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希的应用 —— 布隆过滤器

Posted 2021dragon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哈希的应用 —— 布隆过滤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章目录

布隆过滤器的提出

在注册账号设置昵称的时候,为了保证每个用户昵称的唯一性,系统必须检测你输入的昵称是否被使用过,这本质就是一个key的模型,我们只需要判断这个昵称被用过,还是没被用过。

  • 方法一:用红黑树或哈希表将所有使用过的昵称存储起来,当需要判断一个昵称是否被用过时,直接判断该昵称是否在红黑树或哈希表中即可。但红黑树和哈希表最大的问题就是浪费空间,当昵称数量非常多的时候内存当中根本无法存储这些昵称
  • 方法二:用位图将所有使用过的昵称存储起来,虽然位图只能存储整型数据,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哈希算法将字符串转换成整型,比如BKDR哈希算法。当需要判断一个昵称是否被用过时,直接判断位图中该昵称对应的比特位是否被设置即可。

位图虽然能够大大节省内存空间,但由于字符串的组合形式太多了,一个字符的取值有256种,而一个数字的取值只有10种,因此无论通过何种哈希算法将字符串转换成整型都不可避免会存在哈希冲突。

这里的哈希冲突就是不同的昵称最终被转换成了相同的整型,此时就可能会引发误判,即某个昵称明明没有被使用过,却被系统判定为已经使用过了,于是就出现了布隆过滤器。

布隆过滤器的概念

布隆过滤器是由布隆(Burton Howard Bloom)在1970年提出的一种紧凑型的、比较巧妙的概率型数据结构,特点是高效地插入和查询。

  • 布隆过滤器其实就是位图的一个变形和延申,虽然无法避免存在哈希冲突,但我们可以想办法降低误判的概率。
  • 当一个数据映射到位图中时,布隆过滤器会用多个哈希函数将其映射到多个比特位,当判断一个数据是否在位图当中时,需要分别根据这些哈希函数计算出对应的比特位,如果这些比特位都被设置为1则判定为该数据存在,否则则判定为该数据不存在。
  • 布隆过滤器使用多个哈希函数进行映射,目的就在于降低哈希冲突的概率,一个哈希函数产生冲突的概率可能比较大,但多个哈希函数同时产生冲突的概率可就没那么大了。

假设布隆过滤器使用三个哈希函数进行映射,那么“张三”这个昵称被使用后位图中会有三个比特位会被置1,当有人要使用“李四”这个昵称时,就算前两个哈希函数计算出来的位置都产生了冲突,但由于第三个哈希函数计算出的比特位的值为0,此时系统就会判定“李四”这个昵称没有被使用过。

哈希的应用


但随着位图中添加的数据不断增多,位图中1的个数也在不断增多,此时就会导致误判的概率增加。比如“张三”和“李四”都添加到位图中后,当有人要使用“王五”这个昵称时,虽然“王五”计算出来的三个位置既不和“张三”完全一样,也不和“李四”完全一样,但“王五”计算出来的三个位置分别被“张三”和“李四”占用了,此时系统也会误判为“王五”这个昵称已经被使用过了。

哈希的应用

布隆过滤器的特点

  • 当布隆过滤器判断一个数据存在可能是不准确的,因为这个数据对应的比特位可能被其他一个数据或多个数据占用了。
  • 当布隆过滤器判断一个数据不存在是准确的,因为如果该数据存在那么该数据对应的比特位都应该已经被设置为1了。

如何控制误判率

  • 很显然,过小的布隆过滤器很快所有的比特位都会被设置为1,此时布隆过滤器的误判率就会变得很高,因此布隆过滤器的长度会直接影响误判率,布隆过滤器的长度越长其误判率越小。
  • 此外,哈希函数的个数也需要权衡,哈希函数的个数越多布隆过滤器中比特位被设置为1的速度越快,并且布隆过滤器的效率越低,但如果哈希函数的个数太少,也会导致误判率变高。

那应该如何选择哈希函数的个数和布隆过滤器的长度呢,有人通过计算后得出了以下关系式:

其中k为哈希函数个数,m为布隆过滤器长度,n为插入的元素个数,p为误判率。

我们这里可以大概估算一下,如果使用3个哈希函数,即k的值为3,的值我们取0.7,那么 的关系大概是以上是关于哈希的应用 —— 布隆过滤器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哈希的应用 —— 布隆过滤器

34 布隆过滤器

哈希的应用 —— 布隆过滤器

哈希的应用

C++从青铜到王者第二十一篇:哈希的应用之位图布隆过滤器

哈希表应用(位图和布隆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