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即学即用,受益终身的效率思维

Posted stormzhangV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套即学即用,受益终身的效率思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 2.89 分钟。

前不久跟一群创业老板们聚会,这次又见到了老吴。

老吴做了一款知识付费的产品,叫知识星球。几个小时聊下来。老吴把这几年创业遇到的坎儿,踩过的坑,试过的路也讲了七七八八。

听完后,我发现其实老吴遇到的问题,都是非常普遍的,是所有创业团队会遇到的问题:

时间太紧,怎么能让产品迭代做到「大步快跑」?

人力有限,怎么把挑剔的,大量的客户服务好?

员工经验少,怎么能快速把团队里的新人带出来?

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不同」,恰恰在于解决相同问题时,展示出的不同手段与能力。所以这篇文章,我就以老吴创业的故事来讲讲——他作为创业者,是如何通过办公工具,来管理创业公司,解决创业公司平时遇到的各种问题。

小工具,有时也是解决大问题的钥匙。

1、

时间太紧,怎么能让产品迭代「大步快跑」?

老吴这款产品,是帮 kol 做社群付费的。当初刚做出来的时候,他的好友冯大辉,主动发微博帮老吴宣传。但老吴清醒的很,他知道成功不可能永远都只靠友情支援。如果产品本身不好用,朋友吆喝来的用户,也会很快无情流失。

可产品刚做出来,功能的确不完善。老吴必须根据市场反馈,「大步快跑」地迭代产品。当时他团队里,有一个很靠谱的大客户经理叫刘容。她遇到有价值的用户反馈,会直接转到公司群里@产品经理,但产品被催进度时,总是一脸茫然:抱歉,群里消息太多了,我实在没有注意到。

刘容意识到,她的推进项目的方式出了大问题——把客户的反馈丢进群里,很快就会被其他消息盖过去。还没讨论出结果呢,就有别的话题插了进来。讨论不聚焦,信息没对齐,产品根本就没有真正地「进入」到自己的需求里。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吴鲁加给了刘容一些建议:要想让大家配合自己一起同行,内部「同频」很重要。

「同频」的第一步,让大家在目标上建立共识,实现「目标同频」。

要对齐目标,讲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沟通的方式,也要从「群聊推进」的沟通方式,升级为「文档推进」。而说到工具的选择也没有什么另类、神秘的,刘容选的就是很多人都已经在用的企业微信「在线文档」。一来,知识星球本身就在用企业微信内部办公,二来,今年企微融入了腾讯文档、腾讯会议的底层技术,文档等功能都有升级,越来越好用。

用企业微信文档是怎么推进项目的?

刘容把项目的背景信息写到文档中,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有多普遍,对知识星球有多重要。清晰描述之后,再贴上用户的聊天记录截图,目的是让协作的人,都能体会到真实的「紧迫感」——不做这件事,我们就真的失去用户了。

刘容说,以往用户向我反馈问题,我转述给产品,产品再转述给开发,信息都会层层损耗,用户的声音越来越弱。而通过文档,一线用户的声音也能「无损耗」地传递到后端,让产品和开发对需求的紧迫性感同身受。

目标同频之后,就是抓紧时间推进了。可产品每个人手上都还有其他的事,对于项目的进度没有那么清晰,刘容催进度的时候,他还会反问你,有这么着急吗?

所以单「目标同频」是远远不够的,还得让大家的「时间感知同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容将团队每一次的讨论与跟进,整理出一条清晰的「时间线」。企业微信的文档有左边这个时间轴,每一次讨论的结论和行动方案都按时间排列。


几月几号,谁和谁讨论了什么,达成的共识是什么,都用这条「时间线」串了起来。大家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原来都做了什么,现在进行到了哪一步,下一步要解决的是什么。遇到项目推不动的时候,也能清晰看到卡点在哪里。

而且企业微信的在线文档跟群聊是互动的,刘容在文档里@了谁,指定谁来处理什么事情,对方就能在醒目的地方收到红点,第一时间感知到。

有时候产品和开发想拖延解决的时候,看到时间线已经拖了这么久还没搞定,也会不好意思再张这个口,不如一鼓作气把这个事彻底处理掉。

后来老吴跟刘容总结复盘的时候告诉她:其实这事道理很简单,以前大家说事习惯「拉个群」,这样会信息就很碎片化,讨论杂乱不集中。换成用「文档」推进项目,就能够让大家清晰地拉通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随时能看到项目的推进进展,效率的提升也就是在这里。

而凭借着快人一步的产品迭代效率,老吴不仅成功地保住了第一波种子用户,而且很快用户量就突破了千万。但这时候,老吴很快也遇到了第二个问题。

2、

怎么与 KOL「共创」分享方法论,为平台培养更多新人?

产品打磨好了,但是要让知识星球持续不断地壮大,只靠头部几位名人 KOL 的影响力是不够的。必须持续发掘和培养有创作能力的新人,让他们跟着平台一起成长,源源不断地吸引粉丝加入付费社群。

可具体要怎么做呢?头部名人 KOL 个个都是高手,他们自己特别会运营自己的粉丝,也很擅长探索自己的变现模式。

所有 KOL 对经验分享,都有天然的热爱。于是,知识星球决定,向多位资深的 KOL 约稿,邀请他们一起「共创」知识星球专属的《社群运营手册》,分享方法论。

这份与 KOL 一起「共创」完成的文档,可以发给新手 KOL,让他们不用从头摸索,少走很多弯路。也可以发给企业内部同事反复学习,成为平台的经验财富。

可万事开头难,问几千个 KOL 收集经验,这件事工程量远比想象中大的多。如果靠 word、邮件、微信聊天记录慢慢下载、收集,汇编完成至少要半年,到时候这套方法论说不定已经过时了,那么新手 KOL 拿到的是没用的旧办法。

最后,他们决定用企业微信在线文档来试试看。而企业微信在线文档和 word 的本质区别有两个,第一,企业微信文档是一个「不断更新和生长的文档」,可以无限地编辑迭代。只要有人日常维护,定期邀请KOL迭代,就可以保证这份文档上的经验永远是新鲜出炉的。第二,企业微信的杀手锏,文档可以直接发给微信上的人编辑。这对老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总不能要求 KOL 们为了配合我,特地下一个别 app,这不现实。」

用企业微信文档后,共创《社群运营手册》这件事变得相对轻松了很多。刘容把模板设置好后,就把文档发给微信上的 KOL了。他们在微信上就能很方便地点开、编辑,写着写着遇到问题了,就在文档里@刘容,就能马上得到解答。

很多 KOL 都有自己的内容团队,也可以把企微文档,转发给自己的团队协作编辑。那段时间,刘容经常看到,一个文档里有 30 多个 KOL 团队,同时创作的壮丽景观。

而老吴,他对这份《社群运营手册》格外满意。要知道,KOL 们在微信里填完后,这份宝贵的经验文档就留存在了企业的「库」里,不会过期也不会丢,成为了知识星球所沉淀下来的一种知识资产。

通过「共创」的方式,和称手的工具,知识星球得以持续不断地培养出付费社群 KOL,成为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目前,资深星主和新手星主共同吸引的用户已经突破 3700 万人,而这份《社群运营手册》立了大功。

3、

创业团队如何快速「带新人」?

解决了产品体验和客户服务,每个创业者都还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老大难问题:

团队人手不足,流动性高。新招的员工虽然聪明,但缺乏经验。

怎么快速培养这些年轻人,在业务上独当一面?怎么把明星员工个人的知识经验,内化沉淀为企业的经验,并传递下去?

老吴意识到,团队不得不做「知识库」了。

然而市面上很多知识库都是要花钱买的,有没有免费的办法能在有效果的前提下,帮公司省下这笔钱?手边已经在用的工具就做不了知识库吗?

未必不能。

我们看看知识库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一个可以随时搜索,存取,查看的在线资料架。

这个「资料架」并不难找,老吴发现企微里有一项自带功能叫「微盘」,里面存的文件,文档、图片、视频等资料,都可以方便员工随时可搜索,可存取,可查看,而这不就是老吴想要的「知识库」吗?

不仅如此,企业微信「微盘」搭建的知识库,还是一个「会生长」的知识库——知识星球在企微上建立了一个公司级的「共享空间」,鼓励团队不定期更新工作上的 learning——比如:产品会分享一些思考、复盘、需求文档的模板,运营会分享例如拉新技巧、星主常见问答,开发也会分享很多技术思考和讨论。

新人来了,可以自行搜索找到对应岗位、对应项目的资料,针对性学习,或是看看别的部门的思考,很快就能上手。

有了知识库,老吴跟我说团队里的每个人都觉得工作变的更轻松,整个公司每个团队的成长都像一本持续编撰的书一样,有了可记录的过去、当下和未来。

4、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

每个创业者,都会担心自己所在的是不是个好赛道,是红海还是蓝海。但我想说,只要你能做对一些根本性的事,即使你像老吴一样处在知识付费这样难做的赛道,也能有冲出来的机会。

说来老套,但知识星球只做对了一件事——「坚持以客户为中心」。

他们把最核心的客户服务好了,把客户对产品有价值的反馈,非常快速地落地了,没有让客户等十年八年,还主动帮助客户去解决他们最核心的变现问题,这就是他们成功的核心。

但别忘了,他们才 50 人,想做到到「大步快跑」和「四两拨千斤」,那就势必要借助像企业微信这样的工具杠杆,帮整个团队放大自己每个人的能量。

创业是门大学问,我们一起继续修行。

以上是关于一套即学即用,受益终身的效率思维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一套即学即用,受益终身的效率思维

Node 即学即用 笔记 思维导图

课程升级 | 极速构建知识体系,即学即用 Serverless

Flutter 即学即用系列博客——04 Flutter UI 初窥

《AngularJS即学即用》读书笔记

Timus 1545. Hieroglyphs Trie的即学即用 实现字典提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