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建议自研BI系统?
Posted 大数据v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什么我不建议自研BI系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互联网的本质之一是信息共享,而共享的背后是各种原子粒度的数据流动。有以内容生产和内容消费匹配为目的的数据流动,比如搜索引擎;也有以人、货、场信息匹配为目的的数据流动,比如电商平台。
由于互联网企业天然以“在线化”、“数据化”为前提来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分析自然成为互联网企业的刚需之一。互联网企业都希望打破企业内的数据孤岛,通过建立一套BI系统将“数据”转换成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企业监测业务发展态势,探寻增长点、预判风险点,助力科学决策。
然而,自研还是外采,是他们面临的第一道选择题。
当企业考虑自研还是外采时,应该权衡些什么?
从企业层面来说,选择自研还是外采,其实要算的是一笔经济账。这笔账大体上可以从数据和业务层面、成本层面来综合评估。
数据和业务层面:
业务体量:如果企业当前的业务体量较小,数据量不多,对于BI系统还不是强需求或属于试水的阶段,这时企业可以先自研给出MVP(最小可行性产品)版本的解决方案,后期再逐步迭代或考虑引入第三方系统。
业务需求:如果数据是用于支持企业的核心业务发展,且业务复杂度比较高,或者业务的拓展和迭代非常快,因而对BI系统的定制化程度和未来的可拓展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这时需要评估市面上的第三方系统是否可以满足。
数据安全:若数据涉及到企业的核心机密,采用第三方系统可能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这要重点考察供应商是否有专业化、体系化的安全响应机制,确保数据安全。
数据回传:若第三方系统不支持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回传,导致不能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和补充此类数据的业务判断逻辑时,需要自主对获取的数据进行二次开发。
成本层面:
人力成本:自研需要企业组建专门的团队,投入一定的开发资源,程序员的工资是明面上要计算的帐。假设自研一套BI系统需要投入6-10个开发人员做开发,按照互联网的平均薪酬水平,成本至少在500万以上。而市面上一套比较成熟的BI系统,大概只要几十万。
时间成本:搭建BI系统是一个需要长期规划的事儿,不是为了解决某个简单需求的短期项目,投入回报周期长,而且需要IT部门长时间运维和升级迭代。
试错成本:自研会有一个摸索的周期,而且如果自研出来的BI系统不好用,来回折腾也会有人力和时间成本的损耗,这是企业要算的一笔“暗账”。
综合数据和业务层面的需求和成本,企业或许可以参考下面的四象限图来做决策:
对于数据和业务需求复杂度高,而且有能力投入高额成本的企业来说,可以考虑自建BI系统。这类企业通常是行业巨头,估值千亿甚至更高,有能力也有意愿每年花上千万成本作为BI研发费用投入。因为内部业务BU众多,员工规模上万甚至十几万,能够摊薄费用,ROI是算得过来的。
另外一种情况是企业规模特别小,GMV不足1亿,员工在百人以内。这类互联网企业的数据和业务需求并不复杂,在成本投入上也比较谨慎,一套几十万的BI系统对他们现阶段来说还是“有点过了”。这时候可以考虑投入一两个研发人力或者外包做个简单报表系统。
最容易陷入纠结的是处于上述两者之间的互联网企业,一般会在自研和外采之间左右摇摆,甚至来回试水,不过大部分最终还是选择了外采。
从自研到外采,第三方BI系统何以脱颖而出?
处于中间的“摇摆派”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数据和业务需求的复杂度较高,而资源有限,难以完全支撑。先前我们了解过一家互联网+金融的企业,因为基金交易的属性决定了他们对数据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对数据分析的复杂度和数据安全性的要求也更高。
他们先前也自研过一些数据产品,主要是数据埋点方向,但是在引入BI的时候还是选择了外采。他们数据部门的负责人告诉我们,BI产品的自研门槛是比较高的。技术层面有高要求,还要兼顾产品性能和设计,要做这样一款产品,投入的固定成本很高,但边际效益很低,也担心折腾了一圈之后不好用。所以在不考虑未来商业化的前提下,如果第三方厂商所提供的产品能满足现阶段对BI的需求,那外采是比较经济的选择。
另一种是数据和业务需求的复杂度比较低,但企业有意愿也有能力投入较多的资源。他们最开始选择自研或者借助开源工具做二次开发,主要是考虑到开发成本不高,自己人对于需求的响应也更快,调整起来更灵活。
之前就有一家做云服务的供应商,尝试用开源工具MetaBase来满足他们财务和销售部门的日常数据统计需求。做出来之后发现,系统仅能够支持一些简单的报表,响应速度也比较慢,版面的UI设计也很简陋,不管是业务部门还是IT部门自己都不满意。一圈倒腾之后,还是放弃了开源,选择了外采国内BI厂商的成熟产品。
其实,国内有些BI厂商不仅产品成熟,这几年在客户成功方面也做得比较好。服务到位,响应及时,支持定制化,而且也积累了一定的行业“Know-How”,能够帮助新客户快速上手。
从决定外采到外采选型,还有哪些关键点?
总而言之,综合现阶段大部分互联网企业的需求,以及国内领先BI厂商的产品成熟度和服务体系,外采BI系统的优越性还是比较明显的。
在挑选供应商时,可以关注这几个方面:
是否能够提供开箱即用的标准化产品,轻松部署,缩短上线时间;
是否具有丰富的互联网行业经验,在规划BI系统和业务场景指标搭建方面提供最佳实践;
是否具有非常成熟的客户成功团队,及时响应技术和服务需求,支持定制化需求落地;
产品是否具有互联网基因,天然契合互联网人的使用习惯,能让业务部门快速用起来。
在产品的易用性方面,观远数据具备明显的优势。观远数据很懂互联网行业的用户,在产品设计方面非常贴合互联网的用户习惯和体验,上手过程非常顺滑,简单的拖拽就能实现各种功能,后台配置也非常简便。丰富的看板图表和展示控件,还有ETL的数据浅层加工和调度,以及非常契合互联网人办公习惯的移动端,都是很大的加分项。
这两年观远数据也服务了很多互联网头部客户,包括小红书、哔哩哔哩、新东方、斗鱼、雪球等等,有比较成熟的行业落地经验。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关于观远BI的信息,欢迎扫码体验DEMO或者下载干货资料。
以上是关于为什么我不建议自研BI系统?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