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最高能拿2500万!新基石研究员名单公布,刘若川段路明陆朝阳上榜,川大哈工大南大均有入选...
Posted QbitAl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人最高能拿2500万!新基石研究员名单公布,刘若川段路明陆朝阳上榜,川大哈工大南大均有入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杨净 Pine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刚刚,首届新基石研究员名单公布!
这个项目由科学家主导,腾讯出资,10年内投入100亿,主要聚焦在数学与物质科学和生物与医学科学两个基础创新领域。
最终,共有来自全国22所高校及机构的58位中青年科学家获得,他们将在未来5年内每年获得最多500万元的资助。
其中包括北大数学“黄金一代”刘若川教授、清华大学的段路明教授,以及中科大的陆朝阳教授等知名科学家。
聚焦数学和物理领域,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大佬~
数学物理领域
数学领域
刘若川(北京大学)
△图源:北京大学
刘若川教授目前在北京大学代数数论教研室任职,1999年-2004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习,获学士、硕士学位,2008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他深耕算术几何与代数数论领域,并且在非交换p进霍奇理论、p进自守形式与拓扑循环同调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2019年,刘若川曾因“将经典的复数域上的几何学理论拓展至p进数域,对p进簇的黎曼-希尔伯特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科学探索奖。
2020年荣获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21年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之后,刘若川也将继续聚焦于此前的研究,凝练出前瞻性问题,在算术几何等方面建立新的数学理论,对相关领域形成系统性贡献。
何旭华(香港中文大学)
△图源:香港中文大学
何旭华,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及数学科学研究所教授,是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他的研究方向是算术几何,代数群和表示理论。曾获2013年晨兴数学奖、2020年科学探索奖,并曾受邀在2018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报告。
去年年初,何旭华获得“2022年美国数学会李理论谢瓦莱奖”,以表彰他在李理论方向取得的重大进展,包括p-进制群的赫克代数的余中心,仿射德利涅-卢斯蒂格簇,半单群的模表示论。
林华珍(西南财经大学)
△图源:西南财经大学
林华珍是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博导,也是国际数理统计协会IMS会员。
她的研究方向是非参数统计理论及应用研究,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国际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顶级期刊上,并且先后六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林华珍教授在非参数理论和方法,转换模型,相关数据分析等领域获得巨大成就。
并且,在未来林华珍拟突破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仍存在需要大数据且不可解释的瓶颈,发展以有限数据为基础、具有通用性、基础性的可解释的深度学习,给出泛化误差上界、可解释度量及可解释参数的统计推断。
刘钢(华东师范大学)
△图源:华东师范大学
刘钢是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
他的研究方向是几何分析、复几何,之后将关注复几何中曲率、拓扑、复结构、代数结构等之间的相互关系,争取在单值化猜想深入与延伸、凯勒流形极限正则性研究、几何相关的全纯函数研究等方面获得全新突破。
刘钢也同样获得过第二届“科学探索奖”,在单值化猜想及其相关问题、Kähler流形的Gromov-Hausdorff极限、非负Ricci 曲率非紧三维流形的分类等问题上,作出了推动性的卓越贡献,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
沈维孝(复旦大学)
△图源:复旦大学
沈维孝是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 ,上海数学中心教授,199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后于东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
他在实动力系统的研究中成果斐然,与合作者证明了一维实动力系统中的实Fatou猜想,而这个问题曾被菲尔茨奖得主斯梅尔列入21世纪最重要的数学问题之一。
未来,沈维孝计划从非自制一维映射的迭代等视点出发研究二维斜积映射的迭代,拟对圆周扩张映射驱动的斜积系统族研究Cr拓扑下的帕里斯猜想,并对多项式斜积系统研究游荡域的非存在性。
孙斌勇(浙江大学)
△图源:浙江大学
孙斌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浙江大学数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9年他从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2004年获得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学位。
孙斌勇的研究方向包括李群表示论、自守形式和朗兰兹纲领,特别在典型群无穷维表示论、L-函数及其相互联系的基本问题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之后,他将继续推动建立形式李群及其表示的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及形式李群无穷维表示论及其上同调理论,并期待应用这一理论,在朗兰兹纲领的中心研究对象L-函数算术性质的研究中取得突破。
张旭(四川大学)
△图源:四川大学
张旭是四川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学控制论,及相关的偏微分方程与随机分析。
他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先后担任7种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副主编或主编,并应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报告。
未来,张旭计划以控制论为背景,建立无限维分析一个较为通用的新框架,提出无限维复分析的精密方法,研究控制论中出现的涉及无限多个自变量的函数空间与微分方程等挑战性问题。
物理领域
段路明(清华大学)
段路明是清华大学姚期智讲座教授,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于中国科技大学获得学士(1994年)和博士学位(1998年)。
他从事量子计算机和量子网络方向的研究,曾获得中科院院长特别奖、全国优秀博士论文、饶毓泰基础光学奖、霍英东青年研究奖、中科院百人计划、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关于未来的研究方向,段路明将通过高维离子阵列的稳定囚禁、独特的量子逻辑门设计、寻址方法、抗噪方案,探索规模化的离子量子计算的路径。
陆朝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陆朝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从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马上回国,致力于发展和国家信息安全密切相关的量子信息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作为主要作者的研究成果曾四次入选美国光学学会评选的国际光学重要进展,六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中国科技十大进展新闻。
之后,陆朝阳将探索强相互作用光子和光镊原子大规模量子调控技术,实验解答爱因斯坦和玻尔关于量子力学不确定性的争论,致力于实现构建非线性光学量子计算的途径。
童利民(浙江大学)
童利民是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纳光子学理论基础、功能结构及器件应用。
1987年,他进入浙江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便留校工作。
当光被限制在狭小的空间里会发生什么?为了回答这一问题,童利民将致力于把一束光约束到一个原子的大小,在极微世界中进行原子分子的精确操控,从而揭示出光本身尚无人知晓的奥秘。
丁洪(上海交通大学)
丁洪是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李政道讲席教授,199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于1995年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物理博士,是个凝集态物理学家。
马约拉纳零能模可用于实现拓扑量子计算。未来丁洪将基于铁基超导马约拉纳平台,证明铁基超导体中马约拉纳零能模的确切存在,并制备出拓扑量子比特。
封东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封东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主任、核科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物理学院“严济慈”讲席教授。
之后,他将发展量子材料的相干衍射成像方法,实现材料与原型器件微观状态的原位、高分辨、立体成像与动态测量。
曹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曹俊从事中微子物理研究和中微子探测技术研究,199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1998年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获博士学位。
理解中微子的质量起源,是在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之外寻找新物理的关键。之后,曹俊将研究反应堆中微子物理,解决中微子质量顺序、能谱反常等问题,并发展新型的中微子探测技术。
胡江平(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胡江平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94年于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1997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02年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博士学位。
他的研究方向理论凝聚态物理,未来胡江平将基于高温超导基因、铁基超导的内在拓扑性、超导二极管效应等原创的概念和理论,在高温超导机理、拓扑量子计算载体、新型超导电子元器件等方面进行探索。
刘继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刘继峰现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首席研究员,银河系三维结构团组负责人,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2005年于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
黑洞等致密天体是如何形成与演化的?刘继峰将发展先进的测量手段与观测网络来回答这个问题,进而探究强引力场下的时空性质与超核密度下的物态方程等基本物理规律。
刘仁保(香港中文大学)
刘仁保是美国光学学会会士,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教授、理学院杰出学人,香港中文大学量子相干中心主任、香港量子信息科技研究所所长。
他主要研究自旋退相干是量子信息、磁测量、和磁共振谱学中的关键物理问题。未来还将探索相干量子多体系统的受激辐射,由此产生的量子多体激光会是一类新奇的量子物质,并可望催生出新的量子科技。
王亚愚(清华大学)
王亚愚是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发展规划处处长等。
他主要的研究工作是运用精密的电学、磁学、热学和扫描隧道显微术等实验手段来探索凝聚态物质中由于电子间的强相互作用而引起的非常规物理现象。
目前,铜氧化物高温超导的微观机理是长期悬而未决的核心物理问题之一。未来,王亚愚将采用多种原子尺度的实验手段,探测铜氧化物的微观电子结构,并从掺杂莫特绝缘体的角度揭示高温超导之谜。
吴从军(西湖大学)
吴从军是西湖大学物理学讲习教授,1997年获清华大学理学学士,2000年获北京大学理学硕士,2005年获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为了揭示凝聚态与冷原子体系中的新奇量子物态,吴从军将在其中寻找新颖的对称性和拓扑性质,并在动态晶体、冷原子、拓扑系统中寻求物理实现,以追求数学优美性和物理真实性的统一。
张霜(香港大学)
张霜是香港大学物理系和电机电子工程系讲座教授,曾任伯明翰大学天文与物理学院教授。
他曾在超材料领域产生了很多重要成果,未来,张霜将通过超材料来探索高维光子系统的拓扑现象、光子强拓扑绝缘体、真空涨落对二维材料电子输运的影响,并实现Tellegen等全新的电磁介质。
张远波(复旦大学)
张远波是复旦大学物理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他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在石墨烯中相对论效应对电子影响,包括由此引起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准自旋物理等。
霍尔效应的精确量子化揭示了量子系统优美而深刻的拓扑结构。之后,张远波将致力于突破二维材料研究瓶颈,实现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探寻长程关联量子多体基态中的新物理。
清北共12位科学家入选
在本次“新基石研究员”评选中,共991人申报,其中自由申报759人,机构提名232人。
若根据研究领域来划分,数学与物质科学领域561人,生物与医学科学430人。
评选的过程也是层层筛选,共有70多位评委,最终在991个人评选出58名“新基石研究员”。
在获奖的58人里,有30人获数学与物质科学(数学7人,物理13人,化学10人),28人获生物与医学科学。其中,自由申报有22位,占比38%。
此外,在评选的研究员中,平均年龄48岁、最年轻研究员38岁,女性研究员6位,占比10%,还有3名非中国籍研究员。
从高校机构的维度来看,共有来自22家机构的研究院,其中中国科学院有14人当选,其次清华北大共有6位科学家上榜。
此外还有川大、哈工大、南大、港大、福州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入选。
新基石项目主要是由科学家主导,腾讯公司出资、独立运营。
腾讯公司将在10年内投入100亿元人民币,具体到每个研究员,实验类不超过500万元每人每年,理论类不超过300万元每人每年,并连续资助5年。
此次项目的评选标准也很简单,选人不选项目,聚焦原始创新,科学委员会主席施一公在会上也详细列出了三个评选标准:
原创性:已取得公认原创性研究成果,未来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独特性和引领性
重要性:提出了重大学科问题,具有不可替代性
突破性:候选人勇于突破自我,未来研究具有拓展学科边界的潜力。
当然除了这些评选标准外,新基石研究院在申报上也还有其他一些硬性条件:
申报时未满55周岁
担任博士生导师5年以上
在中国内地或港澳地区全职工作(国籍不限)
每年投入科研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
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并仍处于研究一线
未申报2022年度“科学探索奖”
关于资助领域,新基石项目主要针对数学与物质科学和生物与医学科学,并鼓励学科交叉研究。
最后,恭喜以上科学家们!
— 完 —
「人工智能」、「智能汽车」微信社群邀你加入!
欢迎关注人工智能、智能汽车的小伙伴们加入交流群,与AI从业者交流、切磋,不错过最新行业发展&技术进展。
PS. 加好友请务必备注您的姓名-公司-职位噢 ~
点这里👇关注我,记得标星哦~
以上是关于一人最高能拿2500万!新基石研究员名单公布,刘若川段路明陆朝阳上榜,川大哈工大南大均有入选...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C3.ai数字化转型研究所公布能源与气候安全领域人工智能研究项目受资助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