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面向对象中的super详解
Posted 白马负金羁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Python面向对象中的super详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注意(如无特别说明)本文中使用的是Python3。
需要定义一个类时,可以写成:
class A:
pass
其中,pass 是空语句,是为了保持程序结构的完整性。它不做任何事情,一般用做占位语句。
Python 3 可以使用直接使用 super().xxx 代替 super(Class, self).xxx :
# 默认,Python 3
class B(A):
def add(self, x):
super().add(x)
# Python 2
class B(A):
def add(self, x):
super(B, self).add(x)
关键字super 主要是用来调用父类的方法的。
#这是一个父类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
self.n = 2
def add(self, m):
print('self is 0 @A.add'.format(self))
self.n += m
#这是一个子类,继承A
class B(A):
def __init__(self):
self.n = 3
def add(self, m):
print('self is 0 @B.add'.format(self))
super().add(m)
self.n += 3
b = B()
b.add(2)
print(b.n)
执行上述代码,输出结果如下:
self is <__main__.B object at 0x7f6cc561d190> @B.add
self is <__main__.B object at 0x7f6cc561d190> @A.add
8
可见,super().add(m) 确实调用了父类 A 的 add 方法,因为 3 + 2 + 3 = 8。而且,super().add(m) 调用父类方法 def add(self, m) 时, 此时父类中 self 并不是父类的实例而是子类的实例, 所以 b.add(2) 之后的结果是 5 而不是 4 。
下面再定义一个 class C,一个 class D:
class C(A):
def __init__(self):
self.n = 4
def add(self, m):
print('self is 0 @C.add'.format(self))
super().add(m)
self.n += 4
class D(B, C):
def __init__(self):
self.n = 5
def add(self, m):
print('self is 0 @D.add'.format(self))
super().add(m)
self.n += 5
d = D()
d.add(2)
print(d.n)
这里设计到了多继承,D继承了B和C,其中B和C都继承自A。这次的输出是:
self is <__main__.D object at 0x7ff964c75290> @D.add
self is <__main__.D object at 0x7ff964c75290> @B.add
self is <__main__.D object at 0x7ff964c75290> @C.add
self is <__main__.D object at 0x7ff964c75290> @A.add
19
当我们调用 super() 的时候,实际上是实例化了一个 super 类。没错,super 是个类,既不是关键字也不是函数等其他数据结构:
在大多数情况下,super 包含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一个 MRO (方法解析顺序)以及 MRO 中的一个类。当以如下方式调用 super 时:
super(a_type, obj)
MRO 指的是 type(obj) 的 MRO, MRO 中的那个类就是 a_type。
当这样调用时:
super(type1, type2)
MRO 指的是 type2 的 MRO, MRO 中的那个类就是 type1 。简单来说,super() 提供一个 MRO 以及一个 MRO 中的类 C , super() 将返回一个从 MRO 中 C 之后的类中查找方法的对象。
查找方式时不是像常规方法一样从所有的 MRO 类中查找,而是从 MRO 的 tail 中查找。
下面我们据此来具体分析一下:
-
D 的 MRO 是: [D, B, C, A, object] 。 这一点,可以通过 D.mro() 来查看 D 的 MRO 信息。
所以之前代码的执行过程是这样的: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
self.n = 2
def add(self, m):
# 第四步
# 来自 D.add 中的 super
# self == d, self.n == d.n == 5
print('self is 0 @A.add'.format(self))
self.n += m
# d.n == 7
class B(A):
def __init__(self):
self.n = 3
def add(self, m):
# 第二步
# 来自 D.add 中的 super
# self == d, self.n == d.n == 5
print('self is 0 @B.add'.format(self))
# 等价于 suepr(B, self).add(m)
# self 的 MRO 是 [D, B, C, A, object]
# 从 B 之后的 [C, A, object] 中查找 add 方法
super().add(m)
# 第六步
# d.n = 11
self.n += 3
# d.n = 14
class C(A):
def __init__(self):
self.n = 4
def add(self, m):
# 第三步
# 来自 B.add 中的 super
# self == d, self.n == d.n == 5
print('self is 0 @C.add'.format(self))
# 等价于 suepr(C, self).add(m)
# self 的 MRO 是 [D, B, C, A, object]
# 从 C 之后的 [A, object] 中查找 add 方法
super().add(m)
# 第五步
# d.n = 7
self.n += 4
# d.n = 11
class D(B, C):
def __init__(self):
self.n = 5
def add(self, m):
# 第一步
print('self is 0 @D.add'.format(self))
# 等价于 super(D, self).add(m)
# self 的 MRO 是 [D, B, C, A, object]
# 从 D 之后的 [B, C, A, object] 中查找 add 方法
super().add(m)
# 第七步
# d.n = 14
self.n += 5
# self.n = 19
d = D()
d.add(2)
print(d.n)
调用过程图如下: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最后的结果是19了。
【本文完】
以上是关于Python面向对象中的super详解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