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灵深瞳将登陆科创板募资18亿,AI天才未来能否走出巨亏困局?

Posted 数据猿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格灵深瞳将登陆科创板募资18亿,AI天才未来能否走出巨亏困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数据智能产业创新服务媒体

——聚焦数智 · 改变商业


又一家顶着巨亏压力的AI公司上市了。

3月4日,上交所发布公告,格灵深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本次发行定价39.49元/股,发行股数不超过4624万股,发行后总股本约1.85亿股。3月7日格灵深瞳开启网上申购,本次发行募资总额达18.26亿元。

从IPO申请受理到获得同意批复,格灵深瞳仅仅用了不到7个月的时间。作为冲击科创板的AI企业来说,格灵深瞳的IPO之路似乎比其他公司要顺畅得多。

近几年,格灵深瞳的财务表现并不亮眼。据招股书披露,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格灵深瞳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52亿元、0.71亿元、2.43亿元和0.72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在报告期内为-1.11亿元、-1.11亿元、3508.82万元和-4404.14万元。其中2019年和2020年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7.04%和240.84%;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亿元、-4.14亿元、-0.78亿元和-0.57亿元,其中2019年和2020年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91.58%和81.17%。

对于盈利能力持续亏损的原因,格灵深瞳在招股书中解释称,公司尚未盈利且累计未弥补亏损主要原因系前期研发投入大但收入规模较小以及实施股权激励产生大额股份支付费用所致。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格灵深瞳的研发费用分别为7285.02万元、9595.43万元、1.14亿元和5523.47万元,占营收的比例为128.62%、118.34%、31.70%和52.05%。格灵深瞳研发费用不断走高除了在研发方面的巨额投入外,或与研发人员的增加及股权激励所致。据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格灵深瞳对研发人员的股份支付金额分别为601.56万元、1168.12万元、3734.98万元和1766.18万元,占比为8.26%、12.17%、32.68%和31.98%。

巨亏奔现,格灵深瞳在报告期内亏损超6亿。虽然此刻,格灵深瞳已成功上市,但是如果未来格灵深瞳无法保证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盈利,那么就算成功上市,也会面临退市的风险。

格灵深瞳在招股书中也指出,如公司无法在未来一定期间内取得足够利润以维持营运资金,将可能对公司现金流、业务拓展、人才吸引、团队稳定性、研发投入、战略性投入、生产经营可持续性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除盈利数据不够突出以外,格灵深瞳还存在2021年上半年应收账款攀升的问题。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格灵深瞳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5863.20万元、5365.12万元和6829.9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2.83%、75.34%和28.14%,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2021年上半年,格灵深瞳应收账款高达9050.1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25.37%,规模较大。同时,格灵深瞳的应收账款期后回款比例也在持续下滑,由最高值99.56%下降至7.69%。

此外,对大客户的严重依赖也是格灵深瞳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格灵深瞳在招股书中指出,在城市管理领域,其主要客户为大型集成商,前五大集成商收入占比分别为 84.74%、60.93%、40.44%和 60.14%,客户集中度较高。并且格灵深瞳在城市管理领域因实现商业化时间较晚导致客户资源积累薄弱、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等,或者公司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关系被其他供应商替代,公司将面临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综合来看,格灵深瞳的各项关键数据指标似乎都已不再是当年凭借《对不起,我们只爱牛人》一夜火出圈的模样,风头过后格灵深瞳已归于平静。

战略配售背后的深意

格灵深瞳此次发行采用向战略投资者定向配售、网下向符合条件的投资者询价配售、网上则向持有上海市场非限售A股股份和非限售存托凭证市值的社会公众投资者定价发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此次发行最终战略配售数量为151.9371万股,占发行总数量的3.29%。募集资金总额18.26亿元,扣除约1.56亿元(不含税)的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约16.70亿元。

从曾经富士康公司的战略配售案例来看,采取战略配售的方式,能够吸引长期投资者的参与。因为发行要求,战略配售要求一定的持有时间。这样就能保证,战略配售所获得的投资者都是以看好长期发展为目的采取投资行为的,更加着眼于企业未来良性发展,而非赚取短期利益。引入市场认可度较高、声誉良好、以及有相关业务协同的优质战略投资者,更能与企业长期利益有效捆绑,助推企业更好的发展,吸纳优质资金。

通过战略配售等方式,也可能会降低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和频繁交易给股价带来的不良波动,稳定公司股价,降低募集大量资金对股票市场的短期冲击。

多重考虑之下,相比于业绩数据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波动风险,寻找优质的伙伴一起,才是继续走好下一步的关键。格灵深瞳选择战略配售似乎也正是勘破了其中众多利弊。

曾经比肩AI四小龙,如今AI能力何在?

与创业初期的星光熠熠相比,近几年格灵深瞳却稍显静默。此次成功登陆科创板,让格灵深瞳重回大众视野,尤其是其核心科技能力也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招股书显示,公司的核心技术团队由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赵勇博士等在内的7人组成,涵盖算法、智能应用、产品设计、硬件开发等多领域的资深人才,拥有丰富的学术知识与研发创新经验,对行业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具有深刻认知及判断,保障了公司核心技术的持续研发创新。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建立了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研发队伍。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为146人,占员工总数的比重为55.51%。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数为67人,占研发人员比重为45.89%。截至报告期末,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为18项。

报告期内,公司累计研发投入2.8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77.37%,且逐年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公司在核心算法技术、应用场景相关技术均有前瞻性的研究和探索,公司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以及在体育健康、轨交运维等更多领域的研发与探索,将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技术积累,为持续较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但关于核心技术和商业落地上交所也同样提出了质疑。与同业企业相比,上交所认为格灵深瞳在与同行业可比公司通用算法能力较为接近且拥有相关核心技术的情况下,相关应用场景未能及时落地、实现商业化。这也是对格灵深瞳可持续发展及可持续商业化落地能力的质疑。

针对核心技术,格灵深瞳在上交所问询函的相关回复中提到:公司掌握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核心算法技术,已形成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训练与数据生产技术、3D立体视觉技术、自动化交通场景感知与事件识别技术、大规模跨镜追踪技术和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技术五大技术方向。公司选取的相关技术指标涵盖了AI算法技术的通用指标(如召回率、命中率、准确率等)以及在具体应用场景下的AI产品性能指标(如故障检测精度、车辆及交通事件可识别特征数等),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在相同技术类别上选取的技术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能够全面衡量发行人核心技术的先进性。

但格灵深瞳与同行业公司相比,实现商业化的时间较晚,主要是因为公司前期研发方向以三维视觉技术形成的行为识别产品为主,落地应用为金融和商业领域。

格灵深瞳也在努力寻求新的业务突破,在体育健康、轨交运维等新领域进行了前瞻性的业务布局,部分产品及解决方案已进入客户验证阶段。但新业务场景的商业化落地进度受制于多种因素,例如公司出现相关技术研发进展滞后、交付能力不足、客户对产品的接受程度和推广进度较弱等情形,将可能导致新产品不能较快规模化生产或被市场接受,或者商业化效益不及预期无法弥补前期投入,将会对企业的盈利水平和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IPO之后的远方在哪里?

过去,格灵深瞳是被资本看好的明星团队,其创始人赵勇、彼时的CEO何搏飞、以及稍后加入的CTO邓亚峰等,都拥有明星一般的创业光环。早期,格灵深瞳更是获得了真格基金、策源基金、红杉等的首肯。可以说,创业初期,格灵深瞳光芒万丈。

然而从创业到IPO,格灵深瞳这一路走了近9年。作为一家早期的AI公司来说,格灵深瞳可以说是以相对较低的估值和募资额启动IPO。那么IPO之后,格灵深瞳的远方又在哪里?

据招股书显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研发投入,把握物联网、大数据、 机器人等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其他先进技术深度融合,结合社会生产生活的各类应用场景,打造广泛、高效、易用、可信赖的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

公司的发展战略将围绕以下方面具体展开:第一,公司将依托成熟的算法模型生产能力,研发升级人工智能算法平台,提高算法的跨平台能力,以实现更高效的技术复用,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通过提供高性价比的算法产品为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奠定基础。第二,持续深入开展多领域关键技术融合创新,与人工智能技术跨界交叉形成各类产品,丰富完善现有产品及解决方案。第三,专注高价值行业。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一项战略性的基础技术,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由于不同行业对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应用的需求和实际进程有较大差异,公司将专注于已出现或即将出现商业应用价值的行业,深入行业业务场景,以高性价比的人工智能算法、丰富的创新产品系列构建完善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切实推动所服务行业的效率变革和增长动能转换。

锻造能力固然重要,但是除了能力,投资者们更希望看到的是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可变现能力。此次成功募资18亿,对格灵深瞳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的信号。但如何在未来,不断提升核心业务的商业化落地能力以及如何快速拓展更多有价值的客户,实现盈利,或许格灵深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文:晴天 / 数据猿

《2022中国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服务全景图/产业图谱1.0版》

《2022中国数据智能产业图谱1.0版》

《2021中国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发展研究报告》

《2021中国数据智能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❷ 创新服务企业榜‍‍‍

❸ 创新服务产品榜

❸ 最具投资价值榜

❺ 创新技术突破榜

条漫:《看过大佬们发的朋友圈之后,我相信:明天会更好!》

联系数据猿

北京区负责人:Summer

电话:18500447861(微信)

邮箱:summer@datayuan.cn

全国区负责人:Yaphet

电话:18600591561(微信)

邮箱:yaphet@datayuan.cn

科创板首发过会,格灵深瞳“三变”交出IPO答卷

杨净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就在昨日,格灵深瞳科创板首发过会。

创业8年,这家CV公司,终于向IPO发起最后的冲刺

格灵深瞳,以视觉感知起家,由前谷歌总部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赵勇创办,是国内最早成立的AI公司之一,吸引了众多知名机构投资。

此番上市拟募资的10亿元,投入到人工智能算法平台升级、创新应用研发等项目。近三年营收分别为5196万元、7121万元、2.4亿元。

作为较早成立的AI公司,2013年成立至今,格灵深瞳切身体验了行业周期的潮起潮落:曾一度受各方资本认可,也曾一度蛰伏,淡出大众视野。

如今它重出江湖,向IPO发起冲刺。

不免让人好奇——

现在的格灵深瞳,到底是家什么样的公司?

技术层:5大技术方向

变了。

而且是从技术路线、落地业务到战略未来,上上下下由表及里,都发生了变化。

先来说技术路线。

不管从核心技术、场景、人效比等任意维度,都可以看到格灵深瞳技术路线更精。

首先,精在技术方向

目前,格灵深瞳已经聚焦形成了五大技术方向,且大都与场景深度相关:

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训练与数据生产技术;3D立体视觉技术;自动化交通场景感知与事件识别技术;大规模跨境追踪;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技术。

就拿3D立体视觉技术来说。作为格灵深瞳成立之初就主推的CV技术,具有天然的先发优势。

概念上讲,包括三维信息重建与三维信息理解两部分,通过传感器采集场景深度信息,再结合可见光信息计算出场景的三维图像。

目前,格灵深瞳已经掌握了多目传感器与深度估计、运动姿态分析、3D重建与立体视觉分析等技术。

具体到场景,3D重建与立体视觉分析技术就很适用于轨交运维。它将离散的局部列车零件数据进行融合和重构,得到列车标准模型,进一步协助进行零部件匹配和故障诊断。

据介绍,格灵深瞳的轨交运维产品已覆盖列车常见的190余种故障项点,项点处理速率超过20000个/小时,在高级重要性项点的故障诊断成功率大于95%。

一趟列车的车底维修大约18000个零件,8编组列车需要2名维修员工120分钟完成,但用格灵深瞳搭载的检测机器人,一次标准时间在45分钟,大大提升了列车检修效率。

其次,精在场景

格灵深瞳的场景,一言蔽之,就是围绕人、脸、车三方面,且技术水平不容小觑:

  • 在公安部治安管理局亿级人像算法测试中,1比1人像比对测试万分之一误识率下格灵深瞳通过率为99.97%,5万样本比1亿级人像比对测试中首位命中率超过98%, 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 车辆识别技术,对大陆号牌、港澳号牌、非机动车号牌等多种类型车牌进行多种尺寸和角度的识别,支持倾斜角度在 45°范围内的车牌,准确率在98%以上;

  • 人脸活体检测防攻击能力达到 99%以上;

  • 行人重识别,公开数据集Market-1501 上测试首位命中率达到 96.91%;城市管理场景中,万分之一误识率下的召回率达到 94.86%。

不是什么宽而广的国际赛场上争抢名次,而是聚焦在一个个细微场景下,悄然取得行业领先水平,格灵深瞳确实变了——

场景求精,率先在赛道上创造价值。

另外,则是精在人效比

目前,公司内部研发人员为150人左右,占员工总数的比重为 55.51%。与动辄数千人的其他科技企业相比,人效确实不低。

技术落地的成熟,带来了营收的正向增长。

最近三年间,格灵深瞳已经实现了商业变现,营收分别为5196万元、7121万元和 2.4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16.12%。

研发投入依然很高,三年累计研发合计2.8亿元,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7.37%。

在毛利率方面,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2.60%、53.13%和 61.57%,毛利率较高。格灵深瞳方面表示,毛利率呈现波动趋势,主要原因系产品结构和交付形态变化所致。

业务层:3条腿走路

其次,业务布局上的重构。

从商业早期探索,到三大业务并齐——

智慧金融、城市管理、商业零售

其实跟很多AI企业一样,创业初期在寻求商业变现。

格灵深瞳也走过一些弯路。

但随着之后一系列产品体系的落地,三大主营业务也随即呼之欲出。

比如,公司最早研发设计的皓目行为分析仪,就在中国农业银行各地分支机构推广使用,这是格灵深瞳对智慧金融的成功探索。

还有商业零售领域,2018年研发的边缘计算设备,一经推出就在中国石化的智慧油站项目中应用,改造传统加油站近2000多座。

以及视图大数据平台,可有效提升政府机构情报收集、协作方案和快速反应处置的能力,就应用于城市管理领域,目标客户主要是公安系统和交警等。

还有像用在智慧道路、城市交通上的AI预审、交通事件检测系统等产品。

如今有了三条腿齐驱,格灵深瞳走的更加稳健。其中城市管理业务是最主要的营收来源。

在近两年中,城市管理产品及解决方案的营收占总营收的51%以上,甚至在2018年,营收占比一度高达79.3%。

总体来说,三大主营业务营收在2020年都有了较大的提升,最高提升至3倍以上。

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格灵深瞳越来越受到行业内众多客户的认可。

招股书上的客户名单里能看到行业知名客户,典型的比如农业银行等。

除了已有的业务之外,格灵深瞳同样也在探索其他场景的可能性。

体育健康与轨交运维,目前都处于客户验证阶段。

体育健康,主要应用于校园体育教育、健身指导、康复评估场景,

通过对人肢体动作进行捕捉分析,并与专业运动员的动作进行相似度与标准度的对比,为体育训练提供个性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健身建议和康复指导。

该方案包括了智能校园体育平台、智能场馆运营平台等。

比如,智能场馆运营平台可实现运动功能筛查、智能跑姿分析、健身行为分析等应用功能;校园体育平台可实现学生体育档案建立、体育考试项目训练和评价、在线布置体育作业等应用功能。

目前,格灵深瞳已经在部分中小学在线体育课中展开试点。

轨交运维,主要应用于高铁、地铁等列车和轨道的故障检测、运营维护场景,通过对轨道列车各零部件的多维数据的智能分析,实现自动化的故障或缺陷检测。

公司与中车电气在宁波、无锡等地铁运维项目中已展开合作。其轨交运维解决方案被正式纳入华南地区某铁路集团动车段一级检修流程。

战略层:3个维度

说完过去,当然要说未来。

有了技术路线和业务场景,外界都很好奇,启动上市的格灵深瞳,未来究竟会如何走?

第一个维度,技术实力要保持

如何把握住市场机遇,尤其还是在AI企业上市关键期,还得自身技术“硬”。

格灵深瞳此次募资10亿,其中有三分之一的资金都将用于用于人工智能算法平台的升级。

只有提高算法的跨平台能力,实现更高效的技术复用,才能为人工智能产业化降本增效。

第二个维度,则是融合创新

随着AIoT、大数据、机器人、无人机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与其他先进技术之间的交叉融合已经成为应时之势。

不光能为AI公司现有业务带来一种全新的解决思路,还能提升公司的创新能力,跨界形成各类产品。

格灵深瞳同样如此,甚至已经在大数据、物联网等多领域开始技术的融合。

聊了技术,聊了融合创新,最后AI要落到行业。

格灵深瞳的第三个战略层,就是关注高价值行业

虽然都说,AI像水电煤一样赋能各个行业。但不同行业对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的需求,以及实际发展进程,都有着较大的差异。

尤其CV领域,本身就是AI中技术率先取得突破、应用场景较为明确的关键领域之一。

“如何发现并专注于即将出现商业应用价值的行业”,这对CV玩家来说并不简单。

但一旦发现高价值场景,就以高性价比的AI算法、丰富的创新融合产品,构建出完善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这是格灵深瞳的战略之道。

蜕变:少年走向成熟

格灵深瞳重出江湖,一亮相就摊开IPO答卷。

算是有底气

年轻的格灵深瞳相比,正如前所述,技术路线更精,率先创造行业价值;三条业务走路,能有效应对市场风险;以及面对未来市场的洞察能力,有更多场景探索的可能性。

而之于整个行业来讲。

所有CV企业基本上都面临着两大挑战:人力短缺;竞争加剧

首先,人工智能人才整体需求缺口较大,尤其计算机视觉领域岗位极度稀缺。《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19-2020年版)》显示,供需比仅为0.09。

除开高校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之外,机构企业也要合理利用人才。

高人效比,就是合理的一种解决方式。

如前所述,格灵深瞳的高人效带来了企业运营效率和健康的投入产出比。

其次,计算机视觉作为人工智能产业应用规模最大的领域之一,市场规模增长变缓,竞争加剧。

iResearch《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研究报告(2020 年)》曾预计2025 年,我国计算机视觉核心产业规模和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将分别增长至 1,537.1 亿元和 4858.4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5.9%和22.5%。

如何有效找到除了安防、金融等现阶段几乎所有CV企业都在押注的领域之外的新赛道,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下一个发展阶段各个CV公司新的角逐点。

格灵深瞳的答案是体育健康和轨交运维

两者都是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领域,也是计算机视觉极具场景价值的领域。当前放眼整个行业,这两个领域尚且没有其他主流CV玩家大举进入。

这也给格灵深瞳建立先发优势和行业壁垒的时间窗口。

那么第三层面的底气,那就是格灵深瞳如今看山还是山

不过这得把8年的格灵深瞳揉进整个计算机视觉进程来看。

2013年,AI四小龙还没有江湖名号,赵勇就从谷歌研究院离职回国创办格灵深瞳。

于他而言,这并不是一时兴起拍脑袋的决定。而是一个国外留学近十年的技术弄潮儿,被中国不可思议的快速发展所感染,所以立志回国创业,结果很快就吸引到知名机构的投资。

从技术Gartner成熟度曲线来看,这之后的几年属于技术过热期,所有AI企业都在投资圈里炙手可热。

但没过多久到了落地兑现期,企业开始重新审视产业价值,对自身造血能力进行深入思考。

甚至跟最初外界定位,已然相去甚远:

当年的AI四小龙,同路不同归;格灵深瞳,也已褪去昔日稚嫩

表面上看他们已经变得陌生、不同。但其实这种变化,是每个陷于“死亡之谷”的企业的生存之道。

以前看山是山,后来看山不是山,这当中有的触礁沉底,再也没能从泡沫中挣扎起来;有的只是暂时折戟,蛰伏积淀。

格灵深瞳就是后者,如今已然看山是山。

最后,格灵深瞳这个例子其实也从另一个层面告诉我们,其实细水也许更适合长流。

也正如格灵深瞳CEO曾坦言:我们也许瘦一点,更适合长跑。

毕竟,这个世界不缺年轻气盛、只争朝夕的格灵深瞳。

而格灵深瞳未来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以上是关于格灵深瞳将登陆科创板募资18亿,AI天才未来能否走出巨亏困局?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科创板首发过会,格灵深瞳“三变”交出IPO答卷

格灵深瞳开盘破发,市值73亿,创始人曾是谷歌眼镜创始成员

旷视冲刺科创板IPO获通过!距离上市仅一步之遥,拟募资60.18亿

萤石即将科创板上市,拟募资37.39亿布局智能家居和云平台业务

格灵深瞳CTO邓亚峰:AI学习的三种路线

荣昌生物通过科创板注册:9个月净近7亿 烟台荣达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