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分析的关联分析的方法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关联分析的关联分析的方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技术A


Apriori算法是挖掘产生布尔关联规则所需频繁项集的基本算法,也是最著名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之一。Apriori算法就是根据有关频繁项集特性的先验知识而命名的。它使用一种称作逐层搜索的迭代方法,k—项集用于探索(k+1)—项集。首先,找出频繁1—项集的集合.记做L1,L1用于找出频繁2—项集的集合L2,再用于找出L3,如此下去,直到不能找到频繁k—项集。找每个Lk需要扫描一次数据库。
为提高按层次搜索并产生相应频繁项集的处理效率,Apriori算法利用了一个重要性质,并应用Apriori性质来帮助有效缩小频繁项集的搜索空间。
Apriori性质:一个频繁项集的任一子集也应该是频繁项集。证明根据定义,若一个项集I不满足最小支持度阈值min_sup,则I不是频繁的,即P(I)<min_sup。若增加一个项A到项集I中,则结果新项集(I∪A)也不是频繁的,在整个事务数据库中所出现的次数也不可能多于原项集I出现的次数,因此P(I∪A)<min_sup,即(I∪A)也不是频繁的。这样就可以根据逆反公理很容易地确定Apriori性质成立。
针对Apriori算法的不足,对其进行优化:
1)基于划分的方法。该算法先把数据库从逻辑上分成几个互不相交的块,每次单独考虑一个分块并对它生成所有的频繁项集,然后把产生的频繁项集合并,用来生成所有可能的频繁项集,最后计算这些项集的支持度。这里分块的大小选择要使得每个分块可以被放入主存,每个阶段只需被扫描一次。而算法的正确性是由每一个可能的频繁项集至少在某一个分块中是频繁项集保证的。
上面所讨论的算法是可以高度并行的。可以把每一分块分别分配给某一个处理器生成频繁项集。产生频繁项集的每一个循环结束后.处理器之间进行通信来产生全局的候选是一项集。通常这里的通信过程是算法执行时间的主要瓶颈。而另一方面,每个独立的处理器生成频繁项集的时间也是一个瓶颈。其他的方法还有在多处理器之间共享一个杂凑树来产生频繁项集,更多关于生成频繁项集的并行化方法可以在其中找到。
2)基于Hash的方法。Park等人提出了一个高效地产生频繁项集的基于杂凑(Hash)的算法。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寻找频繁项集的主要计算是在生成频繁2—项集Lk上,Park等就是利用这个性质引入杂凑技术来改进产生频繁2—项集的方法。
3)基于采样的方法。基于前一遍扫描得到的信息,对它详细地做组合分析,可以得到一个改进的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先使用从数据库中抽取出来的采样得到一些在整个数据库中可能成立的规则,然后对数据库的剩余部分验证这个结果。这个算法相当简单并显著地减少了FO代价,但是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产生的结果不精确,即存在所谓的数据扭曲(Dataskew)。分布在同一页面上的数据时常是高度相关的,不能表示整个数据库中模式的分布,由此而导致的是采样5%的交易数据所花费的代价同扫描一遍数据库相近。
4)减少交易个数。减少用于未来扫描事务集的大小,基本原理就是当一个事务不包含长度为志的大项集时,则必然不包含长度为走k+1的大项集。从而可以将这些事务删除,在下一遍扫描中就可以减少要进行扫描的事务集的个数。这就是AprioriTid的基本思想。 由于Apriori方法的固有缺陷.即使进行了优化,其效率也仍然不能令人满意。2000年,Han Jiawei等人提出了基于频繁模式树(Frequent Pattern Tree,简称为FP-tree)的发现频繁模式的算法FP-growth。在FP-growth算法中,通过两次扫描事务数据库,把每个事务所包含的频繁项目按其支持度降序压缩存储到FP—tree中。在以后发现频繁模式的过程中,不需要再扫描事务数据库,而仅在FP-Tree中进行查找即可,并通过递归调用FP-growth的方法来直接产生频繁模式,因此在整个发现过程中也不需产生候选模式。该算法克服了Apriori算法中存在的问颢.在执行效率上也明显好于Apriori算法。

数学建模暑期集训9:灰色关联分析

本专栏第23篇数学建模学习笔记(二十三)灰色关联分析记录了灰色关联分析的一些基本知识。本篇内容对数学原理不作赘述,对matlab程序进行一定的补充。

灰色关联分析是国内学者提出的分析方法,适用于样本量比较少的情况。样本量多的情况还是使用一般方法,例如多元回归等…

matlab代码:
所有指标均正向化:

clear;clc
load gdp.mat  % 导入数据 一个6*4的矩阵
Mean = mean(gdp);  % 求出每一列的均值以供后续的数据预处理
gdp = gdp ./ repmat(Mean,size(gdp,1),1);  %size(gdp,1)=6, repmat(Mean,6,1)可以将矩阵进行复制,复制为和gdp同等大小,然后使用点除(对应元素相除),这些在第一讲层次分析法都讲过
disp('预处理后的矩阵为:'); disp(gdp)
Y = gdp(:,1);  % 母序列
X = gdp(:,2:end); % 子序列
absX0_Xi = abs(X - repmat(Y,1,size(X,2)))  % 计算|X0-Xi|矩阵(在这里我们把X0定义为了Y)
a = min(min(absX0_Xi))    % 计算两级最小差a
b = max(max(absX0_Xi))  % 计算两级最大差b
rho = 0.5; % 分辨系数取0.5
gamma = (a+rho*b) ./ (absX0_Xi  + rho*b)  % 计算子序列中各个指标与母序列的关联系数
disp('子序列中各个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
disp(mean(gamma))

所有指标未正向化:

clear;clc
load data_water_quality.mat

%%  判断是否需要正向化
[n,m] = size(X);
disp(['共有' num2str(n) '个评价对象, ' num2str(m) '个评价指标']) 
Judge = input(['这' num2str(m) '个指标是否需要经过正向化处理,需要请输入1 ,不需要输入0:  ']);   %1

if Judge == 1
    Position = input('请输入需要正向化处理的指标所在的列,例如第2、3、6三列需要处理,那么你需要输入[2,3,6]: '); %[2,3,4]
    disp('请输入需要处理的这些列的指  标类型(1:极小型, 2:中间型, 3:区间型) ')
    Type = input('例如:第2列是极小型,第3列是区间型,第6列是中间型,就输入[1,3,2]:  '); %[2,1,3]
    % 注意,PositionType是两个同维度的行向量
    for i = 1 : size(Position,2)  %这里需要对这些列分别处理,因此我们需要知道一共要处理的次数,即循环的次数
        X(:,Position(i)) = Positivization(X(:,Position(i)),Type(i),Position(i));
    % Positivization是我们自己定义的函数,其作用是进行正向化,其一共接收三个参数
    % 第一个参数是要正向化处理的那一列向量 X(:,Position(i))   回顾上一讲的知识,X(:,n)表示取第n列的全部元素
    % 第二个参数是对应的这一列的指标类型(1:极小型, 2:中间型, 3:区间型)
    % 第三个参数是告诉函数我们正在处理的是原始矩阵中的哪一列
    % 该函数有一个返回值,它返回正向化之后的指标,我们可以将其直接赋值给我们原始要处理的那一列向量
    end
    disp('正向化后的矩阵 X =  ')
    disp(X)
end

%% 对正向化后的矩阵进行预处理
Mean = mean(X);  % 求出每一列的均值以供后续的数据预处理
Z = X ./ repmat(Mean,size(X,1),1);  
disp('预处理后的矩阵为:'); disp(Z)

%% 构造母序列和子序列
Y = max(Z,[],2);  % 母序列为虚拟的,用每一行的最大值构成的列向量表示母序列
X = Z; % 子序列就是预处理后的数据矩阵

%% 计算得分
```java
absX0_Xi = abs(X - repmat(Y,1,size(X,2)))  % 计算|X0-Xi|矩阵
a = min(min(absX0_Xi))    % 计算两级最小差a
b = max(max(absX0_Xi))  % 计算两级最大差b
rho = 0.5; % 分辨系数取0.5
gamma = (a+rho*b) ./ (absX0_Xi  + rho*b)  % 计算子序列中各个指标与母序列的关联系数
weight = mean(gamma) / sum(mean(gamma));  % 利用子序列中各个指标的灰色关联度计算权重
score = sum(X .* repmat(weight,size(X,1),1),2);   % 未归一化的得分
stand_S = score / sum(score);   % 归一化后的得分
[sorted_S,index] = sort(stand_S ,'descend') % 进行排序

里面有些相关自定义函数可参见
数学建模暑期集训7:TOPSIS法(优劣解距离法)

以上是关于关联分析的关联分析的方法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关联分析简要介绍

数学建模笔记——评价类模型之灰色关联分析

R语言关联分析之啤酒和尿布

9.2 GWAS:关联分析——TASSEL(GLM/MLM/CMLM)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的计算原理

数据挖掘- 关联分析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