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外部排序方法

Posted 亮亮-AC米兰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常用的外部排序方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定义问题

      外部排序指的是大文件的排序,即待排序的记录存储在外存储器上,待排序的文件无法一次装入内存,需要在内存和外部存储器之间进行多次数据交换,以达到排序整个文件的目的。外部排序最常用的算法是多路归并排序,即将原文件分解成多个能够一次性装入内存的部分,分别把每一部分调入内存完成排序。然后,对已经排序的子文件进行多路归并排序。

处理过程

  (1)按可用内存的大小,把外存上含有n个记录的文件分成若干个长度为L的子文件,把这些子文件依次读入内存,并利用有效的内部排序方法对它们进行排序,再将排序后得到的有序子文件重新写入外存;

  (2)对这些有序子文件逐趟归并,使其逐渐由小到大,直至得到整个有序文件为止。

   先从一个例子来看外排序中的归并是如何进行的?
  假设有一个含10000 个记录的文件,首先通过10 次内部排序得到10 个初始归并段R1~R10 ,其中每一段都含1000 个记录。然后对它们作如图10.11 所示的两两归并,直至得到一个有序文件为止 如下图

  

 

 

多路归并排序算法以及败者树

    多路归并排序算法在常见数据结构书中都有涉及。从2路到多路(k路),增大k可以减少外存信息读写时间,但k个归并段中选取最小的记录需要比较k-1次,为得到u个记录的一个有序段共需要(u-1)(k-1)次,若归并趟数为s次,那么对n个记录的文件进行外排时,内部归并过程中进行的总的比较次数为s(n-1)(k-1),也即(向上取整)(logkm)(k-1)(n-1)=(向上取整)(log2m/log2k)(k-1)(n-1),而(k-1)/log2k随k增而增因此内部归并时间随k增长而增长了,抵消了外存读写减少的时间,这样做不行,由此引出了“败者树”tree of loser的使用。在内部归并过程中利用败者树将k个归并段中选取最小记录比较的次数降为(向上取整)(log2k)次使总比较次数为(向上取整)(log2m)(n-1),与k无关。

    败者树是完全二叉树,因此数据结构可以采用一维数组。其元素个数为k个叶子结点、k-1个比较结点、1个冠军结点共2k个。ls[0]为冠军结点,ls[1]--ls[k-1]为比较结点,ls[k]--ls[2k-1]为叶子结点(同时用另外一个指针索引b[0]--b[k-1]指向)。另外bk为一个附加的辅助空间,不属于败者树,初始化时存着MINKEY的值。

    多路归并排序算法的过程大致为:

 

   1):首先将k个归并段中的首元素关键字依次存入b[0]--b[k-1]的叶子结点空间里,然后调用CreateLoserTree创建败者树,创建完毕之后最小的关键字下标(即所在归并段的序号)便被存入ls[0]中。然后不断循环:

   2)把ls[0]所存最小关键字来自于哪个归并段的序号得到为q,将该归并段的首元素输出到有序归并段里,然后把下一个元素关键字放入上一个元素本来所在的叶子结点b[q]中,调用Adjust顺着b[q]这个叶子结点往上调整败者树直到新的最小的关键字被选出来,其下标同样存在ls[0]中。循环这个操作过程直至所有元素被写到有序归并段里。

   四、伪代码:

void Adjust(LoserTree &ls, int s)
/*
从叶子结点b[s]到根结点的父结点ls[0]调整败者树*/
  int t, temp;
   t=(s+K)/2;          /*t
b[s]的父结点在败者树中的下标,K是归并段的个数*/
   while(t>0)                         /*
若没有到达树根,则继续*/
        if(b[s]>b[ls[t]])        /*
与父结点指示的数据进行比较*/
                 /*ls[t]
记录败者所在的段号,s指示新的胜者,胜者将去参加更上一层的比较*/
                  temp=s;
                  s=ls[t];
                  ls[t]=temp; 
               
           t=t/2;                     /*
向树根退一层,找到父结点*/
   
  ls[0]=s;                           /*ls[0]
记录本趟最小关键字所在的段号*/


void K_merge( int ls[K])
/*ls[0]~ls[k-1]
是败者树的内部比较结点。b[0]~b[k-1]分别存储k个初始归并段的当前记录*/
/*
函数Get_next(i)用于从第i个归并段读取并返回当前记录*/
   int b[K+1),i,q;
     for(i=0; i<K;i++)                
        b[i]=Get_next(i);           /*
分别读取K个归并段的第一个关键字*/   
     b[K]=MINKEY;                        /*
创建败者树*/
     for(i=0; i<K ; i++)                    /*
设置ls中的败者初值*/
           ls[i]=K;
     for(i=K-1 ; i>=0 ; i--)                /*
依次从b[K-1]……b[0]出发调整败者*/
          Adjust(ls , i);             /*
败者树创建完毕,最小关键字序号存入ls[0]
     while(b[ls[0]] !=MAXKEY )
        q=ls[0];                        /*q
为当前最小关键字所在的归并段*/
          prinftf("%d",b[q]);
          b[q]=Get_next(q);
          Adjust(ls,q);                /*q
为调整败者树后,选择新的最小关键字*/
     
 

如下图,一个详细的过程。2个子结点比较后的败者放入它们的父结点,而胜者送到它们父结点的父节点去再作比较,这才是败者树。b[0]放的是最终的胜者。


胜者树与败者树  


       胜者树和败者树都是完全二叉树,是树形选择排序的一种变型。每个叶子结点相当于一个选手,每个中间结点相当于一场比赛,每一层相当于一轮比赛。

 

      不同的是,胜者树的中间结点记录的是胜者的标号;而败者树的中间结点记录的败者的标号。

 

       胜者树与败者树可以在log(n)的时间内找到最值。任何一个叶子结点的值改变后,利用中间结点的信息,还是能够快速地找到最值。在k路归并排序中经常用到。

 

胜者树

      

       胜者树的一个优点是,如果一个选手的值改变了,可以很容易地修改这棵胜者树。只需要沿着从该结点到根结点的路径修改这棵二叉树,而不必改变其他比赛的结果。


Fig. 1

Fig.1是一个胜者树的示例。规定数值小者胜。

1.         b3 PK b4,b3胜b4负,内部结点ls[4]的值为3;

2.         b3 PK b0,b3胜b0负,内部结点ls[2]的值为3;

3.         b1 PK b2,b1胜b2负,内部结点ls[3]的值为1;

4.         b3 PK b1,b3胜b1负,内部结点ls[1]的值为3。.

当Fig. 1中叶子结点b3的值变为11时,重构的胜者树如Fig. 2所示。

1.         b3 PK b4,b3胜b4负,内部结点ls[4]的值为3;

2.         b3 PK b0,b0胜b3负,内部结点ls[2]的值为0;

3.         b1 PK b2,b1胜b2负,内部结点ls[3]的值为1;

4.         b0 PK b1,b1胜b0负,内部结点ls[1]的值为1。.

Fig. 2

 

 

败者树

 

       败者树是胜者树的一种变体。在败者树中,用父结点记录其左右子结点进行比赛的败者,而让胜者参加下一轮的比赛。败者树的根结点记录的是败者,需要加一个结点来记录整个比赛的胜利者。采用败者树可以简化重构的过程。

 

Fig. 3

Fig. 3是一棵败者树。规定数大者败。

1.         b3 PK b4,b3胜b4负,内部结点ls[4]的值为4;

2.         b3 PK b0,b3胜b0负,内部结点ls[2]的值为0;

3.         b1 PK b2,b1胜b2负,内部结点ls[3]的值为2;

4.         b3 PK b1,b3胜b1负,内部结点ls[1]的值为1;

5.         在根结点ls[1]上又加了一个结点ls[0]=3,记录的最后的胜者。

败者树重构过程如下:

·            将新进入选择树的结点与其父结点进行比赛:将败者存放在父结点中;而胜者再与上一级的父结点比较。

·            比赛沿着到根结点的路径不断进行,直到ls[1]处。把败者存放在结点ls[1]中,胜者存放在ls[0]中。

Fig. 4

       Fig. 4是当b3变为13时,败者树的重构图。

 

       注意,败者树的重构跟胜者树是不一样的,败者树的重构只需要与其父结点比较。对照Fig. 3来看,b3与结点ls[4]的原值比较,ls[4]中存放的原值是结点4,即b3与b4比较,b3负b4胜,则修改ls[4]的值为结点3。同理,以此类推,沿着根结点不断比赛,直至结束。

 

        由上可知,败者树简化了重构。败者树的重构只是与该结点的父结点的记录有关,而胜者树的重构还与该结点的兄弟结点有关。



败者树 多路平衡归并外部排序


外部排序的基本思路

假设有一个72KB的文件,其中存储了18K个整数,磁盘中物理块的大小为4KB,将文件分成18组,每组刚好4KB。

首先通过18次内部排序,把18组数据排好序,得到初始的18个归并段R1~R18,每个归并段有1024个整数。

然后对这18个归并段使用4路平衡归并排序:

第1次归并:产生5个归并段

R11   R12    R13    R14    R15

其中

R11是由R1,R2,R3,R4中的数据合并而来

R12是由R5,R6,R7,R8中的数据合并而来

R13是由R9,R10,R11,R12中的数据合并而来

R14是由R13,R14,R15,R16中的数据合并而来

R15是由R17,R18中的数据合并而来

把这5个归并段的数据写入5个文件:

foo_1.dat    foo_2.dat    foo_3.dat     foo_4.dat     foo_5.dat

 

第2次归并:从第1次归并产生的5个文件中读取数据,合并,产生2个归并段

R21  R22

其中R21是由R11,R12,R13,R14中的数据合并而来

其中R22是由R15中的数据合并而来

把这2个归并段写入2个文件

bar_1.dat   bar_2.dat

 

第3次归并:从第2次归并产生的2个文件中读取数据,合并,产生1个归并段

R31

R31是由R21,R22中的数据合并而来

把这个文件写入1个文件

foo_1.dat

此即为最终排序好的文件。

 

使用败者树加快合并排序

外部排序最耗时间的操作时磁盘读写,对于有m个初始归并段,k路平衡的归并排序,磁盘读写次数为

|logkm|,可见增大k的值可以减少磁盘读写的次数,但增大k的值也会带来负面效应,即进行k路合并

的时候会增加算法复杂度,来看一个例子。

把n个整数分成k组,每组整数都已排序好,现在要把k组数据合并成1组排好序的整数,求算法复杂度

u1: xxxxxxxx

u2: xxxxxxxx

u3: xxxxxxxx

.......

uk: xxxxxxxx

算法的步骤是:每次从k个组中的首元素中选一个最小的数,加入到新组,这样每次都要比较k-1次,故

算法复杂度为O((n-1)*(k-1)),而如果使用败者树,可以在O(logk)的复杂度下得到最小的数,算法复杂

度将为O((n-1)*logk), 对于外部排序这种数据量超大的排序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提高。

 

关于败者树的创建和调整,可以参考清华大学《数据结构-C语言版》

 

产生二进制测试数据

打开Linux终端,输入命令

dd if=/dev/urandom of=random.dat bs=1M count=512

 这样在当前目录下产生一个512M大的二进制文件,文件内的数据是随机的,读取文件,每4个字节

看成1个整数,相当于得到128M个随机整数。


程序实现

[cpp]  view plain  copy
  1. #include <assert.h>  
  2. #include <fcntl.h>  
  3. #include <stdio.h>  
  4. #include <stdlib.h>  
  5. #include <string.h>  
  6. #include <unistd.h>  
  7.   
  8. #include <sys/time.h>  
  9. #include <sys/types.h>  
  10. #include <sys/stat.h>  
  11.   
  12. #define MAX_INT ~(1<<31)  
  13. #define MIN_INT 1<<31  
  14.   
  15. //#define DEBUG  
  16.   
  17. #ifdef DEBUG  
  18. #define debug(...) debug( __VA_ARGS__)   
  19. #else  
  20. #define debug(...)  
  21. #endif  
  22.   
  23. #define MAX_WAYS 100  
  24.   
  25. typedef struct run_t   
  26.     int *buf;       /* 输入缓冲区 */  
  27.     int length;     /* 缓冲区当前有多少个数 */  
  28.     int offset;     /* 缓冲区读到了文件的哪个位置 */  
  29.     int idx;        /* 缓冲区的指针 */  
  30.  run_t;  
  31.   
  32. static unsigned int K;              /* K路合并 */  
  33. static unsigned int BUF_PAGES;      /* 缓冲区有多少个page */  
  34. 外部排序归并排序 败者树

    外排序 & 败者树 & 多路归并-学习

    常用算法——“打擂台”求最值

    赛事快报完美大师赛战报 Eclipse晋级胜者组决赛

    数据结构实践——败者树归并模拟

    我的面试问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