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和数据结构解析-10 : 二叉树及递归问题
Posted 鮀城小帅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算法和数据结构解析-10 : 二叉树及递归问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数和二叉树数据结构
1.1 树(Tree)
树是一种非线性的数据结构,是由n(n >=0)个结点组成的有限集合。
如果n==0,树为空树。如果n>0,树有一个特定的结点,叫做根结点(root)。根结点只有直接后继,没有直接前驱。
除根结点以外的其他结点划分为m(m>=0)个互不相交的有限集合,T0,T1,T2,...,Tm-1,每个集合都是一棵树,称为根结点的子树(sub tree)。
下面是一些其它基本概念:
- 节点的度:节点拥有的子树个数
- 叶子节点(leaf):度为0的节点,也就是没有子树的节点
- 树的高度:树中节点的最大层数,也叫做树的深度
1.2 二叉树(Binary Tree)
对于树这种数据结构,使用最频繁的是二叉树。
每个节点最多只有2个子节点的树,叫做二叉树。二叉树中,每个节点的子节点作为根的两个子树,一般叫做节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
(1)二叉树的性质
二叉树有以下性质:
- 若二叉树的层次从0开始,则在二叉树的第i层至多有2^i个结点(i>=0)
- 高度为k的二叉树最多有2^(k+1) - 1个结点(k>=-1)(空树的高度为-1)
- 对任何一棵二叉树,如果其叶子结点(度为0)数为m, 度为2的结点数为n, 则m = n + 1
(2)满二叉树和完全二叉树
- 满二叉树:除了叶子节点外,每个节点都有两个子节点,每一层都被完全填充。
- 完全二叉树:除了最后一层外,每一层都被完全填充,并且最后一层所有节点保持向左对齐。
1.3 递归(Recursion)
对于树结构的遍历和处理,最为常用的代码结构就是递归(Recursion)。
递归是一种重要的编程技术,该方法用来让一个函数(方法)从其内部调用其自身。一个含直接或间接调用本函数语句的函数,被称之为递归函数。
递归的实现有两个必要条件:
- 必须定义一个“基准条件”,也就是递归终止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接返回结果,无需继续递归
- 在方法中通过调用自身,向着基准情况前进
一个简单示例就是计算阶乘:0 的阶乘被特别地定义为 1;n的阶乘可以通过计算 n-1的阶乘再乘以n来求得的。
public class Recursion
// 递归示例:计算阶乘
public static int factorial(int n)
if (n == 0)return 1;
return factorial(n-1) * n;
// 尾递归计算阶乘,需要多一个参数保存“计算状态”
public static int factorial2(int acc, int n)
if (n == 0)return acc;
return factorial2(acc * n,n-1) ;
上面的第二种实现,把递归调用置于函数的末尾,即正好在return语句之前,这种形式的递归被称为尾递归 (tail recursion),其形式相当于循环。一些语言的编译器对于尾递归可以进行优化,节约递归调用的栈资源。
1.4 二叉树的遍历
- 中序遍历:即左-根-右遍历,对于给定的二叉树根,寻找其左子树;对于其左子树的根,再去寻找其左子树;递归遍历,直到寻找最左边的节点i,其必然为叶子,然后遍历i的父节点,再遍历i的兄弟节点。随着递归的逐渐出栈,最终完成遍历
- 先序遍历:即根-左-右遍历
- 后序遍历:即左-右-根遍历
- 层序遍历: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逐层遍历所有节点。
定义TreeNode(树节点):
package com.webcode.binary_tree;
// 二叉树的节点类
public class TreeNode
int val;
TreeNode left;
TreeNode right;
TreeNode(int x)
val = x;
用递归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后序遍历:
// 1. 先序遍历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TreePreOrder(TreeNode root)
// 处理基准情形
if (root == null) return;
System.out.print(root.val + "\\t"); // 先打印根
printTreePreOrder(root.left); // 打印左子树
printTreePreOrder(root.right); // 打印右子树
// 2. 中序遍历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TreeInOrder(TreeNode root)
// 处理基准情形
if (root == null) return;
printTreeInOrder(root.left); // 打印左子树
System.out.print(root.val + "\\t"); // 打印根
printTreeInOrder(root.right); // 打印右子树
// 3. 后序遍历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TreePostOrder(TreeNode root)
// 处理基准情形
if (root == null) return;
printTreePostOrder(root.left); // 打印左子树
printTreePostOrder(root.right); // 打印右子树
System.out.print(root.val + "\\t"); // 打印根
层序遍历,则需要借助一个队列:要访问的节点全部放到队列里。当访问一个节点时,就让它的子节点入队,依次访问。
// 4. 分层遍历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TreeLevelOrder(TreeNode root)
// 定义一个队列
LinkedList<TreeNode> queue = new LinkedList<>();
// 先把根节点放入队列
queue.offer(root);
// 只要队列不为空,就一直出队
while (!queue.isEmpty())
TreeNode curNode = queue.poll();
System.out.print(curNode.val + "\\t");
// 将子节点加入队列
if ( curNode.left != null )
queue.offer(curNode.left);
if ( curNode.right != null )
queue.offer(curNode.right);
1.5 二叉搜索树(Binary Search Tree)
二叉搜索树也称为有序二叉查找树,满足二叉查找树的一般性质,是指一棵空树具有如下性质:
- 任意节点左子树如果不为空,则左子树中节点的值均小于根节点的值
- 任意节点右子树如果不为空,则右子树中节点的值均大于根节点的值
- 任意节点的左右子树,也分别是二叉搜索树
- 没有键值相等的节点
基于二叉搜索树的这种特点,在查找某个节点的时候,可以采取类似于二分查找的思想,快速找到某个节点。n 个节点的二叉查找树,正常的情况下,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为 O(logN)。
二叉搜索树的局限性
一个二叉搜索树是由n个节点随机构成,所以,对于某些情况,二叉查找树会退化成一个有n个节点的线性链表。如下图:
1.6 平衡二叉搜索树(AVL树)
通过二叉搜索树的分析我们发现,二叉搜索树的节点查询、构造和删除性能,与树的高度相关,如果二叉搜索树能够更“平衡”一些,避免了树结构向线性结构的倾斜,则能够显著降低时间复杂度。
平衡二叉搜索树:简称平衡二叉树。由前苏联的数学家Adelse-Velskil和Landis在1962年提出的高度平衡的二叉树,根据科学家的英文名也称为AVL树。
它具有如下几个性质:
- 可以是空树
- 假如不是空树,任何一个结点的左子树与右子树都是平衡二叉树,并且高度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
平衡的意思,就是向天平一样保持左右水平,即两边的分量大约相同。如定义,假如一棵树的左右子树的高度之差超过1,如左子树的树高为2,右子树的树高为0,子树树高差的绝对值为2就打破了这个平衡。
比如,依次插入1,2,3三个结点后,根结点的右子树树高减去左子树树高为2,树就失去了平衡。我们希望它能够变成更加平衡的样子。
AVL树是带有平衡条件的二叉搜索树,它是严格的平衡二叉树,平衡条件必须满足(所有节点的左右子树高度差不超过1)。不管我们是执行插入还是删除操作,只要不满足上面的条件,就要通过旋转来保持平衡,而旋转是非常耗时的。旋转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树的高度,使其平衡。
使用场景
AVL树适合用于插入删除次数比较少,但查找多的情况。也在Windows进程地址空间管理中得到了使用。
1.7 红黑树(Red-Black Tree)
红黑树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查找树。红黑树的每个节点上都有存储位表示节点的颜色,可以是红(Red)或黑(Black)。
性质:
- 节点是红色或黑色
- 根节点是黑色
- 每个叶子节点都是黑色的空节点(NIL节点)。
- 每个红色节点的两个子节点都是黑色(从每个叶子到根的所有路径上不能有两个连续的红色节点)
- 从任一节点到其每个叶子的所有路径都包含相同数目的黑色节点
在插入一个新节点时,默认将它涂为红色(这样可以不违背最后一条规则),然后进行旋转着色等操作,让新的树符合所有规则。
红黑树也是一种自平衡二叉查找树,可以认为是对AVL树的折中优化。
使用场景
红黑树多用于搜索,插入,删除操作多的情况下。红黑树应用比较广泛:
- 广泛用在各种语言的内置数据结构中。比如C++的STL中,map和set都是用红黑树实现的。Java中的TreeSet,TreeMap也都是用红黑树实现的。
- 著名的linux进程调度Completely Fair Scheduler,用红黑树管理进程控制块。
- epoll在内核中的实现,用红黑树管理事件块
- nginx中,用红黑树管理timer等
1.8 B树(B-Tree)
B树(B-Tree)是一种自平衡的树,它是一种多路搜索树(并不是二叉的),能够保证数据有序。同时,B树还保证了在查找、插入、删除等操作时性能都能保持在O(logn),为大块数据的读写操作做了优化,同时它也可以用来描述外部存储。
特点:
- 定义任意非叶子结点最多只有M个儿子;且M>2
- 根结点的儿子数为[2, M]
- 除根结点以外的非叶子结点的儿子数为[M/2, M]
- 每个结点存放至少M/2-1(取上整)和至多M-1个关键字;(至少2个key)
- 非叶子结点的关键字个数 = 指向儿子的指针个数 – 1
- 非叶子结点的关键字:K[1], K[2], …, K[M-1];且K[i] < K[i+1]
- 非叶子结点的指针:P[1], P[2], …, P[M],其中P[1]指向关键字小于K[1]的子树,P[M]指向关键字大于K[M-1]的子树,其它P[i]指向关键字属于(K[i-1], K[i])的子树
- 所有叶子结点位于同一层
M = 3的B树
1.9 B+树
B+树是B-树的变体,也是一种多路搜索树。
B+的搜索与B-树也基本相同,区别是B+树只有达到叶子结点才命中(B-树可以在非叶子结点命中),其性能也等价于在关键字全集做一次二分查找。
B+的特性:
- 所有关键字都出现在叶子结点的链表中(稠密索引),且链表中的关键字恰好是有序的
- 不可能在非叶子结点命中
- 非叶子结点相当于是叶子结点的索引(稀疏索引),叶子结点相当于是存储(关键字)数据的数据层
- 更适合文件索引系统
B+ 树的优点:
- 层级更低,IO 次数更少
- 每次都需要查询到叶子节点,查询性能稳定
- 叶子节点形成有序链表,范围查询方便。这使得B+树方便进行“扫库”,也是很多文件系统和数据库底层选用B+树的主要原因。
2. 翻转二叉树
2.1 题目说明
翻转一棵二叉树。
示例:
输入:
4
/ \\
2 7
/ \\ / \\
1 3 6 9
输出:
4
/ \\
7 2
/ \\ / \\
9 6 3 1
2.2 分析
这是一道很经典的二叉树问题。
显然,我们可以遍历这棵树,分别翻转左右子树,一层层递归调用,就可以翻转整个二叉树了。
2.3 方法一:先序遍历
容易想到,我们可以先考察根节点,把左右子树调换,然后再分别遍历左右子树、依次翻转每一部分就可以了。
这对应的遍历方式,就是先序遍历。
代码如下:
// 1. 先序遍历
public TreeNode invertTree1(TreeNode root)
// 处理基准场景
if (root == null) return null;
// 1. 先处理根节点,交换左右子节点
TreeNode temp = root.left;
root.left = root.right;
root.right = temp;
// 2. 递归处理左右子树
invertTree(root.left);
invertTree(root.right);
return root;
复杂度分析
时间复杂度:O(N),其中 N 为二叉树节点的数目。我们会遍历二叉树中的每一个节点,对每个节点而言,我们在常数时间内交换其两棵子树。
空间复杂度:O(logN)。使用的空间由递归栈的深度决定,它等于当前节点在二叉树中的高度。在平均情况下,二叉树的高度与节点个数为对数关系,即O(logN)。而在最坏情况下,树形成链状,空间复杂度为O(N)。
2.4 方法二:后序遍历
类似地,我们也可以用后序遍历的思路:先递归地处理左右子树,然后再将左右子树调换就可以了。
代码如下:
// 2. 后序遍历
public TreeNode invertTree(TreeNode root)
// 处理基准场景
if (root == null) return null;
// 1. 递归处理左右子树
TreeNode left = invertTree(root.left);
TreeNode right = invertTree(root.right);
// 2. 处理根节点,交换左右子节点
root.left = right;
root.right = left;
return root;
复杂度分析略,与方法一完全相同。
3.平衡二叉树
3.1 题目说明
给定一个二叉树,判断它是否是高度平衡的二叉树。
本题中,一棵高度平衡二叉树定义为:
- 一个二叉树每个节点 的左右两个子树的高度差的绝对值不超过 1 。
示例 1:
输入:root = [3,9,20,null,null,15,7]
输出:true
示例 2:
输入:root = [1,2,2,3,3,null,null,4,4]
输出:false
示例 3:
输入:root = []
输出:true
3.2 分析
根据定义,当且仅当一棵二叉树的左右子树也都是平衡二叉树时,这棵二叉树是平衡二叉树。
因此可以使用递归的方式,判断二叉树是不是平衡二叉树,递归的顺序可以是自顶向下(类似先序遍历)或者自底向上(类似后序遍历)。
3.3 方法一:自顶向下
容易想到的一个方法是,从根节点开始,自顶向下递归地判断左右子树是否平衡。
具体过程是,先分别计算当前节点左右子树的高度,如果高度差不超过1,那么再递归地分别判断左右子树。这其实就是一个先序遍历的思路。
代码如下:
// 方法一:先序遍历
public boolean isBalanced1( 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true;
return Math.abs(height(root.left) - height(root.right)) <= 1
&& isBalanced1(root.left)
&& isBalanced1(root.right);
// 定义一个计算数高度的方法
public int height(TreeNode root)
if (root == null) return 0;
return Math.max( height(root.left), height(root.right) ) + 1;
复杂度分析
时间复杂度:O(n logn),其中 n 是二叉树中的节点个数。
最坏情况下,二叉树是满二叉树,需要遍历二叉树中的所有节点,时间复杂度是 O(n)。
对于节点 p,如果它的高度是 d,则计算高度的方法height(p) 最多会被调用 d 次(即遍历到它的每一个祖先节点时)。
对于平均的情况,一棵树的高度 h 满足 O(h)=O(logn),因为d≤h,所以总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对于最坏的情况,二叉树形成链式结构,高度为 O(n),此时总时间复杂度为 O(n^2)。
空间复杂度:O(logn),其中 n 是二叉树中的节点个数。空间复杂度主要取决于递归调用的层数,递归调用的层数平均为O(logn),最坏情况为O( n)。
3.4 方法二:自底向上
上面的算法通过分析可以看到,每个节点高度的计算,会在它的祖先节点计算时重复调用,这显然是不必要的。
一种优化思路是,可以反过来,自底向上地遍历节点进行判断。计算每个节点的高度时,需要递归地处理左右子树;所以可以先判断左右子树是否平衡,计算出左右子树的高度,再判断当前节点是否平衡。这类似于后序遍历的思路。
这样,计算高度的方法height,对于每个节点就只调用一次了。
代码如下:
// 方法二:后序遍历
public boolean isBalanced( TreeNode root )
return balancedHeight(root) > -1;
// 定义一个直接判断当前数是否平衡的方法,也返回高度
public int balancedHeight(TreeNode root)
if (root == null) return 0;
// 递归计算左右子树高度
int leftHeight = balancedHeight(root.left);
int rightHeight = balancedHeight(root.right);
// 如果子树不平衡,直接返回-1
if (leftHeight == -1 || rightHeight == -1 || Math.abs(leftHeight - rightHeight) > 1)
return -1;
// 如果平衡,返回当前高度
return Math.max( leftHeight, rightHeight ) + 1;
复杂度分析
时间复杂度: O(n),其中 n 是二叉树中的节点个数。使用自底向上的递归,每个节点的计算高度和判断是否平衡,都只需要处理一次。最坏情况下需要遍历二叉树中的所有节点,因此时间复杂度是 O(n)。
空间复杂度: O(logn),其中 n 是二叉树中的节点个数。空间复杂度主要取决于递归调用的层数,递归调用的层数平均为O(logn),最坏情况为O( n)。
4. 验证二叉搜索树
4.1 题目说明
给定一个二叉树,判断其是否是一个有效的二叉搜索树。
假设一个二叉搜索树具有如下特征:
- 节点的左子树只包含小于当前节点的数。
- 节点的右子树只包含大于当前节点的数。
- 所有左子树和右子树自身必须也是二叉搜索树。
示例 1:
输入:
2
/ \\
1 3
输出: true
示例 2:
输入:
5
/ \\
1 4
/ \\
3 6
输出: false
解释: 输入为: [5,1,4,null,null,3,6]。
根节点的值为 5 ,但是其右子节点值为 4 。
4.2 分析
按照二叉搜索树的性质,我们可以想到需要递归地进行判断。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二叉搜索树的左右子树不为空,那么左子树中的所有节点,值都应该小于根节点;同样右子树中所有节点,值都大于根节点。
4.3 方法一:先序遍历
容易想到的方法是,用先序遍历的思路,自顶向下进行遍历。对于每一个节点,先判断它的左右子节点,和当前节点值是否符合大小关系;然后再递归地判断左子树和右子树。
这里需要注意,仅有当前的节点作为参数,做递归调用是不够的。
当前节点如果是父节点的左子节点,那么以它为根的子树所有节点值必须小于父节点;如果是右子节点,则以它为根的子树所有节点值必须大于父节点。所以我们在递归时,还应该把取值范围的“上下界”信息传入。
// 方法一:先序遍历
public boolean isValidBST1(TreeNode root)
if (root == null) return true;
return validator(root, null, null);
// 定义一个辅助校验器,用来传入上下界递归调用
public boolean validator(TreeNode root, Integer lowerBound, Integer upperBound)
if (root == null) return true;
// 1. 判断当前节点的值是否在上下界范围内,如果超出直接返回false
if (lowerBound != null && root.val <= lowerBound)
return false;
if (upperBound != null && root.val >= upperBound)
return false;
// 2. 递归判断左右子树
return validator(root.left, lowerBound, root.val) && validator(root.right, root.val, upperBound);
复杂度分析
时间复杂度 : O(n),其中 n 为二叉树的节点个数。在递归调用的时候二叉树的每个节点最多被访问一次,因此时间复杂度为 O(n)。
空间复杂度 : O(logn),其中 nn 为二叉树的节点个数。递归函数在递归过程中需要为每一层递归函数分配栈空间,所以这里需要额外的空间且该空间取决于递归的深度,即二叉树的高度,平均情况为O(logn)。最坏情况下二叉树为一条链,树的高度为 n ,递归最深达到 n 层,故最坏情况下空间复杂度为 O(n)。
4.4 方法二:中序遍历
我们知道,对于二叉搜索树,左子树的节点的值均小于根节点的值,根节点的值均小于右子树的值。因此如果进行中序遍历,得到的序列一定是升序序列。
所以我们的判断其实很简单:进行中序遍历,然后判断是否每个值都大于前一个值就可以了。
// 定义一个列表
ArrayList<Integer> inOrderArray = new ArrayList<>();
// 方法二:中序遍历
public boolean isValidBST(TreeNode root)
// 1.中序遍历,得到升序数组
inOrder(root);
// 2. 遍历数组,判断是否升序
for (int i = 0; i < inOrderArray.size(); i++)
if (i > 0 && inOrderArray.get(i) <= inOrderArray.get(i-1))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 实现一个中序遍历的方法
public void inOrder(TreeNode root)
if (root == null) return;
inOrder(root.left);
inOrderArray.add(root.val);
inOrder(root.right);
复杂度分析
时间复杂度 : O(n),其中 n 为二叉树的节点个数。二叉树的每个节点最多被访问一次,因此时间复杂度为 O(n)。
空间复杂度 : O(n),其中 n 为二叉树的节点个数。用到了额外的数组来保存中序遍历的结果,因此需要额外的 O(n) 的空间。
4.5 方法三:用栈实现中序遍历
我们也可以不用递归,而使用栈来实现二叉树的中序遍历。
基本思路是:首先沿着左子树一直搜索,把路径上的所有左子节点压栈;然后依次弹栈,访问的顺序就变成自底向上了。弹栈之后,先处理当前节点,再迭代处理右子节点,就实现了中序遍历的过程。
public boolean isValidBST(TreeNode root)
Deque<TreeNode> stack = new LinkedList<>();
double preValue = -Double.MAX_VALUE;
// 遍历访问所有节点
while ( root != null || !stack.isEmpty() )
// 迭代访问节点的左孩子,并入栈
while ( root != null )
stack.push(root);
root = root.left;
// 只要栈不为空,就弹出栈顶元素,依次处理
if (!stack.isEmpty())
root = stack.pop();
if ( root.val <= preValue )
return false;
preValue = root.val;
root = root.right;
return true;
复杂度分析
时间复杂度 : O(n),其中 n 为二叉树的节点个数。二叉树的每个节点最多被访问一次,因此时间复杂度为 O(n)。
空间复杂度 : O(n),其中 n 为二叉树的节点个数。栈最多存储 n 个节点,因此需要额外的 O(n) 的空间。
以上是关于算法和数据结构解析-10 : 二叉树及递归问题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