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自动化项目分层设计思想(po模式)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UI自动化项目分层设计思想(po模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技术A PO模式的全名叫做page Object:页面-对象模式。简单的说就是:一个页面是一个类,元素在页面中,所以每个元素的定位信息是这个类中的一个变量;这个页面的常规业务操作是这个类中的一个个成员方法。PO模式是自动化测试框架中很重要的一种设计模式。PO模式的好处就是元素定位信息以页面为单位提取,方便管理,提高后期的维护效率。缺点是进行脚本开发时,需求实例化各个页面的对象,当一个复杂的业务操作牵扯到多个页面时,这种方法就显得有些繁琐
元素定位分离
1、 元素定位按照页面区分,分别存储在不同页面
2、 存储的方式为元组(定位方式,定位表达式),每一个元素定位写好注释是哪个元素,方便重复调用例子:input_moile=(By.XPATH,'//input[@name="phone"]')
3、 调用方法:先把元素定位引入需要调用的文件,别名统称loc
4、 元素定位命名要见文知意
5、 有新增的元素定位继续在框架内补充即可
页面对象与测试用例分离
1、 页面对象按照不同页面进行存放
2、 页面对象为对页面进行的具体操作(执行用例所需要的步骤,获取断言的比对信息等),每一个操作都写上清晰的注释以方便调用
3、 需要初始化一个driver
4、 操作中需要调用元素定位层的元素定位进行元素的各种操作
5、 每个操作的命名要见文知意
注意:要等待元素出现,必要时加入强等待sleep进行等待
调用时要注意格式(元组),WebDriverWait可以直接调用,driver.find_element需要*号将元组解包。
1、 测试用例按照测试的不同模块分别存放(可以大模块下面继续细分),每一条测试用例都写上详细的注释,对应测试的功能
2、 继承unittest.TestCase类,需要先引入
3、 测试用例的要素:①前置条件②执行步骤③数据检查及断言
4、 用例的前置后置处理函数处理前置后置条件—
5、调用PageObject来完成用例的执行步骤,完成用例执行结果的断言。
6、执行步骤和断言方式相同的多个用例,可以只写一个用例,用ddt.data来传入数据依次执行(如登录的异常用例等),数据来源于TestData分层。
7、多个用例只打开一次浏览器的操作条件:①用例之间不能相互影响②同一个页面对象③异常用例在前,正常用例在后。
注:用例的执行顺序可以通过用例名字进行控制
数据分离
1、 测试数据按照测试的不同模块分别存放(可以大模块下面继续细分),每一条数据都写上详细的注释,对应用例
2、 每个模块下的数据分为公共数据和功能模块的数据
3、 功能模块按照测试的功能存放测试数据
4、 数据格式,单条数据使用字典,多条数据使用列表嵌套字典格式,被调用时要用*解包为多个列表
将常用的页面操作全部集中在此处,与业务无关,加上完善的异常处理,供后续的所有的页面操作调用。
用于存放测试报告,截图,日志等测试过程中输出的文件。
UI自动化测试—PO设计模式
写博起因:想把自己所学所做的,分享出去。
目录结构
--pages
--base_page.py
base_page.py
#coding:utf8
from selenium import webdriver
from selenium.webdriver.support import expected_conditions as EC
from selenium.webdriver.support.ui import WebDriverWait
from selenium.webdriver.common.by import By
class BasePage(object):
def __init__(self,driver,path=None):
self.driver = driver
# self.driver = webdriver.Chrome()
self.url = ‘https://www.tapd.cn/‘
self.time_out = 10
self.poll_frequency = 0.3
self.open_web_page(path)
self.driver.maximize_window()
def open_web_page(self,path):
if path != None:
url = self.url + path
else:
url = None
if url != None:
self.driver.get(url)
else:
pass
def wait(self,*locator):
WebDriverWait(self.driver,self.time_out,self.poll_frequency).until(EC.visibility_of_element_located(locator))
def wait_text(self,text=None,*locator):
WebDriverWait(self.driver,self.time_out,self.poll_frequency).until(EC.text_to_be_present_in_element((locator),text))
def wait_all(self,text=None,*locator):
if text == None:
self.wait(*locator)
else:
self.wait_text(text,*locator)
def by_css(self,css,text=None):
locator = (By.CSS_SELECTOR,css)
self.wait_all(text,*locator)
return self.driver.find_element(*locator)
if __name__ == ‘__main__‘:
driver = webdriver.Chrome()
test_base_page = BasePage(driver,‘cloud_logins/login‘)
test_base_page.by_css(‘#username‘).send_keys(‘XXXXXX‘)
test_base_page.by_css(‘#password_input‘).send_keys(‘XXXXXX‘)
test_base_page.by_css(‘#tcloud_login_button‘).click()
以上是关于UI自动化项目分层设计思想(po模式)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