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使用 16 门编程语言实现斐波那契数列:循环控制指令与函数递归思想
Posted 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使用 16 门编程语言实现斐波那契数列:循环控制指令与函数递归思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章目录
- 使用 10 门编程语言实现斐波那契数列:循环控制指令与函数递归思想
- 1. 用 C 语言实现斐波那契数列代码实例讲解
- 2. 用Go语言实现斐波那契数列代码实例讲解
- 3. 用 Lisp 语言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代码
- 4. 用 Kotlin 语言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代码:循环和递归
- 5. 用 Rust 语言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代码:循环和递归
- 6. 用 Python 语言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代码:循环和递归
- 7. 用 JavaScript 语言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代码:循环和递归
- 8. 用 Swift 语言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代码:循环和递归
- 9. 用 PHP 语言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代码:循环和递归
- 10. 用 Dart 语言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代码:循环和递归
- 11. 用 Pascal 语言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代码:循环和递归
- 12. 用 Julia 语言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代码:循环和递归
- 13. 用 Lua 语言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代码:循环和递归
- 14. 用 Scala 语言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代码:循环和递归
- 15. 用 AWK 语言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代码:循环和递归
- 16. 用 Linux Shell 编程语言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代码:循环和递归
使用 10 门编程语言实现斐波那契数列:循环控制指令与函数递归思想
1. 用 C 语言实现斐波那契数列代码实例讲解
斐波那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是由一系列数字组成的一个序列,其特点是,从第三个数开始,后一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即F(n)=F(n-1)+F(n-2)
,其中F(1)=1
,F(2)=1
,这里的n表示斐波那契数列的排列位置,一般从1开始计数。一般使用C语言来实现斐波那契数列,下面我们就以一个C语言程序实现斐波那契数列为例,来讲解如何用C语言实现斐波那契数列。
代码实现
1、程序框架
#include<stdio.h>
int main()
//TODO
return 0;
上面是C语言程序的程序框架,我们只需要在TODO
部分编写相关代码即可。
2、输入要计算的斐波那契数列的项数
为了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的指定项,我们需要先输入要计算的项数,在TODO
部分添加如下代码:
int n;
printf("请输入要计算的斐波那契数列项数:");
scanf("%d",&n);
3、循环累加求和
接下来我们进入正文,要求解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需要用到循环求和的思想,我们可以使用for
循环来实现,在TODO
部分添加如下代码:
int i;
int first = 1;
int second = 1;
int sum = 0;
if(n == 1 || n == 2)
sum = 1;
else
for(i=3;i<=n;i++)
sum = first + second;
first = second;
second = sum;
4、输出结果
最后,我们需要输出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在TODO
部分添加如下代码:
printf("斐波那契数列第%d项的值为:%d\\n",n,sum);
5、完整代码
经过上面的步骤,我们就可以实现斐波那契数列的求解,完整代码如下:
#include<stdio.h>
int main()
int n;
printf("请输入要计算的斐波那契数列项数:");
scanf("%d",&n);
int i;
int first = 1;
int second = 1;
int sum = 0;
if(n == 1 || n == 2)
sum = 1;
else
for(i=3;i<=n;i++)
sum = first + second;
first = second;
second = sum;
printf("斐波那契数列第%d项的值为:%d\\n",n,sum);
return 0;
代码解析
上面的代码实现了斐波那契数列的求解,下面我们来解析一下,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我们使用scanf
函数来输入要计算的斐波那契数列的项数,并将输入的值存入变量n
中:
int n;
printf("请输入要计算的斐波那契数列项数:");
scanf("%d",&n);
2、然后,我们定义了三个变量first
、second
和sum
,用来存储斐波那契数列的前两项和结果:
int i;
int first = 1;
int second = 1;
int sum = 0;
3、接着,我们使用if
语句来判断要计算的项数是否为1或2,如果是1或2,则结果为1;否则,使用for
循环来累加求和:
if(n == 1 || n == 2)
sum = 1;
else
for(i=3;i<=n;i++)
sum = first + second;
first = second;
second = sum;
4、最后,我们使用printf
函数来输出结果:
printf("斐波那契数列第%d项的值为:%d\\n",n,sum);
上面我们通过灵活运用循环求和的思想,用C语言实现斐波那契数列的求解。
接下来,我们使用 C 语言递归函数来实现斐波那契数列。
递归函数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个函数来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的值。这个函数必须接受一个整数作为参数,并返回一个整数。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函数,它将返回给定索引处的斐波那契数列的值:
int fibonacci(int n)
if (n <= 1)
return n;
return fibonacci(n-1) + fibonacci(n-2);
上面的函数使用了我们所需的递归关系。它检查输入参数 n 是否小于或等于 1,如果是,则返回 n。否则,它递归调用函数本身,将 n-1 和 n-2 作为参数。它将这两个递归调用的结果相加,并将结果作为函数的返回值返回。
测试函数
为了测试我们的函数,我们需要一个主函数。它将调用 fibonacci() 函数,并打印结果:
int main()
int n = 9;
printf("%d", fibonacci(n));
return 0;
现在,我们可以编译和运行程序,看看它的输出是什么:
34
我们可以通过手工计算来验证结果是正确的:
1, 1, 2, 3, 5, 8, 13, 21, 34
2. 用Go语言实现斐波那契数列代码实例讲解
1. 什么是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又称黄金分割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0、1、1、2、3、5、8、13、21、34、……。
在数学上,斐波那契数列以如下被以递归的方法定义:
- F(0)=0,F(1)=1,
- F(n)=F(n-1)+F(n-2)(n≥2,n∈N*)
斐波那契数列的特点是数列的前两个数都是1,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和。
2. 斐波那契数列的应用
斐波那契数列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遍及各个领域。
- 生物繁殖:斐波那契数列用来描述昆虫、兔子繁殖的数量规律;
- 数学: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重要的数列,有着广泛的应用;
- 编程:斐波那契数列可以用来描述算法复杂度,也常用来编程练习;
- 经济学:斐波那契数列可以用来描述经济增长模型等等。
3. Go语言实现斐波那契数列的代码实例
在Go语言中,可以使用递归的方法来实现斐波那契数列,具体实现代码如下: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Fibonacci(n int) int
if n < 2
return n
return Fibonacci(n-1) + Fibonacci(n-2)
func main()
var i int
for i = 0; i < 10; i++
fmt.Printf("%d\\t", Fibonacci(i))
编译运行上述代码,结果如下:
0 1 1 2 3 5 8 13 21 34
4. 代码解析
上面的代码实现了斐波那契数列的计算,下面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
- 首先定义了一个函数 Fibonacci,用来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的值;
- 在函数 Fibonacci 中,使用了递归的方法,即 F(n)=F(n-1)+F(n-2),递归求解斐波那契数列;
- 在函数 Fibonacci 中,还需要判断边界情况,即当 n<2 时,斐波那契数列的值就是 n 本身;
- 在 main 函数中,使用 for 循环调用 Fibonacci 函数,求出斐波那契数列的前 10 个值;
- 最后,使用 fmt.Printf 打印出斐波那契数列的前 10 个值。
3. 用 Lisp 语言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代码
斐波那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又称黄金分割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21、34、……在数学上,斐波纳契数列以如下被以递归的方法定义:
F(0) = 0
F(1) = 1
F(n) = F(n-1) + F(n-2) (n>=2)
Lisp语言的实现如下:
(defun Fibonacci (n)
(if (or (= n 0) (= n 1))
n
(+ (Fibonacci (- n 1)) (Fibonacci (- n 2)))))
上述代码的实现思路是通过递归的方式来实现的,即每次递归函数的参数都会减少1,直到n=0或n=1的情况,这时候函数就会返回 n 的值,从而完成斐波那契数列的计算。
在 Lisp 语言中,我们可以使用递归函数来实现斐波那契数列,递归函数的定义如下:
(defun Fibonacci (n)
上述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 Fibonacci 的函数,它接收一个参数 n,用来表示第 n 个斐波那契数。
接下来,我们需要判断参数 n 的值是否等于 0 或者 1,如果等于 0 或 1,那么我们就可以直接返回 n 的值,代码如下:
(if (or (= n 0) (= n 1))
n
上面的代码使用 if 语句来判断参数 n 的值是否等于 0 或者 1,如果等于 0 或者 1,则 n 的值就会被直接返回。
最后,如果参数 n 的值不等于 0 或 1,那么我们就需要计算 n 的值,这就是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
F(n) = F(n-1) + F(n-2) (n>=2)
因此,我们需要调用 Fibonacci 函数两次,一次计算 n-1 的值,一次计算 n-2 的值,然后把这两个值相加,得到 n 的值,代码如下:
(+ (Fibonacci (- n 1)) (Fibonacci (- n 2)))
总的来说,我们使用 Lisp 语言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我们可以使用如下代码:
(defun Fibonacci (n)
(if (or (= n 0) (= n 1))
n
(+ (Fibonacci (- n 1)) (Fibonacci (- n 2)))))
上述代码的实现思路是通过递归的方式来实现的,即每次递归函数的参数都会减少1,直到n=0或n=1的情况,这时候函数就会返回 n 的值,从而完成斐波那契数列的计算。
4. 用 Kotlin 语言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代码:循环和递归
一、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又叫黄金分割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21、34、……在数学上,斐波那契数列以如下被以递推的方法定义:
F(1)=1,F(2)=1, F(n)=F(n-1)+F(n-2)(n>=3,n∈N*)
即:
第一项 F1=1
第二项 F2=1
第 n 项 Fn=Fn-1+Fn-2
二、Kotlin 语言实现斐波那契数列
1. 使用循环实现
// 使用循环实现
fun fibonacci(n: Int): Int
if (n == 1 || n == 2)
return 1
var result = 1
var prev = 1
for (i in 3..n)
val temp = result
result += prev
prev = temp
return result
上面的代码中,先判断输入的参数是否是1或者2,如果是,则返回1;否则,就使用循环的方式来求解斐波那契数列。
首先,将前两项的值赋值给result和prev,然后从第三项开始循环,循环中,将上一次的 result 值赋值给一个临时变量 temp,然后给 result 赋值为 result+prev,然后将temp赋值给prev,以这种方式实现了斐波那契数列的求值。
2. 使用递归实现
// 使用递归实现
fun fibonacciRecursive(n: Int): Int
return if (n == 1 || n == 2)
1
else
fibonacciRecursive(n - 1) + fibonacciRecursive(n - 2)
上面的代码也是使用 if-else 语句来求解斐波那契数列,如果输入的参数是1或者2,则返回1;否则,递归调用函数本身,求解 n-1 和 n-2 项的值相加,以此来求解 n 项的值。
三、总结
在 Kotlin 语言中,可以使用循环和递归两种方式来实现斐波那契数列,使用循环实现时,首先判断输入的参数是否是1或者2,如果是,则返回1;否则,就使用循环的方式来求解斐波那契数列。使用递归实现时,也是使用 if-else 语句来求解斐波那契数列,如果输入的参数是1或者2,则返回1;否则,递归调用函数本身,求解 n-1 和 n-2 项的值相加,以此来求解 n 项的值。
Kotlin 语言中,可以使用循环和递归两种方式来实现斐波那契数列,而且两种方式的实现也很简单,在实际的开发中,循环和递归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实现方式,从而使开发更加高效。
5. 用 Rust 语言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代码:循环和递归
一、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又称黄金分割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21、34、……
在数学上,斐波纳契数列以如下被以递归的方法定义:F(1)=1,F(2)=1, F(n)=F(n-1)+F(n-2)(n>=3,n∈N*)
二、循环实现斐波那契数列
代码实现:
fn fibonacci_loop(n: u32) -> u32
let mut f1 = 0;
let mut f2 = 1;
let mut temp;
if n == 0
return f1;
for _ in 1..n
temp = f2;
f2 = f1 + f2;
f1 = temp;
return f2;
代码解析:
- 首先声明变量
f1
、f2
和temp
,其中f1
和f2
用来存储斐波那契数列中的前两项,temp
用来存储中间变量; - 判断输入值
n
是否为0,如果是,则直接返回f1
; - 否则,利用循环,从
1
开始遍历到n
,每次遍历时,先将f2
赋值给temp
,然后f2
的值等于f1
和f2
的和,最后将temp
的值赋值给f1
; - 遍历结束后,返回
f2
的值。
三、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
代码实现:
fn fibonacci_recursive(n: u32) -> u32
if n == 0 || n == 1
return 1;
else
return fibonacci_recursive(n - 1) + fibonacci_recursive(n - 2);
代码解析:
- 首先判断输入值
n
是否为0或1,如果是,则直接返回1; - 否则,递归调用函数自身,计算
n-1
和n-2
项的和,并将结果作为结果返回。
四、循环与递归比较
从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出,循环和递归两种实现斐波那契数列的方法各有优势。
循环实现斐波那契数列的优势在于性能。循环的执行效率较高,只需要在一次循环中计算出结果,而无需多次重复调用函数,因此可以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而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的优势则在于简洁性。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只需要一句代码就可以实现,而且程序的可读性较高,更容易理解。
总的来说,循环与递归都是可以实现斐波那契数列的方法,具体应该使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而定。
6. 用 Python 语言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代码:循环和递归
斐波那契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它的前两项都是1,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斐波那契数列的数列如下:
F n = F n − 1 + F n − 2 , F 0 = 0 , F 1 = 1 F_n=F_n-1+F_n-2,F_0=0,F_1=1 Fn=Fn−1+Fn−2,F0=0,F1=1
使用 Python 语言来实现斐波那契数列,可以使用循环和递归两种方式。
一、使用循环实现斐波那契数列
使用循环实现斐波那契数列,可以使用 for 循环,或者 while 循环。
首先,定义一个函数:
def fibonacci(n):
# 使用循环实现斐波那契数列
pass
使用 for 循环实现,可以这样写:
def fibonacci(n):
# 使用 for 循环实现斐波那契数列
a, b = 0, 1
for _ in range(n):
a, b = b, a + b
return a
使用 while 循环实现,可以这样写:
def fibonacci(n):
# 使用 while 循环实现斐波那契数列
a, b = 0, 1
while n > 0:
a, b = b, a + b
n -= 1
return a
二、使用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
使用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定义递归的终止条件,否则会出现无限递归的情况。
定义一个函数:
def fibonacci(n):
# 使用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
pass
使用递归实现,可以这样写:
def fibonacci(n):
# 使用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
if n == 0:
return 0
elif n == 1:
return 1
else:
return fibonacci(n-1) + fibonacci(n-2)
三、比较循环和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的优缺点
-
优点:
使用循环实现斐波那契数列,可以节省空间,编写简单,执行效率高,能够更快的获取结果。
使用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编写简单,使用简洁,代码可读性高,能够更加清晰的表达算法的思想,可以更好的理解算法的本质。
-
缺点:
使用循环实现斐波那契数列,算法容易出现死循环的问题,如果不小心控制不好,会导致程序卡死,造成无法正常工作。
使用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如果没有设置好终止条件,会出现无限递归的情况,会造成程序卡死,耗费大量的内存,影响程序的正常运行。
7. 用 javascript 语言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代码:循环和递归
一、引言
斐波那契数列又称黄金分割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21、34、……在数学上,斐波纳契数列以如下被以递归的方法定义:F(1)=1,F(2)=1, F(n)=F(n-1)+F(n-2)(n>=3,n∈N*)
斐波那契数列的计算可以用循环和递归两种方法来实现,本文将介绍用 JavaScript 语言实现斐波那契数列的循环和递归方法。
二、循环实现斐波那契数列
1. 代码
function fibonacci(n)
if (n < 1)
return 0;
if (n <= 2)
return 1;
var fibNMinusOne = 1;
var fibNMinusTwo = 1;
var fibN = 0;
for (var i = 3; i <= n; i++)
fibN = fibNMinusOne + fibNMinusTwo;
fibNMinusTwo = fibNMinusOne;
fibNMinusOne = fibN;
return fibN;
三、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
1. 代码
function fibonacci(n)
if (n < 1)
return 0;
if (n <= 2)
return 1;
return fibonacci(n - 1) + fibonacci(n - 2);
四、总结
以上就是斐波那契数列的循环和递归实现方法,本文用 JavaScript 语言实现了两种方法。斐波那契数列的实现非常简单,但是它的应用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求解各种数学问题,在算法领域也有很多应用。
8. 用 Swift 语言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代码:循环和递归
一、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又称黄金分割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0、1、1、2、3、5、8、13、21、34、……在数学上,斐波纳契数列以如下被以递推的方法定义:F(0)=0,F(1)=1, F(n)=F(n-1)+F(n-2)(n>=2,n∈N*),就是说,斐波那契数列由 0 和 1 开始,之后的斐波那契数列系数就是由之前的两数相加而得出。
二、用 Swift 语言实现斐波那契数列
1. 循环实现
//使用 Swift 语言循环实现斐波那契数列
func fibonacciSequence(_ n:Int) -> Int
if n == 0
return 0
if n == 1
return 1
var lastOne = 0
var lastTwo = 1
var result = 0
for _ in 2...n
result = lastOne + lastTwo
lastOne = lastTwo
lastTwo = result
return result
2. 递归实现
//使用 Swift 语言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
func fibonacciSequence(_ n:Int) -> Int
if n == 0
return 0
if n == 1
return 1
return fibonacciSequence(n-1以上是关于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使用 16 门编程语言实现斐波那契数列:循环控制指令与函数递归思想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