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网络计算——神经网络实现鸢尾花分类
Posted 拾牙慧者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神经网络计算——神经网络实现鸢尾花分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blog为观看MOOC视频与网易云课堂所做的笔记
课堂链接:
人工智能实践:TensorFlow笔记吴恩达机器学习
疑问与思考
为什么按照batch喂入数据
之前看的视频里面处理数据都是一次性将所有数据喂入,现在看的这个视频对数据进行了分组投入。这是为何?
参考链接:
深度学习中的batch理解(batch size一次喂给神经网络的数据大小量)用CNN做图像分类的时候,为什么要一批一批地输入数据?
对样本数据的处理方法:
传统的梯度下降法:用全部样本计算迭代时的梯度
随机梯度下降法(在线梯度下降法):一次只喂一个样本
batch梯度下降法:每次喂一部分样本让其完成本轮迭代
区别举例:一次性喂500个样本并迭代一次,跟一次喂1个样本迭代500次相比
第一种是将参数一次性更新500个样本的量,第二种是迭代的更新500次参数。
1、在同等的计算量之下(一定的时间内),使用整个样本集的收敛速度要远慢于使用少量样本的情况。换句话说,要想收敛到同一个最优点,使用整个样本集时,虽然迭代次数少,但是每次迭代的时间长,耗费的总时间是大于使用少量样本多次迭代的情况的。
2、样本量少的时候会带来很大的方差,会导致在下降到很差的局部最小值、鞍点震荡出收敛处,有利于向全局最小值迈进。
当样本量很多时,方差很小,对梯度的估计要准确和稳定的多,可能导致深陷局部最小值、鞍点,导致训练效果不如意
3、与GPU性能有关,GPU性能越好,同时训练的数据就越多,batch就可以越大。
代码以及展示
把打乱后的数据集中前120个数据取出来作为训练集,后30个为测试集
输入特征是4个,所以输入节点是4。只用一层网络,输出节点是分类数:3
第一层for循环针对数据集,第二层for循环针对batch。
训练集120个数据,batch是32个,,每个step只能喂入32组数据,需要batch级别循环4次。
所以除以4,得到每个循环得到的平均loss。
代码:
# 利用鸢尾花数据集,实现前向传播、反向传播,可视化loss曲线
# 导入所需模块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from sklearn import datasets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 导入数据,分别为输入特征和标签
x_data = datasets.load_iris().data
y_data = datasets.load_iris().target
# 随机打乱数据(因为原始数据是顺序的,顺序不打乱会影响准确率)
# seed: 随机数种子,是一个整数,当设置之后,每次生成的随机数都一样(为方便教学,以保每位同学结果一致)
np.random.seed(116) # 使用相同的seed,保证输入特征和标签一一对应
np.random.shuffle(x_data)
np.random.seed(116)
np.random.shuffle(y_data)
tf.random.set_seed(116)
# 将打乱后的数据集分割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为前120行,测试集为后30行
x_train = x_data[:-30]
y_train = y_data[:-30]
x_test = x_data[-30:]
y_test = y_data[-30:]
# 转换x的数据类型,否则后面矩阵相乘时会因数据类型不一致报错
x_train = tf.cast(x_train, tf.float32)
x_test = tf.cast(x_test, tf.float32)
# from_tensor_slices函数使输入特征和标签值一一对应。(把数据集分批次,每个批次batch组数据)
train_db = tf.data.Dataset.from_tensor_slices((x_train, y_train)).batch(32)
test_db = tf.data.Dataset.from_tensor_slices((x_test, y_test)).batch(32)
# 生成神经网络的参数,4个输入特征故,输入层为4个输入节点;因为3分类,故输出层为3个神经元
# 用tf.Variable()标记参数可训练
# 使用seed使每次生成的随机数相同(方便教学,使大家结果都一致,在现实使用时不写seed)
w1 = tf.Variable(tf.random.truncated_normal([4, 3], stddev=0.1, seed=1))
b1 = tf.Variable(tf.random.truncated_normal([3], stddev=0.1, seed=1))
lr = 0.1 # 学习率为0.1
train_loss_results = [] # 将每轮的loss记录在此列表中,为后续画loss曲线提供数据
test_acc = [] # 将每轮的acc记录在此列表中,为后续画acc曲线提供数据
epoch = 500 # 循环500轮
loss_all = 0 # 每轮分4个step,loss_all记录四个step生成的4个loss的和
# 训练部分
for epoch in range(epoch): #数据集级别的循环,每个epoch循环一次数据集
for step, (x_train, y_train) in enumerate(train_db): #batch级别的循环 ,每个step循环一个batch
with tf.GradientTape() as tape: # with结构记录梯度信息
y = tf.matmul(x_train, w1) + b1 # 神经网络乘加运算
y = tf.nn.softmax(y) # 使输出y符合概率分布(此操作后与独热码同量级,可相减求loss)
y_ = tf.one_hot(y_train, depth=3) # 将标签值转换为独热码格式,方便计算loss和accuracy
loss = tf.reduce_mean(tf.square(y_ - y)) # 采用均方误差损失函数mse = mean(sum(y-out)^2)
loss_all += loss.numpy() # 将每个step计算出的loss累加,为后续求loss平均值提供数据,这样计算的loss更准确
# 计算loss对各个参数的梯度
grads = tape.gradient(loss, [w1, b1])
# 实现梯度更新 w1 = w1 - lr * w1_grad b = b - lr * b_grad
w1.assign_sub(lr * grads[0]) # 参数w1自更新
b1.assign_sub(lr * grads[1]) # 参数b自更新
# 每个epoch,打印loss信息
print("Epoch , loss: ".format(epoch, loss_all/4))
train_loss_results.append(loss_all / 4) # 将4个step的loss求平均记录在此变量中
loss_all = 0 # loss_all归零,为记录下一个epoch的loss做准备
# 测试部分
# total_correct为预测对的样本个数, total_number为测试的总样本数,将这两个变量都初始化为0
total_correct, total_number = 0, 0
for x_test, y_test in test_db:
# 使用更新后的参数进行预测
y = tf.matmul(x_test, w1) + b1
y = tf.nn.softmax(y)
pred = tf.argmax(y, axis=1) # 返回y中最大值的索引,即预测的分类
# 将pred转换为y_test的数据类型
pred = tf.cast(pred, dtype=y_test.dtype)
# 若分类正确,则correct=1,否则为0,将bool型的结果转换为int型
correct = tf.cast(tf.equal(pred, y_test), dtype=tf.int32)
# 将每个batch的correct数加以上是关于神经网络计算——神经网络实现鸢尾花分类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python图像对抗]二深度学习基本概念以及神经网络实现鸢尾花分类
[python图像对抗]二深度学习基本概念以及神经网络实现鸢尾花分类
[python图像对抗]二深度学习基本概念以及神经网络实现鸢尾花分类
Matlab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实现多分类预测(Excel可直接替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