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K8使用G1 垃圾回收器能解决大问题吗?

Posted Jeff、yuan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JDK8使用G1 垃圾回收器能解决大问题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想突出两个问题:

  1. 解决问题的思路:从最原始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本身是因为缓存数据导致的GC,那我们就应该去思考缓存数据是否合理,而不是去思考JVM的参数是否合理
  2. 学习G1的知识,其关键的概念,关键参数,回收机制,已经相对CMS解决的两个问题:1.浮动垃圾 2.可预期的停顿时间

1. 背景

最近项目有两个问题

  1. 加了内存缓存,防止穿透到redis的missCache,导致大量的GC。
  2. 项目在每次发布的时候GC时间很长达到2s,导致大量的超时。

就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优化。

2. 问题分析

首先我们系统是内存32G,使用了大量的内存做为内存缓存数据。

结合业务和GC日志以及业务日志得出:

  1. 第一个启动的问题和第二个问题是一致的,都是因为内存缓存数据,导致每一次新来一个请求在redis查到数据后存入内存中去,导致存活对象在新生代不停的复制导致超时。
  2. 再者我们使用的是CMS垃回收器,新生代使用的是复制清除的垃圾回收机制,通过查看GC日志,每次存活的对象太多,以致于复制数据量很大。导致GC耗时和停顿时间较长,大概在200-300ms,又因为我们对外的借口客户端超时时间时200ms这就导致,我们服务不断出现超市请求。
    1. 继续从垃圾回收器的日志中得出垃圾回收的频率也高,大概13秒每次。
问题本质
每次新生代存活对象太多

那既然已经看到问题的本质,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

3. 解决方案

  1. 减小新生代的大小,让每次复制的对象小一点,但是会引发另一个问题GC的频率会提高,虽然停顿时间短了但是停顿的频率会飙高。
  2. 调整进入老年代的年龄,默认的15次,调整为6-7次。让提前进入老年代。
  3. 更换新的垃圾回收器,使用G1
  4. 优化业务逻辑,调整内存缓存key的时间。

这四个方案是有先后顺序的,这些方案提出顺序也意味着我当时在执行实验的顺序,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糟糕的方案顺序,不记得谁说的了应该是鲁迅吧:“调参JVM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在实验过程中细节比较多就不细讲了,就着重讲一下升级为G1的方案,因为我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G1。

4. JDK8 升级G1

  1. G1在jdk6的时候是已经出现了,JDK 7 u9 或更高版本可以使用,在jdk9的时候成为默认的垃圾回收器。因为我们是jdk8所以是需要设置参数指定的。
-Xms24g -Xmx24g -XX:+UseG1GC -XX:MaxGCPauseMillis=95
//最大堆内存24G 使用G1GC,设置预期停顿时间是95ms
  1. 使用G1的主要原因是:G1的Stop The World(STW)更可控,G1在停顿时间上添加了预测机制,用户可以指定期望停顿时间。

    目标很明确,可控的GC时间。

  2. 升级启用了G1后解惑不尽人意,甚至比CMS的结果还差,我们来看下G1,几个优于CMS的几个特点,以及实现。

5. G1学习和理解

5.1 G1的几个重要概念

  1. Region
  • 传统的GC收集器将连续的内存空间划分为新生代、老年代和永久代(JDK 8去除了永久代,引入了元空间Metaspace),这种划分的特点是各代的存储地址(逻辑地址,下同)是连续的。如下图所示

  • 对于G1的各代存储地址是不连续的,每一代都使用了n个不连续大小的region,每个Region占有一块连续的虚拟内存地址

  • 如上图,region区分为四种分别是Eden,sourivor,Old, 我们注意到还有一些Region标明了H,它代表Humongous,这表示这些Region存储的是巨大对象(humongous object,H-obj),即大小大于等于region一半的对象。H-obj有如下几个特征: H-obj直接分配到了old gen,防止了反复拷贝移动。 *H-obj在global concurrent marking阶段的cleanup 和 full GC阶段回收。 在分配H-obj之前先检查是否超过 initiating heap occupancy percent和the marking threshold, 如果超过的话,就启动global concurrent marking,为的是提早回收,防止 evacuation failures 和 full GC。
  1. SATB
  • 全称是Snapshot-At-The-Beginning,由字面理解,是GC开始时活着的对象的一个快照。它是通过Root Tracing得到的,作用是维持并发GC的正确性。 那么它是怎么维持并发GC的正确性的呢?
  • 根据三色标记算法,我们知道对象存在三种状态:
    1. 白:对象没有被标记到,标记阶段结束后,会被当做垃圾回收掉。
    2. 灰:对象被标记了,但是它的field还没有被标记或标记完。 *
    3. 黑:对象被标记了,且它的所有field也被标记完了。
  • 对于第一个条件,在并发标记阶段,如果该白对象是new出来的,并没有被灰对象持有,那么它会不会被漏标呢?Region中有两个top-at-mark-start(TAMS)指针,分别为prevTAMS和nextTAMS。在TAMS以上的对象是新分配的,这是一种隐式的标记。对于在GC时已经存在的白对象,如果它是活着的,它必然会被另一个对象引用,即条件二中的灰对象。如果灰对象到白对象的直接引用或者间接引用被替换了,或者删除了,白对象就会被漏标,从而导致被回收掉,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所以SATB破坏了第二个条件。也就是说,一个对象的引用被替换时,可以通过write barrier 将旧引用记录下来。
  • SATB也是有副作用的,如果被替换的白对象就是要被收集的垃圾,这次的标记会让它躲过GC,这就是float garbage。因为SATB的做法精度比较低,所以造成的float garbage也会比较多。
  1. RSet(跨region的对象引用关系的处理)
  • 全称是Remembered Set,是辅助GC过程的一种结构,典型的空间换时间工具,和Card Table有些类似。

  • 还有一种数据结构也是辅助GC的:Collection Set(CSet),它记录了GC要收集的Region集合,集合里的Region可以是任意年代的。

  • 在GC的时候,对于old->young和old->old的跨代对象引用,只要扫描对应的CSet中的RSet即可。 逻辑上说每个Region都有一个RSet,RSet记录了其他Region中的对象引用本Region中对象的关系,属于points-into结构(谁引用了我的对象)。而Card Table则是一种points-out(我引用了谁的对象)的结构,每个Card 覆盖一定范围的Heap(一般为512Bytes)。G1的RSet是在Card Table的基础上实现的:每个Region会记录下别的Region有指向自己的指针,并标记这些指针分别在哪些Card的范围内。 这个RSet其实是一个Hash Table,Key是别的Region的起始地址,Value是一个集合,里面的元素是Card Table的Index.

  • 上图中有三个Region,每个Region被分成了多个Card,在不同Region中的Card会相互引用,Region1中的Card中的对象引用了Region2中的Card中的对象,蓝色实线表示的就是points-out的关系,而在Region2的RSet中,记录了Region1的Card,即红色虚线表示的关系,这就是points-into。 而维系RSet中的引用关系靠post-write barrier和Concurrent refinement threads来维护.类似于AOP切面的过程,在进行引用更换操作的时候需要进行修改。
  • post-write barrier记录了跨Region的引用更新,更新日志缓冲区则记录了那些包含更新引用的Cards。一旦缓冲区满了,Post-write barrier就停止服务了,会由Concurrent refinement threads处理这些缓冲区日志
  • RSet究竟是怎么辅助GC的呢?在做YGC的时候,只需要选定young generation region的RSet作为根集,这些RSet记录了old->young的跨代引用,避免了扫描整个old generation。 而mixed gc的时候,old generation中记录了old->old的RSet,young->old的引用由扫描全部young generation region得到,这样也不用扫描全部old generation region。所以RSet的引入大大减少了GC的工作量。
  1. Pause Prediction Model
  • Pause Prediction Model 即停顿预测模型。它在G1中的作用是: >G1 uses a pause prediction model to meet a user-defined pause time target and selects the number of regions to collect based on the specified pause time target.
  • G1 GC是一个响应时间优先的GC算法,它与CMS最大的不同是,用户可以设定整个GC过程的期望停顿时间,参数-XX:MaxGCPauseMillis指定一个G1收集过程目标停顿时间,默认值200ms,不过它不是硬性条件,只是期望值。那么G1怎么满足用户的期望呢?就需要这个停顿预测模型了。G1根据这个模型统计计算出来的历史数据来预测本次收集需要选择的Region数量,从而尽量满足用户设定的目标停顿时间。
  • 我们呢可以知道,根据设置停顿时间来决定回收内存的大小。

了解了这几个概念后我们来看,G1清理垃圾的过程是怎么进行的呢?

5.2 G1的垃圾回收过程

  1. G1提供了两种GC模式,Young GC和Mixed GC,两种都是完全Stop The World的。

  2. Young GC:选定所有年轻代里的Region。通过控制年轻代的region个数即年轻代内存大小,来控制young GC的时间开销。

  3. Mixed GC:选定所有年轻代里的Region,外加根据global concurrent marking统计得出收集收益高的若干老年代Region。在用户指定的开销目标范围内尽可能选择收益高的老年代Region。(用户是上帝的原则)

  4. 由上面的描述可知,Mixed GC不是full GC(回收全量的老年代),它只能回收部分老年代的Region,如果mixed GC实在无法跟上程序分配内存的速度,导致老年代填满无法继续进行Mixed GC,就会使用serial old GC(full GC)来收集整个GC heap。所以我们可以知道,G1是不提供full GC的。

  5. global concurrent marking,它的执行过程类似CMS,但是不同的是,在G1 GC中,它主要是为Mixed GC提供标记服务的,并不是一次GC过程的一个必须环节。global concurrent marking的执行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 初始标记(initial mark,STW)。它标记了从GC Root开始直接可达的对象。
    • 并发标记(Concurrent Marking)。这个阶段从GC Root开始对heap中的对象标记,标记线程与应用程序线程并行执行,并且收集各个Region的存活对象信息。
    • 最终标记(Remark,STW)。标记那些在并发标记阶段发生变化的对象,将被回收。
    • 清除垃圾(Cleanup)。清除空Region(没有存活对象的),加入到free list
  6. Mixed GC发生的时机:

    • G1HeapWastePercent :在global concurrent marking结束之后,我们可以知道old gen regions中有多少空间要被回收,在每次YGC之后和再次发生Mixed GC之前,会检查垃圾占比是否达到此参数G1HeapWastePercent,只有达到了,下次才会发生Mixed GC。
    • G1MixedGCLiveThresholdPercent:old generation region中的存活对象的占比,只有在此参数之下,才会被选入CSet。
    • G1MixedGCCountTarget:一次global concurrent marking之后,最多执行Mixed GC的次数。
    • G1OldCSetRegionThresholdPercent:一次Mixed GC中能被选入CSet的最多old generation region数量。
  7. G1的常用参数配置:

    参数含义
    -XX:G1HeapRegionSize=n设置Region大小,并非最终值
    -XX:MaxGCPauseMillis设置G1收集过程目标时间,默认值200ms,不是硬性条件
    -XX:G1NewSizePercent新生代最小值,默认值5%
    -XX:G1MaxNewSizePercent新生代最大值,默认值60%
    -XX:ParallelGCThreadsSTW期间,并行GC线程数
    -XX:ConcGCThreads=n并发标记阶段,并行执行的线程数
    -XX:InitiatingHeapOccupancyPercent设置触发标记周期的 Java 堆占用率阈值。默认值是45%。这里的java堆占比指的是non_young_capacity_bytes,包括old+humongous

总结

  • 写了这么多,从遇到GC问题到问题解决(最后是通过最简单的方式,那就是内存缓存时间的设置合理),最后是使用最方便和最简单的方式解决的。我们一直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最表面的问题。我们深知是因为是内存缓存而导致的问题,而没有从内存缓存的合理性上去思考,而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去调优JVM。突然在这里想到musk讲的第一性原理。从最本质去解决问题。
  • 本文想突出两个问题:
    1. 解决问题的思路:从最原始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本身是因为缓存数据导致的GC,那我们就应该去思考缓存数据是否合理,而不是去思考JVM的参数是否合理
    2. 学习G1的知识,其关键的概念,关键参数,已经相对CMS解决的两个问题:1.浮动垃圾 2.可预期的停顿时间

参考

  • https://www.cnblogs.com/aspirant/p/8663872.html

  • https://tech.meituan.com/2016/09/23/g1.html

  • https://docs.oracle.com/javase/8/docs/technotes/guides/vm/gctuning/g1_gc.html

以上是关于JDK8使用G1 垃圾回收器能解决大问题吗?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029大厂面试题:最新的G1垃圾回收器的工作原理,你能聊聊吗?

G1垃圾回收器

G1 垃圾收集器深入剖析(图文超详解)

JVM 架构解释 + 垃圾回收机制 详解(基于JDK8版本)

JVM7大垃圾回收器下篇G1(Garbage First)

GC垃圾回收(3)- 三色标记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