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审计专员应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审计专员应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技术A

计算机审计专员应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审计法》第十二条规定: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审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客观需要其人员的知识结构层次呈现多学科、多领域的状态。因此,审计人员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尽快实现知识更新换代,努力达到一专多能、精益求精的要求。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会计电算化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审计实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计算机审计在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广大审计人员特别是从事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人员在知识技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审计人员至少应具备以下专业知识与技能。

   一、计算机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计算机审计人员,首先必须掌握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这是计算机审计人员与一般审计人员在专业知识要求上的最大差别。一般审计人员能够熟练运用AO软件进行计算分析、查询汇总等操作即可,而计算机审计人员则必须掌握更高层次的计算机知识,具体包括:一是系统相关知识,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操作系统及常用软件的安装、使用及维护等。二是数据库系统相关知识。计算机审计人员必须掌握数据库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数据库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关系数据库理论基础等相关知识,熟悉常见的Access、SqlServer、db2、Oracle等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操作及不同数据库之间数据的相互转换。三是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包括数据交换技术、TCP/IP协议、常见网络互联设备的使用、网络连接与配置等。四是计算机语言相关知识。

  计算机审计人员应熟练掌握SQL语句、审计脚本语言(ASL)等计算机语言,能够运用计算机语言进行审计数据分析、查找审计疑点。五是信息系统相关知识。计算机审计人员应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及设计原理,熟悉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及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主要技术方法。笔者认为,计算机审计人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应保证计算机审计人员具备以下五种能力:

  一是能打开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库并将被审计单位数据库转换过来。计算机审计人员需要熟悉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进行基本的数据库操作,对数据库进行备份、恢复或导入导出等,要能将被审计单位数据库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转换到审计人员熟悉的数据库系统或审计软件中。二是能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数据分析。除使用专门的审计软件外,最好还能够掌握数据库客户端软件的使用,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数据分析。三是能在审计现场搭建临时网络。临时网络主要是利用服务器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的特点来提高数据分析效率,发挥协同办公作用,尤其适合数据量大的项目,同时也有利于数据的安全管理。四是能排除常见的软硬件故障。在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中,计算机审计人员要具备一些解决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基本故障能力,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小问题,使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顺利开展。五是能够运用信息系统了解、描述、测试的相关方法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开展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组成部分及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审计。

   二、审计专业知识。

  审计方法选择恰当与否,不但会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还会对审计质量、结果产生很大影响。计算机审计人员首先是一名审计人员,因此,必须熟悉和掌握审计专业相关知识。一是必须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如审阅法、核对法、查询法、比较法、分析法、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等,熟知并在实践中实施审计全过程。二是熟知审计实施全过程的程序及内容。就国家审计而言,审计实施阶段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终结阶段。(1)审计准备阶段。其工作主要包括:①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②下达审计通知书。③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分析审计风险。④编制审计计划。(2)审计实施阶段。审计实施阶段是审计全过程的中心环节,其主要工作是:①按照审计计划要求,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及其遵守情况进行检查。②对会计报表项目实施重点、细致地检查。③收集审计证据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3)审计终结阶段。审计终结阶段是报表项目审计工作的结束。其主要工作有:①整理、评价审计过程收集的审计证据。②复核审计工作底稿。③评价审计结果。④编写审计报告。

   三、会计专业知识。

  会计专业知识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此,计算机审计人员还应熟悉掌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通过审查分析财务会计数据,反映被审计单位管理过程中的利弊得失,为改进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措施。同时,计算机审计人员应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核算原理、存储程序控制原理与构成、主要数据文件分类以及辅助核算等相关知识,熟悉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专业知识。

   四、法律法规知识。

  开展计算机审计的过程就是将审计思路转化为计算机语言并执行的过程。而要针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或业务数据确定审计思路,首先必须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行业的规章制度。例如在开展五项社保基金审计时,计算机审计人员首先应该掌握和了解与五项社保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能够把握社保资金管理使用中的热点和重点,充分利用计算机实现审计目标。再如在开展新农合基金审计时,如果不了解国家及当地政府关于新农合基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就无法确定对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应该进行哪些分析,设定何种条件查找哪些疑点数据。因此,计算机审计人员必须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因为这是确定审计思路的基础。

  在法律法规的具体使用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一是定性依据要注意法律、法规的层次性。法律、法规范围广,有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有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有地方立法机关和行政机构制定的地方性法律、法规,有行业、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层次越高的政策法规覆盖面越大,宏观指导性越强,而政策法规的层次越低,其针对性、适用性越强。在具体引用时,应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一般情况下,宜从低层次向高层次选择,若遇到低层次法规与高层次法规相抵触时,应适用高层次法规。二是要注意法律、法规的时效性。审计定性时,应以审计事项发生时适用的法规、制度作为衡量标准,而不能以现时或过时的法规、制度作为衡量标准。三是要注意法律、法规的地域性。有些法规只在一定的地区有效,不能把其他地区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作为本地区审计定性的依据。

   五、表达沟通能力。

  对一个审计项目而言,审计项目质量的高低,需要审计组集体的智慧,计算机审计人员作为审计组的成员,需要将审计组的审计思路和个人的计算机技术融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就需要计算机审计人员能够通过与其他审计人员的沟通,将审计思路转化为计算机语言去执行;在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进行调查了解以及提出数据采集要求时,计算机审计人员必须向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说明。这些都要求计算机审计人员有较强的表达沟通能力,具体应达到一下几点要求:一是审计内容、审计目标能够说清楚。不仅是向领导汇报工作时要把情况说清楚,对被审计单位或者进行调查取证时,更要把审计内容、审计目标或者意图说清楚,以建立起和谐的审计关系,营造良好的审计执法环境。二是审计事实要说清楚。不能凭经验、凭感觉进行审计,更不能搞合理推测。对每个审计问题都必须搞清来龙去脉,做到一事一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三是审计定性依据、处理结果能够说清楚。对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与要求能够说得明白。四是审计建议能够说清楚。要能对审计中查出的问题或现象,进行深入地剖析,查找深层次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以满足不同层面的需求,促进审计成果转化。

   六、文字写作能力。

  计算机审计人员要能够对审计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审计发现问题的事实、定性、处理处罚以及审计建议在审计报告中进行准确的表述,同时,计算机审计人员还应该及时总结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及经验,编写AO应用实例及计算机审计方法,这些都需要计算机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对审计专业方面的内容能够准确、清晰、简练的进行表述。具体来说,应达到三项要求:一是要重视谋划布局。审计文书不是资料的简单堆积,更不是任意地罗列。要精心设计撰写提纲,按公文要求分清段落,突出层次性,增强审计文书的内在逻辑性。同时,要笔墨均衡,保证文章的整体性。二是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审计文书实质是法律文书的一种,简明扼要、严谨是法律文书的共性。切不可冗长,总怕别人看不明白,画蛇添足。

  同时,要注意改进文风,切不可数字连串、专业术语连篇。对于报告中涉及到的比较生疏的专业术语或一些主要数据的勾稽关系,一定要加以注明,防止让人越看越糊涂,不得要领。三是用词规范、严谨。不用或尽可能少用形容词、词意表达不准确的词或生疏的字、词。对问题的定性语要认真推敲,从法律角度、政策规定角度进行考证。

;

如何评测软件工程知识技能水平?

1.您认为一个软件工程师的软件工程知识技能水平高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您简要总结一下?

  1. 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如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

  2. 对设计模式的掌握,有助于更好地构建大型软件。

  3. 拥有良好的代码风格,遵守编码规范。

  4. 对软件开发过程的掌握,从瀑布模型到DevOps,熟悉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运维等各阶段, 掌握UML等系统建模语言。

  5. 良好的沟通能力,能与客户沟通需求,与组内成员协商进度等。

  6. 对常用工具的熟练运用,如版本控制工具Git、自动化测试工具、构建工具等。

2.软件工程知识技能水平的测评试题

  一. 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统一软件过程(Unified Process)的特点:(B)

      A. 用例驱动

      B. 持续集成

      C. 以构架为中心

         D. 迭代和增量

  解析:B  统一软件过程是一种用例驱动、以构架为中心、迭代和增量的软件过程框架。

  2. 在软件生命周期中,能准确地确定软件系统必须做什么和具备哪些功能的阶段是:(D)

    A. 概要设计

    B. 详细设计

      C. 可行性分析

         D. 需求分析 

  解析: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是确定待开发软件的功能、性能、数据、界面等需求,从而确定系统的逻辑模型。参加人员有用户、项目负责人、系统分析员。

  3. 软件开发瀑布模型中的软件定义时期各个阶段依次是: (B)

      A. 可行性研究,问题定义,需求分析

      B. 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

      C. 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问题定义

      D. 以上都不对 

  4. 下面不属于软件工程三要素之一的是:(D)

     A. 工具

     B. 过程

     C. 方法

     D. 环境

  解析:软件工程的三要素是方法、工具和过程。方法是完成软件工程项目的技术手段,工具支持软件的开发、管理和文档生成,过程支持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的控制、管理。

  5. 下面不属于软件设计原则的是:(C)

       A. 抽象

    B. 模块化

    C. 自底向上

    D. 信息屏蔽

  解析:软件设计应遵循软件工程的基本目标和原则,在软件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抽象:把事物的本质共性提取出来而不考虑其他细节。

  模块化:指把一个待开发的软件分解为若干小的简单的部分。

  信息屏蔽:指在一个模块内包含的信息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其他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

  模块独立性:模块独立性指每个模块只完成系统要求的独立的子功能,并且与其他模块的联系最少最简单。

  6. _____是对软件系统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作出详细的说明。(C)

    A. 功能描述     B.性能描述 

    C. 数据描述     D.参考文献目录

  解析:软件系统的说明部分包括:数据描述、性能描述、参考文献目录和附录。数据描述是对软件系统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作出的详细说明。

    功能描述中描述了为解决用户问题所需要的每一项功能的过程细节。对每一项功能都要给出处理说明和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限制条件。

    在性能描述中说明系统应能打到的性能和应该满足的限制条件、检测方法和标准,预期的软件响应和可能需要考虑的特殊问题。

    参考文献目录中应包括与该软件有关的全部参考文献,其中包括前期的其他文档、技术参考资料、产品目录手册以及标准等。

  7.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

    A. 接口复杂的模块,其耦合程度一定低  

    B. 耦合程度弱的模块,其内聚程度一定低

    C. 耦合程度弱的模块,其内聚程度一定高

    D. 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解析:耦合是指模块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耦合度越高则模块的独立性越差。内聚是指模块内部各元素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例如一个完成多个功能的模块的内聚度就比完成单一功能的模块的内聚度低。内聚度越低的模块独立性越差。因此,模块独立就是希望每个模块都是高内聚低耦合的。

  8.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A. 黑盒测试方法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内部特征

  B. 黑盒测试方法主要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内部特征

  C. 白盒测试主要考虑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

  D. 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解析:黑盒测试是根据规格说明所规定的功能来设计测试用例,它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常用的黑盒测试技术有等价类划分、边值分析、错误猜测等。白盒测试是在程序内部进行,主要用于完成软件内部所有数据结构的验证,如:内部的逻辑结构、路径等。

 

  二、名词解释

  1. 模块化(modularity):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有多种属性,分别反映其内部特性。

   2.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ational Unified Process,RUP):一种软件工程方法,为迭代式软件开发流程它是基于构件(Component-based)的,即所构造的软件系统是由软件构件通过明确定义的接口相互链接所建造起来的。并且它使用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来制定系统的所有蓝图。

   3. 重构(refactoring):指对软件代码做任何更动以增加可读性或者简化结构而不影响输出结果。

   4.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设计模式是对软件工程中普遍存在(反复出现)的各种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设计模式并不直接用来完成代码的编写,而是描述在各种不同情况下,要怎么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案。

   5. 单元测试(unit test):单元测试又称为模块测试,是针对程序模块(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来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工作。

  三、简答题 

  1. 谈一种你熟悉的设计模式,以及你在项目中是如何应用它的?

  (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2. 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在线服务APP,如美团外卖、猫眼电影、背单词APP等,绘制它们用例图。并满足以下要求:

  • 请使用用户的视角,描述用户目标或系统提供的服务
  • 粒度达到子用例级别,并用 include 和 exclude 关联它们
  • 尽可能识别外部系统和服务

   答案示例1:美团外卖用例图   

技术图片 

     答案示例2:扇贝单词APP用例图 

                                                                                                                                                                                       技术图片

Reference:

1.https://books.google.com.hk/books?id=GptnqE20WV0C&pg=PA29&lpg=PA29#v=onepage&q&f=false  2.https://github.com/rockefys/hit/tree/master/%E5%A4%8D%E8%AF%95/%E5%A4%8D%E8%AF%95%E8%B5%84%E6%96%99/%E8%BD%AF%E4%BB%B6%E5%B7%A5%E7%A8%8B/%E8%BD%AF%E4%BB%B6%E5%B7%A5%E7%A8%8B%E8%AF%95%E5%8D%B7

以上是关于计算机审计专员应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注塑工程师应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

软件工程知识技能水平测试

如何评测一个软件工程师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水平与网络编程技能水平

如何评测软件工程知识技能水平?

过计算机四级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

如何评测软件工程知识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