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逻辑回归与评分卡-逻辑回归中的特征工程菜菜的sklearn课堂笔记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详解逻辑回归与评分卡-逻辑回归中的特征工程菜菜的sklearn课堂笔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当特征的数量很多的时候,我们出于业务考虑,也出于计算量的考虑,希望对逻辑回归进行特征选择来降维。比如,在判断一个人是否会患乳腺癌的时候,医生如果看5~8个指标来确诊,会比需要看30个指标来确诊容易得多。

业务选择

说到降维和特征选择,首先要想到的是利用自己的业务能力进行选择,肉眼可见明显和标签有关的特征就是需要留下的。或者,可以让算法先帮助我们筛选过一遍特征,然后在少量的特征中,我们再根据业务常识来选择更少量的特征。

PCA和SVD一般不用

说到降维,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之前提过的高效降维算法,PCA和SVD,遗憾的是,这两种方法大多数时候不适用于逻辑回归。 逻辑回归是由线性回归演变而来,线性回归的一个核心目的是通过求解参数来探究特征X与标签y之间的关系,而逻辑回归也传承了这个性质,我们常常希望通过逻辑回归的结果,来判断什么样的特征与分类结果相关,因此我们希望保留特征的原貌。PCA和SVD的降维结果是不可解释的,因此一旦降维后,我们就无法解释特征和标签之间的关系了。 当然,在不需要探究特征与标签之间关系的线性数据上,降维算法PCA和SVD也是可以使用的。

统计方法可以使用,但不是非常必要

既然降维算法不能使用,我们要用的就是特征选择方法。 逻辑回归对数据的要求低于线性回归,由于我们不是使用最小二乘法来求解,所以逻辑回归对数据的总体分布和方差没有要求,也不需要排除特征之间的共线性,但如果我们确实希望使用一些统计方法,比如方差,卡方,互信息等方法来做特征选择,也并没有问题。过滤法中所有的方法,都可以用在逻辑回归上。

高效的嵌入法Embedded

但是更有效的方法,毫无疑问会是我们的embedded嵌入法。我们已经说明了,由于L1正则化会使得部分特征对应的参数为0,因此L1正则化可以用来做特征选择,结合嵌入法的模块SelectFromModel,我们可以很容易就筛选出让模型十分高效的特征。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as LR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breast_cancer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cross_val_score
from sklearn.feature_selection import SelectFromModel

data = load_breast_cancer()
X = data.data
y = data.target

LR_ = LR(solver=liblinear,penalty=l1,max_iter=1000,C=0.8,random_state=420)
# C是根据上一节学习曲线选择的最佳参数值
cross_val_score(LR_,X,y,cv=10).mean()
---
0.9508998790078644

X_embedded = SelectFromModel(LR_,norm_order=1).fit_transform(X,y)
# norm_order=1:使用L1范式,模型会删除在L1范式下不重要的特征
# 由于使用了L1范式,因此我们可以不使用threshold,即默认为None,那么此时不重要的特征就是coef_中值为0对应的特征
X_embedded.shape
---
(569, 10)

(LR_.fit(X,y).coef_ != 0).sum() # 非零的特征有十个,符合我们上面说的norm_order=1的意义
---
10

cross_val_score(LR_,X_embedded,y,cv=10).mean()
---
0.9368323826808401

看看结果,特征数量被减小到个位数,并且模型的效果却没有下降太多,如果我们要求不高,在这里其实就可以停下了。 但是,能否让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呢?在这里,我们有两种调整方式:

threshold

调节SelectFromModel这个类中的参数threshold,这是嵌入法的阈值,表示删除所有参数的绝对值低于这个阈值的特征。现在threshold默认为None,选择了所有L1正则化后参数不为0的特征。我们此时,只要调整threshold的值(画出threshold的学习曲线),就可以观察不同的threshold下模型的效果如何变化。一旦调整threshold,就不是在使用L1正则化选择特征,而是使用模型的属性.coef_中生成的各个特征的系数来选择(同样的我们指定norm_order=2也是用threshold来选择特征,但没太看懂norm_order=2的时候阈值默认是啥,反正肯定不是0,而且此时coef_有正有负,用的绝对值来衡量重要性)。

fullx = []
fsx = []
threshold = np.linspace(0,abs(LR_.fit(X,y).coef_).max(),20)
k = 0
for i in threshold:
    X_embedded = SelectFromModel(LR_,threshold=i).fit_transform(X,y)
    # 这里的threshold就是对于L1范数下coef_返回的列表进行选择,因为默认norm_order=1,上面我们建模的时候LR_也用的L1范数
    fullx.append(cross_val_score(LR_,X,y,cv=5).mean())
    fsx.append(cross_val_score(LR_,X_embedded,y,cv=5).mean())
    print((threshold[k],X_embedded.shape[1]))
    print((abs(LR_.fit(X,y).coef_).ravel() >= threshold[k]).sum())
    # 如果执行上面这一行,我们可以发现
    # (abs(LR_.fit(X,y).coef_).ravel() > threshold[k]).sum() == X_embedded.shape[1]
    # 也就是说,如果嵌入法选择特征的时候不指定norm_order,指定threshold
    # 那么选择出来的特征是根据coef_的绝对值是否大于threshold来决定的(feature_importances未验证)
    # 但如果threshold过大,甚至大于最大的特征对应的coef_,SelectFromModel则会报错
    k = k + 1
---
(0.0, 30)
30
(0.23220654667112106, 4)
4
(0.4644130933422421, 3)
3
……
(3.947511293409058, 1)
1
(4.179717840080179, 1)
1
(4.4119243867513, 1)
1

plt.figure(figsize=(20,5))
plt.plot(threshold,fullx,label="full")
plt.plot(threshold,fsx,label=feature selection)
plt.xticks(threshold)
plt.legend()
plt.show()

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化,因为从30个特征到4个特征太快了

fullx = []
fsx = []
threshold = np.linspace(0,0.23220654667112106,20)
k = 0
for i in threshold:
    X_embedded = SelectFromModel(LR_,threshold=i).fit_transform(X,y)
    # fullx.append(cross_val_score(LR_,X,y,cv=5).mean())
    fsx.append(cross_val_score(LR_,X_embedded,y,cv=5).mean())
    print((threshold[k],X_embedded.shape[1]))
    k = k + 1
plt.figure(figsize=(20,5))
plt.plot(threshold,fsx,label=feature selection)
plt.xticks(threshold)
plt.show()
# ConvergenceWarning: Liblinear failed to converge, increase the number of iterations.
# 迭代次数不够导致的,调节max_iter即可
---
(0.0, 30)
(0.012221397193216898, 10)
(0.024442794386433795, 8)
(0.036664191579650694, 8)
(0.04888558877286759, 8)
……
(0.20776375228468727, 5)
(0.21998514947790415, 5)
(0.23220654667112106, 4)

这里我们发现依旧从30个特征直接掉到10个特征,但是要注意

(LR_.fit(X,y).coef_ != 0).sum()
---
10

也就是说,只要threshold存在,就是最多10个特征,因此曲线已经够细化了

调整逻辑回归建模时的C

fullx = []
fsx = []
C = np.arange(0.01,10.01,0.5)
# 换L2范数了,因为我们之前说过一般先用L2范数来建模,上面不用是因为效果不好,也就是引用中说的话
for i in C:
    LR_ = LR(solver=liblinear,C=i,random_state=420)
    X_embedded = SelectFromModel(LR_,norm_order=2).fit_transform(X,y)
    fullx.append(cross_val_score(LR_,X,y,cv=10).mean())
    fsx.append(cross_val_score(LR_,X_embedded,y,cv=10).mean())
print(max(fsx),C[fsx.index(max(fsx))])
---
0.9545620516809263 6.51

plt.figure(figsize=(20,5))
plt.plot(C,fullx,label=full)
plt.plot(C,fsx,label=feature selection)
plt.xticks(C)
plt.legend()
plt.show()

继续细化学习曲线:

fullx = []
fsx = []
C = np.arange(6.01,7.01,0.01)

for i in C:
    LR_ = LR(solver=liblinear,C=i,random_state=420)
    X_embedded = SelectFromModel(LR_,norm_order=2).fit_transform(X,y)
    fullx.append(cross_val_score(LR_,X,y,cv=10).mean())
    fsx.append(cross_val_score(LR_,X_embedded,y,cv=10).mean())
print(max(fsx),C[fsx.index(max(fsx))])
---
0.9563164376458386 6.02

plt.figure(figsize=(20,5))
plt.plot(C,fullx,label=full)
plt.plot(C,fsx,label=feature selection)
plt.legend(loc=4)
plt.show()

验证一下模型

LR_ = LR(solver=liblinear,C=6.02,random_state=420)
cross_val_score(LR_,X,y,cv=10).mean()
---
0.9473911070780398

X_embedded = SelectFromModel(LR_,norm_order=2).fit_transform(X,y)
cross_val_score(LR_,X_embedded,y,cv=10).mean()
---
0.9563164376458386
# 也就是上面的print(max(fsx),C[fsx.index(max(fsx))])的结果

X_embedded.shape
---
(569, 10)

这样我们就实现了在特征选择的前提下,保持模型拟合的高效,现在,如果有一位医生可以来为我们指点迷津,看看剩下的这些特征中,有哪些是对针对病情来说特别重要的,也许我们还可以继续降维。 当然,除了嵌入法,系数累加法或者包装法也是可以使用的。

比较麻烦的系数累加法

系数累加法的原理非常简单。在PCA中,我们通过绘制累积可解释方差贡献率曲线来选择超参数,在逻辑回归中我们可以使用系数coef_来这样做,并且我们选择特征个数的逻辑也是类似的:找出曲线由锐利变平滑的转折点,转折点之前被累加的特征都是我们需要的,转折点之后的我们都不需要。 不过这种方法相对比较麻烦,因为我们要先对特征系数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序,还要确保我们知道排序后的每个系数对应的原始特征的位置,才能够正确找出那些重要的特征。如果要使用这样的方法,不如直接使用嵌入法来得方便。

简单快速的包装法

相对的,包装法可以直接设定我们需要的特征个数,逻辑回归在现实中运用时,可能会有”需要5~8个变量”这种需求,包装法此时就非常方便了。不过逻辑回归的包装法的使用和其他算法一样,并不具有特别之处,因此在这里就不在赘述。

以上是关于详解逻辑回归与评分卡-逻辑回归中的特征工程菜菜的sklearn课堂笔记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详解逻辑回归与评分卡-用逻辑回归制作评分卡-重复值和缺失值处理菜菜的sklearn课堂笔记

详解数据预处理和特征工程-特征选择-相关性过滤-互信息法菜菜的sklearn课堂笔记

为什么要使用逻辑回归制作评分卡

逻辑回归评分卡100问——基于申请评分卡

详解决策树-交叉验证菜菜的sklearn课堂笔记

DataScience:逻辑回归之金融评分卡模型的简介构建开发使用过程之详细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