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iostat命令详解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Linux下iostat命令详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技术Aiostat是I/O statistics(输入/输出统计)的缩写,iostat工具将对系统的磁盘操作活动进行监视。它的特点是汇报磁盘活动统计情况,同时也会汇报出CPU使用情况。iostat也有一个弱点,就是它不能对某个进程进行深入分析,仅对系统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
# iostat属于sysstat软件包。可以直接安装。
[root@localhost ~]# yum -y install sysstat
语法
iostat (选项) (参数)
选项
-c:仅显示CPU使用情况;
-d:仅显示设备利用率;
-k:显示状态以千字节每秒为单位,而不使用块每秒;
-m:显示状态以兆字节每秒为单位;
-p:仅显示块设备和所有被使用的其他分区的状态;
-t:显示每个报告产生时的时间;
-V:显示版号并退出;
-x:显示扩展状态。
参数
间隔时间:每次报告的间隔时间(秒);
次数:显示报告的次数。
实例
显示所有设备负载情况
[root@localhost ~]# iostat
说明:
cpu属性值说明:
%user:CPU处在用户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nice:CPU处在带NICE值的用户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system:CPU处在系统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iowait:CPU等待输入输出完成时间的百分比。
%steal:管理程序维护另一个虚拟处理器时,虚拟CPU的无意识等待时间百分比。
%idle:CPU空闲时间百分比。
备注:
如果%iowait的值过高,表示硬盘存在I/O瓶颈
如果%idle值高,表示CPU较空闲
如果%idle值高但系统响应慢时,可能是CPU等待分配内存,应加大内存容量。
如果%idle值持续低于10,表明CPU处理能力相对较低,系统中最需要解决的资源是CPU。
cpu属性值说明:
tps:该设备每秒的传输次数
kB_read/s:每秒从设备(drive expressed)读取的数据量;
kB_wrtn/s:每秒向设备(drive expressed)写入的数据量;
kB_read: 读取的总数据量;
kB_wrtn:写入的总数量数据量;
定时显示所有信息
#【每隔2秒刷新显示,且显示3次】
[root@localhost ~]# iostat 2 3
显示指定磁盘信息
[root@localhost ~]# iostat -d /dev/sda
显示tty和Cpu信息
[root@localhost ~]# iostat -t
以M为单位显示所有信息
[root@localhost ~]# iostat -m
查看设备使用率(%util)、响应时间(await)
#【-d 显示磁盘使用情况,-x 显示详细信息】
# d: detail
[root@localhost ~]# iostat -d -x -k 1 1
说明:
rrqm/s: 每秒进行 merge 的读操作数目.即 delta(rmerge)/s
wrqm/s: 每秒进行 merge 的写操作数目.即 delta(wmerge)/s
%util: 一秒中有百分之多少的时间用于 I/O
如果%util接近100%,说明产生的I/O请求太多,I/O系统已经满负荷,idle小于70% IO压力就较大了,一般读取速度有较多的wait。
查看cpu状态
[root@localhost ~]# iostat -c 1 1
Linux iostat命令详解
参考技术A 参数 -d 表示,显示设备(磁盘)使用状态;-k某些使用block为单位的列强制使用Kilobytes为单位;1 10表示,数据显示每隔1秒刷新一次,共显示10次。%user:CPU处在用户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nice:CPU处在带NICE值的用户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system:CPU处在系统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iowait:CPU等待输入输出完成时间的百分比。
%steal:管理程序维护另一个虚拟处理器时,虚拟CPU的无意识等待时间百分比。
%idle:CPU空闲时间百分比。
disk属性值说明:
rrqm/s: 每秒进行 merge 的读操作数目。即 rmerge/s
wrqm/s: 每秒进行 merge 的写操作数目。即 wmerge/s
r/s: 每秒完成的读 I/O 设备次数。即 rio/s
w/s: 每秒完成的写 I/O 设备次数。即 wio/s
rsec/s: 每秒读扇区数。即 rsect/s
wsec/s: 每秒写扇区数。即 wsect/s
rkB/s: 每秒读K字节数。是 rsect/s 的一半,因为每扇区大小为512字节。
wkB/s: 每秒写K字节数。是 wsect/s 的一半。
avgrq-sz: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数据大小 (扇区)。
avgqu-sz: 平均I/O队列长度。
await: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等待时间 (毫秒)。
svctm: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服务时间 (毫秒)。
%util: 一秒中有百分之多少的时间用于 I/O 操作,即被io消耗的cpu百分比
上面看到,磁盘每秒传输次数平均约400;每秒磁盘读取约5MB,写入约1MB。
可以看到磁盘的平均响应时间<5ms,磁盘使用率>80。磁盘响应正常,但是已经很繁忙了(主要是看%util和svctm)。
如果 %util 接近 100%,说明产生的I/O请求太多,I/O系统已经满负荷,该磁盘可能存在瓶颈。 idle小于70% IO压力就较大了,一般读取速度有较多的wait。
同时可以结合vmstat 查看查看b参数(等待资源的进程数)和wa参数(IO等待所占用的CPU时间的百分比,高过30%时IO压力高)。
另外 await 的参数也要多和 svctm 来参考。差的过高就一定有 IO 的问题。avgqu-sz 也是个做 IO 调优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这个就是直接每次操作的数据的大小,如果次数多,但数据拿的小的话,其实 IO 也会很小。如果数据拿的大,才IO 的数据会高。也可以通过 avgqu-sz × ( r/s or w/s ) = rsec/s or wsec/s。也就是讲,读定速度是这个来决定的。
svctm 一般要小于 await (因为同时等待的请求的等待时间被重复计算了),svctm 的大小一般和磁盘性能有关,CPU/内存的负荷也会对其有影响,请求过多也会间接导致 svctm 的增加。await 的大小一般取决于服务时间(svctm) 以及 I/O 队列的长度和 I/O 请求的发出模式。如果 svctm 比较接近 await,说明 I/O 几乎没有等待时间;如果 await 远大于 svctm,说明 I/O 队列太长,应用得到的响应时间变慢,如果响应时间超过了用户可以容许的范围,这时可以考虑更换更快的磁盘,调整内核 elevator 算法,优化应用,或者升级 CPU。
参考资料:
http://blog.csdn.net/gxiaop/article/details/55098842
http://www.orczhou.com/index.php/2010/03/iostat-detail/
以上是关于Linux下iostat命令详解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