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模型五分钟了解<DIKW模型>,什么是 DIKW 模型?以 DIKW 为基础的三次跃迁,如何用 DIKW 模型知识体系?

Posted 一个写湿的程序猿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思维模型五分钟了解<DIKW模型>,什么是 DIKW 模型?以 DIKW 为基础的三次跃迁,如何用 DIKW 模型知识体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思维模型】五分钟了解< DIKW 模型 >,什么是 DIKW 模型?以 DIKW 为基础的三次跃迁,如何用 DIKW 模型知识体系?

参考:数据化分析、思维模型、林骥

1. 什么是 DIKW 模型?

DIKW 模型是以下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

Data(数据)Information(信息)Knowledge(知识)Wisdom(智慧)

下图是从数据新手,到信息高手,再到知识专家,最终成为智慧大师,形成「点、线、面、体」的共振,这是一个从无知到了解、再到熟悉和精通的过程。

数据是原始的、未经处理的事实,不经分析的数据,就如同地底下未经开采的石油,存在却没有价值,需要运用数据分析的思维,才能把它的价值充分挖掘出来。

比如:广州的温度是 39 ℃,如果缺乏相关的背景信息,就不知道这个数据想要说明什么。

信息是带有逻辑的数据组合,帮助我们「知其然

比如:广州的温度是 39 ℃,比前一天上升了 6 ℃,天气很热。

知识是基于信息的理解,帮助我们「知其所以然」,知道信息背后的原因,从而建立起对世界的正确认知

比如,广州的温度是 39 ℃,比前一天上升了 6 ℃,天气很热,主要是因为夏天的阳光直射到地面。

智慧是预见事物发展的规律,帮助我们见微知著,预测未来,知道哪种选择是更好的,并且知道怎么把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比如,通过天气预报,预测明天的天气状况,就能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例如:下雨要带伞,高温天气要预防中暑等。

数据就像一些零散的点,看不出有什么用;信息就像连点成线,找到数据之间的联系或线索;知识就像把线条组成平面或网络,发现信息背后的东西。智慧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包括理解、分析、判断、创造、思考等能力,体现为能够更好地化解难题

从数据中获得有用的信息(点→线),从信息中获得有效的知识(线→面),从知识中获得有益的智慧(面→体),这是一个价值从小到大、难度由易到难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 以 DIKW 为基础的三次跃迁

要想创造更大的价值,需要经过三次跃迁。而每一次跃迁,都能带来更大的收益。

第一次跃迁,是从数据到信息,也就是从点到线的过程。数据就像是一些零散的拼图,杂乱无章地堆放在一起,如果没有特定的应用环境,数据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

第二次跃迁,是从信息到知识,也就是从线到面的过程。当数据之间建立联系之后,就上升到信息层级,拼图开始出现形状。当两块拼图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像两个点连成了一条线。当我们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对信息进行分组,生成一个更复杂的实体时,就创造了知识,让我们能够从拼图中可以看到更有意义的事物。

第三次跃迁,是从知识到智慧,也就是从面到体的过程。当多块拼图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好像有很多条线组成了一个面。只有经过 3 次跃迁,才能看到一幅包含立体画面的拼图。

一个有智慧的人,通常会从当下的数据「点」出发,找准自己的位置,朝着正确的方向划「线」,获得有用的信息线索,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形成三位一「体」,经过日积月累,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按照数学的思维逻辑,空间中的点是 0 维的,线是 1 维的,面是 2 维的,体是 3 维的,如果再加上时间的维度,那么我们所处的时空就是 4 维的。

假设在 0 维空间中,最高只有 0 分,在 1 维空间中,最高是 100 分,那么在 2 维空间中,即使每个维度各自都只有 30 分,面积也有 900;如果是在 3 维空间中,每个维度 30 分,那么体积就是 27000;如果是在 4 维空间中,每个维度 30 分,4 个维度相乘,得到的结果是 810000,它是 1 维空间最高分的 8100 倍。

虽然这些都只是理论上的数字,但是却能够说明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

3. 如何用 DIKW 模型知识体系

选择和时间做朋友,在时间的积累作用下,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能量,产生的影响力将会是巨大的。

如何用 DIKW 模型建立知识体系呢?

参考《打开心智》书中介绍的 INKP 知识管理法,其中 INKP 是以下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

Inbox(收件箱)Note(记录)Knowledge(知识)Project(项目)

为了方便理解,我结合《卡片笔记写作法》,对某些概念做了微调,比如,把「概念笔记」换成「概念卡片」,这样能更好地与「主题笔记」进行区分,也能更加形象。就像一本笔记本,其中有很多页,每一页就相当于一张卡片。

具体来讲,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可以分成以下 5 个步骤:

1、收集数据

把学习到的东西,以及内心产生的灵感和想法,统统放进「数据」文件夹,形成一个「数据库」,它们是原始的数据。

为了避免打断阅读状态,让自己更加专注在学习中,此时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进行分类整理,只要直接快速记录,放进「数据」这个文件夹中即可。

2、整理信息

定期安排一个时间(比如每天晚上),集中整理自己的「数据库」,如果对某个概念感兴趣,就主动去学习相关的知识,把它们汇总整理到「信息」文件夹,形成「概念卡片」,这是知识体系的素材,主要用来查阅和补充信息,等待下一步被「主题笔记」所引用。

当信息存在缺口的时候,可以提醒自己继续学习,补充完善这些概念卡片。

3、提炼知识

当我们发现概念卡片有内在的关联时,就可以整合起来,经过排列组合,补充完善之后,就可以提炼成「主题笔记」,放进「知识」文件夹,它保存了自己对某个领域所知道的一切知识,这知识体系的核心和中枢。

如果有些琐碎的细节,不需要放在主题笔记中,但又想在需要时能快速找到,就可以单独建一张概念卡片,关联到主题笔记中。

我们建立知识体系的目标,是尽可能去丰富和完善这些主题笔记,而不是去积累大量的概念卡片。

4、产生智慧

当我们需要解决某个问题、完成某个任务目标或执行某个项目时,就可以打开「智慧」文件夹,新建一个「项目」。

在一段时间内,让「项目」成为我们行动的总控室,用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在不断化解难题的过程中,让自己逐渐成为一个更有智慧的人,最终达成自己的目标。

5、复盘总结

在项目执行完成之后,可以再做一个总的复盘,把有用的信息整理到对应的概念和主题中去,这些又可以成为我们新的知识,用来解决更加复杂的难题,形成自我成长的闭环。

4. 小结

这一套建立知识体系的方法和流程,我认为与《卡片笔记写作法》的思路是相似的。它提醒我们,不要做知识的「搬运工」,也不要做知识的「收藏家」,而要做知识的「践行者」,让知识真正流动起来,让知识变得更有价值。

数据是构成信息的原材料,信息是知识的源泉,而知识是整个知识体系的主干,需要不断去增补、删减、提炼、加工和复习,你可以通过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专注、深入、系统地研究某个细分领域,最终成为精通某个细分领域的人。

运用数据分析的目标思维,按照「以终为始」的习惯,先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自上而下,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可以避免漫无目的地去接收一些系统算法推荐的碎片化信息,导致知识体系过于零散,无法形成深度的思考。

每个人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方法。

总之,记录数据和收集信息只是基础,而深度思考和付诸行动才是关键。努力把别人的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经过不断完善、修改和丰富,用来指导决策和行动,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思维模型五分钟了解<复利思维>,为何学习复利思维?什么是复利思维?如何应用复利思维?

【思维模型】五分钟了解<复利思维>,为何学习复利思维?什么是复利思维?如何应用复利思维?

参考:数据化分析、思维模型、林骥

1. 为何学习复利思维?

传说在很久以前,古印度有一个国王,他拥有巨大的财富,但他已经对平淡的生活感到厌倦,渴望着新鲜刺激的事物。

有一天,来了一位老人,他带着自己发明的国际象棋来见国王。国王非常喜欢国际象棋,就对老人说:「你给了我无穷的乐趣,为了奖赏你,我可以满足你的一个愿望。」

老人对国王说:「陛下,请您在棋盘的第 1 个格子赏我 1 粒麦子,在第 2 个格子赏我 2 粒麦子,在第 3 个格子赏我 4 粒麦子……就这样每次增加一倍,一直到第 64 个格子为止。」

国王感觉这太容易了,立即命人去取了 1 袋小麦过来,按照老人的要求给他,结果很快就用完了。接着是第 2 袋、第 3 袋……

后来国王才发现,就算把当时全世界的小麦全部都给他,也无法满足老人的愿望。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

这里涉及到一个经典的思维模型:复利思维

如果你能真正掌握复利思维,并且学以致用,让自己持续获得成长,将来也许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2. 什么是复利思维?

复利的计算公式如下:

收益 = 本金 ∗ ( 1 + 收益率 ) 期数 收益 = 本金 * ( 1 + 收益率 ) ^ 期数 收益=本金(1+收益率)期数

在国际象棋的故事中,本金相当于 1 粒麦子,收益率是 100%,代入上面的复利公式,第 64 个格子的麦子数量为 2 63 ≈ 9.22337 ∗ 1 0 18 2^63 ≈ 9.22337 * 10^18 2639.223371018 粒,如果把所有格子的麦子数量加起来,那么麦子总数为 1 + 2 + 4 + … + 2 63 ≈ 1.84467 ∗ 1 0 19 1 + 2 + 4 + … + 2^63 ≈ 1.84467 * 10^19 1+2+4++2631.844671019 粒。

假设 1 粒麦子重约 0.025 0.025 0.025 克,那么 20000 粒麦子大约为 1 斤( 500 克) 1 斤(500 克) 1斤(500克)。也就是说,麦子的总重量约为 1.84467 ∗ 1 0 19 / 20000 ≈ 9.22335 ∗ 1 0 14 1.84467 * 10^19 / 20000 ≈ 9.22335 * 10^14 1.844671019/200009.223351014 斤。

这个数字有多大呢?就算一个人一年吃 500 斤麦子,足够 10 亿人吃上 1800 多年

股神巴菲特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在复利的计算公式中,本金就像是雪球的大小,收益率就像是雪球的湿度,而期数就像是坡道的长度。

复利思维的威力,就像原子弹爆炸一样,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3. 如何应用复利思维?

我们看一家企业财务报表的时候,经常会关注资金周转率。如果资金周转得越快,就相当于「雪球」滚得越快。

很多企业采取「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策略,本质上也是在应用复利思维。

在《纳瓦尔宝典》中,有这么一句话:「生活中所有的回报,无论是财富、人际关系、爱情、健康、活动,还是习惯,都来自复利」。

如果把复利思维应用到个人成长上,就是多去做那些能够产生长期积累的事情。

比如,每天深度学习和用心写作,随着时间的拉长,收益将会变得越来越大。

假设你现在的能力水平值是 1 1 1,如果你每天进步 1 % 1\\% 1%,那么一年以后,你的水平值将是 ( 1 + 1 % ) 365 ≈ 37.8 ( 1 + 1\\% ) ^ 365 ≈ 37.8 (1+1%)36537.8,可以说是进步神速。

但反过来,假如你每天退步 1 1% 1,那么一年以后,你的水平值将是 ( 1 − 1 % ) 365 ≈ 0.03 ( 1 - 1\\% ) ^ 365 ≈ 0.03 (11%)3650.03,所有的才华都将消耗殆尽。

按照复利公式,绘制出来的增长曲线大致如下: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复利的效果在初期并不明显,必须积累足够长的时间之后,才会发生爆发式的增长。在真实世界中的增长,往往呈现为「逻辑函数」S 曲线的样子,因为当增长到达一定高度之后,最终会趋于平稳,而不会一直增长下去。

复利思维高度认可时间的积累价值,所以一定要有耐心,坚持每天学习,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没有感觉,几个月之后可能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1 年以后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5 年以后可能会有质的突破。

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擅长、感兴趣且有长期价值的事,这样会更有动力持续做下去。

4. 小结

不要把复利当成是一个快速致富的通道,那些把财富自由的希望寄托在复利上的人,基本上都是认知的懒惰者。事实上,复利思维恰恰是长期主义的一种体现。

复利的本质,其实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利滚利」,每次都把上一期的利息,作为下一期的本金来计算,就像一个人做事情 A,会导致结果 B,而结果 B 又会反过来加强 A,形成不断增强的回路。

利息的本质,是本金的时间价值。

在真实的世界里,想要实现复利并不容易,不怕收益率低,就怕收益率不稳定,因为收益率的下降,很容易就把增长给吞噬掉。真正考验人的,不是你是否相信复利的存在,而是你能否持续努力做正确的事。

查理·芒格说:「同时理解复利的力量和获得它的困难,是理解许多事情的核心和灵魂」。在有限的时间,把有限的精力和资源,持续投入到某一领域,最终产生的积极影响,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可能会大到超乎你的想象。

曾国藩说:「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意思是说:人生的第一美德,是你能坚持做一件正确的事。

这些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一旦付诸行动,多数人并没有真正理解时间对于复利的意义。

当你洞察了时间的机制,通过持续深度学习,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将会收获更加快速的成长。

以上是关于思维模型五分钟了解<DIKW模型>,什么是 DIKW 模型?以 DIKW 为基础的三次跃迁,如何用 DIKW 模型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计算机网络OSI与TCP/IP参考模型(思维导图带你一分钟快速了解)

DIKW模型

5种顶级数据分析模型,教你如何3分钟建立对业务的整体认知

一分钟了解 TCP/IP 模型

HTTP协议相关的网络经典五层模型

五分钟快速理解 Reactor 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