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绝地求生”科大讯飞拼进“决赛圈”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AI“绝地求生”科大讯飞拼进“决赛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技术A
AI时代具有两面性,一面是高 科技 光环加身,行业局势看起来欣欣向荣,另一面却是较为残酷的生存现状。
据腾讯研究院联合IT橘子发布的《2017中美人工智能创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2014年和2015年分别是美、中国AI产业及企业增量的峰值,以2015年为分界,中国的AI企业数量正式超过美国,但此后开始出现下坡趋势,至2017年倒闭的中美AI企业在50家以上。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创新工场CEO李开复等人都提出过人工智能的泡沫化,不仅仅是他们,越来越多业内人士也逐渐认同这一观点,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2017年年末也曾预测2018年会有大批AI创业公司倒闭。
事实上,直到2019年的今天,AI企业轰然倒塌的例子依然存在。美国机器人制造公司,曾经有百万产品销量的Anki于4月份放出停业消息;由于融资方面的问题,成立不到四年的自动化驾驶企业Drive.ai于六月宣布停业并遣散员工,后续被苹果收购,而这两家企业皆属于在市场上拥有好口碑的公司。
AI行业至今没有一本“生存自救手册”,大量融资之后产品如何在市场实现资金回流成为了许多企业苦恼的问题。站在 历史 线上看,这几年正是人工智能公司们不断实践的时期,所以出现“泡沫化”质疑也在所难免。
那么,在如此残酷的AI竞争环境下,科大讯飞是如何拼出一条属于自己的AI道路的?
AI“绝地求生”,讯飞拼进“决赛圈”
绝地求生是款 游戏 ,在这里笔者不是要介绍这款 游戏 。做一个设想,可以把整个AI行业看成这个 游戏 环境。“多人”、“策略”、“竞技”,这些 游戏 关键词完美贴合AI公司们的生存现状,而科大讯飞作为最终挺进“决赛圈”的玩家一员,它面对的是这样一群人:
1、弹药充足的实力王牌
人们对于AI时代的幻想早就表现在各种书籍影视等作品当中了。谷歌全球副总裁Jay Yagnik曾指出:AI的潜力在于能改善人们的生活。对于拥有行业敏锐触觉的互联网巨头们来说,入局AI成了一件必为之事。
腾讯、阿里、亚马逊、英特尔......各大互联网企业都建立起了自己的AI开放平台,它们提供一些技术的免费试用,开发者们也可以查看其技术文档,先不论开放平台这一手段有效吸引了流量,巨头们品牌本身积累起来的流量优势就极具市场竞争力。
当然,除了流量优势,资金、人才竞争力、资源储备等方面的优势也帮助巨头们走一条“快速通道”,使它们更快实现项目落地。 根据4月份互联网周刊联合eNet研究院发布的《2019人工智能分类排行》一文,百度、阿里等公司的相关及业务大多排名靠前。
在《2019人工智能分类排行》的人工智能创新开放平台榜单中,科大讯飞的国家人工智能语音开放创新平台位列其中。可见,讯飞在其核心业务——智能语音领域还是保持着绝对领先水平。
其实,科大讯飞的AI布局早已不仅局限于智能语音领域,在教育、医疗、智慧城市、政法等领域都已深耕多年。“2017年至今,讯飞已形成89项行业解决方案。”刘庆峰在2019科大讯飞1024开发者节上说道。不仅如此,讯飞还搭建了更为丰富的生态。目前,讯飞开放平台已经能够提供267+项AI能力及方案,覆盖160万生态伙伴,形成以讯飞为中心的AI集群。在决赛圈,科大讯飞也可以说是“弹药”充足。
2、熟悉玩法的常驻玩家
除了开辟AI业务的BAT等大型公司,越来越多专注于人工智能产品研发的独角兽们正以暴风之势成长起来。
这群后起之秀之中最具代表性的公司当属AI“四小龙”——商汤、云从、依图和旷视。这四家公司皆成立不到10年,但估值都突破了10亿美元,是名副其实的AI独角兽。
有意思的是,这四家公司主要从事的都是计算机视觉方面的产品开发。事实上,在AI领域,除了智能语音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场景也颇为丰富。
讯飞也并没有忽视这一点。从考量肺结节检测的国际医学影像领域权威评测LUNA,到目前公认自动驾驶领域内最具权威性、专业性的图像语义分割评测集Cityscapes,到医学影像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ISBI举办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割与分级挑战赛(IDRiD),再到ICPR 2018 MTWI挑战赛,科大讯飞均取得了世界前列的亮眼成绩。可以说,讯飞在计算机视觉领域虽“征战”时日不长,却已处处开花。
而正在崛起中的AI公司无疑希望更快实现融资。以四小龙中最“年轻”的云从 科技 为例,这家成立于2015年,专注人脸识别技术研发的公司,其创始人周曦还曾在科大讯飞工作过,云从自B+轮融资结束后估值已达230亿元,今年3月也已完成C轮融资,计划明年赴科创板上市。
在国内,AI公司“起来”的速度之所以飞快,主要是依赖资本注入。据艾媒咨询今年1月份发布的《艾媒报告|2018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研究报告——商业应用篇》,去年我国AI领域融资131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
正因为资本助力,整个产业加速“优胜劣汰”,今后局势将会更加明朗化。这对广大投资者来说是好事一件,也意味着在今后AI公司强者愈强,越容易获得更多的融资。
3、需要抢夺的随机队友
人工智能其实离我们很近。目前AI技术应用到的场景更加多样化,工业园区、民用住宅等场所有时也能见到AI技术的应用实例。
AI技术在安防、医疗、交通、物流等多领域持续发展,甚至出现了AI新零售、AI农业、AI智能纺织等新的技术转型,AI生态正在全球范围逐步生成。
这场人工智能的时代运动,参与其中的企业者众。除了上文提到的两类与互联网紧密相关的公司以外,也出现了诸如海康威视、小米等携带着部分互联网基因的公司,或者是由传统业务转型的公司,虽然推动前沿的AI技术革新可能表现稍弱,但它们在自身的领域同样拥有优势。
而这就是未来的大势所趋,真正的全球智能化借由这些企业来落实,我们在兴奋之余,也可以预测到未来企业之间的交叉融合会诞生出新的格局。
其实这些不那么“主流”的公司到未来都会成为一种资源,供主流玩家们争夺。不仅仅是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将渗透人们生活的细节,AI公司们或许会不断推进跨界合作。
而那时,讯飞是否能拥有足够的实力,拉拢这些潜在的队友呢?能争取到什么程度的资源,除了需要讯飞方面的努力,市场的竞争局势对结果的影响也很大。
目前看来,凭借多赛道布局、搭架行业生态以及不断拓宽AI核心技术护城河等手段,科大讯飞已成功杀入“决赛圈”。但在龙争虎斗的AI之地,来自各方的压力依旧存在。
讯飞需要翻过“双重大山”
科大讯飞成立于1999年,在这20年内随着它的发展出现了不少质疑,主要表现为两大类。
第一类,有相关人士认为科大讯飞存在市值虚高、增收不增利及政府补贴高的情况。
10月24日晚,科大讯飞发布了 2019 年第三季度财报。第三季度,科大讯飞实现营业收入23. 45 亿元,同比增长13.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 84 亿元,同比增长108.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818.1万元,同比增长762.26%。
前三季度,科大讯飞营收65. 73 亿元,同比增长24.41%,净利润3. 74 亿元,同比增长70.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981.43万元,同比增长183.49%。
科大讯飞在公告中表示,营收增速低于净利润增长速度的原因是由于2019年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部分政府财政支出收紧,银行、运营商等行业经营压力增大对公司的部分业务增长速度带来一定影响,此外,公司实施战略聚焦,对一部分非战略的业务进行了主动调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期的营收。
不过科大讯飞表示,公司聚焦重点赛道后,核心业务呈现出 健康 发展的势头,人均效能持续提升,有助于长期 健康 发展。
据了解,2018年底,科大讯飞从此前的170多个 探索 方向,战略聚焦为30多个大项。董事长刘庆峰称,未来要继续贯彻战略聚焦扶优扶强,做只有讯飞能做得好的事情,做好“平台+赛道”,包括C端硬件、教育、医疗、司法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科大讯飞三季度的净利润是一、二季度之和,此前一直困扰讯飞的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正在得到改善,而科大讯飞全年的主要利润集中在第四季度,势头良好。
刘庆峰曾在今年年中表示,人工智能已经进入了规模化应用的落地期,2019年可以被视为人工智能应用红利的兑现年。
事实上,作为在人工智能领域 探索 的创新企业,盈利并不应该成为必要苛求的指标。对成长型、技术型公司来说,但看收入特别是利润,也是极不科学的。公司的市场是多元的,政府也是重要的市场主体。更何况实际上,2018年科大讯飞的营收是79亿,政府补贴是2.7亿,而纳税额是9.3亿。
而且,知识产权和政府补贴一直是美国极力打压中国 科技 公司的两个重要方面。就在上个月,美国把科大讯飞等八家中国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列入了“实体清单”,是何居心?不言而喻!我们不应当忽视国内这些真正拥有核心AI技术的公司一直以来的努力,他们让中国在世界前沿 科技 领域掌握话语权。
第二类,在 社会 舆论方面,科大讯飞也有一些不利消息。
2018年9月,科大讯飞应邀为“2018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提供语音转写服务,一位同传老师将讯飞提供的“机器语音转写”服务误认为“机器同传翻译”并在网上发文质疑。
其实,讯飞的智能会议系统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机器全自动转写并翻译,不需要任何人工同传参与;另一种则需要同传翻译,讯飞仅识别中文/英文语音,转写显示在屏幕上。
就在同传事件发生的三日前,刘庆峰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就介绍过,此次大会上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嘉宾的发言是讯飞机器全自动转写、翻译并投屏。而有三位嘉宾用的则是人机协作的模式。他同时表示,未来会是人与机器配合的AI时代,而绝不是机器取代人类。
显然,讯飞在上述事件的舆论处理上没有做好,作为一个成立20年才成立公关部的公司,一些负面新闻对其最直接的影响表现在股价下跌。但时间和市场无疑是最好的回应,一年多过后的今天,讯飞市值再次回升至700多亿。
热衷撒钱?
根据天眼查给出的资料,截至今年8月底,科大讯飞总共参与公开投资事件115件,未公开投资34件,2019年投资公司18家,其中人工智能方向的公司数量占比最高。
除此之外,科大讯飞旗下子公司也有进行对外投资活动,10月份子公司名下投资的企业就有两家。
在10月24日的开发者大会上,刘庆峰称由讯飞发起的产投活动中投资的公司数量达超过60家,平均增幅达50%以上。
这些数据反映出的是讯飞对投资活动的“热衷”。
事实上,科大讯飞早就在打造自己的AI生态计划,时至今日已经进行到3.0版本。在本次的开发者大会上,讯飞轮值总裁胡郁称要打造去中心化的AI生态体系,通过与开发者们联手来降低AI门槛,拓宽AI开放平台。
“开放共赢”成了科大讯飞宣传的主旨,胡郁还提到,希望不同的AI公司在数据经验等方面分享交流,打造一个混合正交的共赢新生态。截至目前,科大讯飞扶持1800+家生态企业,孵化了其中的75家,战略投资了其中的51家。这些企业在战略投资后,市值增长都超过了147%。
1、图资源?
讯飞倡导的共赢理念中包括资源共享。资源共享这件事虽然乍一看对双方都有利,但其实和小公司相比,大公司能更快实现资源整合利用,从而实现赛道加速。
为什么像讯飞这样体量的大公司也需要其他公司的资源共享呢?笔者将以AI赛道较为独特的一种资源——数据样本来举例说明。
AI机器学习需要用到大量的数据样本进行训练。通常来说,通过普通渠道获得大量数据样本是较为困难的,除了要考虑数据的来源渠道的合法性(部分公司搜集产品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这些数据样本还需要脱敏处理(去除敏感数据)。
搜集大量的数据样本也意味着将花费极大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这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资源、渠道互通对科大讯飞产品研发相当有利。
因此,科大讯飞生态计划的部分作用在于为讯飞更快地吸收资源。
2、图扩充实力?
10月24日开发者节后,胡郁接受有关媒体的访问称讯飞在帮助合作者建立自己的AI平台,而讯飞大量的投资或许会在今后促生出一个词——“讯飞系”。
这些讯飞投资入股的企业陆续加入“讯飞系”,与现在人们常说的“阿里系”、“腾讯系”一样,投资的越多,市场的覆盖份额就越大,实力自然也就越强。讯飞或许也想在AI行业建立自己的体系,百川汇聚当成海,这对今后讯飞在行业里站稳站牢固有极大帮助。
说白了,共同进步是真话,资本逐利也不假。开公司不是做慈善,企业当然是优先考虑自身发展。笔者认同讯飞推动各界建立AI生态,寻求共赢的想法,毕竟AI产品概念落地难度大,以公司的一己之力突围,着实不太现实。
讯飞投资的问题也曾被部分媒体批评,但这或许也是讯飞思索出的一条生存之道。
变现模式何去何从
其实外界对AI公司们的盈利模式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人们常说的B端、C端产品模式套用到人工智能行业中会对公司盈利方面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而讯飞的“路子”与大多数企业还有所不同。
1、B+C双轮驱动模式
在科大讯飞的AI开放平台上,诸如智慧出行、智慧零售、智慧客服、智慧城市等系列产品提供面向企业的服务。
通过科大讯飞的2019上半年财报也可得知,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教育、城市、政法、平台及消费者、 汽车 以及智能服务六大板块。可见,目前科大讯飞主要的收入来自于B端产品。
科大讯飞早在多年前就开始发力,在B端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不得不承认,由于客户身份转变、竞品丰富度提高,B端留给讯飞的发展空间在缩小。
刘庆峰曾公开表示,从2018年开始,科大讯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那就是B+C双轮驱动战略的扎实推进。科大讯飞在B端业务上有很强的优势,但我们不满足于此,我们想要成为既有行业品牌又有公众品牌的公司。讯飞消费者BG自成立以来每年都保持60%的高速增长,2018年C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5.17亿,同比增长96.54%,在整体营收中占接近1/3。双轮驱动的良好格局正在形成,在各种经济周期下实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讯飞也明白,自身的转型之路一开始肯定难以顺畅。胡郁也坦言,转型过程中讯飞短板仍存,对于市场渠道的开拓以及如何吸纳人才都是讯飞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在C端市场更多的巨头夹击下,讯飞再次成功上演“绝处逢生”。
2、B、C殊途能否同归
从to B到to C,对于讯飞来说,这两个方向都要做,两只脚都要站稳。
但是“两条腿”对讯飞是否会有些多余呢?无疑,资源分配成为问题之一。不管是to B还是to C,某一方面过多的投入就意味着其他方面缩减,在有限的人力、资金条件下,保证两种模式的持续开拓和良性经营对于高层决策者来说是一种考验。
其实在整个AI行业中,像科大讯飞这样多管齐下的盈利模式的公司其实不多,而这也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发展前景变得异常开阔,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同类型公司经验作为对照资料,讯飞或许会走一些“弯路”。
刘庆峰曾在广东卫视《我有嘉宾》节目上说过,假使将来讯飞倒下,可能的原因之一就是在缺乏判断的情况下过激的发展。而现在,眼看着讯飞的商业帝国不断完善,正在AI这片海域驶的更远。
此时的讯飞就像来到了新大陆,它的命运究竟会如何,只能自己去 探索 。而人工智能行业中两种模式并行的方式是否能被写入“AI生存自救手册”,相信很多人都会期待讯飞接下来的表现。
总结
当每一个“风口”出现的时候,人们在躁动中往往隐含着乐观兴奋的情绪,这种“风口狂热”孕育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公司,人工智能风口也是如此,AI行业技术难度高于于大多数行业,AI公司们在“织梦”,但故事的结局却十分统一,站在山顶的永远只是极少数。
讯飞A股上市的优势明显,但它面对的AI行业竞争激烈,太多人想进来,而更多人还没站稳就被迫出局,讯飞能在残酷的竞争中拼入“决赛圈”,在迷雾中求盈利,实力和运气缺一不可。幸好,讯飞已准备好了充足的“弹药”。
讯飞市值经历了从起飞到回落到再次回升,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AI的判断已经逐步回归冷静。对于AI行业,人们也渐渐意识到,要带着更多的思考才能看到真相。
AI巨头科大讯飞,成了最好的“教育科技”公司?
“人工智能点亮人间烟火是未来极具诱惑力的画面,也是人类未来将要面对的一个巨大的趋势。”在去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上,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认为人工智能行业已经迎来了发展机遇期。
时间已至2021年,去年的预言似乎正逐步开始实现,AI四小龙中的三家即将加入到资本市场的角逐之中。但在人工智能领域中深耕已久的科大讯飞,似乎在这场机遇来临时表现一般。
8月23日,科大讯飞发布2021年半年报,实现营收及净利的双增长。但在此之后,其股价表现却差强人意。截至8月24日收盘,公司股价跌至52.69元/股,相较上季度股价冲到的最高点下滑了约22%。
股价的摇摆不定,显然更显市场对其未来发展抱持怀疑。当AI赛道即将迎来新的机遇时,科大讯飞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
千亿目标有点“难”?
今年的2月8日,刘庆峰上提出了科大讯飞的五年奋斗目标“十亿用户,千亿收入,万亿生态”。
现在,科大讯飞正不断地向着这个目标靠近。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科大讯飞营收63.19亿元,同比增长45.28%,净利润4.19亿元,同比增长62.12%,扣非后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增长2720.80%。
从基础的营收数据上看,2021年上半年的科大讯飞的表现似乎还不错,但深入来看,却能够发现问题不少。
其一是支出成本的压力正在不断加重。上半年科大讯飞的经营性现金流由去年同期的-103.5亿迅速下滑至-173.4亿元,同比大幅减少67.48%。
图片来源:科大讯飞2021年半年报
财报中科大讯飞解释称,经营性现金流出现降幅主要是受到在上半年支付解决方案项目及芯片备货等经营性贷款增加所致,但这同时也反映了科大讯飞的现金流上存在着巨大的压力。经营性现金流承压,将可能影响到科大讯飞后续的业务扩展。
另一方面,科大讯飞2021H1的毛利率呈现下降态势。上半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下滑至了42.79%。毛利率的降低首先自然是受到成本增长所导致的整体毛利率下滑,同时还能够发现科大讯飞的广告业务占比出现了一定提升。广告业务作为一种毛利较低的业务,拖累了其整体毛利率的增长。
但是,千亿的目标科大讯飞真的能够完成吗?在今年4月20日的业绩沟通会上,刘庆峰曾表示“以2020年为基础的每年45%的增长,大概十四五末就会到1000亿。”
以目前的营收增速来看,如果能够保持上半年的这一增速,刘庆峰所提出的千亿目标显然是有一定希望的。与此同时,科大讯飞正在悄悄发生一些改变。
“双减”风暴之下,科大讯飞正在成为“教育科技”企业?
悬在教培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下后,在教育智能硬件这一细分赛道的企业们迎来了发展机遇,而对于科大讯飞,也是如此。
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教育产品和服务收入达到17.3亿元,同比增涨31.48%,占到整体营收的27.4%。而开放平台业务收入为12.9亿元,同比上涨131.7%,占营收总额的20.46%。
可以发现的是,作为一家靠着语音识别而起家的人工智能企业,科大讯飞营收占比最大的却是教育业务。这是否意味着,科大讯飞正在慢慢“变成”一家教育科技公司?
这需要了解科大讯飞的商业模式是什么。科大讯飞走的是一条“平台+赛道”的路子。“平台”即为行业提供人工智能服务能力,令开发者可以通过平台便捷地使用其AI技术。
“赛道”则是为教育、医疗、城市建设等行业提供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
目前科大讯飞业务组成主要由教育领域、智慧医疗、智慧城市、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智慧汽车、智慧金融、运营商七个板块所组成。
如果单独来看,这七个板块每个都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但科大讯飞并没有能力“面面俱到”。作为语音识别的领头者,科大讯飞的盈利模式仍然只是简单的“卖技术”。盈利模式的孱弱,让科大讯飞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增长困难的边缘。
而从2017年起,科大讯飞开始将目标瞄向了教育赛道,发布了六款面向教育领域的产品。到了2018年,其教育领域营收迅速扩大至21.44亿元,占总营收的27.08%。
能够在教育领域的快速增长,得益于科大讯飞较强的to B基因,因此与校方、政府等机构更易促成合作,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大讯飞在针对B端的教育市场上占据了较大的份额。
如今,恰逢双减政策落地,这意味着继校外教育之后,校内教育将成为教育赛道中的下一个竞争点。
从教育流程来看,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长期以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同时,虽然科大讯飞在智慧校园赛道上已经占据先机,但这一赛道技术壁垒较矮,尚未形成明显的护城河。
而如果同时布局校内及校外教育,两者之间将能够形成协同作用,帮助科大讯飞更好地完成对用户心智的培养,并扩大品牌影响力,形成正向利好,因此这才是为何科大讯飞极力想要拓展C端市场的原因。
目前来看,科大讯飞还尚未成为一家教育科技企业。但教育+AI或许很难帮助科大讯飞达成千亿营收的目标。
巨头环绕,肉搏厮杀,教育+AI能否成就科大讯飞?
教育硬件不仅仅只涉及语音识别,而是对多种AI技术有着极高的要求。一款简单的教育硬件产品,需要同时拥有语音识别、文字识别、大数据算法等多种技术。
技术上,科大讯飞确实拥有这种实力。2020年12月,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2020上半年)跟踪》报告,2020年上半年,国内语音语义应用市场规模达6.45亿美元,科大讯飞则占据当期中国语音语义应用市场份额第一。
无法否认的是,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挖掘了20年的科大讯飞想要踏入教育硬件赛道确实有着很强的软实力。
但拥有技术,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获取用户的青睐。科大讯飞教育业务的发展战略,更多的聚焦于与政府、学校达成合作,而忽视了C端业务。
与此同时,科大讯飞正面临着众多参与者的竞争。
如今,教育硬件早已不是一个新兴产业,步步高、读书郎等老牌教育硬件企业早已深耕多年,从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再到供应链上,都已抢占了高地。
而一批新的参与者也正强势入场,阿里、腾讯、百度、小米、华为等纷纷加入战场,这些互联网巨头们拥有完整的生态链,且都是面向C端,相较之下,科大讯飞无论是渠道、生态链、市场份额上并不占优势。
很显然,科大讯飞的路并不好走。但在教育硬件赛道不断内卷化的当前,科大讯飞还能如何向前?
首先是从产品上寻求突破。
无疑,教育市场显然已经成为科大讯飞最有机会的赛道。科大讯飞所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个能够将自身的技术软实力转化成面向C端的硬件产品。
但如何在如今同质化严重的教育硬件产品中跑出一款明星产品,科大讯飞需要更深入调研用户需求,而不是盲目地“依葫芦画瓢”,追逐一些热门的教育硬件产品。从内容上、使用体验上找到突破口,才是科大讯飞破局C端的解决办法。
其次是在渠道上挖掘潜力。
虽然科大讯飞正在不断扩充自身的产品线,但问题是科大讯飞针对C端的产品用户认知程度并不高。
相较阿里、腾讯等自身拥有较为完善的生态链,同时配合自身庞大的流量池,在产品的营销推广上科大讯飞显然难以追赶。因此,科大讯飞可以挖掘互联网广告投放,采用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方式实现品牌宣传。
五年之期可能转瞬即逝,但对科大讯飞而言,五年之后能否完成目标,路上的坎坷仍然还有很多。
最后
当前,科大讯飞的B端业务更多的聚焦于智慧校园领域,虽然已经能够为科大讯飞的业绩提供稳定的增长,但面对千亿的市值目标,长期来看,显然后继乏力。
而在C端领域,如今教育硬件产品的热潮显然是由于教培行业的败退而被涌入的从业者而推向了顶峰,如今乱象已经开始在这个领域出现,大量山寨、同质化的产品层出不穷,极大的削弱了行业的发展潜力。
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其中又以对儿童的教育为重中之重,但逐利的厂商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教培行业的崩盘就是典型的例子,而科大讯飞作为行业的领头企业之一,则更应发挥带头作用,规范行业发展。这既是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自己提供了可行的发展路线。
作者:松鼠鱼
文|松果财经
以上是关于AI“绝地求生”科大讯飞拼进“决赛圈”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