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Clustering)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聚类(Clustering)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技术A 无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 :训练样本的标记信息是未知的,目标是为了揭露训练样本的内在属性,结构和信息,为进一步的数据挖掘提供基础。· 聚类(clustering)
· 降维(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 异常检测(outlier detection)
· 推荐系统(recommendation system)
监督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 :训练样本带有信息标记,利用已有的训练样本信息学习数据的规律预测未知的新样本标签
· 回归分析(regression)
· 分类(classification)
聚类 :物以类聚。按照某一个特定的标准(比如距离),把一个数据集分割成不同的类或簇,使得同一个簇内的数据对象的相似性尽可能大,同时不再同一个簇内的数据对象的差异性也尽可能的大。
簇 (或类cluster):子集合。最大化簇内的相似性;最小化簇与簇之间的相似性。
聚类可以作为一个单独过程,用于寻找数据内在分布结构,也可以作为其他学习任务前驱过程。
聚类和分类的区别:聚类是无监督学习任务,不知道真实的样本标记,只把相似度搞得样本聚合在一起;分类是监督学习任务,利用已知的样本标记训练学习器预测未知样本的类别。
聚类相似度度量: 几何距离
几种距离度量方法:
· 欧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p=2的Minkowski距离,
· Minkowoski距离:
· 曼哈顿距离 (Manhattan distance):p=1的Minkowski距离
· 夹角余弦 :
` 相关系数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等式右面的x其实是 (x方向的均值),y其实是 (y方向的均值),对于这个表达式很不友好,所以在此说明一下。
聚类类别:
· 基于划分的聚类(partitioning based clustering):k均值(K-means), Mean shift
· 层次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ing):Agglomerative clustering, BIRCH
· 密度聚类(density based clustering):DBSCAN
· 基于模型的聚类(model based clustering):高斯混合模型(GMM)
· Affinity propagation
· Spectral clustering
聚类原理:
划分聚类(partition based clustering):给定包含N个点的数据集,划分法将构造K个分组;每个分组代表一个聚类,这里每个分组至少包含一个数据点,每个数据点属于且只属于一个分组;对于给定的K值,算法先给出一个初始化的分组方法,然后通过反复迭代的的方法改变分组,知道准则函数收敛。
K均值算法(Kmeans):
` 给定样本集:D= , .... , k均值算法针对聚类所得簇:C= , ...
` 最小化平方差: ,其中: 簇 的质心,上面的2代表平方,下面的2代表范数2.
具体的K均值算法过程 :
1. 随机选择K个对子女给,每个对象出事地代表了一个簇的质心,即选择K个初始质心;2. 对剩余的每个对象,根据其与各簇中心的距离,将它赋给最近的簇;3. 重新计算每个簇的平均值。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到准则函数(误差的平方和SSE作为全局的目标函数)收敛,直到质心不发生明显的变化。
初始质心优化:Kmeans++:
输入:样本集D= , ... 聚类簇的数量K
选取初始质心的过程:
1. 随机从m个样本点中选择一个样本作为第一个簇的质心C1;2. 计算所有的样本点到质心C1的距离: ;3. 从每个点的概率分布 中随机选取一个点作为第二个质心C2。离C1越远的点,被选择的概率越大;4. 重新计算所有样本点到质心的距离;5. 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初始的K个质心被选择完成 ;按照Kmeans的算法步骤完成聚类。
输出:C= , ...
K均值算法(Kmean)的优缺点 :
优点:1. 简单直观,抑郁理解实现;2. 复杂度相对比较低,在K不是很大的情况下,Kmeans的计算时间相对很短;3. Kmean会产生紧密度比较高的簇,反映了簇内样本围绕质心的紧密程度的一种算法。
缺点:1. 很难预测到准确的簇的数目;2. 对初始值设置很敏感(Kmeans++);3. Kmeans主要发现圆形或者球形簇,对不同形状和密度的簇效果不好;4. Kmeans对噪声和离群值非常敏感(Kmeadians对噪声和离群值不敏感)
层次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ing) :
· 主要在不同层次对数据集进行逐层分解,直到满足某种条件为止;
· 先计算样本之间的距离。每次将距离最近的点合并到同一个类,然后再计算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将距离最近的类合并为一个大类。不停的合并,直到合成一个类。
· 自底向上(bottom-up)和自顶向下(top-down)两种方法:
top-down: 一开始每个个体都是一个初始的类,然后根据类与类之间的链接(linkage)寻找同类,最后形成一个最终的簇
bottom-up:一开始所有样本都属于一个大类,然后根据类与类之间的链接排除异己,打到聚类的目的。
类与类距离的计算方法 :
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平均距离法
最小距离:
最大距离:
平均距离:
单链接(single-linkage):根据最小距离算法
全连接(complete-linkage):根据最大距离算法
均链接(average-linkage):根据平均距离算法
凝聚层次聚类具体算法流程:
1. 给定样本集,决定聚类簇距离度量函数以及聚类簇数目k;2. 将每个样本看作一类,计算两两之间的距离;3. 将距离最小的两个类合并成一个心类;4.重新计算心类与所有类之间的距离;5. 重复(3-4),知道达到所需要的簇的数目
层次聚类的优缺点:
优点:1.可以得到任意形状的簇,没有Kmeans对形状上的限制;2. 可以发现类之间的层次关系;3.不要制定簇的数目
缺点:1. 通常来说,计算复杂度高(很多merge/split);2.噪声对层次聚类也会产生很大影响;3.不适合打样本的聚类
密度聚类(density based clustering) :
` 基于密度的 方法的特点是不依赖于距离,而是依赖于密度,从而客服k均值只能发现“球形”聚簇的缺点
· 核心思想:只要一个区域中点的密度大于某个阈值,就把它加到与之相近的聚类中去
· 密度算法从样本密度的角度来考察样本的可连接性,并基于可连接样本不断扩展聚类簇以获得最终的聚类结果
· 对噪声和离群值的处理有效
· 经典算法:DBSCAN(density based spatial clu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DBSCAN 基于近邻域(neighborhood)参数( )刻画样本分布的 紧密程度的一种算法。
基本概念:
· 样本集: D=
` 阈值:
· :对样本点 的 包括样本集中与 距离不大于 的样本
· 核心对象(core object):如果 的 至少包含MinPts个样本,那么 就是一个核心对象 ,
假设MinPts=3,虚线标识为
·密度直达(directly density-reachable):如果 位于 的 中,并且 是和新对象,那么 由 密度直达
· 密度可达(density-reachable):对 ,如果存在一串样本点p1,p2.....pn = ,pn = ,且 由
` 密度直达,则称 由 密度可达
· 密度相连:存在样本集合中一点o,如果 和 均由O密度可达,那么 和 密度相连
上图中: 是核心对象,那么从 出发, 由 密度直达; 由 密度可达; 与 密度相连。
DBSCAN算法的过程:
1. 首先根据邻域参数( )确定样本集合D中所有的核心对象,存在集合P中。加入集合P的条件为 有不少于MinPts的样本数。
2. 然后从核心对象集合P中任意选取一个核心对象作为初始点,找出其密度可达的样本生成聚类簇,构成第一个聚类簇C1。
3. 将C1内多有核心对象从P中去除,再从更新后的核心对象集合任意选取下一个种子样本。
4. 重复(2-3),直到核心对象被全部选择完,也就是P为空集。
聚类算法总结:
基于划分的聚类:K均值(kmeans),kmeans++
层次聚类:Agglomerative聚类
密度聚类:DBSCAN
基于模型 的聚类:高斯混合模型(GMM),这篇博客里咩有介绍
虽然稀里糊涂,但是先跟下来再说吧:
聚类(Clustering)定义聚类思想及形式距离的度量
以上是关于聚类(Clustering)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分类Classification & 聚类Clust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