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流式处理组件-理论篇: Producer分区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分布式流式处理组件-理论篇: Producer分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前言
前面我们已经对Producer发送原理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说明,其中我们提到了分区器。其实从整体结构上来讲,分区器也是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所以我们来专门对分区以及分区策略等内容做一个介绍。
为什么需要分区
分区的作用
- 合理的使用存储资源:把海量的数据按照分区切割成一小块的数据存储在多台Broker上。此时能够保证每台服务器存储资源能够被充分利用到。而且小块数据在寻址时间上更有优势~
- 负载均衡: 数据生产或消费期间,生产者已分区的单位发送数据,消费者分区的单位进行消费。 期间,各分区生产和消费数据互不影响,这样能够达到合理控制分区任务的程度,提高任务的并行度。从而达到负载均衡的效果。
刚才我们提到:生产者已分区为单位向Broker发送数据。那么问题来了:
- 生产者是怎么知道该向哪个分区发送数据呢?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研究的分区策略。
分区策略
其实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见到了,看这里:
private int partition(ProducerRecord<K, V> record, byte[] serializedKey, byte[] serializedValue, Cluster cluster)
// 如果在消息中指定了分区
if (record.partition() != null)
return record.partition();
if (partitioner != null)
// 分区器通过计算得到分区
int customPartition = partitioner.partition(
record.topic(), record.key(), serializedKey, record.value(), serializedValue, cluster);
if (customPartition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String.format(
"The partitioner generated an invalid partition number: %d. Partition number should always be non-negative.", customPartition));
return customPartition;
// 通过序列化key计算分区
if (serializedKey != null && !partitionerIgnoreKeys)
// hash the keyBytes to choose a partition
return BuiltInPartitioner.partitionForKey(serializedKey, cluster.partitionsForTopic(record.topic()).size());
else
// 返回-1
return RecordMetadata.UNKNOWN_PARTITION;
下面的代码可以说是整个分区器的核心部分,可以通过以下的步骤进行说明:
- 如果在生产消息的时候,已经指定了需要发送的分区位置,那么就会直接使用已经指定的份具体的位置,这样子还节省了也不计算的时间
- 如果在生产者配置
Properties
中指定了分区策略类,那么消息生产就会通过已经指定的分区策略类进行分区计算 - 否则就会以
serializedKey
作为参数,通过hash取模的方式计算。如果serializedKey == null
,那么就会采用粘性分区的逻辑。 这在Kafka中属于默认分区器。 - 如果以上情况都没有包含,那么他就会直接返回-1。相当于
ack=0
的情况。
在Kafka中分区策略我们是可以自定义的。当然Kafka也为我们内置了三种分区策略类。 接下来我们挑个重点来介绍,来给我们自定义分区器做一个铺垫~
DefaultPartitioner
在当前版本中,如果没有对partitioner.class
进行配置,此时的分区策略就会采用当前类作为默认分区策略类。
而以下是DefaultPartitioner策略类的核心实现方式,并且标记部分的代码实现其实就是UniformStickyPartitioner
的计算逻辑
public int partition(String topic, Object key, byte[] keyBytes, Object value, byte[] valueBytes, Cluster cluster, int numPartitions)
if (keyBytes == null)
// 就是这段属于UniformStickyPartitioner的实现逻辑
return stickyPartitionCache.partition(topic, cluster);
return BuiltInPartitioner.partitionForKey(keyBytes, numPartitions);
还有一段代码让我们来一起看看
public static int partitionForKey(final byte[] serializedKey, final int numPartitions)
return Utils.toPositive(Utils.murmur2(serializedKey)) % numPartitions;
这段代码不管有多复杂,调用方法有多少,但最终我们是能够发现:
- 它的本质其实是在对
序列化Key
做哈希计算,然后通过hash值和分区数做取模运算,然后得到结果分区位置
这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计算方式,但却不是唯一的方式
---这是分割线---
接下来继续,我们看看如果无法对序列化Key计算,会是怎么样的计算逻辑?
我们先开始来看一下,是在哪个地方得到的serializedKey
,并且什么情况下serializedKey
会是NULL
看看下面的这个代码眼熟不?
// 生产者生产消息对象
ProducerRecord<String, String> record = new ProducerRecord<>(
"newTopic001",
"data from " + KafkaQuickProducer.class.getName()
);
// KafkaProducer#doSend()
// line994
serializedKey = keySerializer.serialize(record.topic(), record.headers(), record.key());
public class StringSerializer implements Serializer<String>
// 省略。。。
@Override
public byte[] serialize(String topic, String data)
if (data == null)
return null;
else
return data.getBytes(encoding);
从上面的代码来看,基本上能够实锤了:
- 当在生成
ProducerRecord
对象的时候,如果没有对消息设置key参数,此时序列化之后的key就是个null - 那么当序列化之后的Key为NULL之后,此时分区计算逻辑就会改变。
此时相当于我们已经进入到UniformStickyPartitioner
的计算逻辑, 当然了在我们使用的3.3版本中当前类也已经被标注为过期
根据前面的说法,粘性分区主要解决了消息无Key的分区计算逻辑,那么粘性分区并不是说每次都使用同一个分区
它是通过一个大Batch为单位,尽量将batch内的消息固定在同一个分区内,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
- 防止消息无规律的分散在不同的分区内,降低分区倾斜
- 同时不需要每次进行分区计算,也降低了Producer的延迟
而当Batch内消息满足发送条件被发送出去之后,才会开始再次计算下一个分区,为此在KafkaProducer
中还专门调用了新的方法
partitioner.onNewBatch(topic, cluster, prevPartition);
public void onNewBatch(String topic, Cluster cluster, int prevPartition)
stickyPartitionCache.nextPartition(topic, cluster, prevPartition);
RoundRobinPartitioner
这是在当前版本中唯一没有被标注的类,未来说不定会成为默认分区策略类,我们不看
以上是关于分布式流式处理组件-理论篇: Producer分区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