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认知篇:常见数据类型--字符串+元组

Posted 五包辣条!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Python认知篇:常见数据类型--字符串+元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家好,我是辣条, 最近不少人找到我问我很多跟数据类型相关的问题,于是我这里就跟大家讲几个常见的数据类型,篇幅有点长 但是耐心看完之后你会很好的掌握这些常见的数据类型的。
另外还有人在问怎么找辣条的,今天再跟大家说一下。

→→→→点击跳转到文末找到我, 点击跳转到文末找到我, 点击跳转到文末找到我←←←←

目录

一,字符串

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世界上的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叫ENIAC(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诞生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占地167平米,重量27吨,每秒钟大约能够完成约5000次浮点运算,如下图所示。ENIAC诞生之后被应用于导弹弹道的计算,而数值计算也是现代电子计算机最为重要的一项功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数值运算仍然是计算机日常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今天的计算机还要处理大量的以文本形式存在的信息。如果我们希望通过Python程序来操作本这些文本信息,就必须要先了解字符串这种数据类型以及与它相关的知识。

字符串的定义

所谓字符串,就是由零个或多个字符组成的有限序列,一般记为:
s = a 1 a 2 ⋯ a n       ( 0 ≤ n ≤ ∞ ) s = a_1a_2 \\cdots a_n \\,\\,\\,\\,\\, (0 \\le n \\le \\infty) s=a1a2an(0n)
在Python程序中,如果我们把单个或多个字符用单引号或者双引号包围起来,就可以表示一个字符串。字符串中的字符可以是特殊符号、英文字母、中文字符、日文的平假名或片假名、希腊字母、Emoji字符等。

s1 = 'hello, world!'
s2 = "你好,世界!"
print(s1, s2)
# 以三个双引号或单引号开头的字符串可以折行
s3 = '''
hello, 
world!
'''
print(s3, end='')

提示print函数中的end=''表示输出后不换行,即将默认的结束符\\n(换行符)更换为''(空字符)。

转义字符和原始字符串

可以在字符串中使用\\(反斜杠)来表示转义,也就是说\\后面的字符不再是它原来的意义,例如:\\n不是代表反斜杠和字符n,而是表示换行;\\t也不是代表反斜杠和字符t,而是表示制表符。所以如果字符串本身又包含了'"\\这些特殊的字符,必须要通过\\进行转义处理。例如要输出一个带单引号或反斜杠的字符串,需要用如下所示的方法。

s1 = '\\'hello, world!\\''
print(s1)
s2 = '\\\\hello, world!\\\\'
print(s2)

Python中的字符串可以rR开头,这种字符串被称为原始字符串,意思是字符串中的每个字符都是它本来的含义,没有所谓的转义字符。例如,在字符串'hello\\n'中,\\n表示换行;而在r'hello\\n'中,\\n不再表示换行,就是反斜杠和字符n。大家可以运行下面的代码,看看会输出什么。

# 字符串s1中\\t是制表符,\\n是换行符
s1 = '\\time up \\now'
print(s1)
# 字符串s2中没有转义字符,每个字符都是原始含义
s2 = r'\\time up \\now'
print(s2)

Python中还允许在\\后面还可以跟一个八进制或者十六进制数来表示字符,例如\\141\\x61都代表小写字母a,前者是八进制的表示法,后者是十六进制的表示法。另外一种表示字符的方式是在\\u后面跟Unicode字符编码,例如\\u9a86\\u660a代表的是中文“骆昊”。运行下面的代码,看看输出了什么。

s1 = '\\141\\142\\143\\x61\\x62\\x63'
s2 = '\\u9a86\\u660a'
print(s1, s2)

字符串的运算

Python为字符串类型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运算符,我们可以使用+运算符来实现字符串的拼接,可以使用*运算符来重复一个字符串的内容,可以使用innot in来判断一个字符串是否包含另外一个字符串,我们也可以用[][:]运算符从字符串取出某个字符或某些字符。

拼接和重复

下面的例子演示了使用+*运算符来实现字符串的拼接和重复操作。

s1 = 'hello' + ' ' + 'world'
print(s1)    # hello world
s2 = '!' * 3
print(s2)    # !!!
s1 += s2     # s1 = s1 + s2
print(s1)    # hello world!!!
s1 *= 2      # s1 = s1 * 2
print(s1)    # hello world!!!hello world!!!

*实现字符串的重复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运算符,在很多编程语言中,要表示一个有10个a的字符串,你只能写成"aaaaaaaaaa",但是在Python中,你可以写成'a' * 10。你可能觉得"aaaaaaaaaa"这种写法也没有什么不方便的,那么想一想,如果字符a要重复100次或者1000次又会如何呢?

比较运算

对于两个字符串类型的变量,可以直接使用比较运算符比较两个字符串的相等性或大小。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字符串在计算机内存中也是以二进制形式存在的,那么字符串的大小比较比的是每个字符对应的编码的大小。例如A的编码是65, 而a的编码是97,所以'A' < 'a'的结果相当于就是65 < 97的结果,很显然是True;而'boy' < 'bad',因为第一个字符都是'b'比不出大小,所以实际比较的是第二个字符的大小,显然'o' < 'a'的结果是False,所以'boy' < 'bad'的结果也是False。如果不清楚两个字符对应的编码到底是多少,可以使用ord函数来获得,例如ord('A')的值是65,而ord('昊')的值是26122。下面的代码为大家展示了字符串的比较运算。

s1 = 'a whole new world'
s2 = 'hello world'
print(s1 == s2, s1 < s2)      # False True
print(s2 == 'hello world')    # True
print(s2 == 'Hello world')    # False
print(s2 != 'Hello world')    # True
s3 = '骆昊'
print(ord('骆'), ord('昊'))               # 39558 26122
s4 = '王大锤'
print(ord('王'), ord('大'), ord('锤'))    # 29579 22823 38180
print(s3 > s4, s3 <= s4)      # True False

需要强调一下的是,字符串的比较运算比较的是字符串的内容,Python中还有一个is运算符(身份运算符),如果用is来比较两个字符串,它比较的是两个变量对应的字符串对象的内存地址(不理解先跳过),简单的说就是两个变量是否对应内存中的同一个字符串。看看下面的代码就比较清楚is运算符的作用了。

s1 = 'hello world'
s2 = 'hello world'
s3 = s2
# 比较字符串的内容
print(s1 == s2, s2 == s3)    # True True
# 比较字符串的内存地址
print(s1 is s2, s2 is s3)    # False True

成员运算

Python中可以用innot in判断一个字符串中是否存在另外一个字符或字符串,innot in运算通常称为成员运算,会产生布尔值TrueFalse,代码如下所示。

s1 = 'hello, world'
print('wo' in s1)    # True
s2 = 'goodbye'
print(s2 in s1)      # False

获取字符串长度

获取字符串长度没有直接的运算符,而是使用内置函数len,我们在上节课的提到过这个内置函数,代码如下所示。

s = 'hello, world'
print(len(s))                   # 12
print(len('goodbye, world'))    # 14

索引和切片

如果希望从字符串中取出某个字符,我们可以对字符串进行索引运算,运算符是[n],其中n是一个整数,假设字符串的长度为N,那么n可以是从0N-1的整数,其中0是字符串中第一个字符的索引,而N-1是字符串中最后一个字符的索引,通常称之为正向索引;在Python中,字符串的索引也可以是从-1-N的整数,其中-1是最后一个字符的索引,而-N则是第一个字符的索引,通常称之为负向索引。注意,因为字符串是不可变类型,所以不能通过索引运算修改字符串中的字符

s = 'abc123456'
N = len(s)

# 获取第一个字符
print(s[0], s[-N])    # a a

# 获取最后一个字符
print(s[N-1], s[-1])  # 6 6

# 获取索引为2或-7的字符
print(s[2], s[-7])    # c c

# 获取索引为5和-4的字符
print(s[5], s[-4])    # 3 3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进行索引操作时,如果索引越界(正向索引不在0N-1范围,负向索引不在-1-N范围),会引发IndexError异常,错误提示信息为:string index out of range(字符串索引超出范围)。

如果要从字符串中取出多个字符,我们可以对字符串进行切片,运算符是[i:j:k],其中i是开始索引,索引对应的字符可以取到;j是结束索引,索引对应的字符不能取到;k是步长,默认值为1,表示从前向后获取相邻字符的连续切片,所以:k部分可以省略。假设字符串的长度为N,当k > 0时表示正向切片(从前向后获取字符),如果没有给出ij的值,则i的默认值是0j的默认值是N;当k < 0时表示负向切片(从后向前获取字符),如果没有给出ij的值,则i的默认值是-1,j的默认值是-N - 1。如果不理解,直接看下面的例子,记住第一个字符的索引是0-N,最后一个字符的索引是N-1-1就行了。

s = 'abc123456'

# i=2, j=5, k=1的正向切片操作
print(s[2:5])       # c12

# i=-7, j=-4, k=1的正向切片操作
print(s[-7:-4])     # c12

# i=2, j=9, k=1的正向切片操作
print(s[2:])        # c123456

# i=-7, j=9, k=1的正向切片操作
print(s[-7:])       # c123456

# i=2, j=9, k=2的正向切片操作
print(s[2::2])      # c246

# i=-7, j=9, k=2的正向切片操作
print(s[-7::2])     # c246

# i=0, j=9, k=2的正向切片操作
print(s[::2])       # ac246

# i=1, j=-1, k=2的正向切片操作
print(s[1:-1:2])    # b135

# i=7, j=1, k=-1的负向切片操作
print(s[7:1:-1])    # 54321c

# i=-2, j=-8, k=-1的负向切片操作
print(s[-2:-8:-1])  # 54321c

# i=7, j=-10, k=-1的负向切片操作
print(s[7::-1])     # 54321cba

# i=-1, j=1, k=-1的负向切片操作
print(s[:1:-1])     # 654321c

# i=0, j=9, k=1的正向切片
print(s[:])         # abc123456

# i=0, j=9, k=2的正向切片
print(s[::2])       # ac246

# i=-1, j=-10, k=-1的负向切片
print(s[::-1])      # 654321cba

# i=-1, j=-10, k=-2的负向切片
print(s[::-2])      # 642ca

循环遍历每个字符

如果希望从字符串中取出每个字符,可以使用for循环对字符串进行遍历,有两种方式。

方式一:

s1 = 'hello'
for index in range(len(s1)):
    print(s1[index])

方式二:

s1 = 'hello'
for ch in s1:
    print(ch)

字符串的方法

在Python中,我们可以通过字符串类型自带的方法对字符串进行操作和处理,对于一个字符串类型的变量,我们可以用变量名.方法名()的方式来调用它的方法。所谓方法其实就是跟某个类型的变量绑定的函数,后面我们讲面向对象编程的时候还会对这一概念详加说明。

大小写相关操作

下面的代码演示了和字符串大小写变换相关的方法。

s1 = 'hello, world!'

# 使用capitalize方法获得字符串首字母大写后的字符串
print(s1.capitalize())   # Hello, world!
# 使用title方法获得字符串每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后的字符串
print(s1.title())        # Hello, World!
# 使用upper方法获得字符串大写后的字符串
print(s1.upper())        # HELLO, WORLD!

s2 = 'GOODBYE'
# 使用lower方法获得字符串小写后的字符串
print(s2.lower())        # goodbye

查找操作

如果想在一个字符串中从前向后查找有没有另外一个字符串,可以使用字符串的findindex方法。

s = 'hello, world!'

# find方法从字符串中查找另一个字符串所在的位置
# 找到了返回字符串中另一个字符串首字符的索引
print(s.find('or'))        # 8
# 找不到返回-1
print(s.find('shit'))      # -1
# index方法与find方法类似
# 找到了返回字符串中另一个字符串首字符的索引
print(s.index('or'))       # 8
# 找不到引发异常
print(s.index('shit'))     # ValueError: substring not found

在使用findindex方法时还可以通过方法的参数来指定查找的范围,也就是查找不必从索引为0的位置开始。findindex方法还有逆向查找(从后向前查找)的版本,分别是rfindrindex,代码如下所示。

s = 'hello good world!'

# 从前向后查找字符o出现的位置(相当于第一次出现)
print(s.find('o'))       # 4
# 从索引为5的位置开始查找字符o出现的位置
print(s.find('o', 5))    # 7
# 从后向前查找字符o出现的位置(相当于最后一次出现)
print(s.rfind('o'))      # 12

性质判断

可以通过字符串的startswithendswith来判断字符串是否以某个字符串开头和结尾;还可以用is开头的方法判断字符串的特征,这些方法都返回布尔值,代码如下所示。

s1 = 'hello, world!'

# startwith方法检查字符串是否以指定的字符串开头返回布尔值
print(s1.startswith('He'))    # False
print(s1.startswith('hel'))   # True
# endswith方法检查字符串是否以指定的字符串结尾返回布尔值
print(s1.endswith('!'))       # True

s2 = 'abc123456'

# isdigit方法检查字符串是否由数字构成返回布尔值
print(s2.isdigit())    # False
# isalpha方法检查字符串是否以字母构成返回布尔值
print(s2.isalpha())    # False
# isalnum方法检查字符串是否以数字和字母构成返回布尔值
print(s2.isalnum())    # True

格式化字符串

在Python中,字符串类型可以通过centerljustrjust方法做居中、左对齐和右对齐的处理。如果要在字符串的左侧补零,也可以使用zfill方法。

s = 'hello, world'

# center方法以宽度20将字符串居中并在两侧填充*
print(s.center(20, '*'))  # ****hello, world****
# rjust方法以宽度20将字符串右对齐并在左侧填充空格
print(s.rjust(20))        #         hello, world
# ljust方法以宽度20将字符串左对齐并在右侧填充~
print(s.ljust(20, '~'))   # hello, world~~~~~~~~
# 在字符串的左侧补零
print('33'.zfill(5))      # 00033
print('-33'.zfill(5))     # -0033

我们之前讲过,在用print函数输出字符串时,可以用下面的方式对字符串进行格式化。

a = 321
b = 123
print('%d * %d = %d' % (a, b, a * b))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字符串的方法来完成字符串的格式,代码如下所示。

a = 321
b = 123
print('0 * 1 = 2'.format(a, b, a * b))

从Python 3.6开始,格式化字符串还有更为简洁的书写方式,就是在字符串前加上f来格式化字符串,在这种以f打头的字符串中,变量名是一个占位符,会被变量对应的值将其替换掉,代码如下所示。

a = 321
b = 123
print(f'a * b = a * b')

如果需要进一步控制格式化语法中变量值的形式,可以参照下面的表格来进行字符串格式化操作。

变量值占位符格式化结果说明
3.1415926:.2f'3.14'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1415926:+.2f'+3.14'带符号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1:+.2f'-1.00'带符号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1415926:.0f'3'不带小数
123:0>10d'0000000123'左边补0,补够10位
123:x<10d'123xxxxxxx'右边补x ,补够10位
123:>10d' 123'左边补空格,补够10位
123:<10d'123 '右边补空格,补够10位
123456789:,'123,456,789'逗号分隔格式
0.123:.2%'12.30%'百分比格式
123456789:.2e'1.23e+08'科学计数法格式

修剪操作

字符串的strip方法可以帮我们获得将原字符串修剪掉左右两端空格之后的字符串。这个方法非常有实用价值,通常用来将用户输入中因为不小心键入的头尾空格去掉,strip方法还有lstriprstrip两个版本,相信从名字大家已经猜出来这两个方法是做什么用的。

s = '   jackfrued@126.com  \\t\\r\\n'
# strip方法获得字符串修剪左右两侧空格之后的字符串
print(s.strip())    # jackfrued@126.com

替换操作

如果希望用新的内容替换字符串中指定的内容,可以使用replace方法,代码如下所示。replace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被替换的内容,第二个参数是替换后的内容,还可以通过第三个参数指定替换的次数。

s = 'hello, world'
print(s.replace('o', '@'))     # hell@, w@rld
print(s.replace('o', '@', 1))  # hell@, world

拆分/合并操作

可以使用字符串的split方法将一个字符串拆分为多个字符串(放在一个列表中),也可以使用字符串的join方法将列表中的多个字符串连接成一个字符串,代码如下所示。

s = 'I love you'
words = s.split()
print(words)            # ['I', 'love', 'you']
print('#'.join(words))  # I#love#you

需要说明的是,split方法默认使用空格进行拆分,我们也可以指定其他的字符来拆分字符串,而且还可以指定最大拆分次数来控制拆分的效果,代码如下所示。

s = 'I#love#you#so#much'
words = s.split('#')
print(words)  # ['I', 'love', 'you', 'so', 'much']
words = s.split('#', 3)
print(words)  # ['I', 'love', 'you', 'so#much']

编码/解码操作

Python中除了字符串str类型外,还有一种表示二进制数据的字节串类型(bytes)。所谓字节串,就是由零个或多个字节组成的有限序列。通过字符串的encode方法,我们可以按照某种编码方式将字符串编码为字节串,我们也可以使用字节串的decode方法,将字节串解码为字符串,代码如下所示。

a = '骆昊'
b = a.encode('utf-8')
c = a.encode('gbk')
print(b, c)  # b'\\xe9\\xaa\\x86\\xe6\\x98\\x8a' b'\\xc2\\xe6\\xea\\xbb'
print(b.decode('utf-8'))
print(c.decode('gbk'))

注意,如果编码和解码的方式不一致,会导致乱码问题(无法再现原始的内容)或引发UnicodeDecodeError错误导致程序崩溃。

其他方法

对于字符串类型来说,还有一个常用的操作是对字符串进行匹配检查,即检查字符串是否满足某种特定的模式。例如,一个网站对用户注册信息中用户名和邮箱的检查,就属于模式匹配检查。实现模式匹配检查的工具叫做正则表达式,Python语言通过标准库中的re模块提供了对正则表达式的支持,我们会在后续的课程中为大家讲解这个知识点。

简单的总结

知道如何表示和操作字符串对程序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需要处理文本信息,Python中操作字符串可以用拼接、切片等运算符,也可以使用字符串类型的方法。

二,元组

常用数据结构之元组

Python中容器型的数据类型肯定不止列表一种,接下来我们为大家讲解另一种重要的容器型数据类型,它的名字叫元组(tuple)。

定义和使用元组

在Python中,元组也是多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构成的序列。元组和列表的不同之处在于,元组是不可变类型,这就意味着元组类型的变量一旦定义,其中的元素不能再添加或删除,而且元素的值也不能进行修改。定义元组通常使用()字面量语法,也建议大家使用这种方式来创建元组。元组类型支持的运算符跟列表是一样。下面的代码演示了元组的定义和运算。

# 定义一个三元组
t1 = (30, 10, 55)
# 定义一个四元组
t2 = ('骆昊', 40, True, '四川成都')

# 查看变量的类型
print(type(t1), type(t2))    # <class 'tuple'> <class 'tuple'>
# 查看元组中元素的数量
print(len(t1), len(t2))      # 3 4

# 通过索引运算获取元组中的元素
print(t1[0], t1[-3])         # 30 30
print(t2[3], t2[-1])         #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 循环遍历元组中的元素
for member in t2:
    print(member)

# 成员运算
print(100 in t1)    # False
print(40 in t2)     # True

# 拼接
t3 = t1 + t2
print(t3)           # (30, 10, 55, '骆昊', 40, True, '四川成都')

# 切片
print(t3[::3])      # (30, '骆昊', '四川成都')

# 比较运算
print(t1 == t3)    # False
print(t1 >= t3)    # False
print(t1 < (30, 11, 55))    # True

一个元组中如果有两个元素,我们就称之为二元组;一个元组中如果五个元素,我们就称之为五元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表示空元组,但是如果元组中只有一个元素,需要加上一个逗号,否则()就不是代表元组的字面量语法,而是改变运算优先级的圆括号,所以('hello', )(100, )才是一元组,而('hello')(100)只是字符串和整数。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代码来加以验证。

# 空元组
a = ()
print(type(a))    # <class 'tuple'>
# 不是元组
b = ('hello')
print(type(b))    # <class 'str'>
c = (100)
print(type(c))    # <class 'int'>
# 一元组
d = ('hello', )
print(type(d))    # <class 'tuple'>
e = (100, )
print(type(e))    # <class 'tuple'>

元组的应用场景

讲到这里,相信大家一定迫切的想知道元组有哪些应用场景,我们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例子1:打包和解包操作。

当我们把多个用逗号分隔的值赋给一个变量时,多个值会打包成一个元组类型;当我们把一个元组赋值给多个变量时,元组会解包成多个值然后分别赋给对应的变量,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 打包
a = 1, 10, 100
print(type(a), a)    # <class 'tuple'> (1, 10, 100)
# 解包
i, j, k = a
print(i, j, k)       # 1 10 100

在解包时,如果解包出来的元素个数和变量个数不对应,会引发ValueError异常,错误信息为:too many values to unpack(解包的值太多)或not enough values to unpack(解包的值不足)。

a = 1, 10, 100, 1000
# i, j, k = a             # ValueError: too many values to unpack (expected 3)
# i, j, k, l, m, n = a    # ValueError: not enough values to unpack (expected 6, got 4)

有一种解决变量个数少于元素的个数方法,就是使用星号表达式,我们之前讲函数的可变参数时使用过星号表达式。有了星号表达式,我们就可以让一个变量接收多个值,代码如下所示。需要注意的是,用星号表达式修饰的变量会变成一个列表,列表中有0个或多个元素。还有在解包语法中,星号表达式只能出现一次。

a = 1, 10, 100, 1000
i, j, *k = a
print(i, j, k)          # 1 10 [100, 1000]
i, *j, k = a
print(i, j, k)          # 1 [10, 100] 1000
*i, j, k = a
print(i, j, k)          # [1, 10] 100 1000
*i, j = a
print(i, j)             # [1, 10, 100] 1000
i, *j = a
print(i, j)             # 1 [10, 100, 1000]
i, j, k, *l = a
print(i, j, k, l)       # 1 10 100 [1000]
i, j, k, l, *m = a
print(i, j, k, l, m)    # 1 10 100 1000 []

需要说明一点,解包语法对所有的序列都成立,这就意味着对列表以及我们之前讲到的range函数返回的范围序列都可以使用解包语法。大家可以尝试运行下面的代码,看看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a, b, *c = range(1, 10)
print(a, b, c)
a, b, c = [1, 10, 100]
print(a, b, c)
a, *b, c = 'hello'
print(a, b, c)

例子2:交换两个变量的值。

交换两个变量的值是编程语言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在很多编程语言中,交换两个变量的值都需要借助一个中间变量才能做到,如果不用中间变量就需要使用比较晦涩的位运算来实现。在Python中,交换两个变量ab的值只需要使用如下所示的代码。

a, b = b, a

同理,如果要将三个变量abc的值互换,即b赋给ac赋给ba赋给c,也可以如法炮制。

a, b, c = b, c, a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并没有用到打包和解包语法,Python的字节码指令中有ROT_TWOROT_THREE这样的指令可以实现这个操作,效率是非常高的。但是如果有多于三个变量的值要依次互换,这个时候没有直接可用的字节码指令,执行的原理就是我们上面讲解的打包和解包操作。

元组和列表的比较

这里还有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Python中已经有了列表类型,为什么还需要元组这样的类型呢?这个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似乎有点困难,不过没有关系,我们先抛出观点,大家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慢慢体会。

  1. 元组是不可变类型,不可变类型更适合多线程环境,因为它降低了并发访问变量的同步化开销。关于这一点,我们会在后面讲解多线程的时候为大家详细论述。

  2. 元组是不可变类型,通常不可变类型在创建时间和占用空间上面都优于对应的可变类型。我们可以使用sys模块的getsizeof函数来检查保存相同元素的元组和列表各自占用了多少内存空间。我们也可以使用timeit模块的timeit函数来看看创建保存相同元素的元组和列表各自花费的时间,代码如下所示。

    import sys
    import timeit
    
    a = list(range(100000))
    b = tuple(range(100000))
    print(sys.getsizeof(a), sys.getsizeof(b))    # 900120 800056
    
    print(timeit.timeit('[1, 2, 3, 4, 5, 6, 7, 8, 9]'))
    print(timeit.timeit('(1, 2, 3, 4, 5, 6, 7, 8, 9)'))
    
  3. Python中的元组和列表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代码来做到。

    # 将元组转换成列表
    info = ('骆昊', 175, True, '四川成都')
    print(list(info))       # ['骆昊', 175, True, '四川成都']
    # 将列表转换成元组
    fruits = ['apple', 'banana', 'orange']
    print(tuple(fruits))    # ('apple', 'banana', 'orange')
    

简单的总结

列表和元组都是容器型的数据类型,即一个变量可以保存多个数据。列表是可变数据类型元组是不可变数据类型,所以列表添加元素、删除元素、清空、排序等方法对于元组来说是不成立的。但是列表和元组都可以进行拼接成员运算索引和切片这些操作,后面我们要讲到的字符串类型也是这样,因为字符串就是字符按一定顺序构成的序列,在这一点上三者并没有什么区别。我们推荐大家使用列表的生成式语法来创建列表,它很好用,也是Python中非常有特色的语法。

↓ ↓ ↓ ↓ 添加 博主 获取更多资料 ↓ ↓ ↓ ↓

以上是关于Python认知篇:常见数据类型--字符串+元组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Python3 typehints - 传入类型元组后,指定返回值是这些类型实例的元组

Python_实用入门篇_13

计算机二级python 知识点篇(组合数据类型)

python常见数据结构整理

Python3---数据类型---元组

Python入门教程第29篇 元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