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完整的HTTP请求与响应涉及了哪些知识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次完整的HTTP请求与响应涉及了哪些知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域名解析 --> 发起TCP的3次握手 --> 建立TCP连接后发起http请求 --> 服务器响应http请求,浏览器得到html代码 --> 浏览器解析html代码,并请求html代码中的资源(如js、css、图片等) --> 浏览器对页面进行渲染呈现给用户 参考技术A 当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出请求时,它向服务器传递了一个数据块,也就是请求信息,HTTP请求信息由3部分组成:l 请求方法URI协议/版本
l 请求头(Request Header)
l 请求正文
下面是一个HTTP请求的例子:
GET/sample.jspHTTP/1.1
Accept:image/gif.image/jpeg,*/*
Accept-Language:zh-cn
Connection:Keep-Alive
Host:localhost
User-Agent:Mozila/4.0(compatible;MSIE5.01;Window NT5.0)
Accept-Encoding:gzip,deflate
username=jinqiao&password=1234
(1)请求方法URI协议/版本
请求的第一行是“方法URL议/版本”:GET/sample.jsp HTTP/1.1
以上代码中“GET”代表请求方法,“/sample.jsp”表示URI,“HTTP/1.1代表协议和协议的版本。
根据HTTP标准,HTTP请求可以使用多种请求方法。例如:HTTP1.1目前支持7种请求方法:GET、POST、HEAD、OPTIONS、PUT、DELETE和TARCE。
GET 请求获取由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
POST 在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后附加新的数据。
HEAD 请求获取由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的响应消息报头。
OPTIONS 请求查询服务器的性能,或查询与资源相关的选项和需求。
PUT 请求服务器存储一个资源,并用Request-URI作为其标识。
DELETE 请求服务器删除由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
TRACE 请求服务器回送收到的请求信息,主要用语测试或诊断。
在Internet应用中,最常用的方法是GET和POST。
URI完整地指定了要访问的网络资源,通常只要给出相对于服务器的根目录的相对目录即可,因此总是以“/”开头,最后,协议版本声明了通信过程中使用HTTP的版本。
(2)请求头(Request Header)
请求头包含许多有关的客户端环境和请求正文的有用信息。例如,请求头可以声明浏览器所用的语言,请求正文的长度等。
Accept:image/gif.image/jpeg.*/*
Accept-Language:zh-cn
Connection:Keep-Alive
Host:localhost
User-Agent:Mozila/4.0(compatible:MSIE5.01:Windows NT5.0)
Accept-Encoding:gzip,deflate.
(3)请求正文
请求头和请求正文之间是一个空行,这个行非常重要,它表示请求头已经结束,接下来的是请求正文。请求正文中可以包含客户提交的查询字符串信息:
username=jinqiao&password=1234
在以上的例子的HTTP请求中,请求的正文只有一行内容。当然,在实际应用中,HTTP请求正文可以包含更多的内容。
HTTP请求方法我这里只讨论GET方法与POST方法
l GET方法
GET方法是默认的HTTP请求方法,我们日常用GET方法来提交表单数据,然而用GET方法提交的表单数据只经过了简单的编码,同时它将作为URL的一部分向Web服务器发送,因此,如果使用GET方法来提交表单数据就存在着安全隐患上。例如
http://127.0.0.1/login.jsp?Name=zhangshi&Age=30&Submit=%cc%E+%BD%BB
从上面的URL请求中,很容易就可以辩认出表单提交的内容。(?之后的内容)另外由于GET方法提交的数据是作为URL请求的一部分所以提交的数据量不能太大
l POST方法
POST方法是GET方法的一个替代方法,它主要是向Web服务器提交表单数据,尤其是大批量的数据。POST方法克服了GET方法的一些缺点。通过POST方法提交表单数据时,数据不是作为URL请求的一部分而是作为标准数据传送给Web服务器,这就克服了GET方法中的信息无法保密和数据量太小的缺点。因此,出于安全的考虑以及对用户隐私的尊重,通常表单提交时采用POST方法。
从编程的角度来讲,如果用户通过GET方法提交数据,则数据存放在QUERY_STRING环境变量中,而POST方法提交的数据则可以从标准输入流中获取。
http响应格式
HTTP应答与HTTP请求相似,HTTP响应也由3个部分构成,分别是:
l 状态行
l 响应头(Response Header)
l 响应正文
在接收和解释请求消息后,服务器会返回一个HTTP响应消息。
状态行由协议版本、数字形式的状态代码、及相应的状态描述,各元素之间以空格分隔。
格式: HTTP-Version Status-Code Reason-Phrase CRLF
例如: HTTP/1.1 200 OK \r\n
状态代码:
状态代码由3位数字组成,表示请求是否被理解或被满足。
状态描述:
状态描述给出了关于状态代码的简短的文字描述。
状态代码的第一个数字定义了响应的类别,后面两位没有具体的分类。
第一个数字有五种可能的取值:
- 1xx: 指示信息—表示请求已接收,继续处理。
- 2xx: 成功—表示请求已经被成功接收、理解、接受。
- 3xx: 重定向—要完成请求必须进行更进一步的操作。
- 4xx: 客户端错误—请求有语法错误或请求无法实现。
- 5xx: 服务器端错误—服务器未能实现合法的请求。
状态代码 状态描述 说明
200 OK 客户端请求成功
400 Bad Request 由于客户端请求有语法错误,不能被服务器所理解。
401 Unauthonzed 请求未经授权。这个状态代码必须和WWW-Authenticate报头域一起使用
403 Forbidden 服务器收到请求,但是拒绝提供服务。服务器通常会在响应正文中给出不提供服务的原因
404 Not Found 请求的资源不存在,例如,输入了错误的URL。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服务器发生不可预期的错误,导致无法完成客户端的请求。
503 Service Unavailable 服务器当前不能够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在一段时间之后,服务器可能会恢复正常。
响应头
响应头可能包括:
Location:
Location响应报头域用于重定向接受者到一个新的位置。例如:客户端所请求的页面已不存在原先的位置,为了让客户端重定向到这个页面新的位置,服务 器端可以发回Location响应报头后使用重定向语句,让客户端去访问新的域名所对应的服务器上的资源。当我们在JSP中使用重定向语句的时候,服务器 端向客户端发回的响应报头中,就会有Location响应报头域。
Server:
Server响应报头域包含了服务器用来处理请求的软件信息。它和User-Agent请求报头域是相对应的,前者发送服务器端软件的信息,后者发送客户 端软件(浏览器)和操作系统的信息。下面是Server响应报头域的一个例子:Server: Apache-Coyote/1.1
WWW-Authenticate:
WWW-Authenticate响应报头域必须被包含在401(未授权的)响应消息中,这个报头域和前面讲到的Authorization请求报头域是 相关的,当客户端收到401响应消息,就要决定是否请求服务器对其进行验证。如果要求服务器对其进行验证,就可以发送一个包含了 Authorization报头域的请求,下面是WWW-Authenticate响应报头域的一个例子:WWW-Authenticate: Basic realm="Basic Auth Test!"
从这个响应报头域,可以知道服务器端对我们所请求的资源采用的是基本验证机制。
Content-Encoding:
Content-Encoding实体报头域被使用作媒体类型的修饰符,它的值指示了已经被应用到实体正文的附加内容编码,因而要获得Content- Type报头域中所引用的媒体类型,必须采用相应的解码机制。Content-Encoding主要用语记录文档的压缩方法,下面是它的一个例子: Content-Encoding: gzip。如果一个实体正文采用了编码方式存储,在使用之前就必须进行解码。
Content-Language:
Content-Language实体报头域描述了资源所用的自然语言。Content-Language允许用户遵照自身的首选语言来识别和区分实体。 如果这个实体内容仅仅打算提供给丹麦的阅读者,那么可以按照如下的方式设置这个实体报头域:Content-Language: da。
如果没有指定Content-Language报头域,那么实体内容将提供给所以语言的阅读者。
Content-Length:
Content-Length实体报头域用于指明正文的长度,以字节方式存储的十进制数字来表示,也就是一个数字字符占一个字节,用其对应的ASCII码存储传输。
要注意的是:这个长度仅仅是表示实体正文的长度,没有包括实体报头的长度。
Content-Type
Content-Type实体报头域用语指明发送给接收者的实体正文的媒体类型。例如:
Content-Type: text/html;charset=ISO-8859-1
Content-Type: text/html;charset=GB2312
Last-Modified
Last-Modified实体报头域用于指示资源最后的修改日期及时间。
Expires
Expires实体报头域给出响应过期的日期和时间。通常,代理服务器或浏览器会缓存一些页面。当用户再次访问这些页面时,直接从缓存中加载并显示给用 户,这样缩短了响应的时间,减少服务器的负载。为了让代理服务器或浏览器在一段时间后更新页面,我们可以使用Expires实体报头域指定页面过期的时 间。当用户又一次访问页面时,如果Expires报头域给出的日期和时间比Date普通报头域给出的日期和时间要早(或相同),那么代理服务器或浏览器就 不会再使用缓存的页面而是从服务器上请求更新的页面。不过要注意,即使页面过期了,也并不意味着服务器上的原始资源在此时间之前或之后发生了改变。
Expires实体报头域使用的日期和时间必须是RFC 1123中的日期格式,例如:
Expires: Thu, 15 Sep 2005 16:00:00 GMT
HTTP1.1的客户端和缓存必须将其他非法的日期格式(也包括0)看作已过期。例如,为了让浏览器不要缓存页面,我们也可以利用Expires实体报头 域,设置它的值为0,如下(JSP):response.setDateHeader("Expires",0);
后端知识体系--一次完整的HTTP请求
这里讲的请求是后端DevOps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不包括DNS解析,层层的路由等等,一切都从请求到达我们自己架设的服务器开始。
1.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1.1 TCP连接的建立
客户端的请求到达服务器,首先就是建立TCP连接
Client首先发送一个连接试探,ACK=0 表示确认号无效,SYN = 1 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或连接接受报文,同时表示这个数据报不能携带数据,seq = x 表示Client自己的初始序号(seq = 0 就代表这是第0号包),这时候Client进入syn_sent状态,表示客户端等待服务器的回复
Server监听到连接请求报文后,如同意建立连接,则向Client发送确认。TCP报文首部中的SYN 和 ACK都置1 ,ack = x + 1表示期望收到对方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数据字节序号是x+1,同时表明x为止的所有数据都已正确收到(ack=1其实是ack=0+1,也就是期望客户端的第1个包),seq = y 表示Server 自己的初始序号(seq=0就代表这是服务器这边发出的第0号包)。这时服务器进入syn_rcvd,表示服务器已经收到Client的连接请求,等待client的确认。
Client收到确认后还需再次发送确认,同时携带要发送给Server的数据。ACK 置1 表示确认号ack= y + 1 有效(代表期望收到服务器的第1个包),Client自己的序号seq= x + 1(表示这就是我的第1个包,相对于第0个包来说的),一旦收到Client的确认之后,这个TCP连接就进入Established状态,就可以发起http请求了。
1.2 常见TCP连接限制
1.2.1 修改用户进程可打开文件数限制
在Linux平台上,无论编写客户端程序还是服务端程序,在进行高并发TCP连接处理时,最高的并发数量都要受到系统对用户单一进程同时可打开文件数量的限制(这是因为系统为每个TCP连接都要创建一个socket句柄,每个socket句柄同时也是一个文件句柄)。可使用ulimit命令查看系统允许当前用户进程打开的文件数限制,windows上是256,linux是1024,这个博客的服务器是65535
1.2.2 修改网络内核对TCP连接的有关限制
在Linux上编写支持高并发TCP连接的客户端通讯处理程序时,有时会发现尽管已经解除了系统对用户同时打开文件数的限制,但仍会出现并发TCP连接数增加到一定数量时,再也无法成功建立新的TCP连接的现象。出现这种现在的原因有多种。
第一种原因可能是因为Linux网络内核对本地端口号范围有限制。此时,进一步分析为什么无法建立TCP连接,会发现问题出在connect()调用返回失败,查看系统错误提示消息是“Can’t assign requestedaddress”。同时,如果在此时用tcpdump工具监视网络,会发现根本没有TCP连接时客户端发SYN包的网络流量。这些情况说明问题在于本地Linux系统内核中有限制。
其实,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Linux内核的TCP/IP协议实现模块对系统中所有的客户端TCP连接对应的本地端口号的范围进行了限制(例如,内核限制本地端口号的范围为1024~32768之间)。当系统中某一时刻同时存在太多的TCP客户端连接时,由于每个TCP客户端连接都要占用一个唯一的本地端口号(此端口号在系统的本地端口号范围限制中),如果现有的TCP客户端连接已将所有的本地端口号占满,则此时就无法为新的TCP客户端连接分配一个本地端口号了,因此系统会在这种情况下在connect()调用中返回失败,并将错误提示消息设为“Can’t assignrequested address”。
2.发起HTTP请求
2.1 请求格式
例如这样的一个请求
Accept 就是告诉服务器端,我接受那些MIME类型
Accept-Encoding 这个看起来是接受那些压缩方式的文件
Accept-Lanague 告诉服务器能够发送哪些语言
Connection 告诉服务器支持keep-alive特性
Cookie 每次请求时都会携带上Cookie以方便服务器端识别是否是同一个客户端
Host 用来标识请求服务器上的那个虚拟主机,比如Nginx里面可以定义很多个虚拟主机
那这里就是用来标识要访问那个虚拟主机。
User-Agent 用户代理,一般情况是浏览器,也有其他类型,如:wget curl 搜索引擎的蜘蛛等
条件请求首部:
If-Modified-Since 是浏览器向服务器端询问某个资源文件如果自从什么时间修改过,那么重新发给我,这样就保证服务器端资源
文件更新时,浏览器再次去请求,而不是使用缓存中的文件
安全请求首部:
Authorization: 客户端提供给服务器的认证信息
2.2 keep-alive/persitent
每次HTTP请求都重新建立TCP连接的开销是很大的,于是就出现了keep-alive这个首部,它允许在一次TCP连接中发送/接收多个HTTP报文
然而,keep-alive是有弊端的。在HTTP1.0中,客户端发起请求是加上keep-alive首部,服务端响应时也加上keep-alive首部,那么这个请求就被认为是keep-alive的,直到其中一方主动断开为止。如果没有正确断开,这个资源就会一直被占用了。
哑代理问题:哑代理只是单纯的转发请求,并不能进行解析处理、维持持久连接等其他工作,而聪明的代理可以解析接收到的报文同时可以维持持久连接。
如上图,当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存在不解析直接转发的代理时,connection:keep-alive这个首部是直接转发给服务器的,服务器接收了这个请求之后,就会向客户端发送带有connection:keep-alive的响应,同样盲代理不会解析响应,直接将全部响应转发回客户端。因为客户端收到了这个首部,就认为建立持久连接已经成功了,但是中间的”笨代理“,并不知道这些事情,笨代理只有一种行为模式:在转发请求和回送服务器响应请求之后就认为这次事务结束了,等待连接断开,而这时由于connection:keep-alive首部已经发送到服务器和客户端,双方都认为持久连接已经建立完成,这样就变成了两边认为持久连接OK而中间的哑代理等待连接断开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如果客户端再一次在这条连接上发送请求,请求就会在亚代理处停止,因为哑代理已经在等待连接关闭。这种状态会导致浏览器一直处于挂起状态,直到客户端或服务器之中一个连接超时,关闭连接为止,一段美好的牵手就这么没了(哑代理就是把内容原封不动的转发到代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现代的代理是不会转发connection:keep-alive这个首部的。
persistent
HTTP/1.1的持久连接默认是开启的,只有首部中包含connection:close,才会事务结束之后关闭连接。当然服务器和客户端仍可以随时关闭持久连接。
当发送了connection:close首部之后客户端就没有办法在那条连接上发送更多的请求了。当然根据持久连接的特性,一定要传输正确的content-length。
还有根据HTTP/1.1的特性,是不应该和HTTP/1.0客户端建立持久连接的。最后,一定要做好重发的准备。
管道化连接
HTTP/1.1允许在持久连接上使用管道,这样就不用等待前一个请求的响应,直接在管道上发送第二个请求,在高延迟下,提高性能。
管道化连接的限制:
- 不是持久连接就不能使用管道。
- 必须按照同样的发送顺序回送响应,因为报文没有标签,很可能就顺序就乱咯。
- 因为可以随时关闭持久连接,所以要随时做好重发准备
- 不应该使用管道化发送重复发送会有副作用的请求(如post,重复提交)。
3.负载均衡
接收到HTTP请求之后,就轮到负载均衡登场了,它位于网站的最前端,把短时间内较高的访问量分摊到不同机器上处理。负载均衡方案有软件、硬件两种
F5 BIG-IP是著名的硬件方案,但这里不作讨论
软件方案有LVS HAProxy Nginx等,留作以后补充
4.Nginx(WEB服务器)
在典型的Rails应用部署方案中,Nginx的作用有两个
- 处理静态文件请求
- 转发请求给后端的Rails应用
这是一个简单的Nginx配置文件
后端的Rails服务器通过unix socket与Nginx通信,Nginx伺服public文件夹里的静态文件给用户
5.Rails(应用服务器)
这篇文章无敌了,我没有更多可以写的,只能说一句我用的是Puma。因为服务器是单核的,只能用多线程Puma或者事件驱动的Thin,考虑到以后可能用上Rails 5 ActionCabel,还是直接上Puma吧。
6.数据库(数据库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想访问数据库,就需要与数据库建立连接。Rails读取database.yml中的配置,访问对应的数据库。
一个重要的配置指标pool: Rails中的数据库连接是完全线程安全的,所有pool的值要配置成与Puma的最大线程数相等,这样就不会出现线程等待数据库连接的情况。
7.Redis、Memercache(缓存服务器)
8.消息队列
9.搜索
参考文献
以上是关于一次完整的HTTP请求与响应涉及了哪些知识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