关的事,也不持有UI控件的引用。即便是控件改变了(比如:TextView换成EditText),ViewModel也几乎不需要更改任何代码。它非常完美的解耦了View层和ViewModel,解决了上面我们所说的MVP的痛点。
更新UI
在MVVM中,数据发生变化后,我们在工作线程直接修改(在数据是线程安全的情况下)ViewModel的数据即可,不用再考虑要切到主线程更新UI了,这些事情相关框架都帮我们做了。
团队协作
MVVM的分工是非常明显的,由于View和ViewModel之间是松散耦合的:一个是处理业务和数据、一个是专门的UI处理。所以,完全由两个人分工来做,一个做UI(XML和Activity)一个写ViewModel,效率更高。
可复用性
一个ViewModel可以复用到多个View中。同样的一份数据,可以提供给不同的UI去做展示。对于版本迭代中频繁的UI改动,更新或新增一套View即可。如果想在UI上做A/B Testing,那MVVM是你不二选择。
单元测试
有些同学一看到单元测试,可能脑袋都大。是啊,写成一团浆糊的代码怎么可能做单元测试?如果你们以代码太烂无法写单元测试而逃避,那可真是不好的消息了。这时候,你需要MVVM来拯救。
我们前面说过了,ViewModel层做的事是数据处理和业务逻辑,View层中关注的是UI,两者完全没有依赖。不管是UI的单元测试还是业务逻辑的单元测试,都是低耦合的。在MVVM中数据是直接绑定到UI控件上的(部分数据是可以直接反映出UI上的内容),那么我们就可以直接通过修改绑定的数据源来间接做一些Android UI上的测试。
通过上面的简述以及模式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MVVM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虽然目前Android开发中可能真正在使用MVVM的很少,但是值得我们去做一些探讨和调研。
如何构建MVVM应用框架
如何分工
构建MVVM框架首先要具体了解各个模块的分工。接下来我们来讲解View、ViewModel、Model它们各自的职责所在。
View
View层做的就是和UI相关的工作,我们只在XML、Activity和Fragment写View层的代码,View层不做和业务相关的事,也就是我们在Activity不写业务逻辑和业务数据相关的代码,更新UI通过数据绑定实现,尽量在ViewModel里面做(更新绑定的数据源即可),Activity要做的事就是初始化一些控件(如控件的颜色,添加RecyclerView的分割线),View层可以提供更新UI的接口(但是我们更倾向所有的UI元素都是通过数据来驱动更改UI),View层可以处理事件(但是我们更希望UI事件通过Command来绑定)。 简单地说:View层不做任何业务逻辑、不涉及操作数据、不处理数据,UI和数据严格的分开。
ViewModel
ViewModel层做的事情刚好和View层相反,ViewModel只做和业务逻辑和业务数据相关的事,不做任何和UI相关的事情,ViewModel 层不会持有任何控件的引用,更不会在ViewModel中通过UI控件的引用去做更新UI的事情。ViewModel就是专注于业务的逻辑处理,做的事情也都只是对数据的操作(这些数据绑定在相应的控件上会自动去更改UI)。同时DataBinding框架已经支持双向绑定,让我们可以通过双向绑定获取View层反馈给ViewModel层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上进行操作。关于对UI控件事件的处理,我们也希望能把这些事件处理绑定到控件上,并把这些事件的处理统一化,为此我们通过BindingAdapter对一些常用的事件做了封装,把一个个事件封装成一个个Command,对于每个事件我们用一个ReplyCommand 去处理就行了,ReplyCommand 会把你可能需要的数据带给你,这使得我们在Vie,具体见 MVVM Light Toolkit 使用指南的 Command 部分 。再强调一遍:ViewModel 不做和UI相关的事。
Model
Model层最大的特点是被赋予了数据获取的职责,与我们平常Model层只定义实体对象的行为截然不同。实例中,数据的获取、存储、数据状态变化都是Model层的任务。Model包括实体模型(Bean)、Retrofit的Service ,获取网络数据接口,本地存储(增删改查)接口,数据变化监听等。Model提供数据获取接口供ViewModel调用,经数据转换和操作并最终映射绑定到View层某个UI元素的属性上。
如何协作
关于协作,我们先来看下面的一张图:
上图反应了MVVM框架中各个模块的联系和数据流的走向,我们从每个模块一一拆分来看。那么我们重点就是下面的三个协作。
ViewModel与View的协作 。
ViewModel与Model的协作 。
ViewModel与ViewModel的协作 。
ViewModel与View的协作
图2中ViewModel和View是通过绑定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绑定分成两种:一种是数据绑定,一种是命令绑定。数据的绑定DataBinding已经提供好了,简单地定义一些ObservableField就能把数据和控件绑定在一起了(如TextView的text属性),但是DataBinding框架提供的不够全面,比如说如何让一个URL绑定到一个ImageView,让这个ImageView能自动去加载url指定的图片,如何把数据源和布局模板绑定到一个ListView,让ListView可以不需要去写Adapter和ViewHolder相关的东西?这些就需要我们做一些工作和简单的封装。MVVM Light Toolkit 已经帮我们做了一部分的工作,关于事件绑定也是一样,MVVM Light Toolkit 做了简单的封装,对于每个事件我们用一个ReplyCommand去处理就行了,ReplyCommand 会把可能需要的数据带给你,这样我们处理事件的时候也只关心处理数据就行了.
由 图 1 中ViewModel的模块中我们可以看出ViewModel类下面一般包含下面5个部分:
Context (上下文)
Model (数据源 Java Bean)
Data Field (数据绑定)
Command (命令绑定)
Child ViewModel (子ViewModel)
我们先来看下示例代码,然后再一一讲解5个部分是干嘛用的:
//context
private Activity context;
//model(数据源 Java Bean)
private NewsService.News news;
private TopNewsService.News topNews;
//数据绑定,绑定到UI的字段(data field)
public final ObservableField<String> imageUrl = new ObservableField<>();
public final ObservableField<String> html = new ObservableField<>();
public final ObservableField<String> title = new ObservableField<>();
// 一个变量包含了所有关于View Style 相关的字段
public final ViewStyle viewStyle = new ViewStyle();
//命令绑定(command)
public final ReplyCommand onRefreshCommand = new ReplyCommand<>(() ->
)
public final ReplyCommand<Integer> onLoadMoreCommand = new ReplyCommand<>((itemCount) ->
);
//Child ViewModel
public final ObservableList<NewItemViewModel> itemViewModel = new ObservableArrayList<>();
/** * ViewStyle 关于控件的一些属性和业务数据无关的Style 可以做一个包裹,这样代码比较美观,
ViewModel 页面也不会有太多太杂的字段。 **/
public static class ViewStyle
public final ObservableBoolean isRefreshing = new ObservableBoolean(true);
public final ObservableBoolean progressRefreshing = new ObservableBoolean(true);
Context
Context是干嘛用的呢,为什么每个ViewModel都最好需要持了一个Context的引用呢?ViewModel不处理和UI相关的事也不操作控件,更不更新UI,那为什么要有Context呢?原因
Model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数据源,可以简单理解是我们用JSON转过来的Bean。ViewModel要把数据映射到UI中可能需要大量对Model的数据拷贝和操作,拿Model的字段去生成对应的ObservableField然后绑定到UI(我们不会直接拿Model的数据去做绑定展示),这里是有必要在一个ViewModel保留原始的Model引用,这对于我们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可能用户的某些操作和输入需要我们去改变数据源,可能我们需要把一个Bean在列表页点击后传给详情页,可能我们需要把这个Model当做表单提交到服务器。这些都需要我们的ViewModel持有相应的Model(数据源)。
Data Field(数据绑定)
Data Field就是需要绑定到控件上的ObservableField字段,这是ViewModel的必需品,这个没有什么好说。但是这边有一个建议:
这些字段是可以稍微做一下分类和包裹的。比如说可能一些字段是绑定到控件的一些Style属性上(如长度、颜色、大小),对于这类针对View Style的的字段可以声明一个ViewStyle类包裹起来,这样整个代码逻辑会更清晰一些,不然ViewModel里面可能字段泛滥,不易管理和阅读性较差。而对于其他一些字段,比如说title、imageUrl、name这些属于数据源类型的字段,这些字段也叫数据字段,是和业务数据和逻辑息息相关的,这些字段可以放在一块。
Command(命令绑定)
Command(命令绑定)简言之就是对事件的处理(下拉刷新、加载更多、点击、滑动等事件处理)。我们之前处理事件是拿到UI控件的引用,然后设置Listener,这些Listener其实就是Command。但是考虑到在一个ViewModel写各种Listener并不美观,可能实现一个Listener就需要实现多个方法,但是我们可能只想要其中一个有用的方法实现就好了。更重要一点是实现一个Listener可能需要写一些UI逻辑才能最终获取我们想要的。简单举个例子,比如你想要监听ListView滑到最底部然后触发加载更多的事件,这时候就要在ViewModel里面写一个OnScrollListener,然后在里面的onScroll方法中做计算,计算什么时候ListView滑动底部了。其实ViewModel的工作并不想去处理这些事件,它专注做的应该是业务逻辑和数据处理,如果有一个东西不需要你自己去计算是否滑到底部,而是在滑动底部自动触发一个Command,同时把当前列表的总共的item数量返回给你,方便你通过 page=itemCount/LIMIT+1去计算出应该请求服务器哪一页的数据那该多好啊。MVVM Light Toolkit 帮你实现了这一点:
public final ReplyCommand<Integer> onLoadMoreCommand = new ReplyCommand<>((itemCount) ->
int page=itemCount/LIMIT+1;
loadData(page.LIMIT)
);
接着在XML布局文件中通过bind:onLoadMoreCommand绑定上去就行了。
<android.support.v7.widget.RecyclerView
android:layout_width="match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match_parent"
bind:onLoadMoreCommand="@viewModel.loadMoreCommand"/>
x
当然Command并不是必须的,你完全可以依照自己的习惯和喜好在ViewModel写Listener,不过使用Command可以使ViewModel更简洁易读。你也可以自己定义更多的、其他功能的Command,那么ViewModel的事件处理都是托管ReplyCommand 来处理,这样的代码看起来会比较美观和清晰。Command只是对UI事件的一层隔离UI层的封装,在事件触发时把ViewModel层可能需要的数据传给ViewModel层,对事件的处理做了统一化,是否使用的话,还是看你个人喜好了。
Child ViewModel(子ViewModel)
子ViewModel的概念就是在ViewModel里面嵌套其他的ViewModel,这种场景还是很常见的。比如说你一个Activity里面有两个Fragment,ViewModel是以业务划分的,两个Fragment做的业务不一样,自然是由两个ViewModel来处理,这时候Activity对应的ViewModel里面可能包含了两个Fragment各自的ViewModel,这就是嵌套的子ViewModel。还有另外一种就是对于AdapterView,如ListView RecyclerView、ViewPager等。
//Child ViewModelpublic final
ObservableList<ItemViewModel> itemViewModel = new ObservableArrayList<>();
它们的每个Item其实就对应于一个ViewModel,然后在当前的ViewModel通过ObservableList 持有引用(如上述代码),这也是很常见的嵌套的子ViewModel。我们其实还建议,如果一个页面业务非常复杂,不要把所有逻辑都写在一个ViewModel,可以把页面做业务划分,把不同的业务放到不同的ViewModel,然后整合到一个总的ViewModel,这样做起来可以使我们的代码业务清晰、简短意赅,也方便后人的维护。
总的来说,ViewModel和View之前仅仅只有绑定的关系,View层需要的属性和事件处理都是在XML里面绑定好了,ViewModel层不会去操作UI,只是根据业务要求处理数据,这些数据自动映射到View层控件的属性上。关于ViewModel类中包含哪些模块和字段,这个需要开发者自己去衡量,我们建议ViewModel不要引入太多的成员变量,成员变量最好只有上面的提到的5种(context、model……),能不引入其他类型的变量就尽量不要引进来,太多的成员变量对于整个代码结构破坏很大,后面维护的人要时刻关心成员变量什么时候被初始化、什么时候被清掉、什么时候被赋值或者改变,一个细节不小心可能就出现潜在的Bug。太多不清晰定义的成员变量又没有注释的代码是很难维护的。
另外,我们会把UI控件的属性和事件都通过XML(如bind:text=@...)绑定。如果一个业务逻辑要弹一个Dialog,但是你又不想在ViewModel里面做弹窗的事(ViewModel不希望做UI相关的事)或者说改变ActionBar上面的图标的颜色,改变ActionBar按钮是否可点击,这些都不是写在XML里面(都是用Java代码初始化的),如何对这些控件的属性做绑定呢?我们先来看下代码:
public class MainViewModel implements ViewModel
....
//true的时候弹出Dialog,false的时候关掉dialog
public final ObservableBoolean isShowDialog = new ObservableBoolean();
....
.....
// 在View层做一个对isShowDialog改变的监听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RxBasePmsActivity
private MainViewModel mainViewModel;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mainViewModel.isShowDialog.addOnPropertyChangedCallback(new android.databinding.Observable.OnPropertyChangedCallback()
@Override
public void onPropertyChanged(android.databinding.Observable sender, int propertyId)
if (mainViewModel.isShowDialog.get())
dialog.show();
else
dialog.dismiss();
);
...
简单地说你可以对任意的ObservableField做监听,然后根据数据的变化做相应UI的改变,业务层ViewModel只要根据业务处理数据就行,以数据来驱动UI。 参考技术A Databinding 是一种框架,MVVM是一种模式,两者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我的理解DataBinding是一个实现数据和UI绑定的框架,只是一个实现MVVM模式的工具。ViewModel和View可以通过DataBinding来实现单向绑定和双向绑定,这套UI和数据之间的动态监听和动态更新的框架Google已经帮我们做好了。在MVVM模式中ViewModel和View是用绑定关系来实现的,所以有了DataBinding 使我们构建Android MVVM 应用程序成为可能。
Android MVVM框架搭建OKHttp + Retrofit + RxJava
Android MVVM框架搭建(二)Retrofit + RxJava
前言
在上一篇文章中,简单的介绍了MVVM框架的成员和简单使用,一个成熟的框架自然是离不开网络访问的,因此文本将通过Retrofit + RxJava去为MVVM框架增加一个网络请求模块。
正文
让我们开始吧!说实话搭建框架首先要做的是创建一个library,但是我并没有这么做,不是不去做,而是还不成熟。现在这个框架还不完整,还少了很多实际开发中需要的东西。因此一个成熟的框架应该是经历过项目考验的,此时再从这个项目中去提炼出框架得到才是精华。就好像建房子一样。基础模型有了,最终的样子取决于你的装修,这些装修的工作里面也有通用的部分,这部分是可以放进框架里面的,所以当你打算做一个框架的时候,千万不要着急。立足于实践,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当然了你要是直接用别人写好的框架,也能够去解决问题。这一点也是可以的,但是会不踏实。只有自己百分百写出来的东西,自己才能知根知底。说这些的意义是要注重实践和思考,拿来主义并不可取。
一、引入依赖
要知道做完GitHub上Android的最受欢迎的开源库,Retrofit的知名度毋庸置疑,这得益于它的设计模式和使用方式。它作为OkHttp的进一步封装无疑是很成功的。虽然底层去执行网络访问的还是OkHttp,但是我们却更喜欢Retrofit。下面进入使用的环节。首先要进行依赖库的引入。
在app的build.gradle的dependencies{}闭包中增加如下依赖:
//retrofit2
implementation 'com.squareup.retrofit2:retrofit:2.9.0'
implementation 'com.squareup.retrofit2:converter-gson:2.9.0'
//日志拦截器
implementation 'com.squareup.okhttp3:logging-interceptor:3.10.0'
implementation 'com.squareup.retrofit2:adapter-rxjava2:2.4.0'
//rxjava
implementation 'io.reactivex.rxjava2:rxandroid:2.1.1'
implementation 'io.reactivex.rxjava2:rxjava:2.2.12'
//gson
implementation 'com.google.code.gson:gson:2.8.7'
添加位置如下图所示:
然后点击Sync Now,进行依赖库同步。
二、工具类
在实际的网络请求中会需要打印日志和一些请求时间的显示,方便排查问题,下面在com.llw.mvvm下新建一个network包,包下新建一个INetworkRequiredInfo接口,里面的代码如下:
public interface INetworkRequiredInfo {
/**
* 获取App版本名
*/
String getAppVersionName();
/**
* 获取App版本号
*/
String getAppVersionCode();
/**
* 判断是否为Debug模式
*/
boolean isDebug();
/**
* 获取全局上下文参数
*/
Application getApplicationContext();
}
这里就是要在请求网络接口的时候打印当前的App的运行信息,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再进行一次补充。
在network包下新建一个utils包,包下新建一个DateUtil类,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DateUtil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STANDARD_TIME = "yyyy-MM-dd HH:mm:ss";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FULL_TIME = "yyyy-MM-dd HH:mm:ss.SSS";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YEAR_MONTH_DAY = "yyyy-MM-dd";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YEAR_MONTH_DAY_CN = "yyyy年MM月dd号";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HOUR_MINUTE_SECOND = "HH:mm:ss";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HOUR_MINUTE_SECOND_CN = "HH时mm分ss秒";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YEAR = "yyyy";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MONTH = "MM";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DAY = "dd";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HOUR = "HH";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MINUTE = "mm";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SECOND = "ss";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MILLISECOND = "SSS";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YESTERDAY = "昨天";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TODAY = "今天";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TOMORROW = "明天";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SUNDAY = "星期日";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MONDAY = "星期一";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TUESDAY = "星期二";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WEDNESDAY = "星期三";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THURSDAY = "星期四";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FRIDAY = "星期五";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SATURDAY = "星期六";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weekDays = {SUNDAY,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
* 获取标准时间
*
* @return 例如 2021-07-01 10:35:53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DateTime() {
return new SimpleDateFormat(STANDARD_TIME, Locale.CHINESE).format(new Date());
}
/**
* 获取完整时间
*
* @return 例如 2021-07-01 10:37:00.748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FullDateTime() {
return new SimpleDateFormat(FULL_TIME, Locale.CHINESE).format(new Date());
}
/**
* 获取年月日(今天)
*
* @return 例如 2021-07-01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TheYearMonthAndDay() {
return new SimpleDateFormat(YEAR_MONTH_DAY, Locale.CHINESE).format(new Date());
}
/**
* 获取年月日
*
* @return 例如 2021年07月01号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TheYearMonthAndDayCn() {
return new SimpleDateFormat(YEAR_MONTH_DAY_CN, Locale.CHINESE).format(new Date());
}
/**
* 获取年月日
* @param delimiter 分隔符
* @return 例如 2021年07月01号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TheYearMonthAndDayDelimiter(CharSequence delimiter) {
return new SimpleDateFormat(YEAR + delimiter + MONTH + delimiter + DAY, Locale.CHINESE).format(new Date());
}
/**
* 获取时分秒
*
* @return 例如 10:38:25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HoursMinutesAndSeconds() {
return new SimpleDateFormat(HOUR_MINUTE_SECOND, Locale.CHINESE).format(new Date());
}
/**
* 获取时分秒
*
* @return 例如 10时38分50秒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HoursMinutesAndSecondsCn() {
return new SimpleDateFormat(HOUR_MINUTE_SECOND_CN, Locale.CHINESE).format(new Date());
}
/**
* 获取时分秒
* @param delimiter 分隔符
* @return 例如 2021/07/01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HoursMinutesAndSecondsDelimiter(CharSequence delimiter) {
return new SimpleDateFormat(HOUR + delimiter + MINUTE + delimiter + SECOND, Locale.CHINESE).format(new Date());
}
/**
* 获取年
*
* @return 例如 2021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Year() {
return new SimpleDateFormat(YEAR, Locale.CHINESE).format(new Date());
}
/**
* 获取月
*
* @return 例如 07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Month() {
return new SimpleDateFormat(MONTH, Locale.CHINESE).format(new Date());
}
/**
* 获取天
*
* @return 例如 01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Day() {
return new SimpleDateFormat(DAY, Locale.CHINESE).format(new Date());
}
/**
* 获取小时
*
* @return 例如 10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Hour() {
return new SimpleDateFormat(HOUR, Locale.CHINESE).format(new Date());
}
/**
* 获取分钟
*
* @return 例如 40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Minute() {
return new SimpleDateFormat(MINUTE, Locale.CHINESE).format(new Date());
}
/**
* 获取秒
*
* @return 例如 58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Second() {
return new SimpleDateFormat(SECOND, Locale.CHINESE).format(new Date());
}
/**
* 获取毫秒
*
* @return 例如 666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MilliSecond() {
return new SimpleDateFormat(MILLISECOND, Locale.CHINESE).format(new Date());
}
/**
* 获取时间戳
*
* @return 例如 1625107306051
*/
public static long getTimestamp() {
return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
* 将时间转换为时间戳
*
* @param time 例如 2021-07-01 10:44:11
* @return 1625107451000
*/
public static long dateToStamp(String time) {
SimpleDateFormat simpleDateFormat = new SimpleDateFormat(STANDARD_TIME, Locale.CHINESE);
Date date = null;
try {
date = simpleDateFormat.parse(time);
} catch (Parse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Objects.requireNonNull(date).getTime();
}
/**
* 将时间戳转换为时间
*
* @param timeMillis 例如 1625107637084
* @return 例如 2021-07-01 10:47:17
*/
public static String stampToDate(long timeMillis) {
return new SimpleDateFormat(STANDARD_TIME, Locale.CHINESE).format(new Date(timeMillis));
}
/**
* 获取今天是星期几
*
* @return 例如 星期四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TodayOfWeek() {
Calendar cal = Calendar.getInstance();
cal.setTime(new Date());
int index = cal.get(Calendar.DAY_OF_WEEK) - 1;
if (index < 0) {
index = 0;
}
return weekDays[index];
}
/**
* 根据输入的日期时间计算是星期几
*
* @param dateTime 例如 2021-06-20
* @return 例如 星期日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Week(String dateTime) {
Calendar cal = Calendar.getInstance();
if ("".equals(dateTime)) {
cal.setTime(new Date(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else {
SimpleDateFormat sdf = new SimpleDateFormat(YEAR_MONTH_DAY, Locale.getDefault());
Date date;
try {
date = sdf.parse(dateTime);
} catch (ParseException e) {
date = null;
e.printStackTrace();
}
if (date != null) {
cal.setTime(new Date(date.getTime()));
}
}
return weekDays[cal.get(Calendar.DAY_OF_WEEK) - 1];
}
/**
* 获取输入日期的昨天
*
* @param date 例如 2021-07-01
* @return 例如 2021-06-30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Yesterday(Date date) {
Calendar calendar = new GregorianCalendar();
calendar.setTime(date);
calendar.add(Calendar.DATE, -1);
date = calendar.getTime();
return new SimpleDateFormat(YEAR_MONTH_DAY, Locale.getDefault()).format(date);
}
/**
* 获取输入日期的明天
*
* @param date 例如 2021-07-01
* @return 例如 2021-07-02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Tomorrow(Date date) {
Calendar calendar = new GregorianCalendar();
calendar.setTime(date);
calendar.add(Calendar.DATE, +1);
date = calendar.getTime();
return new SimpleDateFormat(YEAR_MONTH_DAY, Locale.getDefault()).format(date);
}
/**
* 根据年月日计算是星期几并与当前日期判断 非昨天、今天、明天 则以星期显示
*
* @param dateTime 例如 2021-07-03
* @return 例如 星期六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DayInfo(String dateTime) {
String dayInfo;
String yesterday = getYesterday(new Date());
String today = getTheYearMonthAndDay();
String tomorrow = getTomorrow(new Date());
if (dateTime.equals(yesterday)) {
dayInfo = YESTERDAY;
} else if (dateTime.equals(today)) {
dayInfo = TODAY;
} else if (dateTime.equals(tomorrow)) {
dayInfo = TOMORROW;
} else {
dayInfo = getWeek(dateTime);
}
return dayInfo;
}
/**
* 获取本月天数
*
* @return 例如 31
*/
public static int getCurrentMonthDays() {
Calendar calendar = Calendar.getInstance();
//把日期设置为当月第一天
calendar.set(Calendar.DATE, 1);
//日期回滚一天,也就是最后一天
calendar.roll(Calendar.DATE, -1);
return calendar.get(Calendar.DATE);
}
/**
* 获得指定月的天数
*
* @param year 例如 2021
* @param month 例如 7
* @return 例如 31
*/
public static int getMonthDays(int year, int month) {
Calendar calendar = Calendar.getInstance();
calendar.set(Calendar.YEAR, year);
calendar.set(Calendar.MONTH, month - 1);
//把日期设置为当月第一天
calendar.set(Calendar.DATE, 1);
//日期回滚一天,也就是最后一天
calendar.roll(Calendar.DATE, -1);
return calendar.get(Calendar.DATE);
}
}
日志工具类,在utils包下新建KLog类,代码如下:
/**
* 自定义日志类
*/
public final class KLog {
private static boolean IS_SHOW_LOG = true;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DEFAULT_MESSAGE = "execute";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LINE_SEPARATOR = System.getProperty("line.separator");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JSON_INDENT = 4;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V = 0x1;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D = 0x2;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I = 0x3;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W = 0x4;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E = 0x5;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A = 0x6;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JSON = 0x7;
public static void init(boolean isShowLog) {
IS_SHOW_LOG = isShowLog;
}
public static void v() {
printLog(V, null, DEFAULT_MESSAGE);
}
public static void v(以上是关于如何构建Android MVVM 应用框架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Android进阶之MVVM+DataBinding框架模式(更新中)
Android MVVM框架搭建HiltViewBindingActivity Result 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